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石油是混合物,严格说没有单一的化学式。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和H,C和H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烃。除C和H还有少量的S、N、O、Ca、Mg、Fe等其他少量杂原子。如果非要写化学式,参考下面这个吧:CnH2nSxNyOzXXX.
㈡ 丁二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化学式是C4H6,下列关于丁二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CH2=CHCH=CH2,两个选项都是对的
㈢ 石油化学式是什么
石油是混合物,严格说没有单一的化学式。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和H。石油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性质
具有代表性的大庆石油属低硫石蜡基石油,已开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这种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直馏汽油的感铅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胶质含量高,属含硫石蜡基。其直馏汽油馏分产率高,感铅性也好。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高,闪点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经精制后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润滑油馏分中,有一部分组分的粘度指数在90以上,是生产内燃机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较高,属低硫环烷一中间基。其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也富含环烷烃与芳香烃,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馏分的凝点及硫含量均较低,酸度较大,产品需碱洗。减压渣油经氧化后可生产石油建筑沥青。
㈣ 石油 化学名称
石油的化学成分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原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占90%以上。另有非烃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含氮化合物(含量极少,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
烃类化合物中,烷烃含量与石油类型有关,含量高的在50%--70%;含量低的约15%。环烷烃在原油中含量较多,其中环戊烷系和环己烷系为主。
另有芳香烃(单环、多环)。
原油各组分的比例应该只能大致,随石油类型不同。
中文名称: 液化石油气 英文名称: Liquefied petroleum ges
液化石油气
中文名称: 液化石油气
英文名称: Liquefied petroleum ges
中文名称2: 压凝汽油
英文名称2: 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
闪点(℃): -74
引燃温度(℃): 426~537
爆炸上限%(V/V): 33
爆炸下限%(V/V): 5
主要用途: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也可用作燃料。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在提炼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过程中剩下的一种石油尾气,通过一定程序,对石油尾气加以回收利用,采取加压的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液化气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它在气瓶内呈液态状,一旦流出会汽化成比原体积大约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气体,并极易扩散,遇到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
㈤ 石油的化学式是什么
石油是混合物,严格说没有单一的化学式。
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和H。石油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性质
具有代表性的大庆石油属低硫石蜡基石油,已开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这种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直馏汽油的感铅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胶质含量高,属含硫石蜡基。其直馏汽油馏分产率高,感铅性也好。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高,闪点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经精制后可生产轻柴油与专用柴油。润滑油馏分中,有一部分组分的粘度指数在90以上,是生产内燃机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较高,属低硫环烷一中间基。其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也富含环烷烃与芳香烃,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馏分的凝点及硫含量均较低,酸度较大,产品需碱洗。减压渣油经氧化后可生产石油建筑沥青。
㈥ 石油化学式是什么
石油是混合物 不能这样问化学式吧。。
㈦ 石油 化学式是什么请速速回答
石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主要是烷烃和烯烃
㈧ 石油的化学式是什么
石油没有化学式。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石油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石油
㈨ 石油化工是什么
从石油或石油气(炼厂气、油田气、天然气)制得的基本化工原料是庞大的石油化工工业的基础。这些基本化工原料主要是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
一、重要的烯烃——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
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小分子烯烃具有双键,化学性质活泼,是基本有机化学工业和高分子聚合物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在小分子烯烃中,以乙烯最为重要,产量也最大,其产量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在石油裂解工业的设计中,丙烯、丁烯以及戊烯等往往作为副产品生产。
工业上获取低级烃类的主要方法是将烃类热裂解,即将石油系烃类原料在管式炉中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多种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炔烃、氢气等。烃类热裂解过程是很复杂的,目前已知烃类热裂解的化学反应有脱氢、断链、二烯合成、异构化、脱氢环化、脱烷基、叠合、歧化、聚合、脱氢交联和焦化等一系列反应。为了对这样一个反应系统有一个概括认识,将烃类热裂解过程中的一些主要产物及其变化关系用图8-10来说明。
裂解气是复杂的混合物,要从这样复杂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高纯度的乙烯、丙烯等产品,需要一系列的净化与分离过程。国内外大型裂解气分离装置广泛使用深冷分离法,即利用裂解气中各种烃的相对挥发度不同,在低温下将除了氢和甲烷以外的其他烃类都冷凝下来,然后在精馏塔内进行多组分精馏分离,利用不同的精馏塔,将各个烃逐个分离出来。工业上一般将冷冻温度等于或低于-100℃称为深度冷冻,简称深冷。图8-11是深冷分离流程示意图。其分离过程可概括为三部分:气体净化系统——包括脱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少量有机硫化物等)、脱水、脱炔和脱一氧化碳;压缩和压缩系统——使裂解气加压降温,为分离创造条件;精馏分离系统——包括一系列的精馏塔,以分离甲烷、乙烯、丙烯、C4馏分以及C5馏分。
图8-13由丙烯得到的若干化工产品
2.顺丁烯二酸酐
顺丁烯二酸酐又称马来酸酐,简称顺酐,主要用来生产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还可用于合成增塑剂(顺丁烯二酸二丁酯)、润滑油添加剂(无灰分散剂)、农药等的合成原料。
(四)由丁二烯得到的化工产品
丁二烯的重要工业用途是合成橡胶,用于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的制备。另外,丁二烯与二氧化硫作用,接着加氢制得四亚甲基砜(环丁砜),可用来从石油加工厂的烃馏分中萃取芳香化合物。
二、重要的芳烃——苯、甲苯、二甲苯
由催化重整得到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用精馏的方法分离,是获得芳烃的重要来源。典型的催化重整得到的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中含甲苯约50%(质量分数,下同),二甲苯35%~45%,苯仅有10%~45%,然而对苯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开发了将甲苯转化为苯的氢化脱烷基方法。
(一)由苯得到的化工产品
苯的最大用途是与乙烯反应制取乙苯,由乙苯、过氧化氢可以制得环氧乙烷和苯乙烯;第二大用途是与丙烯生成异丙苯,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苯酚和丙酮;第三大用途是制造环己烷,环己烷是生产尼龙的原料。
(二)由甲苯得到的化工产品
甲苯的主要用途有氢化脱烷基制取苯,通过歧化反应得到苯和二甲苯。经硝化的二硝基甲苯可用作爆炸物组成的胶凝剂和防水剂;进一步硝化则得到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黄色炸药。
(三)由二甲苯得到的化工产品
二甲苯氧化可制得苯酐或对苯二甲酸。苯酐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不仅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的原料,也是生产树脂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