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的变化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位于东径 107 ° 15 ′- 108 ° 22 ′,北纬 36 ° 49 ′- 37 ° 53 ′。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期、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东距榆林市 303 公里,南距省城西安市 647 公里,西距宁夏首府银川市 170 公里,北距首都北京 1270 公里。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经济交往异常活跃。素有“旱码头”之称,县境内省道、国道、高速公路横纵相连,县城西距宁夏河东机场 155 公里,中太铁路(宁夏中卫-山西太原)也即将兴建。
县境地域辽阔,南北长 118 公里,东西宽 98 公里,总面积 6920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中部白于山横亘东西,辐射南北,将全县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南部为白于山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 52.78% ;北部为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滩区,占总面积的 47.22% 。全县海拔 1303 - 1907 米。长十万横贯县境东西。
定边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日照充足,雨季迟且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气温 7.9 ℃,年平均日照 2743.3 小时,年平均降雨量 316.9 毫米,年平均无霜期 141 天左右,绝对无霜期 110 天。
境内河流有十字河、安川河、石涝河、新安边河、红柳河、八里河(内流河),均发源于白于山区。
全县辖 11 镇、 14 乡, 334 个村民委员会, 8 个居民委委员会、 2 个街道办事处, 2010 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 31.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7.34 万,占总人口的 85.5% 。县内有回、蒙、满、藏等少数民族 1321 人。
行政区划
定边县位于榆林地区的最西端。北与内蒙古的鄂托克旗接壤,西与宁夏盐池县、甘肃环县为邻,南与延安市吴旗县相接,东与靖边县相连。南北长118千米,东西宽98千米。
辖定边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白泥井镇、安边镇、堆子梁镇、白湾子镇、姬塬镇、杨井镇、新安边镇11个镇和盐场堡乡、周台子乡、石洞沟乡、郝滩乡、油房庄乡、纪畔乡、王盘山乡、冯地坑乡、武峁子乡、黄湾乡、学庄乡、张崾先乡14个乡。
历史沿革
定边,为“底定边疆”之意。
明成化六年(1470)置定边营,清雍正九年(1731)设定边县。1936年南部山区解放,曾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管辖。全国解放后,安边县并入定边县。
?年辖:定边镇 红柳沟镇 砖井镇 安边镇 贺圈乡 盐场堡乡 周台子乡 白泥井乡 海子梁乡 石洞沟乡 郝滩乡 堆子梁乡 白湾子乡 油房庄乡 纪畔乡 王盘山乡 姬塬乡 冯地坑乡 堡子湾乡 刘峁塬乡 武峁子乡 杨井乡 黄湾乡 学庄乡 新安边乡 胡尖山乡 张崾崄乡 白马崾崄乡 罗卜塬乡 梦学乡
?年辖11镇、19乡,338个村委会。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中以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县之一。家畜、家禽有牛、驴、骡、马、羊、猪、兔、鸡等,基中大家畜存栏每年7万头左右(奶牛3000头),羊只存栏50万只左右,其中名贵品种有滩羊、本地杂交品种白绒山羊14万只,猪年存栏5万头。植物资源中,粮油作物主要有荞麦、洋芋、小米、碗豆、黑豆、糜子、小麦、玉米、胡麻、芸芥、油葵等。年产食用油1万吨左右,提供商品油占1/3,素有西北“油海”之称。近年来,新兴的辣椒产业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北滩蔬菜基地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出产“一定”牌辣椒远销十几个省市区。
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是陕西省地广人稀的大县之一,位居全省第三。全县土地资源数量大,全县人均土地 42 亩,比全省人均 9.5 亩高出 3.4 倍,比全国人均 12 亩高出 2.5 倍。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全县人均耕地面积 6.3 亩,也大大超过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且土地层深厚,宜耕性强,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要求。全县总土地面积中种植业适宜地占 28.03% ,林草适宜地占 54.39% ;而且光照充足;光、热、水基本同季,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和糖分积累。
定边县石油、天然气、原盐等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定边县所在的陕甘宁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一整装气田,属世界级气田。已提交累计探明储量 1727 亿立方米,规划到本世纪未提交储量 5000-10000 亿方。据预测,陕甘宁盆地的远景储量为 3.6 亿方,约占全国的 12% ,且气层连通性好,压力稳定,属“干气”。硫化氢含量很小。
石油也是定边县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本县石油资源分布面广,据预测,县境内的八大油区储藏面积 780 平方公里,储量近 1 亿吨,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 3 块油田总储量 2500 万吨。含油层以鸡窝状形式分布。
原盐是定边县传统的“老三宝”之一(其它两宝是皮毛和甘草)。是陕西唯一的原盐产生产基地。原盐开采一直是定边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原盐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部的盐场堡、白泥井、周台子等乡镇,共有大小盐胡 14 个,盐田总面积 3400 亩,预测储量 6000 万吨,已探明 3292 万吨,并形成每年产食盐 10 万吨的能力。
此外,县内芒硝、硫酸镁、砂石、粘土等也较为丰富。部分地区蕴藏有煤炭,但埋藏较深,影响开发。
Ⅱ 定边石油能持续几年
80到100,一说50年,当然要看能源变化的走向,如果乙醇汽车开始增多的话,那么就可以开采久一点。
但是实际上石油是绝对不可能开采玩的,最后人类面临的是明明有石油但是却没有这个资本去开采,最终必定会被替代,相比之下,煤矿是比较久的,好象是200,天然气不足100年.
Ⅲ 定边的石油总量是多少
定边虽然地方不大,但聚集了好几个采油场呢,例如采油三厂,采油五场,采油六厂,采油八厂,还有定边钻采和延长油田的地盘,所以产油总量不好说,据说地下石油储量相当大,暂时不用操心会采没了。呵呵
Ⅳ 陕西省定边县有那些特产
”。1、荞麦,定边县是全国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县,年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1100万公斤,年出口 荞麦100万公斤,
我县所产的荞麦粒大、皮薄、药用价值高,主要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国家。2、油料,定边是陕西省优质油料生产基 地县,以胡麻为主,年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2300万公斤,人均100公斤,人称定边县胡麻油为“食用香油”。3、羊子,全县有可牧 草场450万亩,羊子存栏数达56.7万只,年产皮13万张,毛156万公斤,绒7.8万公斤,产成品已打入国际市场。4、蜂产品,定边农作 物面积大,草原辽阔,花期长,蜜源丰富,年产蜂蜜30万公斤,花粉4万公斤。5、洋芋,年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近25000万公斤。 定边县所产洋芋含淀粉量高,营养价值高,被誉为“地下苹果”,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济南、太原和邻近省市。6、甘草,面积约 为24万亩,年收购量122万公斤,占全省收购量的90%以上。定边甘草,以其品质好,产量高,销路广而中外闻名。甘草,是定边“三 宝”之一,与咸盐、皮毛齐名。定边野生甘草资源丰富,总储量为3400多万公斤,年生长量约在40万公斤以上。定边的成品甘草与甘 草制剂行销全国诸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Ⅳ 张林森的一生
3月4日,延安大学师生在张林森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全国劳动模范张林森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延安市仪傧馆举行,数千名社会各界代表挥泪送别。3月1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林森在赴西安开会途中发生车祸因公殉职,享年60岁。
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百年油田新传人——张林森
延长油田是中国陆上最早发现和开发的油田。陕北有石油,最早在东汉(公元32—92)着名历史学家班固所着《汉书地理志》中这样记载:上郡高奴县(即延安)有洧水,肥可燃。北宋科学家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并在世界上最早称之为“石油”。到了元朝,《元一统志》中记载:在延长县南迎河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
1905年,清政府批准筹办“延长石油厂”。1907年9月10日,在延长县钻成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从此,中国结束了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帷幕!
2005年,为了进一步发挥陕北石油资源优势,促进陕北石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对陕北石油企业进行重组,组建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由延长石油集团控股,14个涉油县(区)参股,成立了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延长油田目前有22个采油厂,近6万口油井,五万七千余名员工。经过重组整合,油田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原油产量达到1031.69万吨,成功跨入国家千万吨级大油田行列。
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延长油田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新起点,实现延长油田新跨越的历史重任也落在了一位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的肩头。
张林森,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优秀企业家、十佳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首届榆林经济年度人物,陕西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跨世纪陕西企业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陕西百杰、陕西经济年度人物(和谐企业家),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和光环终于把他推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岗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延长油田党委书记、董事长。今年,他又荣幸被选为在延安段奥运火炬手,并应邀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张林森曾是吃“皇粮”的定边县石化局副局长,1993年放弃了吃“皇粮”的工作,选择了风险大、钱没有一分、设备没有一台、技术资料没有一份、从来没有干过的石油开发事业。
创业之初,他提出了“举债起步,旧井垫底,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地方石油开发思路,发扬“三老四严”、“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精神,四处奔波,多方求教,虚心学习,以执着的追求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经过反复考察和请专家论证,以长庆油田“大会战”撤离后废弃的9口边缘残次井起家。多方奔走,西上兰州、东下河南,凭借他的人格力量和执着争取为公司赊回了用现金难以买到的几百万元油井设备,开始了他的石油事业。
从此,张林森带领20多人在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的野外作业了10多个日日夜夜,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终于冒出了黑糊糊的原油。随后又有几口油井先后安装投产,当年生产原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金17万元,使定边县拉开了地方石油开发的序幕。
1996年,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在定边韩渠打的4口油井全部出油,在庆祝定边解放60周年之际,为定边人民献上了一份厚礼。由于常年劳累过度,加之变化无常的高原气候,使他患上重感冒且没能及时治疗,导致病毒侵入神经,引发了突发性耳聋。使他欣慰的是,公司当年生产原油12000吨、实现税利303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缴税大户。
1999年,他给公司提出了3年建成10万吨产能基地、利税费达到3000万元的奋斗目标。同时,要走出一条既不同于国家大型油田,又不同于个体私营企业的地方石油开发新路子,这就是:科学开发、稳步推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
经过两年多时间艰苦努力,这一目标提前实现了,2001年10月份公司日产原油已突破300吨,全年实现税利费3683.7万元。这一目标的实现,耗费了他无数的心血,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思想压力。1999年前后,由于新打油井产量低,一度时期定边石油钻采公司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作为公司主要领导的张林森,企业自身的困难和社会各方面压力一并袭来,使他一段时间时常失眠。但是执着、倔强的性格没有使他退缩,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调整开发思路,不再跟着投资商打转转儿,独立开发石油区块,使定边采油厂实现了3年三大步。
2003年“三权”回收后,公司并入延长油矿管理局,取得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资质,当年生产原油26万吨。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下,陕北石油企业进行了重组,定边钻采公司成为延长油田麾下的采油厂,当年生产原油40.8万吨。2006年生产原油5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实现税利费5亿元,产能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
2007年,张林森率领他的定边石油人克服困难,抢抓机遇,顽强进取,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增储上产,技改挖潜,加强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生产原油84.1万吨,同比增长62%;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利税10.7亿元,同比增长92%。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8年3月5日,经过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延长石油集团任命张林森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任伊始,张林森深深地认识到,自己能够在延长石油新的百年历史起点,担任企业的董事长,既感到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他时刻勉励自己深刻领会延长石油百年积淀形成的精髓“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
面对未来发展的道路,他深信有陕西省和延安市、榆林市以及14个涉油县(区)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有油田公司各级领导、广大职工的支持和信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加快发展,在新的百年发展征程起点,他有信心和决心把延长油田带上一个新的发展征程。他马不停蹄地深入各个采油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理清思路,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找出了公司改革发展面临的“十大关系”和“十大矛盾”。面对油田存在的资源接替不足、投入高产出低、体制机制不顺、内部发展不协调、政策原因等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他理清次序,对症下药,积极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使油田公司逐渐呈现出团结稳定、和谐奋进、共谋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并相继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和“时间任务双过半”。
面对资源不足的矛盾,以张林森为首的油田领导班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了油田整体勘探开发思路,把“深化油藏认识,扩大勘探成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全年十项重点工作之首,积极寻找新的接替资源,将大幅度上产调整为稳中有增,将工作重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提高采收率、降低递减率,通过适度打井和老区挖潜增效“两条腿”走路来实现增产稳产。同时,加强对油田公司和各采油厂的管理职能的定位,明确划分权限,强化企业管理,积极推行干部交流任职,强力实现企业重组融合,完善制度体系,加快解决“一企多制”问题,向管理要效益。
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间,为了确保公司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安全平稳运行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延长石油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石油、煤化工企业”的要求,张林森及时提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油田的发展,号召延长油田人发扬“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老矿传统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掀起了“喜迎奥运会,大干五个月,实现满堂红”劳动竞赛,全力向原油管网集输、井场文明标准、污水零排放、安全无隐患、保护生产环境、管理不断数字化的国内一流油田奋进,用超额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实际行动迎接奥运会的召开。1—7月份,全公司生产原油624.21万吨,同比净增38.98万吨,完成年计划的57.8%。
一位熟悉张林森的石油开采专业人士介绍说,张董通过自学研究,在原油脱水方面,他发明了油水自动分离流程装置;在污水处理方面,他的分层采油分层注水技术连长庆油田都未能解决,而他原来针对油区提出的“三清四无五不漏”也将在延长油田各采油区得到推广应用(三清是“井场、井口、设备”三清洁;四无是“无油污、无杂物、无明火、无易燃物”;“五不漏”是“不漏电、不漏油、不漏天然气、不漏水、不漏水蒸气”)。
“事在人为”,这既是张林森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诀。
张林森,这位朴实无华的陕北石油汉子,延长油田的新传人,正领航延长油田这艘巨轮,续写百年油田的新辉煌!
张记泽源餐饮提供:
Ⅵ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定边(远)县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7°15'-108°22',北纬36°49'-37°53'。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东距榆林市303公里,南距省城西安市647公里,西距宁夏首府银川市17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270公里。古长城横贯县境东西。
县境地域辽阔,南北长118公里,东西宽98公里,总面积692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中部白于山横贯东西,辐射南北,将全县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2.78%;北部为风沙滩区,占总面积的47.22%。全县海拔1303-1907米。
定边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日照充足,风沙频繁,雨季迟且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日照274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316.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1天左右,绝对无霜期110天。
境内主要河流有十字河、安川河、石涝河、新安边河、红柳河、八里河(内流河),均发源于白于山区。八里河全长51公里,河水甘甜,为东部滩区唯一可灌溉河流。
全县辖11镇、19乡,334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2010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县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占总人口的85.5%。县境内有回、蒙、满、藏等少数民族1035人。
土地资源:土地种类繁多,土层深厚,宜耕地370。92万亩,林牧适宜地560万亩。
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原盐等矿产资源在周边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据测算,县境内八大油区储藏面积780平方公里,储量近1亿吨,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三块油田总储量2500万吨 。天然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属世界级气田,已探明储量2300亿立方米,且气层连通性好、压力稳定。定边是陕西唯一的原盐生产地,共有大小盐湖14个,盐田3400亩,硝田1000亩,年产原盐8-10万吨,元明粉、精洗盐、碘盐等产品畅销省内外。此外芒硝、硫酸镁、氯化镁、粘胶土的储量也较丰富。
生物资源:粮油作物主要有荞麦、小麦、玉米、豆类、洋芋、谷子、胡麻、油葵等,其中荞麦、洋芋、玉米、油料被列为全省生产基地,荞麦是主要出口产品;畜牧业主要品种有羊子、大家畜、猪、禽类;中草药主要有甘草、枸杞、益母草等;水果有苹果、梨、葡萄、桃子、山杏等。
气候资源:光能、热能、风能较为丰富。
经济发展情况: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79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5537亿元,财政收入80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1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逐年改善,效益逐步提高,已初步形成50万亩荞麦、50万亩油料、50万只羊子、30万亩洋芋、10万亩玉米五大主导产业基地和畜产品系列加工、乳制品、建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绿色企业五大乡镇企业体系。
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1418个,其中中型企业3个,重点企业有:盐化公司、石化总公司、石油钻采公司、乳品公司、塑胶公司、饲料公司、机械厂。石油是支柱产业,石油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
教育: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2所),有小学497所,有职业中学2所,县办幼儿园2所;各类学校共有学生74766人,其中高中生2082人,初中生14162人,小学生52177人;教职工41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
科技: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14名,其中高级职称146名,中级职称1058名,初级职称3990名。
卫生:现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各1所,地段医院10所,乡卫生院20所,专科防治所、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药品检验所各1所,有专业医务人员448人。
文化:有文化机构46个,其中乡镇文化站29个,农村电影放映队10个。全县收藏文物5000余件,有汉墓群2处。隋、明长城遗址总长170多公里,墩堠384座。还有鼓楼、天主教堂、清真寺悬月楼及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建筑。
广播电视: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6%,广播覆盖率100%。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10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45台。
通讯:通讯网络健全,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19000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615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7500户。
交通:全县共有公路11条,长度574公里,其中国道1条,省道1条,县乡公路9条425公里。乡村公路163条,全长1848公里,乡村通公路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