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伊拉克石油井烧了多少天
扩展阅读
学校算什么旅游资源 2025-07-02 05:56:58
ups维修费用多少 2025-07-02 05:55:21

伊拉克石油井烧了多少天

发布时间: 2023-04-25 00:33:51

① 海湾战争和科威特石油大火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位于波斯湾西北角的科威特,全国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人口也不到200万,全国遍布沙漠和干涸的盐湖,几乎没有可耕地。但是科威特却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富裕的国家之一(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186美元,1980年前后甚至超过2万美元),原因是科威特地下的石油蕴藏量约占全世界的10%,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居世界第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伊拉克和伊朗的两伊战争中,科威特为维持其在中东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安全,不露声色地站在伊拉克一边,为伊拉克支付大量贷款。两伊战争结束,科威特和伊拉克又为贷款的偿还等问题争得不可开交。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宣布,科威特是其一个省份,并出兵占领了科威特。显然,伊拉克要的是科威特的石油和石油后面的钱袋子。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批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1991年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号称70万人(其中美国部队54万人)的多国部队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空中打击后,从地面进入被伊拉克侵占的科威特,将伊拉克军队驱逐出科威特后,又进入伊拉克,到2月28日,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已经失去对入侵的多国部队的抵抗能力。多国部队以损失230人的代价(其中美国损失147人)消灭了约10万伊拉克军队,取得了这场海湾战争的胜利。但是中东地区,甚至全世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科威特有丰富的石油资源,1963年年产量就达到1.05亿吨,1972年达到1.6791亿吨。海湾战争前,科威特全国有油井1300余口,年产量可达约1.3亿吨,平均每口井年产量达10万吨,平均每口井日产量可达274吨。
伊拉克在从科威特撤退时破坏了科威特1300多口井中的732口,引起了油井大火,每天烧掉约71万吨石油,相当于全世界每天产量的12%。在遍及全国的油田上,每相距300米左右就有一口井在熊熊喷火,浓烟滚滚,科威特全国笼罩在呛人的黑气中。如果对这场遍及科威特全国的油井大火任其燃烧,可能要持续100多年,这将是科威特和中东的毁灭并且是人类的灾难。
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天,即3月3日,第一个油井消防队开进了科威特,此后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的消防队开进了科威特。在紧张的抢救后,1991年11月,即在第一个消防队到科威特后的第九个月,732口井的大火被扑灭了。20世纪末,科威特共有600~700口油井,年产量约8500~9500万吨。

② 伊拉克的石油好久耗尽

按照2008年公布的数据,伊拉克石油储量估计有1150亿桶,伊拉克自己说有3500亿桶,2007年伊拉克石油日开采量平均为210万桶,设定这个数字不变的话,1150亿桶要用近54761日才采完,一百多年

③ 各次着名石油污染事件(带图片)着名!

历年重大石油污染事件

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籍超级油轮“托利卡尼翁”号(Torrey Canyon)触礁失事或标志着现代极其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的开始,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事故原因是船长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擅自改变航道,酿成苦果。

1977年,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喷事故泄漏26.3万吨,事故原因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原因是在之前的一次维护中,工人将本可以预防井喷的机械设备(被称为井喷预防器)上下颠倒安装在了井口上。

1978年3月16M/T天堂”号的姐妹船“阿莫戈-卡迪兹”号满载160.45万桶原油,23万吨原油。因方向舵被一个巨浪损坏导致失控,撞上90英尺(约合27.4米)深的岩礁,使得这艘油轮断为两截,迅速沉入海底,到那时,船上全部的原油全部泄漏到海里。在盛行风和潮水的联合作用下,泄漏的原油漂到200英里(约合322公里)以外的法国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野生动物因此遭遇重创,共计有2万只海鸟、9000吨重的牡蛎以及数百万像海星和海胆这样栖息于海底的动物死亡

1979年6月,墨西哥湾一处油井发生爆炸,100万吨石油流入墨西哥湾,产生大面积浮油,共漏出原油1.4亿加仑。

1979年7月19日,多巴哥岛附近的加勒比海水域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两艘船被困在风暴中:满载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Atlantic Empress)和“爱琴海船长”号(Aegean Captain)。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大西洋女皇”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发生碰撞导致大爆炸,结果发生了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油轮漏油事故。

1988年11月,美国籍油轮“奥德赛”号就在那里遭遇一起灾难性事故。当“奥德赛”号距离新斯科舍省700英里(约合1127公里)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船身断裂变成两截。火舌迅速吞没了船上13.2万吨的原油,回顾这起事故,原油燃烧或许是件幸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泄漏的原油没有被冲到新斯科舍省附近海岸

1983年,“贝利韦尔城堡”号油轮遭遇了像“奥德塞”号一样的状况,事发地区的风向和气候条件令泄漏的原油远离海滩和海岸线,虽然泄漏25.2万吨原油,但是对环境影响不是特别深刻。

1983年,伊朗瑙鲁兹海上油田在两伊战争中多次经历战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却泄漏了大量原油。由于该地区当时属于战区,伊朗用了半年时间才扑灭燃烧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机还对附近一个钻井平台发动过袭击,造成原油泄漏,直至1985年5月才扑灭,此时距事故已经过去了两年,造成73.3万桶(相当于10万吨)的原油泄漏。这几起事故共造成瑙鲁兹油田8000万加仑(约合26万吨)的原油泄漏,20名工人在试图扑灭燃烧的油井时遇难。

1989年3月23日,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沿海13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91年1月,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0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

1991年5月初,“ABT夏日”号在伊朗哈尔克岛装上了26万吨的重油,5月28日,火灾引发了大爆炸,“ABT夏日”号被摧毁,船上的32名船员有五人死亡。到6月1日,海面浮漂的原油大部分已经燃烧掉,“ABT夏日”号残骸也沉入海底

1992年12月,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1996年2月,利比里亚油轮“海上女王”号在英国西部威尔士圣安角附近触礁,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超过2.5万只水鸟。

1991年1月晚些时候,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亿加仑(最多可能达4.6亿加仑)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海湾战争漏油事故估计向波斯湾外泄了800万桶原油。浮油覆盖的最大区域达到101X42英里(约合163X68公里),厚度达5英寸(约合12.7厘米)。

1999年12月,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海域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2002年11月,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2010年4月20日,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两天后沉入墨西哥湾,造成11人死亡。爆炸冲击力撕裂了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长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开始泄漏原油。美国当局很快便认定,每天有5000桶(约1万吨)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可能会引发一场破坏程度堪比20多年前“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的环境灾难。至于最终泄漏的原油总量,恐怕同样是个天文数字。

2010年7月17日,辽宁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虽然历经15个小时扑救,至17日9时左右火势基本被扑灭,但是该次爆炸却导致了大量原油泄漏入海。 16日18时许,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泄油附加添加剂时引起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和原油泄漏。

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漏油持续至今已经六个月了,造成的危害无法估计。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

④ 萨达姆为什么在海湾战争中,要点燃科威特的油井呢

海湾战争,是指由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作为中东强国的伊拉克,虽然是主场作战,且占有兵力优势,但却遭遇惨败,而萨达姆更是下令向海中倾倒原油,并点燃了科威特油井。

4、破坏产油设备。除了以上军事用途之外,伊军的破坏还抱着一种“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伊拉克军队先后点燃了700多口科威特境内的油井,而为了增加灭火的难度,伊军还在油井周围埋下了大量的地雷。1991年2月底,当联军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后,被点燃的油井数量更是猛增到了一个巅峰。当联军重新夺回科威特后,私人承包商总共花费了约15亿美元来扑灭油井大火,直到1991年11月,最后一口燃烧的油井才熄灭。

伊军的这种“焦土政策”虽然对多国部队的进攻造成了一定阻碍,但实际效果极为有限,根本无法扭转伊军战败的结果,却造成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污染,使得海湾地区国家深受影响。

⑤ 井喷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2003年12月川东的井喷是灾难性事故

井喷这个词现在处处可见,股市突然上涨叫井喷,出国留学热叫井喷,就连入世后大家排队买汽车也被认为是汽车市场的井喷。实际上井喷是石油开发术语。在地下的油、气层,特别是气层往往有很高的压力,如果在钻井过程中钻头钻进高压层段而地层的压力又超过井内泥浆柱的静水压力,高压的油或气就会从井口喷涌出来,这就是井喷。钻井工程师这时应该立即增加泥浆的比重,用加重的泥浆柱的压力将高压油气层压回地层。如果还压不住,可以将井口的控制泥浆流出的阀门(叫做防喷器)关闭,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如果井下压力巨大,则可能将防喷器冲坏,这是井喷失控,地下的高压油、天然气、地下水夹带着泥沙从井口喷出。井喷时往往会喷出大量的油气,遇到井场用电设备的电火花或气流击破井架上的灯具,就可能引起冲天大火。严重的失控井喷可在几分钟内将几十米高的井架烧塌,还会引发周围火灾,造成人员伤亡。钻井工程中一旦发生井喷,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有些油井的油层压力很高,石油天然气能自喷到井口,因此采油时要控制井口的压力,使石油天然气有控制地流出,但井口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控制压力,特别是人为的破坏,也会使地下的石油天然气从井口汹涌喷出。如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出时,将油井的井口设备破坏,使石油天然气汹涌喷出,并点燃,形成油田大火,以此作为战争手段。失控井喷不仅使油田的地面和井口设备破坏,而且喷出的大量石油天然气往往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在两伊战争中共有8座油井受损,每天有约111.7万升石油白白地流入海里,将波斯湾沿岸盖上一层厚厚的粘稠黑油,所有的人都无能为力。两国政府被迫关闭了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的工厂,导致了居民生活严重缺水。井喷事故中遭殃的野生动物包括海龟、海豚和海蛇,许多鱼类和海鸟也都死去了。受到最惨重打击的动物是以海藻为生的儒艮(或称海牛),波斯湾的儒艮到1983年7月几乎全部死亡。石油泄漏入海,并粘附在所有水中生物上。清理海滩也是一项长期又艰难的作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声称,波斯湾水域恢复正常需30年之久。
2003年12月23日,我国川东北气矿的罗家16H井,在钻遇高压、高产的天然气层时,由于没有及时用重泥浆将高压气层涌出的天然气流压住,又没有按安全生产的规定作业,发生井喷,喷出的天然气高达30米,在距离井喷现场10千米的镇上,都能闻到浓浓的混有硫化物的天然气气味。由于喷出的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高达120克/立方米(是允许含量20毫克/立方米的600倍),有毒的硫化氢在附近弥漫,造成244人死亡,3万人紧急疏散。这是我国石油工业最严重的一起井喷失控和人员伤亡事故。

⑥ 阿萨姆邦油井爆炸后烧了5个月,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周边农户的家被烧毁了,并且周边土壤在燃烧后,也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未来可能连农作物都不能种植了,这些居民经济损失还是很大的。近日,印度官员宣布,这场持续了五个多月的油井大火,终于被消防人员扑灭了。据悉,这处油井位于阿萨姆邦,五个月前油井爆炸起火,造成两名员工的死亡,同时油井燃烧之后,产生了巨大浓烟让周边环境都受到了影响,而且油井还在燃烧过程中,不断泄露大量天然气,消防人员一直在尽力控制油井的火势,但早期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火势依然持续。

有当地的研究机构表示,石油的泄露会给当地带来长期的影响,因为石油会对土壤产生长期的危害,甚至可能是有毒物质,可能之后长期这片土地都不能再生活居住了,所以石油公司应该对当地居民进行一个长期的生活补贴,来帮助他们重新在其他地方建立家园。

⑦ 伊拉克战争石油大火

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伊拉克南部鲁迈拉油田的多处油井着火,巴格达地区周围战壕里的大量石油已被点燃,加之美英联军的战机、坦克和装甲车等排放的废气以及不断轰炸引起建筑物的燃烧,连日来伊拉克南部地区、科威特上空、巴格达上空及其周围地区已是浓烟滚滚,黑云密布。随着战局日益恶化,如果有更多伊拉克油井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伊拉克油井产量大,富含天然气,一旦着火,将难以控制。据出席正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中亚水文气象国际会议的专家称,伊拉克战争造成的油井大火,不仅会使中东地区的环境恶化,而且还会造成全球性大气污染,因为油井大火会把污染物抛向空中,并随风力扩散到世界各地。

石油燃烧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大危害。石油燃烧后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将会加剧全球变暖,导致病毒细菌孳生蔓延,进而引发各种疾病;燃烧释放的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遇水后会形成腐蚀性极强的酸雨,对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以及名胜古迹都会造成灾难。调查显示,海湾战争期间因燃烧石油而沉积于海湾地区的二氧化硫就多达250万吨。从局部上来讲,燃烧释放出来的滚滚浓烟又会遮挡阳光照到地面,进而导致浓烟笼罩的地面气温骤降,进而影响这一地区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石油燃烧释放的二恶英等大量剧毒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引发各种癌症,增加人类的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海湾战争期间因燃烧石油而排放的有毒气体,导致海湾地区民众死亡率升高了10%。伊拉克人癌症患病率比1991年前增加5至7倍。巴士拉医院肿瘤专家阿里最近披露说,海湾战争前,巴士拉地区每个月仅有3至4人死于癌症,如今这一死亡率已上升了12倍,仅其医院每个月就有30至50人死于癌症。他们还预计,今后5年中这一地区将有45%左右的人口会罹患癌症。另外,石油燃烧散发的气体还会引发呼吸道疾病,1992年科威特就有大约1000人死于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⑧ 珠穆朗玛峰黑色雪花与科威特油井大火是怎样造成的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语中意为“圣母”。但谁也没想到,人们心目中的圣洁之地竟会笼罩在黑雪的阴霾之下。那是在1991年,一支登山队在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途中,在珠穆朗玛峰附近,天上竟飘下黑色的雪花,并且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臭味。呈现在登山队员眼前的不再是雪山洁白圣洁的倩影,而是黑黢黢的一片。考虑到黑雪吸热快,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可能很快融化,并很可能诱发大面积的雪崩,因此,那次登顶行动被迫取消。
珠穆朗玛的黑雪惊动了全世界。科学家们分析了登山队员们从山上带下来的雪样,发现黑雪中含有大量微细的碳颗粒、沥青颗粒,同时还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溶解物,所以会产生刺鼻的酸味。经过考证,得知引起这场黑雪的原因就是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在从科威特撤退时故意点燃了大量石油井,约有700口油井被点燃,并一直燃烧了8个月,最多时一天烧掉80万吨原油。同时,还有大量原油排放入海。油井在燃烧中每小时排放出1900吨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使白昼如同黑夜,人们白天开车要开亮车灯,步行则要靠手电筒照明。石油燃烧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大超过正常值,严重污染大气。石油燃烧后出现大量尘埃弥漫扩散,这些黑烟随着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向东移动,在飘过喜马拉雅山上空时就凝成黑雪降落。黑雪会迅速吸收阳光,使冰雪融化,引起河水暴涨,成为引发洪灾的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