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史籍中怎样记载石油的
我国古人很早就能分辨出石油露出地表的有油苗、气苗和沥青三种形态。其中的油苗是地壳内的石油在地面上的显露的痕迹,是寻找石油矿的重要标志。
石油的出现时间并不清楚,最早记载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提及上郡高奴县的洧水可以燃烧,其实是水面上漂浮着原油或石蜡、沥青的东西。据此推算,最迟在西汉时就发现石油。
石油的名称首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之前多称为“石漆”,可能由于一些油苗含沥青质高、颜色像漆一般黑。
也有人叫石油为“水肥”,主要由于浮在水面的一层油像肥肉一样,一点即燃。沈括发明了用石油做“炭黑”,再用炭黑来制墨。
石油在古代的开发并不普遍,只有小规模的开采。古人发现石油有不同的功用。
北周武帝时期,石油曾经被酒泉人作为燃料,烧毁来犯的突厥人的攻城器具,突厥军大败。这是石油在我国军事史上的首次利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酒泉延寿县河里有一层肥如肉汁的东西,可以涂在车和水碓的轴承上,效果非常好。
石油一点就燃,十分明亮,但燃烧时烟很大,要经过提炼才能使用。古人把石油浇灌成烛,亮度是普通蜡烛的三倍。
Ⅱ 北宋时期石油何时开采的 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石油的是谁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中国古人就已发现并利用了石油。那么在古代到底是谁首次发现并利用了石油?据史料记载:他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
在古代到底是谁首次发现并利用了石油?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汉族,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着《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着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我国最早记述石油与石油开采的记载也来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那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50岁,出任陕西延安府太守,在西北前线对抗强敌西夏的入侵。他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仍不忘考察民间开采石油的过程,在《梦溪笔谈》中他记录了石油的存在状态与开采过程。他是这样写的:
“在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就是过去说的高奴县脂水,脂水就是石油。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火炬,冒着很浓的烟,帐幕沾上了油烟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根据现有的史料,他是第一个使用石油的人,他将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制成了墨,他还写过一首《延州诗》,描述了延州开采石油形成烟尘滚滚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沈括,最早描绘石油形态与开采过程的是沈括,最早用石油烟尘代替松烟制墨的也是沈括。他笔下的延州石油如今已形成我国着名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达到了二千万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Ⅲ 石油在古代叫什么
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位读书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间钱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33岁到京城开封研究天文历法。王安石变法期间,被任命为负责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司天监长官。他用自己制定的《奉元历》代替旧历,提出《十二气历》代替农历,《十二气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还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纳。
沈括在物理学方面建树很多。他通过实验找到了使用指南针的办法,使针总是精确的指向南方。这是世界上关于如何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此后,他在用指南针定向时,发现磁针常向东偏,不指正南,在历史上第一个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磁偏角,这比欧洲人要早400年。他对凹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说明,对声音振动的实验,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他到浙江东部地区考察,提出雁荡山群峰是经过千万年流水的冲刷而成。他经过太行山麓,见山壁中间有一条由卵石螺壳组成的堆积层时,断定这里是古时的海边,并推论出“大陆都是混浊泥沙冲积形成”的。这些独到的见解,与现代科学结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沈括晚年居住在润州(今镇江)的梦溪园,专门从事着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学巨着《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像活字印刷、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练钢等重要成果,就是由这本书记录留传下来的。
Ⅳ 石油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什么,至少4个名称
石油在古代曾被称为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等。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先使用了“石油”的名称,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Ⅳ 中国古代把石油称什么求大神帮助
石油的发现早已有之,沈括并不是第一人,最早可以见于史书的石油的记载是在《前汉书》中,称其“肥可燃”[8]。石油在中国古代的用途比较广,主要有五点:照明、做润滑剂、医治疥疮、制墨、用以作战[9]。沈括在出任北宋塶延路经略使的时候,非常重视石油可能给宋朝带来的益处,数次去石油产地益州做实地考察,甚至结庐而居[10]。 我觉得沈括利用石油还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油烟墨”——他本人称之为“延川石液”。他将石油燃烧后得到了碳粒制得油烟墨,自己评价为“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10],苏轼也曾对之赞不绝口。后世仍不断为人称道,在谢在杭的《五杂俎》和潘赝祉的《墨评》中均有提及,且极受推崇。 不知对不对啊,自己看下
Ⅵ 让现代各国为之大打出手的石油,在中国古代到底是谁首次发现并利用的
在中国古代,最早发现石油的是北宋时期的沈括,他是当时有名的科学家和军事家,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石油的人,为此他还写了梦溪笔谈,在里面描绘了石油的形态。
他在50岁的时候出任陕西延安府太守,后来又在西北前线对抗强敌西夏的入侵,在打仗的生活中,他也没有忘记考察民间开采石油的过程,在他的梦溪笔谈里,他是这样写的石油是产生在水边,我把它采集到了瓶罐里,这种油看起来像清漆,但是点燃以后像火炬,会冒着很浓的烟。所以他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就用地上的烟煤做墨,还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所以后来根据历史,他就是第1个使用石油的人,他用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烟制成了墨。
Ⅶ 沈括与石油是指
沈括(1031-1095)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对数学、物理、地质、医药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值得中国人因他而感到骄傲的有两件事:一是他首先发现地球有“磁偏角”,足足比欧洲人早400年;二是他起了“石油”这个简单、明了又具科学意义的名字。在这之前,石油不叫“石油”,而叫“脂水”、“石漆水”、“膏油”,名称虽不同,但都形容了石油是黑乎乎、粘乎乎、如脂如膏的液体,这虽和现在人们看到的石油的模样是一致的,但都没有“石油”这个名字醒目。
然而,究竟什么是石油?石油是一种在地壳上天然生成的结构十分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炼油厂可以把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和柴油,正是利用了石油是混合物的特点。
石油的颜色有多种,从无色、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墨绿色至黑色。独山子原油呈墨绿色,克拉玛依原油为褐色和黑色。原油有轻有重,我国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0.9的称重质油。克拉玛依油田大断裂上盘多为重质油,下盘多为轻质油。石油的流动性用粘度来表示。我国依粘度大小将原油分为四类,即低粘油、中粘油、高粘油和稠油。自然界所有液体都有自己的凝固点。水在0℃变为冰,0℃就是水的凝固点。由于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所以石油的凝固点变化范围很大(-30~30℃以下)。克拉玛依油田大断裂上盘的原油,由于含蜡量低于5%,使其凝固点低到-45~-20℃,这一特性全国独一无二,全世界也是罕见。这种低凝固点原油,成了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的珍品,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石油,号称“工业的血液”,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现在,从石油中能提炼3000多种产品,应用于各个领域,石油成了当之无愧的“万能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