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因为石油而亡国美国为什么能用石油搞垮苏联
1991年,牢不可破的联盟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苏联解体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者成功的将苏联拆散。虽然目前俄罗斯仍然在正面硬刚西方阵营,但是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已经完全没有那种震慑力了。如果说苏联是全面压制欧洲,那么俄罗斯就是全面被欧洲压制。苏联时期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那么是如何被美国解体呢?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联合沙特对石油进行炒作,控制油价。
- 3、苏联解体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开始了对苏联的军备竞赛。
本身的经济状况不好,美国还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意图对苏联形成压制性的技术优势。苏联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只能拼了命的氪金。但是和土豪美帝相比,苏联的钱包劣势还是挺大的。同时阿富汗地区也在给苏联持续放血,就这样,曾经平推德军的苏联。最终轰然解体,而那句牢不可破的联盟,此时也基本上成为了笑话。
Ⅱ 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说起沙特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石油富国。说的没错,沙特确实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富国。但这仅仅是几十年的历史而已,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西亚各国没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基本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同样是出口石油,为何苏联始终玩不过沙特。
一、石油资源大规模使用于一战,当时沙特各国没有优势
其实石油这个东西,古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只是感觉当时没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经发现了石油,可是当时的大宋王朝一点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国也差不多,虽然西方各国探险家也曾发现石油。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时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内燃机的出现,石油才开始成为主要资源。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石油尚未大规模推广之前。沙特等国家虽然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当真不比非洲强多少。在一战的过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现,例如战机、坦克等等。这些武器通常都以内燃机为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的地位开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基本上抖储藏在地表很浅的位置,所以开采难度并不大。
在一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出现。起初苏联的石油重心并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巴库地区,当时西伯利亚还没有发现石油。在二战的过程中,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进而确定了西亚各石油国的地位。西亚各个石油国的石油毕竟都在浅层,开采难度都很小。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缺石油,但也无力对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亚各个石油国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国家。变数出现在1973年,就在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同为阿拉伯国家,海湾石油国为了抗议西方各国援助以色列,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反击。海湾各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就在此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
二、苏联石油曾经非常畅通,但是价格始终不如沙特
海湾各国降低了石油的产量,但是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各国必须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国。很不幸,它们只能去买苏联的石油。苏联依靠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苏联开始与美国全面争霸,而且处于战略攻势。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苏联的粮食一直歉收,苏联需要拿出一部分卖石油的钱,转手去买美国的粮食。请注意,苏联石油都在地表深层,开采成本比较高。但在高油价的驱动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对原油,铜,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丽莎品金微信:473562950,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Ⅲ 当年苏联最强盛时,苏美贸易如何
反对楼上张口就来的回答。
冷战的大部分时期美苏(北约与华约)之间存在国际贸易。
苏联向西方的出口,数量较大的有石油、矿产品、稀有金属、木材。有少量出口的是乐器、光学仪器等特殊优势行业产品。
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苏联仅石油歼歼的出口收入就高达150亿美元/年,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苏联每年就会睁蠢多收入10亿美元。
由于美国对苏联执行高技术工业设氏早冲备的禁运,因此苏联从美国及北约国家主要进口粮食、轻工业产品。
Ⅳ 关于二战苏联的石油来源
二战初期,苏联的产油区裤世悔和炼油厂没有完全丧失胡正,所以需要美国提供的油料很少,而且只需提供原油;
等到莫斯科会战期间,苏联的产油区和炼油厂基本丧失殆尽,油料基本完全依赖美国,这时苏联要求美国提供的油料数量很大,而且品种就很细了,比如汽油多少、柴油多少、煤油多少等,因为此返隐时苏联已经丧失了石油加工的能力。
Ⅳ 第四次中东战争拯救了苏联:油价狂涨后,苏联石油产量翻了10倍
【苏联1982:停滞时代的终结】第02节 1982年1月,在参加完苏斯洛夫的葬礼之后,病入膏肓只剩8个月生命的勃列日涅夫,在清醒的晨间,回首瞻望举哗,他的身边又还剩下什么? 新经济改革,早已段拦“ ”安乐死握答胡”,留下一个到处都是暗雷的,千疮百孔的苏联。 一 苏斯洛夫死了,勃列日涅夫失去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领袖人物。对于脑瓜子里的东西,连文章都写不好的勃列日涅夫,一窍不通。 勃列日涅夫只好让他的圈内人,同样疾病缠身苏联政治局老人基里连科,接替了苏斯洛夫的工作。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身边信得过的兄弟们,都是70岁以上的老伙计了。 而在此之前,曾领导了新经济改革的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 总理),苏联经济专家柯西金早在1978年被下课了。他是被认为最有才华的专家型 *** 总理,在1980年12月病逝。 勃列日涅夫失去了经济领域的领袖人物,只好让半桶水的圈内人,吉洪诺夫接替。 这两位巨臂的离去,敲响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终结的钟声。他不可能依靠军队和克格勃,维护苏联国内庞大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仍然按照老路稳定的运行下去。 实际上,苏联的经济,已经是江河日下,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二 苏联在1966年,曾经刮起一阵南风的新经济改革早已在1976年被唾弃。此时苏联磨洋工、酗酒、陶工、旷工、毁坏劳动工具和机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麻烦,已经造成苏联损失了数百万的工作日。 1980年10月,北方镍联合体电解车间在三个班次中,120名工人,故意不从电解槽里收回金属。数据统计,1979年因为工资、奖励等问题,工人拒绝上班的事件,大大小小发生了300多次。 1980年,苏联中央 *** 不得不下发决议,“ ”严惩对劳动者的意见、建议、请求莫不关心、拖拉、不予解决的干部”。 但是,没用。 这些现象,还在不断蔓延。以至于后来接手的安德罗波夫,只能通过“ ”严打”,利用法律手段,来进行道德范畴的战争。 苏联的经济增速,实际上从1971年开始,其实就已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时期,到了1976年以后,基本上就“ ”停滞”了。 1971-1975年,GDP增速在3%左右徘徊。到1976-1980年间,苏联GDP的增速,只有1%。若不是石油价格在1970年代一路狂飙,苏联经济可能会提前5-10年崩溃。 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 *** 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抬升原油价格。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3.01美元/桶,涨到了1980年的32美元/桶,翻了10倍。 苏联人也不傻,最好赚钱的方式,那就是卖石油,于是大力开发石油。 仅西伯利亚秋明油田的产量,就由1970年的3100万吨,猛增到1980年的31200万吨,增长了10倍。天然气开采量,由95亿立方米,猛涨到1560亿立方米。 苏联人在1974年-1984年的十年里,仅石油出口,就赚了至少1760亿卢布。 但是,石油资源的开发,同样面临着衰竭的问题。苏联在1976年以后,石油开采量增速开始下滑,到了1982年,日产量由1964年的4000桶,涨到1977年的74万桶之后,就很难再提高了。 到了1980年代,苏联石油美元的红利,也消耗殆尽。内部经济停滞,外汇不足,山雨欲来风满楼。 勃列日涅夫,此时,早已无力绸缪了。他,只能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留给了他的继任者。 他心中的接班人,会是谁呢? (未完待续,喜欢就关注哦) 下一节预告:最中意的接班人,却在车祸中死了 苏联解体1991:到底发生了什么? 参考文献 《苏联兴亡史论》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传》 《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 《勃列日涅夫-克里姆林宫的明争暗斗》 {!-- PGC_COLUMN --}
Ⅵ 鼎盛时期的苏联有多强大
苏联,人们都不会陌生。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红色帝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和美国争霸长达数十年之久。在70年代巅峰时期,苏联一度在战略态势上压倒了美国,迫使美国不得不采取战略守势,整个欧洲都在苏联钢铁洪流面前颤抖。那么鼎盛时期的苏联有多强大?
从势力范围来看,波兰、东德、捷克、匈牙利、古巴等数十个国家都倒向苏联,苏联在越南、古巴等地拥有数量众多的海外军事基地和港口。苏联一直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80年入侵阿富汗,连美国都拿他没办法。美国及北约依靠强大的国力花了几十年时间,和中国联手才拖垮了苏联。否则,苏联到现在仍然是世界的一霸。
Ⅶ 俄罗斯每年卖石油几万亿,为何却还不是发达国家
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那是很大的,很多国家基础条件差,历经艰辛发展,也很难有大的进步,但是有的国家基本上躺着就能赚钱,光是卖自然资源就能过上土豪生活,最典型的中东石油富国,每年卖石油都足够让百姓富裕发达的。但是对于有些国家来说,虽然资源很值钱,但是钱都很难体现在百姓收入和国家发达上面,最典型伊朗每年买石油几千亿,但是百姓还是那么穷。而还有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每年石油收益多达几万亿,但是却无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呢?原因主要是三点。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俄罗斯绝对是世界资源宝库,俄罗斯整个国家,到处都是资源。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矿,森林等资源,资源的总价值位居世界第一位,多达几十万亿美元,足足够俄罗斯人享用不尽了。
而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因为靠着资源的丰富,成为发达国家。如挪威,靠卖石油天然气,国家非常发达,还有卢森堡,靠卖铁矿资源,也成为最发达国家之一……但是俄罗斯可以说那是资源价值最多,国家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了。不说其他资源,俄罗斯光是石油资源的出卖,现在每天的量多达1000万桶,一个月保守都是3亿桶,一年起码是36亿桶。
而现在按照石油的价格,多达140多美元一桶,那么俄罗斯一年光是石油收益,多达500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那是3万多亿,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这还没有加上天然气等资源,所以这么庞大的钱,俄罗斯如果用来发展经济,发展生产,那么俄罗斯本身就拥有很深的基础,一定是非常容易就成为发达的国家。
如果分给百姓,那么俄罗斯立刻就是富得流油,所以潜力那是无限的。俄罗斯虽然每年这么多的石油收益,但是到现在为何不但没有发达,反而还是很穷呢?这个钱都到哪里去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三点。
第一,填窟窿。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那是因为债务给压垮的才解体的,而在苏联解体分家的时候,俄罗斯那是继承了最大的权力,包括核武器和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但是也自然继承了苏联的全部债务。
而解体后,俄罗斯又历经长达10年的国内混乱,车臣战争,休克疗法等,又是欠了一 *** 债,整个窟窿非常大。所以俄罗斯的钱还要去填补窟窿,在1998年5、6月的时候,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这在当时就是天文数字。而到2017年,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欠的债务才还完,所以石油收益要用来还债。
第二,军事的花销。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强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军事力量,以及庞大的核武库。所以光是军事维护的成本就是十分巨大,而且每年还需要采购新的装备,还需要进行武器的研制。更加花钱的是,俄罗斯的对外战争,如格鲁吉亚战争,乌克兰战争,叙利亚战争等,都需要大量花钱。
而光是叙利亚战争,俄罗斯就花掉了50多亿美元,这个钱那是十分的庞大的。所以在极端的军事花销下,石油收益大部分用在了这里,而且为了提升俄罗斯的实力,俄罗斯还不得不加大在军事上的花费,以维持军力。
第三,长期的制裁。
苏联解体后,西方继续围堵俄罗斯,而且因为乌克兰战争,所以对俄罗斯还加大了制裁。而在制裁之下,俄罗斯工业和经济下滑一度达到40%,所以损失巨大。因此,俄罗斯即使石油收益很大,但是因为经济的倒退,整个工业不但不能发展,反而越来越不行。
所以即使有那么多钱,也用不到经济发展,用不到百姓身上,而石油收益绝大部分用来还债,用于军事,用于填经济窟窿了。俄罗斯那么庞大的石油收益能用在经济发展的很少,所以跟伊朗一样,很难发达,很难有钱,所以只能是受穷了。
参考文献:《俄罗斯史》。
Ⅷ 二战前哪个国家是石油主产国
无论二战前后,首当其冲的都是美国。
美国1930年的石油产量就达12311.7万吨(同期苏联的石油产量为1850万吨),到了1940年,美国石油产量为20591万吨,1941年的石油产量为19235万吨,绝对是世界第一!
其次是苏联。
苏联1941年石油产量为3300万吨,1942年的石油产量为2200万吨,排第二。但苏联当时的炼油能力略有不足。
再次是英国。
数据暂缺,但来源多为其殖民地开采。
Ⅸ 当初苏联的工业那么强大,为什么后期俄罗斯要靠卖石油度日
曾经实力非同一般的苏联过于在意军事和重工业发展,导致轻工业、农业以及人口增长缓慢,最后导致苏联后期以及俄罗斯依靠卖石油度日的局面。现在许多人对于苏联辉煌的过往并不熟悉,在过去苏联的军事能力非常强,以至于让蠢蠢欲动的美国都不敢动一丝一毫可见能力不可小觑。
一、当初的苏联工业非常强,成为全球军事化强国
苏联曾经是世界霸主之一,无论是军事还是工业实力都非常强,是可以跟美国媲美的超级大国。在沙俄时期,苏联掠夺了许多领土,成为了当时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非常强的军事潜力。作为二战时期最大的战胜国之一,仅次于美国取得了战后的红利,于是苏联着力发展重工业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成为了与美国实力不相上下的国家,特别是在军事能力上更胜于美国。
总结
因为没有轻工业的发展,整个国务无法增长,越是依靠卖资源渡日,工业化越难以实现,资源卖不出一个强国也无法令国家强大。因此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只是依靠军事的强大,还要依靠许多方面,轻工业的发展、人才的储备、民心所向、科技的进步等等因素。
Ⅹ 曾经的苏联到底有多强大
当时的 苏联 总面积达两千二百四游并十万平方公里,覆盖六分之一的地球陆地。是日本国土面积的五十八倍,美国的两倍多,自一九二二年成立至一九九一年解体,仅仅存在近七十年的时间却使得同时期欧亚大陆的诸多国家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战战兢兢、极度惶恐的氛围下,它是自美国诞生以来第一个畏惧过的国家,美国总统里根曾说,如果这个国家一九八一年向我们发起进攻,美国将无力抵抗。
要知道,美国过去曾面对过几乎战无不胜的纳粹德国本土,也曾经遭受日本的导弹袭击,但美国仿佛从没将他们看在眼里更谈不上惧怕。而面对 历史 的苏联,美国却表现得十分紧张和无措。从现在来看,纵使俄罗斯的实力现在已经无法跟美国相提并论,美国人却仍然将其视为威胁最大的对手就模消如同三体里面说的,在宇宙中最高的敬意是赶尽杀绝。对于一旦真正爆发战争,苏联人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打到法国的大西洋岸边。以上种种皆表现了苏联的强大威慑力与破坏力,令他国闻之色变。
轰然倒下的苏联,具体是有哪些过人之处?
二战时,苏联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将红旗插上柏林帝国大厦,解放了半个欧洲的人民。
二战后苏联整体国力快速发展,具体成就可以自其成立以来,从军事、 科技 、经济等方面来阐述,可能不是特别全面,但足以能了解其变态与可怕之处,令人胆寒的军事力量。
苏联武装力量的总兵力巅峰时期达到五百一十三万人,此数据还不包括边防军和内务部队,各项装备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陆军最多时拥有六万多辆坦克,相当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总和。七万辆装旦磨知甲运兵车两万多辆,步兵战车三千五百多辆,装甲侦察车四万多门,火炮四千三百架。直升机战役战术导弹一千五百余部。
苏联陆军被外界誉为钢铁洪流,其实力世界第一,当之无愧。抹平欧洲也并非纸上谈兵。苏联海军当时拥有约两千余艘舰艇,其中航空母舰就有七艘。
一九八零年建造的台风级核潜艇排水量为两万五千吨,艇长一百七十米,宽二十五米,再有二十枚射程为八千公里的潜射弹道飞弹比美国三叉戟核潜艇大两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
苏联空军当时拥有近万架各类飞机,其中有七百五十二架远程轰炸机,五千二百架歼击机、六百二十架运输机和两百架直升机,防空军拥有一千三百架各型歼击机、九千六百部防空导弹发射架,七千部雷达、一百部反弹道导弹发射架、一千四百枚洲际导弹战略作战飞机一千七百架,规模为世界第一。
此外,在各种飞机的制造上,苏联也是创造了竖向第一,包括最大的飞机安—225,最大起飞重量六百四十吨货仓可装载二百五十吨货物,是美国C—5银河运输机的两倍。
在核武器方面,苏联巅峰期拥有足够摧毁地球数遍的四点五万枚核弹,爆炸总当量为一百亿吨,而同期的美国仅有三点三万枚,这也是其他国家最畏惧苏联的地方。
此外,苏联在军备生产能力上也是世界第一,每年可生产三千辆主战坦克、五千辆装甲车、十艘潜艇、七十艘水面舰艇此项能力在当时更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苏联风头正浸蚀欧洲,有战略家曾说,如果苏联军队星期天开始进攻欧洲,星期一就能占领德国慕尼黑,星期三就能占领法国巴黎。星期五就能占领西班牙马德里和希腊雅典,不等美国盟军从大洋彼岸赶来。一周就沦陷在苏联手中。
苏联傲视群雄的 科技 成果
冷战时期,苏联的航天事业规模宏大,发射频繁,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到空间探测器全面发展。
一九五七至一九八四年间,共发射各类航天器两千零一十一个,居世界首位。
一九五八至一九八四年间,苏联共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一千八百九十一颗。
一九五九年,苏联便开始了探月工程。一九五九年一月,月球一号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同年九月月球二号。
成为第一颗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探测器。同年十月,月球三号拍摄并传回二十九张月球照片。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随后月球九号第一颗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月球十号成为第一个环绕月球的飞行器。月球十四号环绕月球探测,月球十六号第一个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
一九六一年,东方一号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 历史 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一九六三年,捷列什科娃驾驶宇宙飞船东方六号升空,成为 历史 上第一个女航天员。
一九七一年,苏联人发射升空了人类 历史 上首个太空空间站。
此后,他们一共建设了八座空间站,分别是:礼炮一至七号空间站,和平号国际空间站。另外还有一点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一九三五年是前苏联造出世界第一台单反相机。一三五单镜头反光相机。
苏联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在七十年代靠卖石油,苏联经济增长速度飞快,国力走向了巅峰。鼎盛时期的苏联经济总量接近七千亿美元,是美国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其财政收入和军费开支与美国不相上下。一九七八年,苏联的钢铁产量达到一点五亿吨,比当时的美国多了一半。石油产量为六亿吨,是美国的一点四倍。天然气产量为四千亿立方米,水泥产量为一万两千五百万吨,是美国的一点六倍。纺织品产量为七十一亿平米,是美国的一点八倍。收割机产量为十一万台,是美国的三点六倍等等。
但由于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过度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促使重心偏移,产业失衡,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其经济在后期出现一系列问题,其实若单论苏联时期所达到的各项成就远不止以上。讲到的这些,在国际关系长期处于剑拔驽张的数年里,苏联在多个领域依然获得了十多个诺贝尔奖,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因为多方面原因,苏联最终走向解体但提起苏联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不怀念苏联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子。
这一方面表示出了苏联时期是一个建有完善 社会 保障制度的 社会 ,一个真正属于劳动者的国度,没有阶级差别,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则表示出由于决策者的偏执,将大量的金钱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与对手的军备竞赛中最终导致经济下滑、日用品短缺等多种问题,使得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畸形的 社会 。
有学者曾说, 历史 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
历史 的车轮滚滚向前,苏联早已成为过往,但在他的身上,我们却能收获启迪与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