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全国库存石油多少天
扩展阅读
分料器价格怎么样 2025-08-02 03:57:06
康卡斯为什么价格这么高 2025-08-02 03:52:48
石油队爆炸组是干什么的 2025-08-02 03:48:26

全国库存石油多少天

发布时间: 2025-08-01 20:01:27

⑴ 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战略石油储备各能够维持多少天

实际上这个储备是不好统计的.

有好几种版本
西方国家有一些情报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维持100天,欧洲能够维持一个月,中国只能维持三、到四天,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日本虽然是一个石油非常缺乏的国家,但是日本1973年搞了一个“战略石油储备法”,日本目前政府的储备和民间的储备加起来一共有170天,也就是超过六个月的时间。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645436

欧盟各国储备了至少可供消费111天的战略石油储备,比欧盟所规定的至少90天的储备多21天
http://www.oilnews.com.cn/gb/jingji/2001-09/24/content_17154.htm

中国目前战略石油储备只可以供国家正常使用40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1223/14569838.html

⑵ 如果中国断油能够支持多久美、日呢

相比美日等国战略石油储备天数高达200天以上,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中国石油(10.08,-0.03,-0.30%)储备天数约在30~45天左右,与国际能源署石油储备需要的90天标准线相距甚远。而据官方口径,中国需至2020年才能实现90天的储备目标。

所谓石油储备,即战略石油储备,是为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而建立的储备制度,起源可追溯至在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

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署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

而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其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不仅有90天,甚至还超标完成,达到百天之上。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高达7.27亿桶,商业原油库存也有3.5亿桶。现在,美国各地的原油储备仓库已经接近存储能力极限,据称足够满足国内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国各石油公司油轮储备8000万桶原油,相当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

日本的石油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量已达到103天的原油进口量,与民间石油企业石油储备量相加,相当于184天的原油进口量。

而在欧洲,多数国家都制定法律,要求储备应能满足90天的成品油消费。已知的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达到了100天以上。“如果现在伊朗打一场200天的仗,对全世界石油运输搞制裁,美国可以坚持420天,欧盟大概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估算道。

中国:石油储备才几十天相比之下,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不仅不足百天,而且与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储备目标相差甚远。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确认,从国内当前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商用石油的储备能力来看,我国确实只有30多天近40天进口量的石油储备能力。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完成的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首批四个储油基地储备总量约为1400万吨,只相当于十几天的进口量;而国内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也只有21天的进口量。

这意味着一旦伊朗危机升级,海湾地区石油出现断供,中国单纯依靠现有储备只能支撑30余天,而这显然不是好消息,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雄厚的战略石油储备,在石油供应危机时期,中国仍然面临着威胁。

为何中国作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战略石油储备竟如此“寒酸”?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直言,是因为中国石油储备建设相对滞后、起步较晚。

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石油进口国,但真正开始石油储备,则是在2007年,而那时,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达到了50%。

不过,好在中国石油储备工作起步晚发展快,去年1月,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张国宝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上就表示,我国已经顺利完成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首批四个储油基地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已投入使用,储备总量约1400万吨。同时,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目前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全面完工,届时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可达2.74亿桶(约合3753万吨)。此外,中国计划到2020年完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全部工作,总共将建成约5亿桶储备,大致相当于90天的石油进口量,届时中国的石油储备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

德意志银行驻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师表示,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行动,“很可能将成为今年乃至10年内国际石油市场的一大特征”。

⑶ 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战略石油储备各能够维持多少天

1. 战略石油储备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平抑油价波动的重要手段,各国的储备能力直接关联到其能源安全水平和市场稳定能力。
2.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其储备能力可以支撑约100天的国内消费,这在美国能源战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3. 俄罗斯作为石油生产大国,目前并未公开报道其拥有战略石油储备,主要因为其自身石油产量丰富,对外出口量也较大,因此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战略储备。
4.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始于2014年,目前已可支持约9天的国内石油消费。鉴于中国庞大的石油消费量,这一储备量凸显了其能源安全保障的紧迫性。
5. 日本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对能源安全极为重视,自1973年起就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加上政府和民间储备,其储备能力可以支撑约6个月的国内消费,这在发达国家中属于较高水平。
6. 印度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目前可支持约50天的国内消费,这一数字反映了印度在能源安全和石油供应稳定性方面的需求与挑战。
7.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自1973年起源于应对石油危机,要求成员国储备足够的石油以应对可能的供应中断。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达到了90天以上的标准。
8. 战略石油储备与平准库存是两种不同的石油储备形式,前者主要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为目的,后者则着眼于平抑市场油价波动。
9. 战略石油储备不仅是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市场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尽管战略储备体系主要服务于国家利益而非盈利,但其市场化因素也不容忽视。

⑷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政府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采、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采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官网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⑸ 什么叫石油战略储备

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若人体中血液不够,轻则致病,重则有生命危险。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一旦石油进口中断,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然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打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交通瘫痪,生产停滞。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保证。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国某报上有幅漫画,画了“9.11”3个竖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却形成了“oil(石油)”三个字母,生动地揭示了美国“反恐倒萨”是为石油而战。中东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号称“世界油库”,谁能控制中东石油,谁就能支配世界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近期明显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计委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只有1.67%。1993年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共进口石油7000 万吨,2003年进口石油已超过8000万吨,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1995年国内所需石油的6.6%靠进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这个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石油进口,保障石油供给。为此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必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以应付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缓解石油危机和调节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由21个原油进口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建议,至少储备90天的原油进口量。美国20世纪末的石油储备量高达1.6亿吨,日本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因此石油储备更多,达到160天的原油进口量。储备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设大型油库。 水库在雨季多水时储水,在旱季缺水时放水,以调节江河水量和稳定发电。石油储备库的作用类似,当产油地区动乱或运输通道不畅而无法正常供油时,可动用储备石油满足国内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当国际油价波动较大时,可低买高卖,谋求国家经济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我国基本上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因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当务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从2003年开始,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陆地石油储备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