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化工火灾怎么办
扩展阅读
煤炭对石油有什么影响 2025-07-09 01:45:58
五星钻石客户怎么样 2025-07-09 01:38:12

石油化工火灾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03-16 21:43:38

Ⅰ 如何进行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工作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
摘要:石油化工原料及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等特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危害。但石油化工产品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石油化工火灾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火灾发生的原因,并釆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发生是当务之急的工作。本文针对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特点,对其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与探究,简要分析论述了石油化工灾害事故的特点以及一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粗浅分析了石油化工火灾扑救需要完善之处,期望将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影响及损失降到最低,并对日后的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关键环节;特点

Abstract:Most petrochemical raw materials and procts are flammable, explosive, and toxic in themselves or combustion procts. Once a fire breaks out, it will cause great harm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However, petrochemical proc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e of the pillar instri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task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petrochemical fires, find out their causes,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fire acci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chemical fire figh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key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fire fighting, brief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chemical disasters and some experiences, and on this basis,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 of petrochemical fire fighting, hoping to minimize the impact and loss of petrochemical fire accid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petrochemical fire fight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instry; Fire fighting; Key links; characteristic

目 录
第一章 石油化工类火灾特点 4
1.1 传播范围广 4
1.2 持续时间长 4
1.3 潜在危险多 4
1.4 后续损失大 5
第二章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难点 5
2.1 爆炸危险性大,扑救任务艰巨 5
2.2 火灾危险性大,火情容易突变 5
2.3 工艺设备复杂,火灾侦查困难 6
第三章 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对策 6
3.1 冷却防爆 6
3.2 关阀断料 6
3.3 堵漏疏转 7
3.4 侦检和测爆 7
第四章 ABC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 6
4.1 灭A类火的机理 6
4.2 灭B类火机理 6
4.3 灭C类火机理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第一章 石油化工类火灾特点
石油化工类火灾表现出燃烧面积大、火点多、容易复燃、复爆、灭火困难等特点,火情复杂,伴随爆炸,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分析和了解石油化工类火灾特点,预防有效非常关键。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播范围广
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其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因为火灾所产生的高温会将石油化工产品中的有毒成分挥发出来,附着在建筑、空气中。这种有毒气体随着空气而四处扩散,如果在有风的天气这些有毒气体的传播范围会大大增加,少则以公里计算,多则会跨省跨国。由此可见石油化工火灾危害的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以及后续扑救工作开展的难度之大。
1.2 持续时间长
由于石油化工火灾现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且由石油化工产品遇火灾所产生的危害物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很容易随风扩散造成危害,因此不能盲目地开展扑救工作,再加上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不像普通的火灾那样,它需要多种扑救工具配合使用才能从根本上扑灭火灾,而石油化工产品遇火灾多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造成多个隐蔽起火点,很难一次性排查出所有的起火点。就算找到了起火点进行了扑灭工作,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扑救工作中产生二次燃烧,所以时常出现一个起火点进行多次扑灭作业的情况,拉长了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工作开展的时间以及石油化工火灾所带来危害的持续时间。因此在多类火灾类型中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扑救通常是耗费时间较长且危害较大的一类战斗行动。
1.3 潜在危险多
石油化工火灾发生时由于炼油厂、化工厂的化学产品的特殊性,在扑救工作进行时总是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例如火灾使化学产品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会产生气体中毒,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而且火灾发生后还会存在二次爆炸和二次燃烧现象,而二次爆炸和二次燃烧的时间和威力都是无法估计的,一旦在扑救过程中产生二次爆炸或二次燃烧,就将火灾的扑救工作人员置身于一个相当危险的情况中,一般生还的几率都十分渺茫。所以说石油化工火灾在扑救过程中对扑救人员来说潜在危险多。

1.4 后续损失大
火灾的损失不仅表现在物资、设备以及人员伤亡方面,同时也包括其他潜在的经济损失,例如火灾波及的其他业务生产的经济损失等。相比一般民用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类火灾在物资和人员伤亡方面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大,其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其他生产企业的数倍。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事件一时间让天津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外媒对此次大爆炸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高达上百亿欧元,相当于人民币700多亿。
第二章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难点
2.1 爆炸危险性大,扑救任务艰巨
从整体角度分析,石油化工火灾最为主要的特点便是易燃易爆,如果出现爆炸现象(物理性爆炸或化学性爆炸,或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同时发生),则会造成非常强大的破坏力,令人防不胜防。
一旦石油化工单位发生火灾,火苗能够瞬间高达数十米。倘若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受热的容器设备易出现物理性爆炸,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易发生化学性爆炸,并且爆炸和燃烧经常相互伴随。
无论是物理性爆炸还是化学性爆炸,都会造成周围建(构)筑物倒塌,管线设备移位破裂,燃料喷洒流淌,使火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给火灾扑救带来巨大困难。
2.2 火灾危险性大,火情容易突变
一般而言,石油化工单位的材料均为易燃易爆物资产品,并且超过一半以上的产品为柴油、润滑油、航空煤油、酒精、香蕉水、松节油、油漆、化工材料、沥青、石脑油、石蜡等可燃物资,此外还包括一氧化碳、甲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等可燃气体和原油分离、重油轻质化、油品改质及油品精制、气体加工装、油品调合等炼油装置,如果发生火灾现象,不仅会导致气体溢出,形成立面火灾、垂直火灾,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火灾的面积,出现蔓延的可能。
如果发生火灾之后,在热传导的作用下会形成回火现象,引起其它设备的爆炸。总之在发生火灾之后,其燃烧与爆炸会一触即发,不仅破坏力非常大,并且难以利用最佳抢救时间进行火灾扑救工作。

2.3 工艺设备复杂,火灾侦查困难
石油化工单位往往会采用多管线进行连接,无论是罐与罐之间的连接还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均为一种整套流程,不仅工艺复杂,而且生产以及存储的危险化学品种比较多,甚至会出现很多消防员不熟悉、不认识的化学物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消防员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的扑救方案。另外,部分石油化工在发生事故之后,其事故现场燃烧面积比较大,如果没有配备相对的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种器材装备检测仪器,在短时间内难以对火灾现状进行侦查,从而导致无法客观准确掌握事故数据,更不能有效制定切实可行地扑救计划,贻误了战机,给火灾扑救或抢险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第三章 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对策
3.1 冷却防爆
冷却防爆是公安消防部队到场后的首要任务。如果到场时,装置的全部或局部及地面均在燃烧,应先设法用泡沫扑灭地面流淌火,并在地面及临近沟槽表面喷射泡沫,实施泡沫覆盖保护,抑制流淌火灾的蔓延,在此基础上对事故装置及邻近设备实施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冷却中要优先选择重要装置,并分别利用装置邻近高压固定炮、半固定消火栓系统,快速出水,冷却水枪要来回摆动,不能停留在同一部位,防止冷却不均匀使装置变形,装置爆炸后防爆膜爆破,或装置开裂,冷却时要防止冷却直接进入反应器而扩大事态(许多反应催化剂忌水)。为防止物料泄漏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的威胁,消防车辆停靠离装置距离应在50m以上,车辆停靠位置、指挥阵地、分水阵地应设置在上风或侧上风。
3.2 关阀断料
关阀断料是减轻或消除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危害的有效手段。实施关阀断料战术(工艺)措施时,要摸清阀门的位置和形状,物料的数量和反应时流速、阀门关阀时的技术要求(如速度、方向等),并在工厂技术人员参与下进行。如自动调节阀、紧急切断阀门还在工作,可通过自动调节阀的调节和紧急切断阀切断物料来源;人工关阀时要同时关闭自动调节阀两侧的检修阀和旁通阀。关阀时操作人员必须作气密性防护并戴好手套。如温度高、辐射热强时,操作人员应在水枪掩护下实施关阀断料。

3.3 堵漏疏转
堵漏与疏转是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控制的两种手段。在对石油化工装置实施全方位冷却的同时,要设法对泄漏部位实施堵漏。堵漏时要根据泄漏装置(管道)的具体情况,选配堵漏工具和堵漏胶。
目前常用的不带压堵漏技术有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压按堵漏等三种。而带压堵漏技术有夹具堵漏法、夹具注胶法、堵塞堵漏法、顶压堵漏法、引流堵漏法、缠绕堵漏法、内压堵漏法、冷冻堵漏法、顶压焊接堵漏法等十多种方法。疏转是将物料安全转移的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可以采用排空管、回收管将物料安全转移到其他生产装置或回收槽(罐);对于冷凝液化气或粘稠液体,转移过程中可以用氮气吹扫,加速变化,加速流动(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设置了30MPa氮气系统)。地面流淌物料可通过地沟导流并回收。
3.4 侦检和测爆
侦检和测爆的目的是了解掌握可燃烧气体浓度,随时为作战人员提供现场危险指数,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检测确定危险等级,实施安全警戒。侦检时要保持不问断,最好要相对固定、定时,至少每半小时要将侦检信息通报指挥部。有条件的,要在不同方向,尤其是下风、侧下风架设固定检测点,通过有线、无线网络随时向指挥部提供检测情况。
第四章 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对策
4.1 灭A类火的机理
《ABC干粉》规定,A类火试验是用78根38 mm×38 mm×651 mm无节子的松木均匀地搭成一个立方体,然后将盛有3.8 L 90号汽油的钢质油盘放在木垛
下方,当燃油燃尽时撤出油盘,用3 kg的ABC干粉灭火器在1.8 m处进行灭火,这就是A类火灭火试验的过程。
灭火器将ABC干粉灭火剂喷射在木垛上,颗粒呈雾状笼罩在木材周围,稀释并且逐渐隔绝空气,进而使火焰窒息。同时干粉灭火剂附着在木材的表面上,在
高温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分解:

是一种性能非常好的阻燃剂,它可以让松木停止燃烧。而氨气还有渗透作用,可将木纤维中的空气驱离的作用,加速火源的熄灭(木质防火门也是采用磷酸二氢铵浸泡的方法获得防火作用的)。
4.2 灭B类火机理
《ABC干粉》规定,B类火试验采用一个直径1750 mm、高200 mm、壁厚2.5 mm的钢质油盘,内放29 L水和60 L90号汽油,点火60 s后,用3 kg的ABC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试验,这就是B类火灭火试验的过程。
B类火实际上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存在。
(1)物理作用。灭火器喷出的细微粉末迅速在油盘上方形成一层玻璃雾状,致密的隔离层阻挡了空气的进入,从而使着火物缺少氧气而熄灭。ABC干粉灭火剂落在油层表面上,阻止了汽油的挥发,汽油不能与空气混合从而达到使火熄灭。
(2)化学作用。燃烧反应中H+和OH-非常活泼,它们是连锁反应的关键。而磷酸二氢铵在热的作用下可释放出捕捉燃烧自由基的因子见式(1),从而发生可逆反应,见式(2)和式(3)。

可逆反应的发生,大大减少燃烧反应中的H+和OH-,从而使得燃烧变缓,甚至燃烧反应中断。
4.3 灭C类火机理
《ABC干粉》规定,能扑救B类火可以视为也能扑救C类火。C类火是指电器火灾,因担心触电的发生,因而采用ABC干粉灭火剂,在这里C类火的灭火机理就不再赘述。
第五章 结语
石油化工火灾所带来的灾害固然可怕,但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只要扑救工作及时顺利有效地开展,就能够有效地将石油化工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只要扑救工作的战略战术合理有效,扑救工作人员的扑救工作高效,就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因此当面对石油化工火灾时,不必过度恐慌,要相信并配合扑救工作人员,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石油化工火灾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对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石油化工火灾扑灭,要对其基本特点进行了解,注意把握好火灾扑救关键环节,可以从本质上提高扑灭火灾的效率。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设备出现火灾不仅造成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的财产损失,还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中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火场的,所以石油化工火灾事故的处置必须实事求是,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充分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战术措施,同时要求我们指挥员在指挥灭火战斗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有利战机,机动灵活地运用战术,适时实施正确指挥,才能将火扑灭。
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进行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才能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对化工火灾进行有效预防。本文在分析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以利于更好地对石油化工火灾进行有效预防和扑救,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做好石油化工设备的灭火救援工作,一方面可以降低石油化工企业人员及财产的伤亡,为石油化工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火灾对于环境的污染,从而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治国.石油化工类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J].化工管理,2020(36):79-80.
[2]郭斌.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的扑救策略[J].云南化工,2020,47(11):158-159+162.
[3]袁凯,李宁.浅谈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的安全管理对策[J].广东化工,2019,46(14):98-99+106.
[4]张德亮.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9(21):62-63.
[5]沈武,刘锋.针对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和扑救方法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19):79-80.
[6]李万利,潘国涛.石油化工火灾灭火关键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7(09):116-117+126.
[7]李涛.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的关键环节分析[J].低碳世界,2017(24):250-251.
[8]惠志刚,王龙.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与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12):77-78.
[9]张延明,周航,于忠,范学宇,杨青山.浅谈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J].石油化工建设,2017,39(01):49-51.
[10]田景涛.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36(02):259-261+265.

致谢
本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在这段充满奋斗的历程中,带给我的学生生涯无限的激情和收获。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没有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着,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至此,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有用的素材,也在论文的排版和撰写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

Ⅱ 探讨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问题论文

探讨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灭火救援问题论文

石化产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囊括了从石油开采炼制到农药、化肥、橡胶助剂、合成材料加工等深度加工的各个环节,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由于物料易燃易爆、剧毒腐蚀、工艺复杂、高温高压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危险性高,扑救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历来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难点。笔者针对陕西全省石化危险源调研情况,提出有关灭火救援的建议。

1 陕西石油化工基本情况

(1)石化单位概况。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煤炭和石化资源丰富,特别是陕北地区,油、气蕴量巨大。陕西省内石化行业有影响的单位约166家,其中较大的有中央直属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简称“长庆油田”,石油总资源量85.88亿t,天然气总资源量10.7万亿m3)、省属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年产原油1089.73万t、加工原油1112.79万t、销售各类油品1051万t)等。中小石化产业主要为成品油的储存和销售,各地市都有石油库,县级单位以加油站为主。

(2)原油、成品油储存情况。原油储存形式有三种:采油企业选油站储存、原油集输站储存、制造企业定量储存。储存具有动态性,主要分布在延安、榆林、咸阳和西安市,其中存量最大的为咸阳市商业储备油库,储量达到70万m3,单罐储量达到10万m3。成品油储存在各地市都有不同形式的成品油库,储量在20000~240000m3之间,储量最大的为中油管道线输油气分公司咸阳输油站,储量达到240000m3。

2 存在的问题

(1)库区环境不利于灭火救援。绝大多数化工企业和危险品储存区都设有固定消防设施,但其使用的可靠性在火灾面前难以保证。一些石油库区消防通道少,仅有一条单向道路,不能形成环形通道,消防车只能从一个门进出,一旦受阻,灭火力量就难以到达。油库、液化气站、化工储存类场所防火堤设置不规范,质量标准不一。有的采用单砖单墙抹灰,厚度仅15cm,长时间明火条件下易垮塌而导致灾害扩大。2014年4月26日,延安炼油厂油罐发生火灾。当日凌晨,延安炼油厂轻质油储罐区4个储罐发生爆炸燃烧,陕西省消防总队先后调集5个支队、3个企业消防大队、85辆消防车及515名官兵,经过14h的战斗将大火扑灭。该库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石头堆砌而成的防火堤在长时间明火烧烤和水的浸泡下垮塌,造成油品溢流形成大面积流淌火。有的库区环境不利于灭火救援,如中石油安康分公司油库设置在山丘顶上,进入库区只有一条上坡路和一个大门,防护措施就是单一的防火堤,如油罐着火后长时间燃烧一旦引起垮塌,大量油品泄漏会溢出防火堤,造成大面积流淌火,处于油库下方沿线的作战力量会被火吞噬,甚至影响山下周围居民的安全。同时还发现旧罐间距小、管线布局不科学、防火堤密封不严、泡沫泵房紧邻储罐区等现实问题,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剂储备量严重不足。目前,各单位用于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泡沫、干粉灭火剂储备量少,有的已经达到报废期限。一旦发生大火,只能靠远距离调度,错过初期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大部分油库、石化企业建设年代久,水池容量和供水管道口径相对较小,大多靠自备泵或自备井小流量补水,补水形式单一。根据以往灭火战斗经验,消防灭火实际用水量远远高出设计用水量,大部分油库消防用水储量不足,仅能维持短时间内固定设施灭火用水,很难满足24h恢复补水的要求,不能保证较高压力较大流量较长时间的冷却灭火用水量。水源是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的根本,没有可靠充足的水源作保障,灭火作战的难度无疑将大大增加。另外,处置泄漏的个人防护装备、石棉毯、沙袋等存量少,不足以应付大型火灾和泄漏事故处置需要。

(3)辖区消防力量相对薄弱。整体来看,陕西全省除延安、榆林、西安等市外,其余地市针对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的现役消防和企业专职消防力量还是比较薄弱。一是石化企业专职消防队配备率低,仅有的专(兼)职消防队大多仅配备一辆消防车,队员多为兼职且年龄老化,装备落后,业务不精,力量薄弱。二是特别是大型石化企业,高度20m以上的油罐和化工装置随处可见,常规水枪的射程远远不够,必须配备30m以上的灭火喷射器具和特种器材,但实际是辖区现役消防队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所需的移动水炮、泡沫炮及高喷车、多剂联用高喷车、防化洗消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大流量远射程重型水罐(泡沫)消防车以及化学抢险、侦检、堵漏、救生器材等特种装备配备较少,能提供大流量远程供水系统缺乏(目前全省仅西安市消防支队配有1套),灾害发生后不能第一时间有效控制灾情扩大。大多数支队除车辆自身携带泡沫外,库存泡沫和干粉量不足20t,无法满足油罐油类火灾扑救需要。

(4)灭火救援准备工作不足。一是灭火救援预案实用性不强。石化企业单位内部预案仅列举简单的事故处置程序,实用性不强;辖区消防部队预案设置简单,战术措施单一,修订不及时,缺乏大灾情多部门联动措施,针对性不强。二是容易忽视对特殊理化性质、消防处置难度大的典型石化灾害事故的调研。2013年6月1日,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的延长石油氟化硅产业园区200m3 氟化氢发生泄漏事故,消防部队共出动3个中队7台车70余官兵,经过7个多小时连续奋战,疏散厂区和邻近村庄2 000余人,彻底排除险情。氟化氢(HF)为无色液体或气体,熔点-83.7℃,沸点19.5℃,相对水密度1.15,相对空气密度为1.27,剧毒、腐蚀性和极强刺激性,能与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堵漏困难,残液容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该起事故的发生引起消防部队对典型石化灾害高度重视,同时也暴露了部分中队对辖区重大危险源单位情况不熟、底数不清的事实,制定的救援方案没有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和实地演练。三是演练实战性不强。实战化演练开展少,针对性的训练缺乏,灭火救援准备不足,一旦发生火灾,势必束手无策。四是技战术研究不够。近年来,陕西省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重大危险源单位典型火灾案例相对较少,缺乏对石化火灾技战术的研究,器材装备性能测试不够,对如何组织远程供液、如何精准有效泡沫覆盖缺乏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作战力量编成。

3 火灾危险性

(1)爆炸危险性大。化工企业爆炸类型有三种情况:一是物理性爆炸。化工生产的压力设备、容器及配管系统,由于韧变、脆变、蠕变和疲劳、腐蚀所引起,或在火场热传递的作用下,产生物理性爆炸。二是化学性爆炸。许多气、液、固相的化学危险物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性爆炸,同时引起燃烧。三是混合爆炸。物理性和化学性连锁式爆炸往往交织发生在大型化工企业的装置群火灾中,破坏力较大。

(2)燃烧状态复杂。一是容易形成立体燃烧,多层厂房的气体扩散、液体流散火引起建筑厂房火灾,以及露天、半露天的高大装置设备的爆炸燃烧等,均能引起立体形式的燃烧。二是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化工企业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加上化工企业占地面积大,建筑、设备毗连,生产连续性强,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油罐区大面积火灾常伴随油罐的爆炸,油品的沸溢、喷溅、流淌;大型液化石油气储罐破裂,气体向外扩散,扩散面积越大,形成火灾的面积也就越大;一般多发生在大型化工企业的露天、半露天装置区,由于燃烧时发生连锁反应而造成大面积火灾。

(3)燃烧速度快,易造成人员伤亡。化工企业一般都连片设立,燃烧的物质多为危险化学品,其燃烧速度相当快,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装备损失和设备损毁。2001-2015年上半年间,全国共发生有影响的石化类火灾27起,其中有10起发生在输卸油操作中,7起发生在正常操作工艺情况下,有4起火灾发生在检修过程中。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火灾,造成当班的6名工人中5人死亡、1人失踪,6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泄漏的有毒物料造成吉林市消防支队14名官兵和吉化公司消防支队5人轻度中毒,还造成苯胺装置及3个储罐报废,车间及辅助设施严重损毁。

(4)易复燃和复爆。灭火后的油罐、容器、设备的壁温过高,若不继续进行冷却,会引起油品、物料复燃;灭火后,燃烧区内的压力设备仍然持续升温升压而造成复爆;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在灭火后未切断气源、液源的情况下,继续扩散、流淌,遇到火源而发生复爆、复燃。

4 相关对策

4.1 提高化工类场所设施防护能力

一是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或储罐区要尽量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当受条件限制不得不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需采取加强防火堤或另外增设防护墙等可靠的防护措施。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要尽量远离居住区、工业企业和建有剧场、电影院、体育馆、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区域,单独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尽量不要布置在低洼地带。二是加强消防车道规划。石化企业必须设置标准的环形车道,并保证至少2个出入口。要充分考虑消防水源的来源和补水要求。甲、乙类气、液储罐应设置快速自动控制阀门,增设事故备用储罐,在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倒出。化工企业设置消防队站应明确装备器材配备,配备必要的水炮、泡沫炮和高喷车等。三是储罐区的防火堤应满足堤内有效体积不小于罐区最大储罐的容积(浮顶罐发生爆炸的概率较低,取最大罐一半体积),且应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确保牢固结实可靠。液化石油气罐区设置防护墙,高度不应小于1.0m,储罐距防护墙的距离,卧式储罐按其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按其直径的一半考虑为宜。

4.2 加强灭火剂储备工作

(1)泡沫灭火剂。相对来说,泡沫灭火剂在扑救油类火灾中应用较为广泛,泡沫液的储备量太大易造成浪费,太小满足不了大型火灾基本要求。在实战中,油罐火灾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扑灭,往往需要几小时或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如3000m3 的固定顶油罐着火,灭火物资准备按4h以上预计比较符合灭火救援实际。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多个储罐区并存的情况下,按照火灾延续时间确定泡沫液的储存量较为科学合理,应按照最大区域最大罐计算灭火剂用量;二是储罐区单一且罐容较小时,泡沫液储备以30min常备量来储存符合现实,但单罐容量大、罐区总容量较大时,则应该按照灭火延续时间计算比较合理。根据供泡沫液量计算公式:Q =6%×燃烧面积×泡沫供给强度×供泡沫时间÷6.25;直径不超过20m的油罐,其冷却、灭火供水(泡沫)延续时间按4h计,直径超过20m的固定顶罐和直径大于20m 浮盘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罐,其冷却、灭火供水(泡沫)延续时间按6h计。此油罐灭火泡沫液用量计算方法,仅作为消防部队和石化企业灭火剂储备参考。

(2)干粉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火灾,也可与氟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联用,扑救大面积的油类火灾。但干粉灭火剂扑救易燃液体火灾费用高,同时,扑救时必须在充分冷却情况下进行,否则易发生复燃,起不到灭火作用。干粉常备量不应小于计算量的2倍。例如,某一桶装油品库房为50m2,桶装汽油泄漏后着火使用干粉枪灭火,按一次性灭火时间为30s计,该场所计算量为Q=60Aqt=60×50×0.35×0.5=525kg,其干粉常备量为525×2=1 050kg。

(3)正确选用灭火药剂。灭火剂使用不当,不仅会损耗物资,还将贻误战机,造成火势扩大。要根据不同的燃烧对象科学选用灭火药剂,油罐火灾应以泡沫扑救为主,适当联用干粉压制火势。对化工火灾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除应采取通风驱散措施外,还可将中和剂掺入水中,利用喷雾水枪边灭火边中和有毒气体。不同的有毒气体使用不同的中和剂,如氨气用水中和,氯气用消石灰溶液、苏打等碱性溶液及硫代硫酸钠等中和,氯化氢气体用水、苏打等碱性溶液中和,硫化氢、溴甲烷、一氧化碳等用苏打等碱性溶液中和。

4.3 加强专勤消防车辆配备

一是辖区消防部队要针对石化火灾特点重点配备高喷车、多剂联用车、防化洗消车、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大流量(不小于160L/s)、远射程(不小于120m)重型水罐(泡沫)消防车,大流量拖车消防炮和远程供水系统及化学抢险、侦检、堵漏、救生器材等特种装备,提高专勤类消防车配备比例。二是加大对石化企业专职队的指导力度,严格车辆配备标准,提高初战控火能力。三是加大专业救援队建设力度,组建石化专业救援队,构建人员精炼、装备优良的专业攻坚力量体系,担负石化灾害事故的专业处置。四是加强实战化训练,完善石油化工模拟训练设施,开展真火真烟的实战化训练,加大官兵在高温、浓烟、有毒、爆炸、倒塌等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训练及心理适应训练,提高部队实战能力。五是加强石化灾害的战法研究,加大器材装备的测试和熟悉,特别是针对干粉泡沫联用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等不同喷射状态的切换、喷射器具性能等开展系列测试,熟练掌握装备操作及性能,加强力量编成和调派,提高遂行作战能力。

4.4 做好灭火战斗准备

一是制定科学的灭火救援预案。针对石油化工火灾灾害类型,合理估算灭火力量,建立模块化力量编成。在灭火方面,要考虑可利用泡沫数量能否保持不间断供应,能否坚持到跨市增援力量到达;在冷却方面,不但要考虑着火罐的冷却,还要考虑1.5倍距离范围内邻近罐的冷却,如固定设施满足不了,如何使用移动装备远程供水,使用消防车接力、运水或其他方式供水需要消防车的数量是多少,如何保证供水不间断;在力量估算方面,要考虑高度超过17m的油罐不能用水枪冷却的战术要求,还要考虑高喷车、车载炮、移动炮、固定炮等装备数量;在灭火战斗时间来看,直径超过20m的油罐要考虑6h以上时间内灭火力量是否充足。二是要合理应用灭火战术。抢救和疏散人员是灭火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油库处在高位、居民区在低位的,首战力量的主要任务就是人员疏散,一旦油罐有爆炸流淌的迹象,要撤离处于库区下方的所有灭火力量。油罐火灾扑救的重点是冷却,保证灭火剂不间断是基本要求,集中力量是核心,灭火后的冷却降温是防止复燃的唯一手段。生产装置火灾,关阀断料是实现快速灭火的关键,工艺处置(倒罐)是成功扑救火灾的重要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厂房建筑和化工生产配置上的固定、半固定1211、干粉、氮气、蒸气、烟雾等灭火装置灭火,如自动系统损坏时,可以使用手动装置打开灭火装置灭火。有半固定灭火装置的,可将到达火场的相应消防车与设备上的半固定装置接合器组合灭火。三是加强联合演练。完善与地方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组织石化企业、社会联动单位和消防部队开展联合演练,做好三方的预案衔接和协调配合,确保发生大型灾害事故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

Ⅲ 油罐火灾具体灭火战术措施有哪些

油罐一旦着火,火场情况非常复杂,瞬息万变。扑救时应根据具体态势决定具体战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根据油罐火灾特点,迅速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保证人员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经过实践探索,一般情况下,扑救油罐火灾应注意下列几个原则。
(1)先控制,后灭火
油罐着火爆炸后,除罐顶被破坏或掀掉外,保证罐身结构完好,将油品限制在罐内稳定燃烧,不致外泄扩大火势是油罐设计和灭火战术原则的出发点。
油品着火的火焰温度一般高达1100~1500℃。着火罐燃烧5min,罐壁温度可达500℃,强度降低一半,燃烧10min,罐壁温度达600~700℃,强度降低90%左右,罐体将发生变形;超过10min,罐壁便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引起油品散失,造成火势扩大,威胁到邻近罐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
鉴于上述情况,灭火时,在做好灭火准备之前,应立即组织力量冷却着火罐和可能危及的邻近罐,以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特别是下风方向的邻近罐,受到着火罐的辐射热最强,罐壁温度往往高达80~ 90℃。如不冷却,很有可能被引燃,扩大火灾态势,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给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实践证明,首先用水冷却着火罐和邻近罐.接着再进行泡沫灭火是一条成功的灭火战斗原则。例如,某石油化工厂在204#、205#汽油罐被引燃后,严重地威胁着邻近404#、107#罐的安全。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恶性事故,决定组织足够力量对2座罐进行强行冷却,有力地阻挡了着火罐的烈焰对邻近罐壁的辐射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对着火罐和邻近罐进行冷却的同时,还应组织力量对周围可能受到威胁的设备、建筑物进行疏散、拆迁和油品可能流散的方向、部位进行筑堤堵流,或将流散油品导向安全地点。
(2)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对于着火油罐,必须在火灾的初期集中优势力量,投入战斗,力图一举扑灭火灾,这是因为:
①油品着火预燃期短,燃烧速度快。例如,汽油仅需3s的预燃期,火焰就可高达十几米,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扑灭,将会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给油罐火灾的扑救带来更大困难。
②原油罐或重油罐火灾如果不能及时扑灭,随着热波厚度的增加,扑救会更加困难。当热波触及浮化水层或水垫层时,会引起蒸汽的爆喷沸溢现象,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
③如果油罐发生火炬燃烧,燃烧时间过长,易使罐内油气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造成爆炸或连续爆炸的后果。
④油罐燃烧面积大,特别是大型油罐需要集结一定的消防力量,在要求灭火的短期内用泡沫将油面完全覆盖,因为泡沫的抗热时间一般为6min,如果没有足够的灭火力量集中有效地投入灭火,迅速将油面全部封闭,隔绝火源,而是零星的或在灭火能力不足情况下施行扑救,便会在油面上形成不能封闭的缺口,火焰继续燃烧。时间一长,燃烧面积还会扩大,从缺口蔓延到整个油面,前功尽弃,起不到灭火作用。
(3)做好火场灭火防范措施
在灭火抢险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预先考虑到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把抢险灭火人员布置到适当的位置,既能有效地灭火,又处于比较安全的地位,一旦出现危及生命的状况,可及时撤离。如果火场上有人受到火灾的威胁,应集中全力抢救。
在扑救危险性较大、可能出现沸溢的原油或重油的火灾时,若不能在沸溢前将火扑灭,要估测出发生沸溢的时间,应在可能沸溢之前,将灭火人员撤离火场,或随时观察,及时躲避沸溢,避免人员伤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确定灭火方案时,应根据火场具体情况,在控制火势的同时,判断灭火的可能性和火灾蔓延的危害性,必要时可放弃灭火,让其在限制范围内燃烧,把重点放在控制和防止火灾蔓延上,以制止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灭火不如在控制火势的条件下,将油品烧尽更有利。例如,当罐内油品不足油罐容量的1/3,且扑救火灾的可能性又小,火灾也不可能蔓延,周围设备、建筑物均能受到保护;或油罐处于偏僻、得不到外援的地区,而本单位又无足够力量达到灭火的目的,可采用这种方案。因为灭火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对于上述情况,即使将火扑灭,经济上也得不偿失。因此,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在冷却水的控制下,将罐内油品烧尽为止。当然,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将罐内部分油品外输,以减少损失。

Ⅳ 石油化工企业当发生火灾及泄露时的处理步骤。

在石油化工厂林立的釜塔和纵横交错的管道内,不断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及物料输送。这些物料呈气态或液态,有的易燃,有的易爆,有的还具有腐蚀性、渗透性和毒性。各种化学反应都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只要设备有微小缝隙,物料就会滴漏出来。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大量泄漏。这不仅浪费物料,污染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当泄漏出的液体、气体遇到高温、明火、静电火花时,便会引起燃烧或发生爆炸。所以,做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预防工作,是消灭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的主要途径。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不良和操作人员失误等原因,常有跑料、冲料事故发生,造成大量的易燃、易炸物品扩散到空间和地面。当散发出的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物质时,一旦遇到火源,就能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因此,在发生可燃、易爆物质泄漏的区域,要避免或减少火灾、爆炸因素,关键是要制止一切可能引起火花的过程:(l)妥善地处理好电气设备。对危险物品还没有扩散到的区域,首先应切断电源;对扩散区如果是防爆型的电气设备可根据情况处理。(2)制止一切车辆进入危险物品扩散区域,即使是消防车、抢险车、救护车等也不能直接进入,否则会因汽车排气管产生的火源而酿成火灾和爆炸事故。(3)为了防止冲料跑料时物料以很快的速度冲出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平时在设备上就应安装良好的排除静电设施。(4)在一些危险品扩散区域内,工作人员不得带入火种,施救人员应着防静电服。(5)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如发生冲料跑料后,搬动设备要轻拿轻放、禁止穿有铁钉鞋的人进入扩散区域走动,严禁抛掷和撞击铁器;邻近扩散区域的明火作业应当立即停止。(6)在平时的防火要求中,防爆车间30米内不允许使用明火。

Ⅳ 石油化工火灾要什么装备

石油化工单位发生火灾事故时主要使用的是泡沫灭火系统,水溶性液体储罐使用抗溶泡沫液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