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的意思
石油的解释
[petroleum]
一种油质的可燃 沥青 质液体,一般是暗褐色到 绿色 ,有时发出荧光。石油实质是 不同 烃类的混合物,能从中提取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 详细解释 (1).一种液体矿物。是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燃烧,一般呈褐色、暗绿色或黑色, 渗透 在岩石的 空隙 中。 宋 沉括 《 梦溪 笔谈·杂志一》 :“ 鄜延 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 :“石油所出不一。国朝 正德 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 出于 井尔。” (2).指煤油。 清 黄遵宪 《番客篇》 :“分光然石油, 次第 辉银釭。”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 :“灯火 渐渐 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梁茄竖油的 已经 不多;石油又 不是 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词语分解
石的解释 石 í 构成地壳的矿 物质 硬块:石破天惊(喻 文章 议论 新奇惊人)。 指石刻: 金石 。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 药石 。药石纳嫌之言(喻规劝 别人 的话)。 中国 古代乐器八音 之一 。 姓。 石 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 油的解释 油 ó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橡大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油饼。油布。油彩。油画。油亮。油水(亦指不 正常 的收益或额外好处)。油轮。油垢。奶油。石油。食油。汽油。 添油加醋 。 用油
② 为什么叫石油石油跟石头有什么关系
我国人民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始于何时,据稽考,至迟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开始。
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此书在西周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已编成,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认识性能和记载石油产地的古籍,是一千九百年以前东汉文学家、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的《汉书·地理志》。书中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高奴县指现在的陕西延安一带,洧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这 里明确记载了石油的产地,并说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体,可以燃烧。
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晔所着的《后汉书·郡国志》。此书在延寿县(指当时的酒泉郡延寿县,即今甘肃省玉门一带)下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当时即指石油。晋代(公元265-420年)张华所着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着的《水经往》也有类似的记载。《博物志》一书既提到了甘肃玉门一带有“石漆”,又指出这种石漆可以作为润滑油“膏车”(润滑车轴)。这些记载表明,我国古代人民不仅对石油的性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开始进行采集和利用了。
我国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于机械润滑外,还用于照明和燃料。唐朝(公元618一907年)段成武所着的《酉阳杂俎》一书,称石油为“石脂水”:“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可见,当时我国已应用石油作为照明灯油了。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对石油的认识逐步加深,对石油的利用日益广泛。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态制成品-石烛,且石烛点燃时间较长,一支石烛可顶蜡烛三支。宋朝着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09年)在《老学庵笔记》中,就有用“石烛”照明的记叙。
石油还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明朝李时珍(1522-1596年)的《本草纲目》曾经记载,石油可以“主治小儿惊风, 可与他药混合作丸散,涂疮癣虫癞,治铁箭人肉”。
早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看到石油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性,并开始把石油用于战争。《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一段史实:唐朝年间(公元578年),突厥统治者派兵包围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把“火油”点燃,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敌人,保卫了酒泉城。石油用于战争,大大改变了战争进程。因此,到了五代(公元907~960年),石油在军事上的应用渐广。后梁(公元919年)时,就有把“火油”装在铁罐里,发射出去烧毁敌船的战例。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如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对如何以石油为原料制成颇具威力的进攻武器——“猛火油”,有相当具体的记载。北宋神宗年间,还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立了军器监,掌管军事装备的制造,其中包括专门加工“猛火油”的工场。据康誉之所着的《昨梦录》记载,北宋时期,西北边域“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用来防御外族统治者的侵扰。
此外,我国古代在火药配方中,开始使用石油产品沥青,以控制火药的燃烧速度。这一技术,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我国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钱塘人)。他在网络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石油”一词,首用于此,沿用至今。沈括曾于1080-1082年任延路经略使,对延安、延长、 县一带的石油资源亲自作了考察,还第一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黑色颜料),并建议用石油炭黑取代过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节省林业资源。他首创的用石油炭黑制作的墨,久负盛名,被誉为“延州石液”。事实证明,我国有大量的石油蕴藏,石油和石油产品不仅自给有余,还出口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确实“生于地中无穷”,并“大行于世”。九百年前,我国人民对石油就有了这样的评价,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尤其是对未来石油潜力的预言。更是难能可贵的。
③ 石油怎么分类的
石油根据其油源环境、性质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油源环境可分为:海相油、陆相油。海相油即海相沉积中生成的石油,陆相油即陆相沉积中生成的石油。我国的石油大部分属于陆相油。
根据有机质成熟度(用正烷烃分布曲线来判断)可分为:低成熟油、成熟油、高成熟油。其中,国内低成熟油的表述有三种,即未成熟石油、低成熟石油、未成熟—低成熟石油。
根据原油密度可分为:轻质原油(<0.87克/厘米3)、中质原油(0.87~<0.92克/厘米3)、重质原油(0.92~<1.0克/厘米3)和超重质原油(≥1.0克/厘米3)。
根据原油黏度可分为:常规油(<100毫帕秒)、稠油(100~<10000毫帕秒)、特稠油(10000~50000毫帕秒)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50000毫帕秒)。
根据原油凝固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
④ 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阿拉伯国家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原因:阿拉伯在中东,中东地区是海洋生活着许多海洋生物,石油就是这些海洋生物和这些热带植物的尸体所组成的。
(4)石油是怎么解释扩展阅读: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
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油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⑤ 石油化工的解释
石油化工的解释化学工业分支 之一 。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派液高成 洗涤 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 重要 产品。
词语分解
石油的解释 一种油质的可燃 沥青 质液体,一般是暗褐色到 绿色 ,有时发出荧光。石油实质是 不同 烃类的尘尺混合物,能从中提取汽油、煤油、柴油、埋消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详细解释.一种液体矿物。是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燃烧, 化工的解释 ∶化学工业的简称化工厂 ∶化学工程的简称化工系 ∶ 自然 的 造化 者详细解释.指自然的造化者。语本 汉 贾谊 《鵩鸟赋》:“且夫天地为鑪兮,造化为工。” 唐 元稹 《春蝉》诗:“我自东归日,猒苦春鸟声
⑥ 石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石油
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我国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钱塘人)。他在网络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石油”一词,首用于此,沿用至今。
⑦ 什么是石油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刚开采的石油不用加工能不能使用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的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⑧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一、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表明观点:石油起源于植物。
二、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他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的部位储存凝结,最终形成石油。但这一假说的不足之处是:地球深处的碳化铁含量极其微小,并且地球内部的高温也使地下水无法到达地球深处。
三、1866年,勒斯奎劳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可能是由古代海生的纤维状植物沉积到地层以后慢慢转化而成的。
四、1888年,杰菲尔指出石油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的古勃金又提出了石油的“动植物混合成因说”;四、五十年代,有人还提出石油的“分子生油说”,就是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
五、十九世纪末,俄国另一位科学家索科洛夫提出了“宇宙成因”假说。他认为,在地球还处在溶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大量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原始地球不断冷却,这些碳氢化合物逐渐凝结埋藏,并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六、195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创立了“岩浆说”。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岩浆作用中形成的。地球深处的岩浆里面,不仅有碳和氢,而且有氧、碳、氮等元素。
在岩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甲烷、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迁移、聚集、最终形成石油矿藏。
(8)石油是怎么解释扩展阅读: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
⑨ 石油的拼音
石油的拼音是:shí yóu。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拼音是:shí yóu。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的例句:
1、石油工人在人迹罕见的大漠深处开采石油。
2、昔日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如今变成了繁华的石油城。
3、地质学家正在荒原上勘探石油。
4、在海上开采石油,要克服许多困难。
5、塔里木盆地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6、由于盛产石油,这个国家很快由穷国变成了富国。
7、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8、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及各种矿物,是人类取之不尽的宝库。
⑩ 石油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去过油田,你会看到从地下采出来的石油是一种粘稠的,颜色很深的液体,人们叫它原油。
原油的颜色虽然很深,但各地产的石油并不是同一个色。大庆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门出的原油是绿色的、克拉玛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原来里面含的胶质和沥青多少不一样,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原油带有各种特殊的气味,这是由于里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种原油有股臭鸡蛋味,这是因为里面含有硫化氢。
原油的“体重”比较轻,密度大约是水的0.75或多一点,只有极少数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说好这些是原油的“外表”状况,那么它的“内心本质”是由碳和氢构成。其中碳占84%~87%左右,氢占12%~14%左右。余下的百分之一是极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氢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按它们的原子数从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这些化合物组成的。
由于组成石油的各种化合物“脾气”不一样,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这就像各种性格的人搅在一起,发挥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样。为此,科学家决定给石油“分家”。“分家”的办法就是加热,也就是蒸馏。
由于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温下呈气体状态,所以一蒸馏,它们就从蒸馏塔顶跑出来。
当加温到40~150摄氏度时,就会从蒸馏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来,它们在这个温度下呈液态。这部分液体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温150摄氏度以上,至300摄氏度时,在蒸馏塔中部会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态,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继续加温,从200摄氏度加到350摄氏度时,则会在蒸馏塔下部流出另一种液体——柴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温,从300摄氏度开始,则会在蒸馏塔底部流出沸点很高的重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组成的。
由于重油的沸点很高,到400摄氏度也不蒸发,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热的方法来给石油“分家”了。科学家采用减压加热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还有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
这样,我们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们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