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常州石油学院有什么专业
扩展阅读
提取数据要什么工具 2025-07-04 15:36:48

常州石油学院有什么专业

发布时间: 2023-04-13 15:01:24

‘壹’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的本科专业

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办于1986年,是全国继石油大学、抚顺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及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之后第五个油气储运学科,迄今已有二十年的办学经历,是江苏省唯一设置油气储运本科专业的高校。本专业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油气储运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点。
毕业生会向石油、天然气及成品油储存运输的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方向发展。可从事城市燃气供应、油品销售、油气管线的设计与管理、油库的设计与管理、炼油厂及油田油气的储存与运输、城市管网规划、管道及油库的建筑安装等工作,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世界500强石油巨头。
专业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中石化英才奖学金、扬子巴斯夫奖学金、忠勤助困金、综研化学奖学金、翟健栋博士奖学金、惠明励志奖学金、常州福彩助学金、海企仓储奖学金和唐荆川爱国兴学奖助金等各类奖助学金12种。历届学生获得了包括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在内的众多国家级奖项。 石油工程专顷差业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专业,拥有江苏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了解油田生产现场,受到石油工程师基础训练,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技术亮乎派人才。毕业生就业领域包括陆地和海洋钻井工程、试油、油气开采、井下作业、钻井及工艺设计、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地热开发等工作。主要工作岗位包括:钻井工程师、钻井监督工程师、油气开采工程师和油田化学工程师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江苏省有机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培养从事热力系统(热力发电系统、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和热力设备(锅炉、汽轮机、换热器、泵与风机、空调器、制冷机)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火力发电厂、供冷供热站和相关的制造企业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及检修、销售及节能减排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敬贺程专业的学习任务是通过采暖通风、空调制冷、除尘净化、水气电供应等建筑室内设备或系统,采用合理的工程手段,为建筑物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将学习制冷源工程(包括地源热泵、冰蓄冷、太阳能热利用)、暖通空调工程(低温地板辐射、中央空调)、水电气供应输配技术(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和燃气输配)、除尘净化(通风除尘和洁净室)节能技术(建筑与建筑设备节能、流动机械与换热器节能)等专业理论与先进的工程技术。
毕业后可以从事专业领域各类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工作以及节能技术服务工作。

‘贰’ 中石油需要什么专业!

主干课程:技术经济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渗流力学、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钻采新技术等。


1、石油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2、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3、石油与天然气专业:石油与天然气专业是培养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所属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中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规划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4、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油气和城市燃气储存、运输及管理的一门交叉性高新技术学科。油气储运工程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它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及城市输配系统等。


5、石油工程(钻井方向)专业:主干学科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修业四年。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钻井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石油钻井、资源勘查、水文钻井、天然气及工程勘查等单位从事各类评价、管理、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常州石油学院有什么专业扩展阅读

一、开设院校

【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河北省】燕山大学、华北理工大学

【辽宁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黑龙江省】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石油学院

【江苏省】常州大学

【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河南省】河南科技学院

【湖北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

【广东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重庆市】重庆科技学院

【四川省】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陕西省】西安石油大学、延安大学、榆林学院


二、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

5.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叁’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介绍:

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轻化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化学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二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国家特色专业迅羡,应用化学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化学工艺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是中石化重点学科,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即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基础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谈昌山省现代基础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实验设备仪器先进,实验场所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金额2500余万元。拥有500M核磁共振、电镜、X-粉末衍射仪、X-单晶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色质联用、色红联用、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等一批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以及DCS控制流体流动-输送机械-传热综合实验平台、DCS控制填料精馏塔、可视化中试规模有机合成装置等40余套自主研发的具有多功能化、集成化、自动化和中试规模等特点的实验装置和综合实验实训平台。
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学院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结构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专任教师90余人,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3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9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达100%。化学工艺和应用化学学科两个梯队是江苏省含中优秀学科梯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和现代基础化工实验教学团队是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全院在校本科学生1200余人,硕士生480人。
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发与科技创新能力。承担省部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数百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科研到款数千万元;发明专利5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数十项,其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肆’ 常州大学专业有哪些

常州大学专业如下:

常州大学原江苏工业学院,也就是以前的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其理工类专业较强。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多数都在理工科,例如: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迟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常州大学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西班牙语、日语、物流管理、法学、园林、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金融学、护理学、商务英语、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等等。

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是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江苏码旁隐化工学院;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启袭管理体制;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

‘伍’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院系有哪些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轻化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化学工程五个本科专业

‘陆’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有哪些专业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排搜凳晌名第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二级学科:海洋油气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博粗脊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世锋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

‘柒’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硕士点介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化学工艺硕士学位点2004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是学校首批五个硕士学位点之一。学位点依托化学工艺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拥有省级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化工工程中心和乙级设计资质的江工设计研究院。学科在精细化学品绿色合作技术、现代油品加工技术、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有机氯产品的反应精馏技术开发、生物柴油的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显着的特色。
2、主要研究方向
化学工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细石油化工产品与工艺开发、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
3、学科队伍情况
学科队伍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 1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链袭1人,江苏省 “333工程”培养人选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科拥有超导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单晶衍射仪、X-粉末衍射仪、色红联用、色质联用等一批现代分析仪器和分子蒸馏装置、超临界萃取装置、二十四通阀控制模拟移动床、固定床连续反应器等一大批先进科研装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攻关项目2项、其它省级项目37项、横向项目40多项,“工业生物催化关键技术及在食品添加剂制造中的应用”、“年产500吨纳米TiO2低温晶化、高分散生产线的研制和原位表面处理工艺”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技术”、苹果酸联合生产工艺”等3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专着教材。
5、人才培养
化学工艺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了六届硕士生,合计323名,其中有三届共计182名学生毕业并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工业催化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位点依托化学工艺省级重点学科、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及江苏工业学院石油化工工程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
学位点在苯酚烷基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烯烃水合用耐高温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与应用研究、苯加氢的纳米负载型加氢催化剂研究、低碳烷烃氧化制醛、酮的新型氧化催化剂研究、难降解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的生物催化剂研制与应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催化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功能聚合物催化材料及应用研究、石油化工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应工艺、转基因与酶催化。
3、学科队伍情况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省科技创新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 15人,及若干名中级职称的科研骨干,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位点在催化剂表征、催化剂评价、催化合成工艺研究、化合物结构分析等方面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学位点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迅胡、省部级科技攻关及开发项目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 “苯酚烷基化清洁催化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共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 3项,取得一大批发明专利、学术论文及专着成果。
5、人才培养
工业催化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共计25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位点依托省级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亩唤拦验室、省级化学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
学位点在膜分离过程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与过程开发、特殊精馏、熔融结晶及精馏—结晶耦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特色,2004年与Karlsruhe University联合申报的“采用膜技术处理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项目”获得欧盟40万欧元资助。
2、主要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传质与新型分离技术、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工程研究。
3、学科队伍情况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 14人,博士6人,其中江苏省 “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位点拥有超导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色红联用、色质联用等一批现代分析仪器和计算机联机在线连续塔设备(英国Armfield)、分子蒸馏装置、超临界萃取装置等一批先进设备,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学科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学科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及省级科技攻关、石化行业企业委托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业绩,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着、教材5部,并取得了一大批发明专利知识产权。
5、人才培养
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共计48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有机化学学科依托部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拥有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日合作太洋电子化学所以及应用化学江苏省品牌专业。
学位点在有机分子自组装技术及分子器件研制、有机反应机理和量子化学计算模拟、化学传感器件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及石油石化产品快速分析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
本学科带头人孙小强教授、博导指导的博士生王乐勇教授, 在《Science》上(Science, Vol 304, Issue 5675, 1312-1314)发表了一种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8]-轮烷具有创造性,被同期《Science》的评论员评价为超分子器件合成研究中的标志化合物之一。
2、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分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
3、学科队伍情况
学科拥有中石化优秀学科梯队(应用化学),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 15人,博士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 “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位点拥有如500M核磁共振仪、300M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晶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粉未衍射仪、X-单晶衍射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质联用仪、气红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一批现代分析仪器,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药物制造行业的企业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st”、“Synth. Commun.”、“Talanta”等刊物上,并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发明专利及专有技术,出版了多部高质量的教材着作,来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5、人才培养
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共计19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