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工程第一师白手起家奠基石油声名远播,这支部队是怎样产生的请与介绍
1950年5月,汉中军分区和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合并,师长张复振和政委张文彬兼汉中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在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成建制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1952年8月1日,57师在汉中北校场举行隆重的“石油师”命名典礼和誓师大会。“石油师”整编成3个团,一团去延安枣园学习钻井技术,二团赴玉门学习基建工程,三团在汉中就地训练汽车驾驶。半年过后,“石油师”官兵全部奔赴石油战线,成为当时石油工业的生力军。当时全国所有石油工人加在一起不到1万人,‘石油师’为石油战线增加了近8000名钢铁战士。
第19军第57师下辖3个团:
169团的前身是1942年2月由212旅所属三个团合编的太岳军区212旅兼第4军分区第54团,1943年3月改称212旅兼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54团,1945年12月5日编入新组建的太岳军区第24旅为第72团,1946年初改称太岳军区独立旅3团,1947年5月12日随所在旅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为第12旅36团,1948年6月7日改称陕南军区第12旅36团,1949年5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169团。1952年8月,169团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1团,即枣园钻井教导团。石油工业部钻探局主要以石油1团发展而来。
170团的前身是45年7月17日起义的杨虎城旧部第38军第17师50团,46年9月编入西北民主联军仍为第38军17师50团,1947年8月随所在军编入陈谢兵团,1948年6月7日改称陕南军区第17师50团,49年5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170团。 170团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2团,主要承担了玉门油田的基本建设,新建了玉门炼油厂的润滑油厂、制蜡厂、沥青厂,改扩建了真空厂、蒸馏厂、裂炼厂,使玉门炼油厂成为一个装置齐全,年加工原油50万吨的炼油厂,玉门油田配套为一个年产140万吨的新中国最大的油田。石油二团为大庆油田会战、辽河油田建设、大庆乙烯工程、中国第一条克-独长输管道建设提供大量人才。
171团的前身是1948年2月陕南军区第4军分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1949年1月5日改称陕南军区两郧军分区郧白独立团。170团改编为石油工程第1师第3团,1953年10月,与西北石油管理局运销公司的运输部分合并,在酒泉成立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支运输队伍-玉门油矿运输处。1957年4月,以这支部队为基础,组建了石油工业部运输公司,部分发展为石油工业部管道局。
从此以后,曾经在晋冀鲁豫烽火前线接受抗战洗礼的英雄队伍,经过鄂豫陕等地区解放战争考验的威武之师,走入了石油大军的行列。当年近8000名干部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以无坚不摧的创业精神,打造了一支“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战斗队”和“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为中国石油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驰骋疆场攻关夺险推翻三座大山打先锋,转业石油覆地翻天建设四化强国创基业”。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石油师指战员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中国石油石化发展壮大建功立业,已经成为威名远播国内外石油战线的百万雄师,即今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总公司所属企业。
② 中国石油师是怎样产生的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57师指战员挺进陕南,经过白河、马盘山、牛蹄岭等多次战斗,解放了陕南进入汉中,师长张复振和政委张文彬率领部队指战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反霸、肃特和剿匪的斗争,汉中人民子弟踊跃参军拥军,为维护地方治安恢复生产而血沃秦巴山川。57师指战员发扬延安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国家创造财富,造福地方人民。1年多时间,开荒44935亩,修筑水渠4950米,生产粮食290余万斤。57师在汉中开展“大生产运动”,不但进一步锻炼了军队顽强的战斗意志,而且更加密切了军政关系增进了军民团结。
1950年5月,汉中军分区和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合并,师长张复振和政委张文彬兼汉中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在57年前,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成建制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1952年8月1日,五十七师在汉中北校场举行隆重的“石油师”命名典礼和誓师大会。“石油师”整编成3个团,一团去延安枣园学习钻井技术,二团赴玉门学习基建工程,三团在汉中就地训练汽车驾驶。半年过后,“石油师”官兵全部奔赴石油战线,成为当时石油工业的生力军。当时全国所有石油工人加在一起不到1万人,‘石油师’为石油战线增加了近8000名钢铁战士。
从此以后,曾经在晋冀鲁豫烽火前线接受抗战洗礼的英雄队伍,经过鄂豫陕等地区解放战争考验的威武之师,走入了石油大军的行列。当年近8000名干部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以无坚不摧的创业精神,打造了一支“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战斗队”和“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为中国石油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驰骋疆场攻关夺险推翻三座大山打先锋,转业石油覆地翻天建设四化强国创基业”。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石油师指战员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中国石油石化发展壮大建功立业,已经成为威名远播国内外石油战线的百万雄师。
扩展阅读:
1.1、金戈铁马忆峥嵘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2&extra=page%3D1
2.2、1952年8月1日中国石油师在汉中北校场光荣诞生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33&extra=page%3D1
3.3、中国石油师从汉中北校场整装出发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728&extra=page%3D1
4.4、大庆精神刻着“军”字印章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1&extra=page%3D1
5.5、中国石油师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910
开放分类:
中国石油工程第一师
③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精神内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大庆油田长期开发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根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典型体现和生动展示。其核心是爱国,精髓是艰苦奋斗,本质是“我为祖国献石油”。长期以来,中石油始终高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旗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筑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坚定不移地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员工思想教育的主脉。中石油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责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大力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之始终引领时代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精神追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多年来,中石油党组坚持把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工作部署、融入发展规划、融入战略目标,先后在大庆、延安等地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就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等作出动员和部署,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并举办高层论坛进行理论研讨,以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80周年和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等为契机进行系统总结,有力推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广大员工始终保持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始终不渝地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打造铁人式员工队伍的主旋律。中石油始终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核心价值观,筑牢共同的思想基础。编发《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教材》,颁发《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构建实施《思想政治保障体系》,设立铁人奖每4年评选表彰10名特等劳模并授予铁人奖章,持续开展“中国石油榜样”系列典型宣传,努力打造铁人式的员工队伍。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七一”授予大庆油田李新民“大庆新铁人”荣誉称号,选出了大庆第三代铁人。石油英模群体不断壮大,形成引人注目的“石油英模现象”。
坚持不懈地把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频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属于中国石油人,更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中央曾专门下发文件充分肯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公司党组始终把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不断转化为广大员工群众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注重抓好传承弘扬的关键环节,努力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注重丰富传承弘扬的载体,编写《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企业文化辞典》等数百种学习资料,组织开展“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工程,大力实施创建金字品牌、树立典型人物、提炼理念格言、建设教育基地、创作精神产品的“五个一”工程,评选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60句石油名言,建设并命名了以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工人修建的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为代表的106个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支持拍摄《铁人》、《奠基者》、《地质师》等文艺作品。2010年以来,组织“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在企业内外宣讲229场,行程10万公里,直接受众达10多万人,上百万名员工通过视频同步收看学习,成为近年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宣传最深入、时间最集中的一次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长征。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鼓舞下,百万石油员工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公司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公司资产总额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石油。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位,在全球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重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践行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④ 石油精神是什么意思
石油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总称,诞生于石油石化工业异常艰苦的创业时期,是石油石化战线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夺取胜利的不竭动力。
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中,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一直都是石油石化行业的灵魂和根基。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大力弘扬石油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事实确实如此,只要细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石油精神其实一直都未曾远去。
石油精神在 “中国石油师”的坚实脚步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正是发轫于王之涣诗中的这片荒凉悲怆的大漠。
甘肃玉门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开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解放前的产量占旧中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1952年8月1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翻开了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
面对重重挑战,这支“石油师”发出了铮铮誓言:“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是逃兵。”
其他:
石油精神在哪儿:在石油前辈的手拿肩扛、浴血奋战里!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在那个时代里,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对于石油人来说,面临着技术人员匮乏、石油装备落后、后勤补给奇缺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困难吓不到石油人。
没有吃的,他们就抠鼠洞、扒树皮、挖野菜、开荒种地;没有用的,他们就“人拉肩扛”;没有住的,他们就住在简陋的帐篷、牛棚、马厩里……
“没有条件创作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成为当时石油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用不屈的意志和瘦瘠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
⑤ 福建炼化开展“我和师傅比”大讨论活动
福建炼化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近年来,该公司党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泉港、古雷两个炼化一体化基地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启了建成国内领先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新征程。
当前,该公司正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继承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和企业文化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立起精神支柱、凝聚奋进伟力,才能无所畏惧地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不断开创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改革发展新局面。
9月3日,在福炼大厦“青年之家”,福建联合石化炼油一和公用工程业务团队团支部近30名青年员工,开展了以“我和师傅比”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
活动开始前,该公司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向青年员工传达了公司党代会精神,详细剖析了当前生产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今后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任务,重温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以“精细严谨、求真务实、家国情怀”为主要内涵的石化传统以及“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结合新形势新阶段重新解读了“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文化精神内涵。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泉州市 劳模、福建联合石化生产部吴良江,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分享了30多年来的个人成长、奋斗经历。吴良江结合自身体悟,向青工阐释了石油石化优良传统的深刻内涵;以自身的岗位工作为例,展现了多年来团队协作、拼搏奋斗、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开展创新创效工作的感人经历。
在企业文化精神大讨论环节,青工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聚焦“我跟师傅比”为主题,开展集体研讨。按照提前预设的主题,分“师傅”和“徒弟”两个阵营进行对话讨论。
“如何从师傅身上发现好的精神和传统”“和师傅相比,我们身上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跨越代沟,让师徒关系融洽,都有哪些好办法”“面对师傅的批评,怎么自我调节”……在提问环节,年轻员工充满了对未来班组生活的期待和忐忑。
曾做过徒弟接下来要做师傅的年轻前辈们则倾囊相授:“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从师傅身上发现闪光点,学习师傅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做徒弟,保持严细实的作风很重要”“对待师傅,态度上尊重,行动上积极”“要不怕苦,多花时间摸清流程、学操作”“记下问题、及时提问、及时总结”“师傅是希望徒弟多问问题的”“多与不同师傅交流请教”“根据师傅的性情,寻找共同话题”“尊师重道,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结束后,青工们收获满满:“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团结、奋斗、积极、卓越的企业文化”“对行业的前景和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坚定了奋斗的目标”“不仅要从师傅身上学技能,还要学到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取长补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要好学肯干,多做多思考”“学到了很多和师傅相处的技巧”“今天的活动氛围非常好,治愈了我的社恐”……
今年以来,该公司党群工作部持续开展“劳模工匠上讲台、专家能手谈奋斗--喜迎二十大、砥砺新征程”系列访谈节目,下半年以来,结合企业文化精神大讨论和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开展“我和师傅比”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年轻员工学习先进、扎根基层、开拓创新、历练成长、奉献石化,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