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克拉玛依油田油田简介
克拉玛油田,位于中国西部,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运输和销售。因地处克拉玛依市,故习惯上称其为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油田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累计产油量超过2亿吨,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2002年,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西部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石油资源总量估计为86亿吨,天然气总量约为2.1万亿立方米。然而,目前的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表明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发展规划,未来公司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力争在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通过5至10年的时间,将克拉玛油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并确保到本世纪中叶,油田保持持久的活力,最终将克拉玛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克拉玛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边缘,距离独山子油矿约130公里。在克拉玛油田附近,有一个被称为“克拉玛依”的“沥青丘”,这里流淌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原油,当地人称之为“黑油山”。克拉玛油田于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直辖市。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这片昔日的戈壁荒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建筑、运输、机修制造等于一体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以及科研、教育、卫生、商业、公共服务等配套的石油工业新城。
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经纬度为东经84°42′、北纬45°36′,总面积9500平方公里。克拉玛依市下辖4区2乡1镇,1990年全市人口约26万人,其中汉族占76.24%,其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满、锡伯、俄罗斯等30多个少数民族,占23.7%。市内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台胞眷属约3000人,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广泛联系。克拉玛依的交通十分便利,有三条公路干线穿越市内,市内公路四通八达,定期班车通往乌鲁木齐及北疆的主要城市。
(1)什么是石油探明率扩展阅读
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市区东角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出油,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
‘贰’ 石油探明率什么意思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料,它是通过几百万年至亿年在地下形成的。
石油探明率通俗一些讲就是,假如某一地区地下形成的石油资源总共有100吨,目前经过地质勘探,已经探明了其中70吨的储量,则我们就可以说,该地区的石油探明率为70%。
‘叁’ 油气勘探开发进展
一、勘探进展
(一)勘探历程
我国的石油勘探始于19世纪末,在1949年之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油气勘探有5次重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石油勘探战略东移,在松辽发现了特大型的大庆油田,说明了陆相地层不仅可以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巨型油田。第二次是渤海湾盆地的突破,通过对复杂断陷盆地的勘探实践,总结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理论。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大陆架对外开放与国外各大石油公司合作勘探石油,并迅速取得成果。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指引下,在积极勘探东部的同时,对西部盆地加大了勘探力度,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吐哈、柴达木等盆地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第五次是1998年3大石油公司体制确立以来,油气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是天然气的储量有了很大增长。
(二)近期勘探成果
1.石油
“十五”期间,我国石油的勘探开发取得长足进展。5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5×108t,较“九五”时期增加7×108t,增长15%。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8×108~10×108t。相继发现塔河、陆梁、西峰、志靖—安塞、渤中25、曹妃甸11-1、蓬莱19-3、大情字井等8个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108t的油田。石油产量由2000年的1.63×108t增加到2005年的1.815×108t,年均增加370×104t,年均增长2.17%;其中2005年较2004年净增650×104t,增长3.7%,增速明显加快。
目前,东部主要盆地的岩性油藏勘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松辽、渤海湾陆上、南襄、江汉、苏北等盆地岩性油藏储量已经占当年储量发现的一半,甚至更多;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勘探的主要对象就是岩性油藏;西部主要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在寻找构造油藏的同时,也注重岩性油藏的勘探,例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柴达木盆地等。
截至2005年底,共发现油田634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7.98×108t,石油资源探明率34%,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9.63×108t,累计采出量44.74×108t,剩余可采储量24.89×108t(表6-1-1)。2005年石油产量1.815×108t,列世界第5位。
表6-1-1 全国油气资源总量及构成表(截至2005年底)
2.天然气
我国大范围的天然气勘探突破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滞后于石油勘探近40年。从1990年开始,中国天然气储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十五”期间,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4×1012m3,较“九五”时期增加1.3×1012m3,增长111%。近年先后发现了克拉2、苏里格、普光等地质储量规模超过1000×108m3的大型气田。在松辽北部深层徐家围子火山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霍尔果斯、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的依拉克、四川盆地川西须家河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的大气田已初具规模。至今已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渤海湾、东海、琼东南、莺歌海、珠江口等9个盆地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1012m3的大型气田29个。
截至2005年底,共发现气田216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2×1012m3,天然气资源探明率14%,可采储量3.09×1012m3,累计采出量0.43×1012m3,剩余可采储量2.66×1012m3。2005年天然气产量500×108m3,列世界第14位。
二、开发进展
(一)油气生产历程
1.石油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陕北延长试办油矿,开始了中国的石油开发历程。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值得称道的是玉门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工业在医治战争创伤中开始重建,玉门油田、独山子油田、延长油矿等油田产量得到了恢复,并有大幅度提高。1959年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特大型油田,1963年大庆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石油439×104t,全国石油产量也达到了647×104t。到1965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131×104t,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完全自给。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又在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产量5400×104t。其后又发现了华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区的几大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了1×108t,成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稳定东部地区石油生产的同时,重新加强了西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继发现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与此同时,对外国公司开放了我国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石油产量的增长。1995年我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5×108t,2005年达到了1.8×108t,成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2.天然气
1949~1968年为天然气开发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展油气普查,仅在四川盆地发现一批小型气田并进行了初步开发。到1968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4.4×108m3,主要是以气层气为主。
1969~1995年为天然气开发启动期。这一时期气层气和油田溶解气都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方面全国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带来溶解气产量的快速上升。1995年,溶解气工业产量达到75×108m3,气层气产量达到99×108m3,全国天然气产量合计174×108m3,是1968年的12倍。本阶段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9.4×108m3。
1996年以来为加快增长阶段。1996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探明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崖13-1—香港、涩北—西宁—兰州、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等长输气管线相继建成投产,以及气区周边的局域输气管线不断延伸和完善,一批新气田陆续投产,气层气产量进入加快增长阶段,同时溶解气产量也略有增长。2005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500×108m3。
(二)开发成果
1.石油生产现状
截至2005年底,石油累计采出量44.7×108t,当年采出量1.80×108t,剩余可采储量24.4×108t,储采比13.5∶1;天然气累计采出量4324×108m3,当年采出量500×108m3,剩余可采储量26918×108m3,储采比54∶1。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经在20个沉积盆地中生产石油。其中,石油年产量已经过了生产高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的主要盆地有9个,如松辽盆地1960年开始生产石油,1997年达到了石油生产高峰,其后虽然吉林油田石油产量在增长,但增长量弥补不了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递减,全盆地石油产量继续下降;渤海湾盆地陆上1963年开始生产石油,1988年达到了石油生产高峰,其后虽然海域石油产量迅速增长,刚刚弥补陆上石油产量的递减,全盆地石油产量保持稳定。
有6个主要盆地的石油产量仍然处于上升期或者处于高峰稳产期,近几年增长最快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自1907年开采石油以来,已经有97年的历史了。在其前70年中,石油产量一直没有太大的增长。近年来,随着三叠系低渗透储层油田的大规模开发,石油产量急剧增长,到2005年成为全国第四大产油盆地。
2.天然气生产现状
截至2005年,国内已开发气田177个,2005年产气层气408×108m3,累计采气4323×108m3,动用气层气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为41.6%。累计动用溶解地质储量8601×108m3,可采储量3206×108m3。2005年产溶解气92×108m3,累计生产2673×108m3,溶解气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74.8%。
总的来看,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油气产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肆’ 原油储量增长
3.1.2.1 新增可采储量
20世纪20年代之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油田;20世纪20年代之后,俄克拉何马州、得克萨斯州陆续发现了大油田(图3.3),如1928年发现的俄克拉何马城油田,1930年发现的东得克萨斯油田,以及1937年发现的Wasson油田和Slaughter油田。但是由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油价甚至一度跌至1美圆以下,勘探活动锐减,新增可采储量急剧下滑。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年,原油新增可采储量跌至最低点,仅为0.12亿吨,只相当于经济危机之前1929年新增可采储量的2.74%。在经济危机之后,石油工业也开始复苏,新增可采储量不仅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在1937年达到历史第二高峰。1967年,美国发现了国内最大的油田——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到1970年,美国原油剩余储量达到最高峰,同时也是美国新增可采储量的最高峰。1970年获得的新增可采储量达到17.31亿吨。但随后陆上发现的大型油田越来越少,仅在阿拉斯加有所发现。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加强了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开始重视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70年代以后在海上发现了许多大型的油田,特别是80年代以后在墨西哥湾的联邦海域陆续发现了King/Horn、Mars-URSA、Kepler、Atlantis、Thunder Horse、Mad Dog、Holstein、Tihiti等储量较大的油田。
图3.12 1971~2004年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采储量构成比例
总之,无论从新增可采储量的增长历史,还是从新增可采储量的构成情况来看,美国新增可采储量已经处于递减阶段,大发现越来越少,储量增长对老油田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这个趋势在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伍’ 中国石油储量排世界第几
中国的石油储量60亿吨,在世界排名第八名。
就目前的原油产量而言,中国处于第八位,前七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联酋。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1.92亿吨。
石油、天然气资源 石油探明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我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潜力,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较丰富。据2003年BP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未来15-20年内,我国石油储量仍处于高稳定增长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在1.4亿-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储量增长水平。
‘陆’ 海洋石油探明率是什么意思
探明率一般来说是和潜力相比。
国家前期会对资源情贺正渗况有一个摸底,得出一个石油地质资源量。清洞
然后探矿权人(中海油)按照勘查规范开展有关工作,向国家石油储量委员会提交探明地质储量。
用探明地质储量除以石禅脊油地质资源量,就是探明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