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1859年开始。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德雷克井,标志着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最初的石油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为煤油时期。一个为汽油时期(动力时期)。煤油时期大约是1860~1900年,这一时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运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迅速发展起来。
(1)石油最早用途是什么扩展阅读: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迄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贰’ 石油最早被奉为“奇物”,竟然不是用作能源,究竟有何奇怪的作用
应该很少有人知道,起初的石油并不是直接被用来作能源,而是拿来治病救人。据载最早被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出这一词,他在《梦溪笔谈》中有所记录,而当时古代石油被用来起润滑的作用,到后来被用来做照明的燃料。
一直到了现在,石油的种种功效不断被发现挖掘出来,它的医疗效用也渐渐被掩盖。因为石油遇火即燃,一个不慎就会大面积的燃烧,很容易控制不好,而且石油也是挺稀缺的资源之一,所以现在石油都会被用来发展工业等新兴产业。此等“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得把它用在刀刃上。
‘叁’ 石油的发现和利用是什么时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古书上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所着《梦溪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早在距今2000年前的东汉初期,着名的史学家班固就在《汉书》中第一次记载了石油——“高奴有洧水可燃”,所记述的是露头的油苗浮于水上的现象,并认识到石油的可燃性。东汉末年唐蒙着的《博物记》一书,更详细地记述了陕北一带石油情况,并第一次出现“石漆”这个名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了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石油。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石油。
把石油用作润滑剂、防腐剂和粘合剂,以及用于医药。宋代科学家沈括创造性地发明了石油制炭黑技术,开辟了石油利用的新途径。北宋时期,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炼油车问,开始生产初步炼制的石油产品,其易燃性远远超过了原油。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在石油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方面,都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就,为近代石油工业的兴起奠定了早期的基础。
‘肆’ 古代石油的用途有哪些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它粘结起杰里科和巴比伦的高墙,诺亚方舟和摩西的筐篓可能按当时的习惯用沥青砌缝防水”。公元5世纪,在波斯帝国的首都苏萨(Susa)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最早把石油用于战争也在中东。——常识能源篇。
‘伍’ 石油,在古代的用途有多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开始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石油在典籍中名称极多,有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现在通用的“石油”一名首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鄜、延境内有石油”。
除了燃火和制墨,石油也能用于润滑,就像今天市面上出售的种类繁多的润滑剂一样。晋代张华的《博物志》提到甘肃玉门一带有“石漆”,可以用于“膏车”和“膏水碓缸”,“膏”就是现在所说的润滑。《资治通鉴》也说古人在出征前常常“秣马脂车”,也就是喂饱马匹,润滑好车轴,而且润滑用的也是石油。
另外石油还可以拿来药用,对于石油药用论述最为详细的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石油)主治小儿惊风, 可与他药混合作丸散,涂疮癣虫癞,治铁箭人肉” “气味与雄硫同,故杀虫治疮,其性走窜,诸器皆渗。惟瓷器、玻璃不漏,故钱乙治小儿惊热、膈实、呕吐、痰涎,银液丸中用,和水银、轻粉、龙脑、蝎尾、白附于诸药为丸。不但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通透经络,走关窍也”。
可见在古代,石油的应用同样广泛,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果然,在1000年后的今天,石油不仅“大行于世”,而且几乎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了石油的世界真得难以想象。
‘陆’ 在我国古代,石油用于哪些方面﹖
盖房子 治病 打仗。。。
几千年前人们究竟用石油来做什么?石油被发现是因为它可燃,几乎所有在古代应用过石油的国家都有用油照明、点灯的记载。但目前发现最早的、确凿可考的用途是最匪夷所思的———盖房子。前面提到的印度河流域古代沥青浴室、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沥青殿堂,是最早用石油副产品建成的建筑。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新都巴格达,全部街道都由柏油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柏油马路化”的城市。另一项古老的用途是治疗人畜皮肤病。在古代波斯阿尔利卡,石板上明确记载了用沥青治疗癣疥等皮肤病的实例。10世纪阿拉伯旅行家麦斯欧迪在笔记中称,巴库人用沥青给马治疗皮肤病。13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中国途中经过巴库,在着作中记载这里的石油“可以作为药膏治疗人畜身上的瘙痒和疮痂”。
在军事层面,石油最初用于海军。公元668年,希腊裔叙利亚工匠佳利尼科斯将自己发明的“希腊火”带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种“秘密武器”用特制管子喷射,喷射时伴有浓烟和巨大声响,更能附着在船体、船帆和人身上燃烧,对敌人船只、士兵杀伤力巨大。公元678年6月,劣势的拜占庭用这种神秘武器大破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舰队,歼灭2/3的舰船,此后“希腊火”被称为“基督教世界的保护神”。如获至宝的拜占庭皇帝索性将“希腊火”的作坊放在皇宫里,进行严格的保密。这种“希腊火”最终却由于过于严苛的保密措施而失传。1939年,德国学者曾进行复制,但没有成功。
在中国古代同样出现了类似“希腊火”的“猛火油”,这种“猛火油”主要成分同样是石油,以火药为引火装置。“猛火油”最大的特点就是越用水泼烧得越猛,因此很快有人打起了用“猛火油”攻城的主意。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计划进攻幽州(今北京)时使用,作为对“猛火油”攻城效果的尝试,结果被他的妻子、皇后述律平以“有失仁德”为由劝阻,北京城因此逃过一劫。由于“猛火油”不像“希腊火”那样可以发射,而是就地点燃,靠风吹、水漂杀伤敌人,打仗时要“听天由命”,后来的历朝水师改而发展火箭、火炮,而把“猛火油”束诸高阁。
“希腊火”或“猛火油”都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玩法,不少民族玩不起,就采用最简单的办法。阿塞拜疆人在中世纪的城防模式,就是建造很多高塔,居高临下,先泼石油,再扔火把,这种办法被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广泛使用,使得后者成为着名的防御强国。耐人寻味的是,花剌子模的名城撒马尔罕,却也是被蒙古大军用泼石油的办法攻陷的,真可谓“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柒’ 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谁发现了它这么多的用途
石油发现的时间其实已经没有办法考究了,只知道在几百年前祖先们就已经懂得使用石油了。
在古巴比伦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人类已经学会开采石油了,而在中国北宋的时候也有文字记载了关于石油的内容,并且还是沈括第一次提到了石油这个词。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时候也就已经会利用石油来打仗了,所以石油发现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但是没有定论。
当然在古人最先发现的还是石油的可燃性,之前打仗的时候需要利用火攻的时候,也会利用到石油。直到现在的科技不断地完善,对于石油的提炼更加纯净,然后得到的衍生品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石油的用途也了解得越广,比如制作药品、润滑油、护肤品等等,相信这些用途古人是万万想不到的。
‘捌’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石油的什么时候开始利用石油的
说起石油,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被称之为“黑色黄金”的珍贵资源,在如今现代化的社会当中,很多东西都需要倚靠着石油进行运转。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类最早是什么时候发现石油的呢?其实人类发现石油的时间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如今的一些证据都是通过考古研究才发现的,然后利用这些发现来推测人类发现石油的大概时间,因为人类发现和利用自然能源的历史实在太悠久。
关于石油的记载
据考古显示,印度河流域发掘出一个最早使用沥青的宗教澡堂,大约在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三千年前,古埃及等国已采集天然沥青并能估算石油量。
在六千年前的楔形文字中,也有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这些石油及衍生物主要粘结城墙,还有用来密封诺亚方舟和摩西筐篓等物,用于防水。
从历史遗迹中可以发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曾使用沥青进行雕刻,时间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古墓中,发现有不少木乃伊是用石油衍生物保持的。
在中东的古墓中发现了象形文字,记载了死海石油的开采情况。在伊朗西南部,曾发掘出波斯帝国时期的石油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
最早将石油利用于战争
将石油用于战争的最早记载,也是出自波斯帝国之手。公元7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将石油与石灰的混合物点燃用于战争,还有用于动物治病的记载。
1837年,阿塞拜疆一带发现五十多个人工挖掘的采油坑,产量很小。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就有关于石油渗出地面的记载,最早的煤油灯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
关于第一口现代油井的开采时间和地点,美苏有不同的见解。美国人认为,第一口现代油井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由德雷克在1859年开采。
前苏联则认为,第一口现代油井是由俄国人谢苗诺夫在1848年开凿的,谢苗诺夫也被俄国人称为“石油工业之父”。而世界公认的现代石油是始于1846年。
加拿大人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被认为是现代石油的标志。六年后,波兰人卢卡西维茨发明了更易从石油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61年,阿塞拜疆的巴库建立了世界上首座炼油厂,当时世界上90%的石油出自这一地区。之后的石油工业发展缓慢,直到内燃机的出现才得到改观。
1910年,在加拿大、波斯、秘鲁等地相继发现了新的油田,随后被大规模开发。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能源危机,促使石油的消耗量出现井喷式爆发。
最早利用石油记载
关于石油最早的用途,就是六千年前人类对沥青的应用。之后,有关石油被当作燃料的用途开始出现,我国也是世界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易经》中记载的“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是说石油蒸气在湖泊水面上起火的一种现象。这是我国发现石油的最早记载,距今约有三千多年历史。
中国古代利用石油的记载
《汉书》中记载的“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是说现今延安一带的延河洧水支流的水面上有燃烧现象。这是我国文献中首次出现关于石油产地的记载。
《后汉书》中记载的“县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是说现今玉门一带有 “石漆”,“石漆”指的就是现代的石油。
在玉门的地方志中,这种“石漆”被用于“膏车”,就是用来润滑车轴。这时的国人已经对石油的用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已经开始开采和利用了。
到了唐代,石油被用于照明和燃料。在唐书《酉阳杂俎》一书中,石油被称之为“石脂水”,当时已被当作灯油来使用,有“ 燃灯极明”的记载。
宋代时,石油已经能被加工成照明用的石烛。除此之外,石油还被当作药物来使用。明朝李时珍认为石油可治疗小儿惊风,与其它药混合可治疮癣。
此外,沥青在我国古代被用在火药配方中,用以控制火药的燃烧速度。虽然国外有更早的文献记载沥青的使用,但这一技术要比国外早一千年左右。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第一次给“石油”定名,并对其做了详细的论述。石油一词一直沿用至今,沈括给出了石油日后“必大行于世”的论断。
沈括曾担任过两年的延路经略使,对陕北一带的石油资源作了详尽的考察,还首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颜料,并建议用石油炭黑取代松木等炭黑制墨。
这是九百年前,我国人民对石油的认识。对于石油的开采,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四川一带,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开始凿井取油气煮盐的情况。
最开始的凿井都是靠人工挖掘,之后钻井工具和方法得到改进,效率也有所提高。到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石油开采进行了详尽的记载。
该书在十六世纪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欧洲,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陆续出现了外文译本。国外不少文献记载了我国早在一千年前就钻成了千米油井。
综上,人类首次发现石油的时间,早已无法考证。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发现和采集到了石油及其衍生物,石油的普通用途很早就被发现,其它用途则是现代冶炼的产物。
‘玖’ 石油的用途
石油用途
作者:宏亮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 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 各种燃料产量最大, 约占总产量的90%; 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 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 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 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 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
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 煤油 沸点范围为180 ~ 310℃ 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
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
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
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绝缘油、压缩机油,合计占40%。商品润滑油按粘度分级,负荷大,速度低的机械用高粘度油,否则用低粘度油。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高。
润滑脂
俗称黄油,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
石蜡油
包括石蜡(占总消耗量的10%)、地蜡、石油脂等。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做为化工原料产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沥青
主要供道路、建筑用。
石油焦
用于冶金(钢、铝)、化工(电石)行业做电极。
除上述石油商品外,各个炼油装置还得到一些在常温下是气体的产物,总称炼厂气,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压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气,可做原料或化工原料。 炼油厂提供的化工原料品种很多,是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基地,各种油、炼厂气都可按不同生产目的、生产工艺选用。常压下的气态原料主要制乙烯、丙烯、合成氨、氢气、乙炔、碳黑。液态原料(液化石油气、轻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经裂解可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乙炔除外),是发展石油化工的基础。目前,原油因高温结焦严重,还不能直接生产基本有机原料。炼油厂还是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芳烃的提供者。 最后应当指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中或多或少加有添加剂以改进使用、储存性能。各个炼油装置生产的产物都需按商品标准加入添加剂和不同装置的油进行调和方能作为商品使用。石油添加剂用量少,功效大,属化学合成的精细化工产品,是发展高档产品所必需的,应大力发展。
石油勘探
作者:宏亮
石油勘探,就是考证地质历史,研究地质规律,寻找石油天然气田。主要要经过四大步骤,即:确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围;然后从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的深凹陷来;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的凹陷周围寻找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地质圈闭;最后对评价最好的圈闭进行钻探,查证是否有石油或天然气,并搞清它有多少储量。下面对这四个步骤的工作内容作一介绍。(具体的石油勘探技术方法后面有专题论述)
(一)确定古湖泊古海洋的范围
前面已经讲到了,石油是在古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积物中生成的,油田也是在这里形成的。因此,确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及其范围当属是首要的。
确定古湖古海的地质依据,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印模、痕迹等)。通过地质家们的研究,现在地球上的岩石种类极多,但最基本的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火成岩(亦叫岩浆岩),它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浆喷发到浅处或地面后,凝固而成的。电视中曾多次报导过现代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因此对这种岩石的来源与形成是好理解的。二是沉积岩,前面在油气形成问题时,已谈到了它的来源与形成过程了,它就是确定古湖古海最主要的物质依据。也就是说,哪里有沉积岩,哪里就是古代湖泊或海洋,这是毫无疑问的。三是变质岩,这主要是各种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在地壳的变迁过程中因经受高温高压而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变成了既坚硬又致密的另一类岩石。
古湖泊和古海洋又怎样区别呢?这主要是通过化石来确定和区分的。因为湖泊与海洋的生物特征是大不一样的。另外,即使同样的沉积岩,湖泊和海洋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是以当时水的咸淡来分的,淡水为湖,咸水为海……。
古湖古海的保存状况对找油找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在后来的地质变迁中,或遭受过风化剥蚀,造成残缺不全;或遭到火成岩的侵入破坏;或经过严重的变质过程等等,这些情况也都要通过对岩石性质和地层保存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考证其发育过程。
(二)查明生油凹陷的位置
不论是湖盆或者海盆,面积都很大,一般也有上万平方公里,大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竟超过50万平方公里。盆底的形态也是凹凸不平,很不规则的,有高低,有深浅,较低的部分称之为凹陷,高的部位称之为凸起或隆起,一般水中的生物遗体比较容易富集在盆底的低处,所以凹陷是被认为盆地中有利于生油的部位,当然也是较深的为好,故在明确了盆地范围以后的第二步就是查明深凹陷的位置,也就是找出能够生成较多油气的地方。
(三)寻找地质圈闭
寻找地质圈闭是寻找油田的中心环节。任何一个找油部门对这一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地质圈闭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形态各异。例如大庆油田的大庆长垣,其圈闭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我国找到的最大储油圈闭。当然也有小到不足一个平方公里的,有的单独的含油圈闭只有一口油井。地质圈闭有的可以部分地露出地面,甚至一座高山即为一个完整的地质圈闭;有的埋藏很深,地表完全看不出来。现在我国有能力探测到的圈闭埋深,大约在五、六千米深左右,在这个深度以内,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可以查得比较准确,钻井也能够得着。寻找圈闭自然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到小的过程,对于深而小的圈闭,找到它当然是很困难的,它要求的技术精度、难度要比一般情况下高的多。
找到地质圈闭以后,还要对圈闭进行是否具备储油条件的研究和评价工作。一般来说,在靠近生油凹陷的地质圈闭,有利于油气运移进去,成为有希望的油田,而对其他地方的圈闭,评价就要低一些。再则各个圈闭本身的保存是否完整,可储藏油量的大小等情况也需要进行研究和评价。
(四)钻探油气田
对所找到的地质圈闭,里面是否储藏着石油或天然气,在没有对它进行钻井验证之前,一般是很难给以定论的。因此,对地质圈闭进行钻探,这是寻找油田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其重要性及关键性在于,这个步骤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和手段,它都关系到一个油田能否顺利诞生以及它的实际命运问题。
在油田发现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一个圈闭本来是充满了石油的,但因钻探技术及方法不当,而没有发现其中的油气,直到若干年后,人们再次认识,再次钻探时才证实是个油田;还有的在首次钻探中就发现了油层,但其中油气就是出不来或油气产量很低、结果评价为没有工业开采价值而弃置一旁,可是以后的重新钻探或经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又喷出了高产油气流。可见,钻探是发现油气田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与前面的工作关系,如同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那样,所以必须十分认真对待。
在盆地内或一个圈闭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应该打在什么位置,这是要综合考虑多种资料以后才能确定的。其实,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来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如新疆克拉玛依因为旁边有黑油山可以看得见,它就是第一号探井生油的。至于我国东部在复盖区找油田,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说明在此以前至少已有了两口空井;胜利油田的第一口出油探井是华8井,说明在此之前曾经至少打了7口干井;大港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后才发现的;任丘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经有5口以上的井落了空。当然,确定探井井位也不是无章可循、完全盲目的,简单而言,以找油为目的的探井(另有以探明地层为目的的井称之为基准井或参数井)总是尽可能定在圈闭的最高位置,其理由就是油和气总是浮在水的上面。这里的所谓"高"是指含油层的“高”。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因而“高”也不是绝对的高,形象地比喻:如果要钻探的圈闭象个反扣着的碗或盆,第一口探井就定在拱起的碗或盆底上;如果这个圈闭象一条竖放着的大鱼,第一口井位就定在其脊背的高处;如果圈闭象一块倾斜的板(克拉玛依),探井就定在它的上方。也有极少的例外,比如一般人的头发都在头顶上最密,但秃顶者却在头部的周围才有头发,如果一定要在头顶去剪发,只会徒劳无益,新疆准噶尔盆地就有这样的实例,五十年代在其最高处打成了一口探井,一无所获,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四周较低处打井,却出了油,用“秃顶”周围的头发来比喻,确有相似之处。也有确实在“盆底”找到油的,犹如炒菜的锅里放点油,它不可能停在锅沿上,这是因为这里的地层里几乎没有水,石油不占密度差的优势浮起来,只好“沉底”了,这种实例很少,所以“高处找油”仍然是首先应当遵循的准则。
当一个地质圈闭经钻探后,有一口井获得了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流,这就算是找到了一个油田。但是,还必须进一步把这个油田的具体范围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油气之后,就应立即查清油层的层数、深度、厚度,并要搞清油层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质,还要对油层进行油气生产能力的测试和原油性质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扩大钻探,进一步探明圈闭含油气情况,算出地下的油气储藏量有多少。这样,对单独个油田来说,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结束了。
最后这里还需加以说明的是,在实际寻找油田的工作中,这个步骤不可能绝然分开进行,而总是相互联系、交错进行的。找有利生油凹陷的过程中,往往也同时就找到了地质圈闭;在找地质圈闭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沉积地层或新的生油凹陷;在钻探圈闭时,也会发现新的生油层和储集层,以致给人们增加许多新的认识。总的来说,寻找油田的过程,一方面是人们对地下情况不断积累资料、深化认识的过程,一方面又是找油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