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一词出自哪里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石油的基本成分
世界上各个油田所生产原油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它们都主要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组成,而且碳和氢这两种元素合起来在原油里一般占到95%以上。所以说,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分子大小不同、结构各异和数量众多的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石油与原油区别
石油是工业名词,是相对矿产资源而言,通常所说的石油工业,是一种矿产资源工业。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根据勘探程度和探明情况,计算并确定石油储量。石油储量是地质勘探成果,是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矿产资源量。
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层里被开采出来的石油,保持着其原有的物理化学形态,是石油工业的初级产品,实现了其使用价值,是油田开发的成果,原油产量是一种已经开发的矿产资源产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㈡ 石油是怎样由来
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死亡后的遗体随着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长年累月地一层层堆积起来,跟外界空气隔绝着,经过细菌的分解,以及地层内的高温、高压作用,生物遗体逐渐分解、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煤是由古代的植物变来的。那时候,大量的蕨类 植物死亡后,遗体沉进水里,深埋地下,由于厌氧菌(不喜欢氧气的微生物)的作用和地壳的起伏运动,氢、氧、氮的含量慢慢减少,碳的含量相对增加,植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泥炭、褐煤、烟煤,以至无烟煤。 在同一地区和同样的条件下,植物在地底下埋藏得越久,水分越少,碳的含量越多。泥炭和褐煤的含碳量比较低,变成烟煤以后,碳的含量已经占到80%,无烟煤的含碳量已经达到95%左右。燃烧一公斤无烟煤可以获得八千多大卡的热量,是一公斤木柴发的热量的二倍多。 七百多年前,着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看见中国人烧煤炼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 当时,欧洲人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用煤做燃料,都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煤这种燃料。 不过,用煤做燃料是很大的浪费。这是因为,从煤里还可以提炼出煤焦油、氨水等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燃烧时都白白毁掉了。况已,烧煤炉做饭,热量四散,不用火时也在消耗煤,燃料的有效利用率很低。
㈢ 石油的由来
石油主要是由古代生物沉积变油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体来说:
形成过程:大量的古代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身体的有机物质在地下经过不断的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加厚,温度和压力逐渐上升,沉积层最终变为沉积岩,并逐渐形成沉积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时间里,这些沉积岩经过压缩和加热,其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石油。
成分与形态: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组成。它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以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存在。
成油机理学说:关于石油的成油机理,有两种主要学说。一种是生物沉积变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这一学说较为广为接受。另一种是石化油学说,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但根据目前的科学共识,生物沉积变油学说更为可信。
用途: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它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驱动各种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同时,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㈣ 原油和石油的区别
请仔细看:1、延伸不同:
“原油”是特指从地层中取出、未经任何提炼的黑色或深棕色的稠厚、有粘性的油状物质,它除了叫“原油”外,也可以称之为“石油”。当“原油”送交炼油厂去加工炼制后,得到的新的物质,仍可以叫做“石油”,更确切地说,是“石油产品”,但习如笑惯上不能再被叫做“原油”或“原油产品”了。
“原油”的外延窄,它仅指从地层中取出,未经任何加工提炼的原始状态的“石油”;而“石油”的外延较宽,从地层中取出的可燃油状物质在加工前后,我们都可以叫它“石油”,只是加工后的石油产品,根据它们的特征与用途,人们给出了更为确切的名称,诸如“汽渣陵含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以便区分之。
2、定义不同
原油:就是从地下或海底直接开采的未经处理、分硫、提纯的石油。
石油:是天然气和人造石油及其成品油总称。
3、成分不同
原油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
(4)油为什么叫石油扩展阅读: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汪袭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