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类每天消耗很多石油,地球会不会越来越轻专家:地球正在变重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耗量大约为9000多万桶,未来还会提升。一桶原油大约159升,即0.159立方米。换算一下,全球日均石油消耗量至少为1431万立方米。
黄河既是母亲河,又是我国第二长河,根据多年的数据,黄河的平均年径流量约500多亿立方米,平均到每日,日均径流量大约在1.37亿立方米左右。对比一下可知,全球每天消耗的石油总量大约相当于1/10的黄河日均径流量,这可比很多小河的日均径流量高。
石油是烃类混合物,被称作工业的血液。研究表明,石油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人问,人类每天消耗这么多石油,那么地球的重量会不会越来越轻?
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被提出来,很多人都懂。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地球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出生,地球会不会越来越重?虽说这个疑问放在现在来说很简单,可依然有人不懂,所以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
先上答案,不管消耗多少石油,就算是一瞬间把地球上的石油都消耗完了,地球的重量或者说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既不会变轻,也不会变重。
因为地球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种孤立的系统都必须遵守“质能守恒”,不管是质量还是能量,都不可能凭空消失或创生,只能不断地转化、转移。所有的物质不管怎么变,只要没有出地球,进入外太空,它依然是属于地球的一部分,地球的质量又怎么会受到影响?
石油烧完之后似乎什么都没了?燃烧是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石油是碳氢化合物,它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水在燃烧的过程中也被高温蒸发,成为了水蒸气。不管是二氧化碳还是水,它们仍存在于大气之中。地球拥有庞大的质量,它的引力很强,能够束缚住这些很轻的气体,因此这些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并不会逃逸到太空中去。
燃烧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一部分能量,而这部分能量也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别的物体上,或以其它形式存在于地球上。
地球的总质量大约为60万亿亿吨。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大约为1.8万亿桶,折合2446亿吨,可见石油仅占地球总质量的很少一部分。
估计有些人不明白地球质量是怎么来的,这个质量是算出来的。至于是怎么算的,当然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而该定律中非常关键的万有引力常数则是18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来的。卡文迪许据此算出了地球的质量,成为给地球称重的第一人。
若不断有物质摆脱地球的引力,进入外太空,那么地球的重量势必会越来越轻。人类虽然每年都在向太空中发射各种航天器,但这些航天器的累计总质量与地球的质量相比,九牛一毛都不到。
其实,地球丢失得最多的就是大气了,外层大气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若获得足够多的动能,这些气体分子就会逃逸进入太空,简单点来说就是被太阳风吹到太空中去了。数据显示,地球每年大约损失10万吨的大气。不过地球大气的总质量大约为6000万亿吨,这点损失实属九牛一毛,短时间内根本觉察不到,况且地球上的大气也有补充机制。
不过,地球质量并非只减不增。外太空的部分物质也会被地球的引力俘获,比如陨石。根据人造卫星的监控记录显示,每天都有各种大小不一的陨石闯入地球大气层,它们大部分在到达地面前都在与大气高速摩擦的过程中焚烧殆尽了。据估计,每年至少有10万吨的外来物质进入地球,比地球每年损失的质量多一点,地球上的总质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
所以说,地球其实正在变得越来越重,但这点增加的质量对地球总质量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地球在诞生之初,质量增加的最快,因为那时太阳系混沌初开,地球公转轨道周围存在很多陨石,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点赞加关注,咱们下期见。
❷ 21世纪开采自海底的原油天然气约占多少
开采自海底的原油、天然气约占1/3
进入21世纪,海上油气开始占据海洋四大支柱产业之首的位置,开采自海底的原油、天然气约占1/3。今天,人类已经可以开采3000多米水深海底下的石油。随着海洋科技的进步,不久的将来,60%新发现的油气都将来自海底,特别是深海海底。深海海底也被认为是地球剩余油气资源重要储存区域,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世界上现在剩下的石油约1/4可能储藏在北冰洋洋底之下。
❸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多少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
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420千米处。它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中型油气田,深2000~3000米。据有关专家估计,天燃气储量为260亿立方米,凝析油474万吨,轻质原油874万吨。
❹ 全球石油储量是多少
全球石油储量为17339亿桶(2446亿吨)。
英国石油公司的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截至2019年年初,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7万亿桶。委内瑞拉石油储量最大,为3030亿桶;其次是沙特的2970亿桶。
随后是加拿大(1670亿桶)、伊朗(1550亿桶)、伊拉克(1470亿桶)和俄罗斯(1060亿桶);美国的储量则少得多,为610亿桶。
2018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日产量为9470万桶,日消费量为9980万桶。这与欧佩克国家人为限产有关——以此支撑较高价格。
以这些指标计算,石油还够人类使用50年。但问题在于,探明储量是没有保证的,因为开采并不总是划算。10月初,俄联邦矿产开发署完成了对本国油田的清查——只有67%的油田是盈利的。也就是说,近1/3的油田收不抵支。
尽管钻探了更多新钻井,但今年上半年美国页岩油开采量仅同比增长1%,而2018年同比增长了7%。这可能说明主要矿床已经接近枯竭。
全球石油成因
它的过程与煤炭的形成有点类似,比如煤炭的形成是从泥炭、褐煤、次烟煤、烟煤、无烟煤,很明显无烟煤要比褐煤好得多,但需要时间的沉淀。
而石油形成则需要经历沉积、腐泥化、干酪根,经过地质化学的催化裂解形成最初的石油,再经过转移富集形成油田,最后被发现变成人类能利用的石油资源。石油和煤炭都是生物质成因,有朋友误解为煤炭是植物,石油是动物,但其实是错的,石油也主要以植物形成。
❺ 石油的实际储量是不是比煤还要多
就目前来看,石油的实际储量是没有煤多的。石油通常在古老的沉积盆地或浅海和湖泊中发现。这些沉积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积累了数百至数千米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许多动物和植物的遗骸。数百万年来,这些生物有机物通过地质变化和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变成了微小的油滴。然后,这些油滴聚集成油流,集中迁移到地壳的封闭地层中储存起来,最终形成大油田。据统计,全世界已经发现了3万多个油田。
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能源来自于石油,远远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因此,控制世界石油储备的国家往往拥有不成比例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权力。在全球范围内,石油仍然是能源组合的一个关键部分。当然,资源在各国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石油也不例外。根据BP的《2020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14个国家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93.5%。这14个国家横跨五大洲,控制着252亿到3040亿桶石油,每个国家至少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此外,欧佩克成员国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8.8%!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有些人突然想: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听说地球上的石油最多 50 年就会耗尽。然后在20年前,一些专家说,地球上的石油只够人类使用20年。现在有些专家说,石油还可以使用20年。我们应该知道,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石油的诞生是地球上的植物体埋在地下变成碳氢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而变成煤或石油。石油的形成方式,是一种彻底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因为树木主宰地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树木的尸体不可能再积累几百万年而保持完整。在目前的森林条件下,即使一个地质灾难事件一下子吞没了地下所有的森林和动物,那点能量也只能形成一层薄薄的石油。
❻ 世界石油储量是多少
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分布为,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叙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储量达849.3亿吨。该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4%。北面地区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297.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储量为245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在前苏联地区,独联体国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0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1%,其石油产量为4.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5%。其中俄罗斯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此外,亚太地区探明石油储量5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非洲地区为11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6%;南美地区探明石油储量134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7.7%。(参见http://info.news.hc360.com 2004年6月2日。)世界石油地区消费量与石油资源拥有量存在严重失衡现象,而石油资源在国家发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如北美、西欧、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不超过世界总量的22%,而其石油消费却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于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说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欧盟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除了从中东进口石油外,欧盟借助非洲许多国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优势”,在非洲石油开发中已领先一步。西方大国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和争端和不断加剧,资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危机处理能力,经历过石油危机的西方大国先后立法、以确保石油的战略储备。如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有《石油储备法》、德国有《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制定的《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58-1106号法》,都明确规定了储备目标和规模。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本国158天、169天、117天和96点的石油消费。中国正加快战略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后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够达到180天的安全消费量。
❼ 关于地球资源问题,请帮忙!
对不起,我只能回答这些~~
矿产资源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
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的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
人口资源环境
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是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
资源利用:人们所利用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资源。一些自然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风和树木等。一些自然资源是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当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时,最终必将会枯竭。
人口增长:随着医学、农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长。因此,人口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矛盾。
环境污染:环境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变化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经常是伴随着有益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例如煤来发电带来了大气污染,用杀虫剂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带来了土壤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煤炭:煤是由远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
虽然煤炭的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但在未来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洁净煤燃烧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开发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开发保持空气清洁的煤炭燃烧技术。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种浓稠的黑色液体,由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较浅的内海中的小动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数的石油储藏在地下砂岩层或石灰岩层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把地下石油开采出来后,通过加热蒸馏,从原油中可以分离出燃料和其他产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许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药品和化妆品等都是从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气: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气体,它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国西部也有单独成矿的天然气矿藏。
天然气具有清洁、价格低廉和供应安全等特点,它的缺点是极易燃烧,气体泄露会引起爆炸,并发生火灾。
开发清洁能源:像其他活动一样,自然资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规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复、地貌的改造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危害着地球。人类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等。
❽ 世界油田的数量与储量配置怎样
美国最早制订的划分油田标准为五个等级。A级,储量大于5000万桶(美英西方国家习惯于用桶计量石油,这种汽油桶有时我们还能见到。我们则习惯于用吨计量石油。桶是体积单位,吨是重量单位。由于各地的原油比重不尽相同,所以两者的换算关系不很明确,通常采用1桶=0.137吨或1吨=7.3桶)。B级,储量2500~5000万桶。C级,储量1000~2500万桶。D级,储量100~1000万桶。E级,储量小于100万桶(E级以下还有一个F级,是指无开采价值的或报废的油田)。后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了储量大得多的油田,因此又在A级之上增加了巨型级、世界级大油田和超级大油田(见表1)。
至今全世界已发现油田三万多个,绝大部分是储量较小的油田。世界级大油田和超级大油田总数只占全球油田总数的1%,但所拥有的储量却占全球总储量的80%;世界最大的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大油田,储量117亿吨。第二大油田是科威特的布尔干大油田,储量101亿吨。
世界最小油田的储量不足4万吨。最大油田储量是最小油田储量的几十万倍,差别非常悬殊。假若用1毫米代表1万吨的储量,那么4万吨只有黄豆粒大。而最大油田的高度是117万毫米,即1170米。这么大的差别如果用直线比例尺图示等于在平地上耸起一座摩天大厦。为了能够恰当图示,采用对数比例尺来表示上述统计数据,见图。线条的宽度表示油田的数目,线条的高度表示油田的储量级别。图示表明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规律是个分层次的宝塔结构。
表1全球已发现油田的分级储量统计表油田分级 单个油田的储量标准,桶(吨)找到的油田数个找到的储量占全球总的百分比,%超级大油田500亿桶以上(或5A级) (70亿吨以上)50超级大油田(或4A级)50~500亿桶(7~70亿吨)40世界级大油田(或3A级)5~50亿桶(0.7~7亿吨)328 30巨型油田1~5亿桶(或AA级) (1400~7000万吨)15A级油田0.5~1亿桶(700~1400万吨)895B级油田2500~5000万桶(350~700万吨)1109C级油田 1000~2500万桶(140~350万吨)2128D级油田100~1000万桶(14~140万吨)71125E级油田10~100万桶(1.4~14万吨)16849
图世界油田资源按不同层次的分布图纵坐标高度表示油田储量,横坐标宽度表示油田总数
❾ 岩层下的石油是如何生成的中国地下石油储量是多少按照目前采油速度还能开采多少年
岩层下的石油是由生物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而形弊闹唤成的有机化合物。在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海洋中死去生物残骸租凯和植物遗体被沉积在海底泥沙中,而这些有机质会随着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挤压被埋藏到深处。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促进了这些有机质在地下通过裂解和氧化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石油。
据统计,中国拥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储量,目前为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原油年末探明储量为173.68亿吨,可采储量为12.2亿吨。中国目前每年开采弯并约5亿吨原油。
按照目前采油速度来看,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勘探和开采技术创新,并尽可能控制采油速度,中国还能开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低碳化、环保化越来越重视,未来将面临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