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东营的石油为什么出名
扩展阅读
河池至都安高速费用多少 2025-07-14 21:06:02
降魔的tvb资源在哪里找 2025-07-14 21:05:59
烘培的工具有哪些 2025-07-14 20:46:19

东营的石油为什么出名

发布时间: 2023-02-24 14:29:36

① 东营最出名的特产是什么

东营是山东省的地级市,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要说东营最有名的特产,当然是石油。东营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东营人因为石油而富,人均GDP全国第二,问你服不服?

上面写虽然有说笑的成分,但确是事实。一说起东营,你第一反应是不是“那里很多石油”?实际上,东营不止有石油,还有很多特产呢。例如乐安苇编、黄河口虾 皮、黄河口刀鱼、龙居紫葚酒、黄河口海参、利津水煎包、黄河口冬枣、三疣梭子蟹、麻湾西瓜、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对虾、文蛤、花官大蒜、史口五香肴鸡、油泼扯面、码头苇席、双王刀具、青州府花边、中国齐笔……还有很多,简直说不完呢!

这么多的特产里面,最能代表东营特色的,我觉得应该是东营的苇编。

东营市位于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有大片天然芦苇草场,年产优质芦苇亿万公斤以上。因为芦苇具有柔轻、韧性、防潮的自然特性,所以聪明的东营人就用芦苇来编织东西。

东营市的乐安苇编 历史 悠久,有3000多年的 历史 ,是山东苇编手工艺品的重要产地 ,它充分展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 历史 。苇编制品多种多样,有铺炕的炕席、筐、苇笠、篓、捕鱼的筌、篮子等等。苇编制品结实耐用、天然环保、美观大方,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现代 社会 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用的都是现代化的东西。这些纯手工的苇编制品,已少人使用。现在,东营的苇编逐渐转型为工艺美术创作型的生产,使用传统工艺创新苇编和苇画题材,让人民从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

年纪大一点的山东人应该对苇编制品很熟悉。铺坑的席子、遮雨的苇笠等,承载很多人们对乡土的怀念和记忆。

东营最出名的最赚钱的产量最高的第一是石油两千多万吨,第二是海盐五百多万吨,第三是车用汽油柴油四百多万吨,第四是海货,鱼虾蟹产量一百多万吨,仅次于舟山渔场。第五是人才输出,每年净流出打工求学者三到五万人。第六是泥沙造地每年几千亩。第六是黄夕菜,三分之二的荒地在深秋的夕阳里红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像天上的彩云掉下来。关键是在开水中烫上五分钟拌上蒜泥香油特好吃,据防疫站食品成份分析,营养成份特全。第七是野兔子肉,真正的天然的野味,肴肉很好吃。实惠。因荒地里下套就能抓到。第八是水煎包,各种口味馅的都有,外焦里柔,喷香。第九是马场酒,实在,每晚都喝也不烦。第十是槐花蜜,有十万亩槐花林,槐花蜜做点心,味道好吃超过任何糖类。如果你从外地坐长途车或自驾游往东营走,就像到了大草原,天连地,地连天,一望无际,无遮无拦,心旷神怡,特干净,整个小城像洗了几十年的牛仔裤,到处都一尘不染。

迎新春送好礼东营特产多的是,广饶县的肴驴肉、华誉集团的肉食鸡产品,河口大闸蟹、龙居丸子、利津水煎饱子,东营的带鱼大对虾等、、、、很多特产

不要拿着 历史 当新闻,不要再提石油,再提孙武,不要再拿黄河口大闸蟹说事儿。

石油已近枯竭,孙武已被滨州惠民认领,大闸蟹亦是外来物种。

冷静下来,我大东营最出名的特产当属广饶肴驴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当年,“驰中”牌肴驴肉享誉中华,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当驴肉成为稀缺资源之时,人们终于认可了“马也中”!

开个玩笑,其实东营最出名的特产就是“石油”。

东营真正意义上的特产应该是马场酒,济南军区军马场自酿的粮食酒,有"军中茅台”之称。

东营是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家乡,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带,这个地方既然和黄河这么近,想必特产也多与黄河有关,我现在为大家介绍几个特产。

1.黄河口文蛤,这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着名的黄河三角洲,被称为“天下第一鲜”。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还是东营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2.黄河刀鱼,因其形似利刃而得名,产于黄河三角洲。真的很好吃,营养价值非常高。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特产也是极为丰富,且营养价值高,黄河刀鱼对人体有很多好的作用。

3.肴驴肉,它的用料讲究,且“肴药”配料丰富,肴药是香药类,肴驴肉肉质鲜嫩,且有提神,强身健体的功效。这都有利于人们的身体 健康 。以上就是我列举的几个东营特产。

东营,其实说起来特产很多,不过要是找最知名的特产,我个人觉得只有两个。一个是机场月饼,一个是马场酒。

先来说说机场月饼吧,虽然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过,只要是你吃过,我觉得你一定会喜欢它。

机场月饼它起源于1979年,来自于张店糕点厂,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人民大众的厚爱。风雨四十年,它已经成了东营中秋节必有的一道风景。时代在发展, 社会 在进步,但是机场月饼依然保持它的本色:真材实料,保质保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一临近中秋节,买月饼的人络绎不绝。排队,排的很长,因为不仅仅只是东营人买,隔壁县市也有来买的,如淄博、滨州……等。我想,把它作为东营的特产,理所当然。

再来说说马场酒。

这个酒,颇有名气,个人觉得甚至超越了机场月饼。因为月饼只在过节期间火的一塌糊涂,而马场酒则不同,它是一直火,未停歇。这个酿酒的,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酿酒,当时只是内部供应,不对外销售。因为它是原济南军区军马场酒厂。后来,因为酿造工艺精良酒质好,喝过的人口口相传,再因为为贯彻落实重大决策,军马场酒厂于2004年正式转变为山东欣马酒业有限公司。这个酒,好喝不上头,度数高的也不辣喉,所以它很快成为了人们追捧的焦点。到现在,周边县市都设有分售点,可见它的火热程度。

以上两者,就是我推荐的东营最特产的特产。至于水煎包、黄河口大闸蟹等,我个人觉得不如机场月饼和马场酒更东营一些。

茅草,芦苇,还有奇大的蚊子

东营市是依托胜利油田建立的城市,当时是两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东营市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现在正在打造航空制造业基地。黄河入海口,海产品养殖业规模比较大,曾经去那里吃过基围虾还有味道鲜美的虾酱……

② 胜利油田成就东营,还是东营成就了胜利油田

确实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市!可是就是东营市把胜利油田祸祸成皮包骨头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可以肯定地说,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而绝非东营成就了胜利油田。

东营是一个新兴的资源性城市,位于黄河入海口东侧的冲积平原,原隶属于山东省惠民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在渤海沿岸滩涂发现了石油,为保密起见,名为“九二三场”(即钻探石油的出油日期为九月二十三日)。那时候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东营在什么地方,只到一九七三年,胜利油田的所在地还是个不毛之地,距离垦利县的永安还有二十多公里。此后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设立了东营市,原惠民地区分为东营市和滨州市。胜利油田也向东延伸到潍坊的寿光、寒亭和昌邑,向西延伸到德州的临邑和陵县等地。

由此可见,是先有了胜利油田,后才有了东营。所以,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假如没有胜利油田,东营很有可能仍然是渤海南岸的盐碱不毛之地。

我在黄河入海口当过知青,知青农场的周围就是胜利油田的采油厂和井下作业队。胜利油田那时候称为“九二三厂”,我父亲的战友也有在油田任职的。

在胜利油田开发时,东营只是个小村子。随着油田的开发,东营成了山东的地级市。谁成就了谁?同样的问题还有,是大庆油田成就了大庆还是大庆成就了大庆油田?是宝安县成就了深圳特区还是深圳特区成就了宝安?凡是有脑子的都会有选择。

自然是油田的开发成就了一个城市。离开资源,这里是黄河淤积的土地,盐碱滩涂,庄稼产量低。

这个很简单的问题,油田是种子,东营是土地,油田是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

胜利油田先于东营市,正是由于胜利油田的开发,才有后面单独设立东营市。

1、胜利油田开发始于1963年,东营市设立于1983年,时间上可以看出,谁先谁后;没有胜利油田开发铺的经济和民生的底子,怎么可能 单独设立东营市?

2、在东营市成立之前和成立后2010年前,东营的工业经济大多胜利油田展开,到现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是油田供货商,围绕胜利油田伴生的经济组织占绝大多数,

3、在东营市成立之前,基础水利象排水干渠、道路、电力等设施也是油田完成的。

4、在东营市成立之前,许多教育、医院、供水、供电、运输等都是油田建立 的;

5、东营市83年建市后没有几个企业,没有退休职工负担,主要发展也是2000后房地产市场火起来后卖地财政收入厚实起来后。来自油田税收占财政税收低于50%应该是中石化上市后许多上市板块税收划出去后。

6、油田的物业、教育、医院、供水、供电、供暖这才刚交东营市管理,在这之前这些民生事项都由胜利油田负担。东营市可以说轻装上阵。

7、东营民营企业化工、冶炼、石油装备2000年后快速发展,人才技术来自油田居多,胜利油田对当地经济民展直接间接贡献功不可莫。

8、这几年油田经济发展不好,东营市也不好,因为围绕油田经济展开的大大小小企业还相当大,直间接带动的经济相相当大。油田经济不好,油田几十万职工收入跟不上,东营的消费内需就成了问题,整体现在油田消费市场相当萧条。

9、胜利油田是个大的经济组织,东营市作为政府,各自发展都好,相辅相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油田职工也是东营市的市民,不要有意无意的分割才好。

胜利油田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为第一口油井是1963年9月23号勘探开发出油的。所以原来的油田叫做923厂。后来更名为胜利油田。东营市成立于1983年底。因此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是谁成就了谁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双赢关系。油田发展离不开地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东营市借助油田这个庞大市场发展了一些化工等等大中型企业,富裕了老百姓。所以说二者的荣耀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结果。

还记得前些年遇到一个朋友,当她介绍来自山东东营的时候,我一脸蒙圈,不知道东营在哪里。但当她说到胜利油田就在东营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胜利油田所在地啊!

至于到底是胜利油田成就东营?还是东营生成就胜利油田?

东营虽小,GDP却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我国大陆地区的293个地级市之一的东营,在2018年《中国大陆GDP百强城市排行榜中》以GDP重量4507亿元,人均GDP约为20.8万元力压深圳的GDP重量24221亿元,人均GDP18.6万元名列第一。

当然,东营的人均GDP最高,得益于常驻人口只有217万,远远小于深圳的1302万常驻人口。

但一个小小的地级市,人均GDP居然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特大型城市,胜利油田及其相关的配套产业收入,贡献的力量不可谓不大。

东营的成就,胜利油田功不可没

但是,如果不是胜利油田,东营又怎能做出如此惊人的成就?

从1961年4月,石油工人在东营打出第一口工业油流井,胜利油田进入规模性开发,到如今成长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中国第二大油田。到现在胜利油田已经累计生产原油将近12.6亿吨,上缴利税近9000亿元。

从2017年开始,胜利油田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2300万吨左右,胜利油田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给东营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也为东营人民提供了稳定的,数量巨大的工作岗位。

从1961年4月的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到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车牌号升格为鲁E,在山东省的地位逐步上升,重要性逐渐增大。

这都是石油资源给东营带来的好处,让东营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从一个小农村发展成地级市。

同时,也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各种类型资源。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在东营建立的分校区。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才能保证后续发展

胜利油田,带动了东营的发展。东营也以胜利油田为核心,建立了以石油勘探、开采、炼制加工以及科研等产科研一体的石油工业体系。

如今的东营,石油工业的印记随处可见。但自然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不及时进行转型,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没落、人口减少,最终将变成一座空城。

所以近几年,东营也在尝试转型,减少对石油工业的依赖,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城市的支柱产业也从原来单一的石化产业,扩展到了石 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种支柱型产业 。其中石油装备制造业占据山东省的80%,全国的30%,主营收入超过200亿元。

航空航天产业,在东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商飞试飞基地就在东营,国产大飞机C919的试飞工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空中客车的中国再交付中心也将落户东营。

结束语

东营的兴起,是由于地下蕴藏的石油资源。

胜利油田的建设,为初期东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凝聚力量,对东营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资源总有枯竭的那天,可以为城市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而人的创造性则是无穷无尽,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与财富。

期待东营有更好的发展,同样期待全国的其他资源型城市在后资源时代,在资源枯竭之前能够更好地转型,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但也落败了东营。

③ 东营为什么被称为油城

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崛起地,所在地,盛产石油,年产量在2700W吨左右。
希望能够帮到你。

④ 为什么东营会有石油

准确地说,东营是沉积平原。
在1000万年以前,东营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洋里生活着大量的生物。那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就会和泥沙一起沉入海底。由于海洋里盐分较高,加之海底温度极低,保证了那些遗体不会马上被细菌分解,不会马上腐烂,大量地被保存下来。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得以被保留的生物遗体不断地沉积,不断地被泥沙等物质覆盖。久而久之,那些生物有机体在沉积层内腐烂了。这些地层内的氧气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氧气,因此残体被微生物分解为富碳化合物,最终形成有机层。这些有机物质与沉积物混和,形成了细密的页岩或源岩。随着新的沉积层不断沉积,源岩被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和热量,这些热量和压力使得有机物质成为了原油和天然气。石油从源岩内流出,积聚在厚度更高、孔隙更多的石灰岩或沙岩(称为贮油岩)中。地壳运动使得石油和天然气被截留在不渗透岩层或盖岩(例如花岗石或大理石)之间的贮油岩内。

⑤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着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⑥ 东营为什么是一桶油

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中国一共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其中中石化胜利油田驻地就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东营市挂牌诞生。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冠名“油城”似乎最适合不过。无论是胜利油田,还是因油而生。东营被称之为“油城”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