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煤炭石油资源开采完用完怎么办
人类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替代的资源。
比如:以太阳能和核能以及地热能的开发取代传统能源
以合成材料取代石油及煤化工原材料等
❷ 石油资源耗尽之后,人类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塑料
首先做一种悲观的可能,石油作为能源和很多化工产业的原料如果大幅减少同时没有替代品。
最先出现的一定是全球经济危机。首先石油紧缺,产出国一定会更加减产提高价格,全球整个相关石油产业一定价格高企,然后需求国尤其国际货币拥有者如美帝一定会开足马力印钱不然国内经济就会瞬间垮掉。
而印钱的结果就是把危机蔓延开全球人民为石油价格买单。
然后就是美元信用崩溃,再然后就是其他国际货币信用崩溃,最后现代金融体系就全面崩溃了,回到贵金属货币时代。
而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大面积饥荒、资源争夺战争、瘟疫,全球人口锐减,科技倒退、文明倒退,然后逐渐走向另一种不需要石油的原始平衡。
再看一种乐观的可能,科技发展速度解决了能源问题,清洁能源太阳能替代了石油,其他化工产品有生物高分子材料替代,而生物克隆和无土培育替代了传统农业。
那么在石油不断被取代的过程中科技和经济进一步发展,产业进一步丰富,全球饥荒问题也得到解决,人类文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实很多能源被替代的过程都是这样的,比如以前用鲸鱼油照明,同样有人问如果鲸鱼灭绝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一句话,从人类的整个系统来说,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
最后再插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小问题,太阳能算不算清洁能源?太阳能不会有污染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温度保持靠的是白天太阳光辐射被地面没有转化成其他能量晚上地面还有热辐射,热辐射在空气中散射,这样昼夜温差才不至于太大。
如果大面积做太阳能,而太阳能转化能量效率很高,导致地面辐射量大幅减少,昼夜温差首先改变,然后全球气候改变,再然后很多物种就无法生存了。
❸ 现在石油资源、煤炭资源、铀资源都不够用一百年了,用完了怎么办能源还好,很多材料如塑料怎么解决
1.只要能源足够,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够生产出碳氢化合物来(电解水,用H2还原CO2至CO,H2与CO进行费托合成)或者采用人工藻类培养微藻制油之类的;有足够的电,土壤里也能炼出铝和铁,材料绝对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能耗和价格。
2.可再生能源规模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太阳能,其潜力近乎无限(如果可以建到太空去的话)。
3.煤炭数量绝对不止一百年,仅俄罗斯就有通古斯卡和勒拿河两个万亿吨级煤田没有开采,更不用说南极了;而石油在20年前的储量计算是可以用44年,现在这个数字还是45年;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也很丰富。但是毫无疑问开采能源的成本在上升,开采能源的能耗代价也在上升。
4.通常计算铀资源是即使铀价低于80美元的低成本矿山的储量,只要成本提高,可供开采的铀矿产量会放大很多;另外海水中还有大量铀,其工业化提取的成本并不是特别高;而且现有的铀使用量计算都是不能增殖的反应堆,如果可以使用增殖反应堆,铀和钍的储量足够使用数百年(考虑能源消费增长)。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核电对天然铀的价格很不敏感——主要成本来自核电站建设和退役,铀浓缩和核废物处理上。
5.在一定科技水平上,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能耗水平几乎是停滞的,而科技水平取得突破意味着更多的能源,如果不能突破,文明会以马尔萨斯的原则来解决问题,最终文明规模被限制在允许的范畴内,不过那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❹ 石油除了提炼可以生产化工原料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可以变成化工原料
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如不进行加工,那就只能当成像煤一样的燃料去烧掉,这就实在太可惜了。所以,100多年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中,开发出了一系列加工石油的方法,以把短缺的石油转化为各种高价值产品。
在19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用蒸馏的方法来处理原油。但是当时只是为了取得一些煤油来点灯照明,剩下的部分却当废物扔掉了。蒸馏是最基本的物理加工方法,至今仍是石油加工过程的龙头。它是按照石油中所含成分的沸点高低来进行分离的,经过分离得到的各个产物,便可依据其各自的特性来合理利用。此外,还有用适当的溶剂来处理石油的另一类物理加工方法,这些在生产润滑油产品时是常用的,其中包括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溶剂脱沥青等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石油加工工业与汽车工业像是比翼齐飞的亲密伴侣。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对石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促使石油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就拿汽油来说,光从原油中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汽油,不仅在数量上满足不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上也不符合要求。因而,石油的化学加工便应运而生。这就是说要改变石油的分子大小和结构,把其中较大的分子变成较小的分子,这样便可增加轻质油的产率。最早的化学加工方法是20世纪初在美国投人生产的石油热裂化。它利用石油中较大分子在较高的温度下会分解为较小分子的这种性质,生产出热裂化汽、柴油。这类热裂化汽、柴油比直接用蒸馏得到的汽、柴油,不仅数量更多,而且质量要好些。但是,时不多久,汽车发动机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伴随汽车数量的增长,热裂化汽油已无法满足。接着,一类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采用催化剂的新加工方法异军突起,并且逐渐成为炼油加工舞台上的主角。20世纪30年代法国人胡得利发明了催化裂化,后很快在美国实现了工业化。由于催化裂化汽柴油的质量远优于热裂化汽、柴油,催化裂化就逐渐取代热裂化成为生产汽、柴油的主要加工手段。此外,诸如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以及烷基化等催化加工也都成了石油加工舞台上的璀璨群星。当然,由于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等加工工艺在非常压甚至高温高压条件下操作,带来设备投入及操作费用增加,尽管提高了汽、柴油产收率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当今,石油加工新科技的发展可以说都离不开催化剂,新型催化剂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产率的提高以及使用时污染的减少等等。高效石油加工设备的出现,使炼油装置的大型化成为现实;现代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运用,使炼油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突飞猛进。可以说,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炼油业已以它雄健的步伐走在了各行业前列。
炼油厂的分类
通常可分成三大类:1)清洁燃料型炼厂 ,这种类型的炼厂主要生产清洁燃料,部分清洁燃料型炼厂还兼产润滑油; 2)油化结合型炼厂,不仅生产油品(主要是燃料和润滑油),还生产化工原料(烯烃、芳烃等);3)化工型炼厂,主要生产化工原料(烯烃、芳烃)为主。
❺ 如果石油资源枯竭了,又没有能替代了,人类该怎么办
首先是石油生成机制就很有争议,分有机生成和无机生成。有机生成就是课本里讲的。最近大家更是相信无机生成,也就是碳元素在地底与氢氧元素和部分水,在高压高温的状态下,演变形成的。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石油就不会枯竭。因为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石油。
再说了,随着光伏和风电的发展,恐怕再有二十年,成本的急剧下降就差不多逐步替代了化石能源了,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我估计石油在耗尽之前,人类逐步摆脱化石能源的步伐可能已经走向正规了,石油作为化工原料的作用会大于其作为燃料的作用的,石油消耗量在达到一个使用顶峰以后会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应该不如现在。
❻ 如果某一天石油枯竭了,那还有什么可以用来作化工原料
没有石油了还能用天然气,海气储量现探测已经比石油用的时间会长好一段
❼ 如果石油不开采对地球有什么好处
从历史回到今天的现实,我们不能不说我国的石油还是弱小的,在能源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弟弟。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虽然在不断加速发展,但无论是在绝对产量、速度增长,还是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为此,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石油大国,但是一个天然气小国。不过我们应该在这句话后边加上一行注脚: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一个发达的天然气大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只有3个小气田,年产量仅为1000万立方米。开采方法落后简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不具备工业规模,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天然气工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我国天然气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到2003年底,已发现天然气田380个,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8735亿立方米。2004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已达到408亿立方米。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长,它们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会发生变化。2003年我国天然气的产量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占2.8%,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7%。预计划2020年产量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上升至6.1%,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上升至8.7%。这将导致我国的能源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资料:http://it.sohu.com/20060415/n242824314.shtml
过度采油采气就会造成地核能源匮乏。地核燃爆规模和能量减退甚至中止。没有热能发生即没有动能,没有动能及没有电能,没有电能即没有磁能。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冰球。没有了磁力线人类将会无电可用。一切科技化为乌有,人类不仅会回到原始社会,甚至一切生命都可能陆续灭绝。呼吁人类早日减少采油采气活动,尽量向阳光、海水、风力讨能源。保护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相信科学,但不要过度迷信什么“科技发展”。科技往往多发展一步,就是罪恶,就是毁灭。食物必须返璞归真。一旦走向化肥、农药、激素、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等等的工业化生产、销售程序,就容易走向危害健康,危害民族,甚至是反人类、反生命的邪路,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❽ 中国石油为什么不开采
中国石油不开采是因为开采技术含量不够。因为技术有限,所以现在即使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无法被人类使用,在沙漠中如果想运输石油,那么一定要建立运输管道,有运输管道就一定要拓开一个非常便捷的运输路线,吉普越野车的性能在大家眼里都是相对较好的一类车型,能够在沙漠上行走,不过不可能长时间在沙漠中行走。
中国石油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个世界里,除了太阳能,其他的全部都是有限资源,大家都知道,石油资源对于每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国家里都有属于自己的财富。
石油资源在大部分国家里都有,只不多是多少的问题,为了石油,很多国家都开启了战争,有些国家的石油资源相对丰厚,所以就拥有了较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但即便石油丰厚,但是依旧还要靠进口。
❾ 请问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缓解石油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
“供不应求”是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一是供应量太少,二是需求量太大;
供应量:可以追踪到石油勘探、开采和炼制三个大的环节。石油勘探全世界一直在不断努力发掘,从最初的海相沉积到现今的陆相沉积,一直在不断突破,不断努力,但发现一个大型油田是不容易的;开采是通过自喷或人工举升方法将地层原油提升到地面,首先现今全球的石油开采率一直很低,最高的也不超过50%,像科威特地方的开采率很低,他们只需要自喷,这个环节中国各大油田和各大院校一直在做实验,提高原油开采率;炼制环节是将原油进行提炼、分离成不同组分的石油制品,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提炼组分的高低配置;
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企业到个人无处都不使用石油,私家车的激增、汽车运输车队的发展、大型企业的需求,都在增加对石油的需求;此外,正值冬季,腐败之国——美国个人家庭使用原油进行取暖,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需求部分;
除了从这两方面的考虑,还需要考虑政治因素的影响。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到各国的政府部门的制约,欧佩克通过控制石油输出的桶数,以及各国政府部门对石油市场的管制,无疑会导致这个市场的供求不平衡。
应对政策:
供应方面:从三个环节进行科技研究,增加石油储备资源,增加石油开采量以及提炼的组分更好的合理配置;此外,可以通过寻找替代能源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
需求方面:抑制私家车等过快地发展,通过节能减排的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
政治方面:这个个人是左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