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小镇为什么变成空城

石油小镇为什么变成空城

发布时间: 2025-05-10 20:06:05

‘壹’ 阿克塞石油小镇传说

说到一些未解之谜其实也还是比较多的,各个地方都有,其实一般的也都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也都会有一些科学依据了,但是最近小编看到的一则故事就非常的让人匪夷所思了,那就是这个阿克塞石油小镇传说,话说这个阿克塞石油小镇一夜失踪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1、阿克塞石油小镇一夜失踪了吗

阿克塞石油小镇并没有一夜失踪啊,只是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人住了而已,大家都搬出这个地方了,核心原因就是这个地方的石油资源枯竭了,继续在这里呆着无法生存下去了,所以大家都选择了离开,并不是说有什么神秘的力量让这个阿克塞石油小镇一夜失踪的。

2、阿克塞石油小镇简介

石油小镇位于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内,以前因为石油资源丰富,所以渐渐有许多人在这里定居,这曾经也是繁华富裕的城镇。石油小镇里有它的行政机构、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教堂、街道、小巷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后来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这里的人渐渐地搬离了这里,寻找新的家园,直至最后一个人离开,这里最终也变成了一座空城。现在,还能在这片废墟中清晰地看到人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石油小镇被废弃之后,人们称它为博罗转井,导航搜博罗转井镇这个名字可以找到这个地方。现在被当地人圈地划片,进入要收费10-20元门票。

3、阿克塞石油小镇传说

石油小镇就是【西风烈】【九层妖塔】的外景拍摄地---阿克塞石油小镇。很多人觉着这是一个虚构的场景或是人造的临时场地,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3年石油小镇被袭击事件,让小镇在一夜之间毁灭。(不准拍摄军事设施)

【九层妖塔】的剧情是根据1983年石油小镇被袭击事件改编的,被袭击的第二天小镇的繁华消失成为一片废墟。电影中的小镇给人无限的遐想,石油小镇是为了实现现代工业蓝图而建,偏偏遇到了最古老的文明的猎杀,建立在荒漠之中的小镇一夜之间变成鬼城。

这样的巨变我们无法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影片中依旧耸立的雕塑寂静无声,感觉不再是丰碑而是墓碑。石头雕塑可以不灭,但雕塑所代表的精神已不再有任何回响。在这里站久了不免让人发慌发憷。小镇被袭击事件当年被封锁,很少有人知道,但经过我们的考研证实小城当时是存在的,确确实实是有人居住过的,幼儿园、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城镇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回想剧情石油小镇建立在人家的祖坟上,被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影片里着力渲染的七八十年代工业热火朝天的氛围变成如今死寂的鬼城,隐隐透出警示,相信工业文明一定带来美好未来的当时思想设想中含着过度自信的盲目无知异常可怕。这种盲目为古老文明的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成为今天我们将一探究竟的石油小镇。

这是中国最神秘的古老小镇,他没有名称,只有一个地级市的代码404,人们只知道1983年石油小镇被袭击事件,对这个小镇其它资料一概不知,无所不知的度娘也查不到任何信息;公开的地图、导航都没有404这个地方。我们找不到它,是因为它有太多的秘密:这里曾经是中国工业的起点,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曾经是中国造原子弹的地方,而现在他就是一片疑惑的废墟、一个神秘的鬼城。

翻阅历史资料,探究曾经的小镇文化,石油小镇曾经是非常繁荣的,它在荒漠戈壁与世隔绝,但它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医院,幼儿园,学校,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404连醋厂都有。在茫茫无际的荒漠,这里的人能够吃上自己酿造的醋,冰棍,很让人不可思议。直到近年解开神秘面纱的404石油小镇,才慢慢的让人知道,欲了解他。

冷湖位于青海与新疆和甘肃的交界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是中国重要矿区之一。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冷湖油田陷入开发低谷,曾经拥有数万人的石油小镇现在却成为了一片废墟。(不准拍摄军事设施)

2014年8月苍狼穿越车队和内蒙古电视台相关导演,历史学者路过冷湖镇,当时带队的我心里真的很发憷,几百公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冷湖镇只有一个过路人吃饭的小饭馆,再就是铜墙铁壁的监狱,驻扎的武警部队,武警检查站,派出所。当时我跟同行者说---这个监狱肯定是重刑犯监狱,就是越狱,也就是死路一条。从冷湖镇出来往西,柴达木盆地的热让人难受,几百公里的行程手机没有信号,只见了五辆车。路途停车休息间切了一个随车带的西瓜时也没有看见一丁点的生命迹象,没有苍蝇,没有小鸟,没有小草,只看见远处的海市蜃楼和雅丹地貌。

探险,玩越野,玩穿越近十年,冷湖镇是让我在这么多年无法释怀的一个地方,他难以想象的荒凉好比美国大片,西部牛仔中出现的好多镜头。

在青海省北部阿尔金山南麓的戈壁滩上,冷湖四号公墓有着400多座坟墓,以及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高耸的纪念碑--为发展柴达木石油工业而光荣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这里安葬着在青海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先后因公和因病去世的油田领导和职工家属。每年清明,冷湖工行委都会组织公祭,让冷湖柴达木精神流传下去。

冷湖原本是无人区,1955年,地质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了一个淡水湖,湖水很凉,于是就称其所在地为冷湖。接下来,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抱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冷湖这个中国第四大油田。1954年发现石油后开始建设,1959年青海石油管理局迁至冷湖,1959年设立冷湖市,1964年降格为镇,1992年升级为行政委员会(县级)。

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东移和油田原油产量逐年递减,冷湖油田陷入开发低谷。90年代开始,石油作业区移至西距冷湖300公里的茫崖。而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及近3万名职工家属,从远离后勤支持和社会依托的海拔2600多米高原整体搬迁至250公里外的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

过去冷湖的经济以矿业为支柱,其中尤以石油开采为重要,另外还有芒硝、食盐、氯化钾和氯化锂等。这个曾有数万人的石油小镇,如今却到处是沙埋下的断壁残垣,看不到当年生机勃勃的景象,嗅不出当年生活工作的气息。

在石油开采鼎盛的时候,冷湖最繁华期这里有十几万人,分散在老基地、水源、四号基地和五号基地以及标志性油井地中四井。冷湖行政委员会五号基地生活区,现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现在的冷湖镇不到一万人,分为油田的和做生意的两类。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长途客运站,每天从冷湖到敦煌、德令哈、茫崖都有班车。冷湖变成给了一个过路的地方,客运站旁边的小馆子生意最好。生意同样好的还有蔬菜肉类水果批发店,每隔两三天,敦煌来的大车就会拉来饮用水和各类生鲜物资,甚至有活鱼。

目前,冷湖四号基地尚有一些地方单位和一个石油留守处,而冷湖老基地和五号基地已成废墟。冷湖行政委员会五号基地一处建于五十年代的剧场,被拆成一片废墟。

冷湖行政委员会老基地,这个拱门内曾经是石油工人生活工作的地方,以前这里四季都是风和烈日,女士们会把墨镜和口罩作为流行时尚,男人们要看到女人的真面目并非易事。小镇人酒量很好,绝少的娱乐唯有对酒当歌。

时过境迁了。

‘贰’ 1983年什么怪物袭击石油小镇

在电影《九层妖塔》中是古墓中的红毛犼。

红毛犼这个怪兽宝宝在电影《九层妖塔》里的设定是九层妖塔第一重门打开后放出的低等神兽是协同鬼族人作战的陆军尖兵。

红毛犼是一种凶猛的怪物红犼为古尸化身硬如铁喜欢在地下挖洞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草原猛兽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种生物只是天下霸唱杜撰出来的灵感来自于传说中的野兽“犼”。

电影中石油小镇原型:

石油小镇位于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内,因为石油资源丰富,所以渐渐有许多人在这里定居,这曾经也是繁华富裕的城镇。石油小镇里有它的行政机构、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教堂、街道、小巷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后来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这里的人渐渐地搬离了这里,寻找新的家园,直至最后一个人离开,这里最终也变成了一座空城。现在,还能在这片废墟中清晰地看到人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叁’ 九层妖塔的取景地,曾经的石油重镇,如今却沦为‘鬼城’

世界上有许多未知处人们不曾了解,离开安逸的生活出去冒险是许多人的梦想。好奇是人的本性,遇到未知都想去一探究竟,紧张刺激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在茶余饭后聊到这些怪异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找到话题的。

现如今紧张刺激,又有防范措施的项目很多,比如游乐园,密室逃脱,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容易接受。极限运动爱好者们则喜欢特别危险的项目,徒手攀岩,高空跳伞,蹦极等等,这些都是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为大家推荐一个安全,又能满足好奇心的网红小镇——博罗转井镇。博罗转井镇位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海拔2800多米,在新疆、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冲积平原上。

博罗转井镇因为电影《九层妖塔》在此处取景,一跃成为网红小镇,名叫“石油小镇”。小镇上有许多传说,《九层妖塔》主要的打斗戏也在这里,吸引了许多游客过来冒险。

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无意间发现了这里有石油,原来这里是一块大油田。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发现了商机,带来了许多工人过来开采石油。许多工人把家属都带来这里,小镇就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被建造起来。小镇一时繁荣起来,基础设施齐全。但好景不长,在90年代许多人出现了 健康 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这里放射性物质太多,严重超过人类居住标准。一时人人自危,当地政府决定全镇都搬迁到环境适宜的红柳湾镇,这里就被遗弃了,原本繁荣的小镇变成了一座空城。

时间过得很快,因为电影的拍摄需要,影视人员经过 探索 在这里发现了这座小镇,这里十分满足电影的拍摄需求。导演带来整个剧组在这拍摄电影,因为《九层妖塔》电影的上映成功,小镇突然吸引许多探险爱好者,沉寂数年的小镇一时间有了生气。当探险者们走在小镇道路上,时间都好似倒退到了几十年前。破败的墙砖,不在字迹鲜艳的标语,褪色的壁画,封闭的监狱仿佛都在诉说曾经的景象。

‘肆’ 《九层妖塔》在哪拍的

电影《九层妖塔》的拍摄地,在‍博罗转井镇,也叫石油小镇,是阿克塞以前的老县城,80年代建成使用,随着发展,二十多年前全县迁移至几十公里外的新县城,这里就被废弃,人去楼空、断壁残垣,后来成了影视拍摄基地。
石油小镇位于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内,因为石油资源丰富,所以渐渐有许多人在这里定居,这曾经也是繁华富裕的城镇。

《甘肃大辞典》上说到,博罗转井镇,1999年前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在阿尔金山北麓,博罗转井沟西岸。
“博罗”蒙古语意为青灰色,“转井”为 “传警”的谐音。“传警”, 即烽火台,1987年置镇。镇区呈“井”字形,面积1.2平方公里。
石油小镇里有它的行政机构、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教堂、街道、小巷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后来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这里的人渐渐地搬离了这里,寻找新的家园,直至最后一个人离开,这里最终也变成了一座空城。现在,还能在这片废墟中清晰地看到人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

‍‍‍石油小镇被废弃之后,后来被电影《九妖塔》用作拍摄景点,这里也就顺势转为影视城,人们称它为“博罗转井”,导航搜“博罗转井镇”这个名字可以找到这个地方。现在被当地人圈地划片,进入要收费10-20元门票。

(4)石油小镇为什么变成空城扩展阅读

1998年县城正式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阿克塞博罗转井镇废弃后,被做为是《九层妖塔》外景地。

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是3A级景区,位于甘肃阿克塞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简称阿克塞县)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

原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处在阿尔金山的冲击扇地区,居住在县城的人们,除了少数人以正常职业维持生计外,游牧为当地人的主要生存方式。

1995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克塞县政府驻地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

1998年县城正式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

‘伍’ 藏在青海荒漠的小镇,鼎盛时被誉小香港,如今变“鬼城”游客暴涨

在大西北荒漠里,曾经一度很热闹,当石油被开采出来的时候,无数人赶赴荒漠里,一座座石油小镇得以拔地而起。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也建起了歌舞厅、加油站、餐厅和超市,然而,当资源枯竭后,人们逐渐离去,就在戈壁上留下了一座座“鬼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青海、新疆和甘肃交界地区的冷湖镇。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源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他在关于“冷湖油田的建设”章节里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了柴达木探区的所见。

上世纪50年代,冷湖本是无人区,后因发现石油而建立了冷湖油田,新中国第一口油就诞生于此。柴达木石油职工在艰苦的条件下奋战,兢兢业业挖石油,热火朝天搞建设,将沙漠之城打造成了鼎盛时期的“小香港”。

尽管如今它变成空城,对于我这种废墟旅行爱好者来说,却充满了想象力,眼前似乎浮现出过去生产生活的场景。

当穿过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翻越当金山,前往冷湖镇所在的青海茫崖时,突然有种时空更迭的感觉。沿途如白雪覆盖的盐碱地与戈壁荒原变换,沿305省道行驶直到看见“冷湖石油基地旧址”的路牌,冷湖老基地就到了。

下公路后放眼望去,到处断壁残垣,于戈壁腹地显得更加荒芜,仿佛经历了一场空前劫难,更像是废弃的古城。行走在废墟中,“冷湖油矿”四个大字尤为醒目,以前这里是冷湖五号油矿的国营贸易公司,破败招牌下宽阔的广场,隐约透露出当年的热闹。

四处转转,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揭了顶,卸掉了窗户,大多只剩下一面露出砖头的残墙。在废墟偶尔拾到当年的煤油灯、棉鞋等老物件,或许当年某个工程师正提着它,在一丝不苟检查生产进度。

冷湖四号地区还有一片特殊的区域,它是被围墙围起来的公墓,这里长眠着自青海油田开发以来,因公或因病去世的油田领导及职工亲属。公墓内高12米的纪念碑与碑后400多个墓碑巍然挺立,背衬着绵延的祁连山,都朝着东方家乡的方向。

这些墓碑并不华丽,有的只是土包加一块石碑,有的干脆只是无名碑。站在其中,越发觉得冷湖老基地如同一座巨大丰碑,静静守候孤寂的土地。它记载着曾经的光辉岁月,也向每一个到此的游客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如今让冷湖镇重新返回人们视野的,是坐落在镇子西部约80公里的俄博梁雅丹群,绵延的山梁上聚集着或如龟背,或者圆丘等神奇景观,由于荒芜干旱、少有人烟、地貌与火星地貌特征类似,也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之一。到了夜晚,璀璨星体在天空闪烁,与神奇地貌形成妙不可言的盛况。

从冷湖镇前往俄博梁雅丹群的途中,我在一家小面馆歇脚,老板娘热情地给我讲述冷湖镇过去的景象。那时冬天零下20多度,夏天太阳直勾勾晒着,艰苦的很。以前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总觉得荒凉,这次回来,才真正能够理解家乡苍茫的美。

她不止一次地说,相信冷湖遗址、俄博梁雅丹群等景观,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而我的想法,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