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油的用途是什么
石油可以提炼成汽油、煤油、柴油、沥青、润滑油、石蜡等用于国家的经济生产中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x0d\x0a\x0d\x0a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x0d\x0a\x0d\x0a石油的起源\x0d\x0a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x0d\x0a\x0d\x0a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x0d\x0a\x0d\x0a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_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x0d\x0a\x0d\x0a形貌与成分\x0d\x0a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x0d\x0a\x0d\x0a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x0d\x0a\x0d\x0a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x0d\x0a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x0d\x0a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x0d\x0a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x0d\x0a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x0d\x0a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x0d\x0a\x0d\x0a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x0d\x0a\x0d\x0a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x0d\x0a\x0d\x0a“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x0d\x0a\x0d\x0a“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x0d\x0a\x0d\x0a“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x0d\x0a\x0d\x0a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x0d\x0a\x0d\x0a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x0d\x0a\x0d\x0a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❷ 勘探建议
通过油气资源评价和潜力分析及发现趋势预测,结合我国油气勘探实际,提出勘探的总体方针是:“深化东部、发展中西部、加快海域、探索新区”;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调查评价和科技攻关;调整政策机制,鼓励勘探投入;实现石油探明储量稳中有升,天然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可采资源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和埋深大于3500m的超过50%,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加大;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开发滞后;基础地质调查投入不足,新区、新领域基础性石油地质调查评价力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一系列重大油气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突破。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为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地质工作。设立专项基金,完善基础地质工作投入机制,整合一支精干的油气基础调查队伍,提供公益性服务;定期开展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积极开展油气战略选区工作,对新区、新领域进行调查评价,增加科探井等实物工作量投入,获取油气基础地质资料,为吸引国内外石油公司投资,进行商业性勘查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的勘探力度。在老区加强油气精细勘探,深入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南海南部海域,以大中型构造圈闭为主要领域,部署地震勘探,适时开展钻探;对青藏地区,认真总结和利用以往工作成果,进一步实施以地震为主体的多种勘探技术手段,部署科学探索井,落实油气资源潜力;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组织油气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联合攻关。同时,争取中小盆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三是实施重大理论和科技攻关。以南海南部海域、青藏地区、南方碳酸盐岩等新区和海相地层、东部深层等新领域为重点,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重大理论研究和全盆地或大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攻关;对深水钻井平台、高原高寒勘探开发设备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对低品位油气资源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攻关。
四是鼓励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和低品位资源利用。鼓励海域深水等高风险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加快争议海域油气勘探;调整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按资源优劣、开发阶段及不同水深制定税费标准,鼓励低渗透、重油、高含水、深水等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五是加快天然气发展。加强天然气勘探,增加优质储量,以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东海等盆地为重点,逐步建成一批大中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市场开发,以市场需求刺激天然气勘探开发,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勘探建议及政策措施。
一、加强东部、中西部和近海石油勘探
东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为我国三大油区,其中的Ⅰ类盆地为石油的主要聚集盆地。通过东部深化勘探、中西部加速勘探、近海海域扩展勘探,保障石油探明储量的稳定增长,为石油产量稳中有升提供储量基础。
1.深化东部勘探
东部地区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率已经接近53%,但待探明石油资源有153.56×108t,仍很丰富。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图7-2-1),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每年平均3×108~4×108t左右,仍然是我国石油增储上产的主要地区,预测还可以稳定增储上产5~10年以上。但勘探的主要目标已经由构造圈闭为主向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转变,由中浅层向深层转变。
富油凹陷及周缘的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深化东部勘探的主体。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性强,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加强储层预测,指导油气勘探。
深层石油资源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其中新区块、新层系和新领域是勘探的主要目标。要加强深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争取在5年内取得勘探突破。
2.加快中西部石油勘探
中西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待探明石油资源为207.17×108t,占我国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的40.10%。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都处于中低勘探程度,还有找到大中型油田的资源基础。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处于上升阶段(图7-2-2)。
这些盆地近几年的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塔北隆起大型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的新进展推动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石油勘探,准噶尔盆地腹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石油勘探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田。
图7-2-1 东部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变化规律
图7-2-2 中西部地区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变化规律
在勘探实践中,总结出了克拉通叠合盆地大型古隆起及古斜坡带石油成藏基本规律,大型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等地质新认识。
为保持中西部石油勘探的良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各类型油藏成藏规律研究,保证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3×108t左右,实现战略接替。
3.扩大近海海域石油勘探
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丰富,探明程度低,勘探前景广阔,具备增储上产的资源基础。经过多年勘探,对盆地石油成藏规律的认识较为深入。近几年的勘探势头良好,储量保持上升态势。应进一步加大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勘探力度,保证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1.5×108t以上,用5~8年时间实现年产4×107t以上。
4.三大油区的Ⅰ类盆地是主要勘探领域
东部、中西部和海域三大油区待探明石油资源丰富,具有稳定发展石油勘探的资源基础。其中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陆上)石油地质资源尽管探明程度分别达到了60.8%和55.1%(图7-2-3),勘探程度较高,近几年新发现资源中低品位石油资源比例增加,但待探明石油资源仍较丰富;渤海海域、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28.3%、12.1%和33.8%,勘探程度低,还有发现大中型油田的潜力。
图7-2-3 我国主要盆地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在三大油区Ⅰ类大中型盆地中,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365.92×108t,是三大油区的主体,是深化东部、加快中西部和近海海域勘探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石油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力发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气勘探
我国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为30.60×1012m3,待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9.24×1012m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两大气区。
1.大力发展中西部
中西部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为18.16×1012m3,占我国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的59.35%。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柴达木盆地都处于中低勘探程度,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丰富,还有找到大中型天然气田的资源基础。目前天然气探明储量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勘探前景好(图7-2-4)。
中西部近几年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突破,为“西气东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噶尔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天然气田。
图7-2-4 中西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变化规律
为保持中西部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前陆盆地、古生代地层岩性天然气勘探研究,确保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
2.加强近海海域
近海海域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7.59×1012m3,探明率为6.36%,其中东海、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占近海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的75%。
东海、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近几年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为海气上岸提供了初步的资源基础。
围绕“海气上岸”的目标,加强近海主要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近期重点勘探目标为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同时加强东海盆地的天然气地质研究,保障近海海域的后备天然气资源供应,开拓近海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新的增长点。
3.两大气区的Ⅰ类盆地是主要勘探领域
大力发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为Ⅰ类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在Ⅰ类大中型含油气盆地中,有26.38×1012m3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Ⅰ类盆地天然气的总体探明程度都很低(图7-2-5),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探明程度分别为7.5%、18.8%和31.2%,其他Ⅰ类盆地天然气探明程度也在15%以下,勘探潜力很大。
通过大力加强中西部和近海的天然气勘探,提高天然气探明程度和供应能力,使年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逐年增加。以中西部和近海两大气区为依托,以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天然气运输网络建设为主线,系统规划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储存及综合利用,促进天然气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调查评价
1.加强油气公益性、基础性调查评价
以Ⅳ类盆地为主要目标,开展区域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加强油气基础地质研究。这次共评价Ⅳ类盆地81个,其中青藏地区19个,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108.9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7×1012m3,资源潜力比较可观,有望成为我国油气的接替区。这些盆地的石油地质研究程度很低,绝大多数盆地没有进行钻探工作。
图7-2-5 我国主要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其中海域深水的勘探技术还没有突破,建议国家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深水勘探开发装备和勘探开发技术,首先在南海深水区实施油气勘探作业,推动深水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2.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
在目前已经进行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本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进一步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选择陆地新区和海域深水以及石油公司未登记的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资源勘查。
3.实施科学探索井工程
西藏的羌塘盆地、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高,需要系统的实物工作量解决基本认识问题,应实施科学探索井工程。通过科学探索井,系统获得这类盆地和地区的石油地质资料,落实青藏地区含油气前景和油气资源潜力,进一步探索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资源前景,回答南方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和规律等关键问题。
❸ 我们村勘探到石油了,要占地搬迁,大约能分多少钱啊……
要看你哪里是什么地方了 有建筑物那就陪的要多点了, 要不就给你几套动迁房, 按人居上海一个人一套呢, 你加几口人啊, 乡下可能要陪现金你成本都20万 那最少也要陪个50万把
❹ 中国最大的油田一年出产油多少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❺ 中国最深的油气井在哪个油田
新疆塔里木盆地钻探出的中国最深油井———塔深1井成功完钻,这口井的深度为8408米。塔深1井是中国乃至亚洲目前最深的一口石油探井,勘探目标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的油气藏情况,对于寻找古生界大型原生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塔深1井的完钻还创下套管下深、固井以及取芯深度等7项亚洲钻井纪录,标志着中国超深井钻探工程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❻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介绍
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如今已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途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塔中油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也是众多旅游者前去观光的目的地之一。建筑网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三条公路作了如下介绍。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第一条公路是轮台-民丰沙漠公路(1995年贯通),第二条公路是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贯通)。第三条公路是阿拉尔-塔中(2015年获批)
简介
此公路主体采用“强基薄面”结构的施工工艺,
防沙工程采用“芦苇栅栏”加“芦苇方格”等固沙技术,处于世界领 先水平。这条公路是征服“死亡之海”的宏大工程,使千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并且成为世界最长的流动沙漠等级公路而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先后有2条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即轮台-民丰沙漠公路(1995年贯通)、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贯通)。狭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有时仅指前者。
轮台-民丰沙漠公路
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起轮台县东9公里(国道314线626公里处),经轮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塔中4井,南至新疆民丰县东18公里(国道315线2178公里处),全长565.66公里。
为缩短乌鲁木齐至和田的距离,及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快塔里木盆地南缘居民的致富,1990年计划修建一条专用通道,工程项目1991年10月正式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尖项目,投资5.94亿元,1993年3月开始施工,1995年9月30,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线贯通。
此公路主体采用“强基薄面”结构的施工工艺,防沙工程采用“芦苇栅栏”加“芦苇方格”等固沙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它不但为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接替区———塔里木油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古被大漠隔开的南北疆架起了一座经济桥梁。
沙漠公路全线通车以后,
又对肖塘至民丰436公里沙漠路段实施公路防护绿化工程,种植各类耐盐性较强的柽柳、梭梭、沙拐枣等防风固沙灌木2000万株,成活后将逐步替代原来的防风固沙草方格和草栅栏,同时也绿化、美化了环境。
公路的建成,解决了深入沙漠腹地勘探开发石油的交通运输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益,缩短了运距,节约了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勘探开发成本,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推动南疆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促进边疆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999年9月29日,已建成四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获得了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频发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该公路全长566公里,纵穿沙漠南北。
它的建成 ,已使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至和田的距离缩短了五百公里,被和田民众称之为“幸福路”。除此公路之外,国内外尚无百公里以上穿越流动沙漠的公路。毫无疑问,该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
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
北起天山南麓绿洲城市阿拉尔市南口镇(十二团),南到昆仑山北缘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已通客车。
和田市是南疆人口集中的地方,和田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要北运至阿克苏销售,或者从阿克苏装运火车发往西安、兰州等城市时,要绕道沙漠西部边缘的喀什,非常不方便。
2005年,中国政府决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修建第二条沙漠公路,将和田地区首府和田市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建城市阿拉尔市连接起来,并直接延伸至经济发展较快的阿克苏地区,从而进一步缩小新疆南北发展差距,使南疆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原本封闭的和田地区因此变得更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厅长穆铁礼甫·哈斯木说,这条公路建设对于改善南疆地区区域路网结构,开发石油、矿产资源,促进南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估算总投资7.9亿元,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 2007年10月全线竣工。全长424.77公里。是自治区公路规划网三横两纵两环八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7国道线的延长线,也是第二条南北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公路。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
这条沙漠公路是由交通部门全额投资并沿河流(和田河)修建的我国一条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等级公路。
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线形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设计,其中沙漠地段长407.567公里,非沙漠地段长16.805公里。
工程从前期的勘察、设计到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全面推广应用了交通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沙漠地区筑路成套技术科研成果》,并承担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沙漠地区公路工程定额测查课题》。
路面采用强基薄面理论;路基采用风积沙填筑、土工编织布强基;施工工艺采用沙基振动干压实和递进法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
和一般公路建设不同,沙漠公路建设必须考虑公路防护问题。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流动性沙漠,流沙侵蚀沙漠公路路基路面、沙丘压埋公路等危害,严重威胁着沙漠公路的畅通。
为此,公路建设者与科研人员,一边建设公路,一边用芦苇草方格在公路两侧建立机械防护体系,或者通过种植沙拐枣、梭梭、柽柳等生物防护措施,捍卫这条沙漠大动脉不受侵害。同时,人性化建设也纳入了这条公路建设之中。 公路两侧不仅每隔100公里设置一处服务区,还结合自然环境分布,在合适的地段设置观景点、观景区、观景带,以方便过往旅客观看、欣赏沙海、胡杨林、芦苇等具有沙漠公路特点的风景,同时也有效防止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疲劳。
2008年9月1号开始,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简称“阿和公路”)设站收取车辆通行费。设置1处主线收费站,即阿拉尔收费站。采用开放式收费制式,收费期限暂定为20年。
阿拉尔-塔中沙漠公路
2015年阿拉尔到塔中45号井的公路获批。
以上就是建筑网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三条公路的介绍。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❼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胡杨相伴,死亡之海里走出并不荒凉的人生
如果让你用一句诗来形容新疆的沙漠,你脱口而出的会是什么?
是“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出征豪情,还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悲壮凄凉,抑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雄奇?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怀,当你站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你会知道,那些情怀不若这沙漠中的一粒沙尘,风过,便再也踪影。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新疆也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又是世界第二大流动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维吾尔语里是”山下的大荒漠“,又有“进得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之称。
它长约1000公里,宽约400公里。分布在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四个地区。这里流动的沙丘多在100米至200米之间,最高的可达300米。在夏季最热的时候,沙面温度高达七、八十度左右。沙漠里的年蒸发量在2500——3400毫米,而降水却不到100毫米。
其实,四面的环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并不缺水,发源于天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四条河流,最终汇流成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同时也是世界第五大内陆河: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沿着沙漠的北缘,流经了阿克苏、阿拉尔、沙雅、轮南、罗布人村寨,最终注入到台特玛湖。而这其中的和田河更是由南到北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
我们常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一扇窗。在这个表面看起来是生命禁区的死亡之海上, 探索 者们却发现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这仿佛是上帝对新疆的眷顾,但凡有地下资源的地方总是一片荒漠,而没有资源的地方,却又风景秀丽。
为了方便在沙漠里勘探和开采石油,国家于是1993年3月开始修建贯通南北的沙漠公路,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到1995年9月,终于修通了起点在G314国道的轮台至民丰连接G315国道的第一条沙漠公路,这条公路总长522公里,其中436公里位于流沙之中,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修建在流动沙漠里的公路。
随后我国又与2007年修建了第二条沙漠公路,从阿拉尔市至和田市。这条公路如今已并入G217国道中,而在G217线中还包含着一条新疆最有名的网红公路:独库公路。
如今还有两条沙漠公路在修建:从阿拉尔市至且末,其中且末至塔中段已2003开建现已通车,而塔中到阿拉尔段于2015年获批开建。这也是第三条沙漠公路。
第四条沙漠公路从尉犁至且末,此线于2017年开始勘察设计并开始对外招标。
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公路,是指第一条沙漠公路,也叫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这条路经过轮南、塔河、塔中三个油田,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
第一次听说沙漠公路是在十几年前,当时每个说起它的人都会一脸的不可思议。在那样一个沙漠里修起一条路,该是多么伟大的创举!
而到2013年的十月,我们在穿越了独库公路之后,当家的决定带我去走一走沙漠公路。
如今,虽已过去了六、七年的时间,然而每一次翻出当时拍的相片,再看当时写的游记,仍然会心潮澎湃。
在没有看到沙漠公路之前,我曾想象那是一条怎样的公路,是不是公路的两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无垠的沙漠,没有任何植被、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前面看到不头、后面也看不到尾?
从轮台县出来一上路便看到了路牌,上书:沙漠公路。心中颇为疑惑,难道这便是传说中的沙漠公路,可是看路的两边只是荒漠地带,而非真正的沙漠。
一路往前,路的两边是无边的红柳、梭梭和胡杨林。这里还有个很着名的胡杨林公园,这个时节,北疆的树叶已有黄意,但在这里树叶还很绿,尽管天气微凉,却没有一点秋的气息。
写到沙漠就必然要写胡杨,也许我们对于胡杨所知道的最多就是那个关于三个一千年的传奇说法。尽管实际上胡杨树的生长期只有两百年。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每一棵胡杨,无论是正在生长的,或是已枯死的,我们都无从知晓它们已在这里经历了多少年的历程。 我们只知道,它们在它们生长的那片沙漠里努力地生长,拼尽了它们全力在干旱的沙漠中用力地活着,它们将根深深地扎入沙漠之中在汲取地下水分的同时,也将身下的那片沙漠牢牢地固定在原地。
可是我们不知道是,一棵胡杨树想要自然成长却要经历艰难而漫长的时间。每年的七八月正是胡杨树种子成熟的季节,那些像杨絮一样的胡杨树种子,会随着风的吹拂而四处飘荡,它们沿着河水的两岸寻找合适的生长点。
只有各方面的条件都适合之后,它们才会扎下根来,然而就算长出了幼苗,但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那些已成长起来的,各具形态的胡杨是经过了各种自然考验的。所以当我们站在它们的面前去感叹、去赞美、去歌颂的时候,于它们来说这也许只是自然界里最普通不过的优胜劣态罢了。
而当它将根深种,汲取着土地里多余的盐碱之时,当它用它的身躯将汲取的盐碱再以胡杨碱的形式转化给人类的时候,我想也许这才是人们真正赞扬它的原因吧,因为它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盐碱地的清道夫。
所以当我在看到胡杨公园的伊始,就决定要去好好看一下的。虽然在后面的道路中百里胡杨林的长廊中,我可以随时与胡杨亲密接触。
可是想到这里有一座距两千多年的汉代烽燧,而丝绸之路也从这里穿过,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在塔里木河中有着美丽倒影的胡杨林,总有让人忍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但……等我一下车,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一群群的蚊子如同一架架轰炸机一样将我团团围住,只一会凡是露在外面的部分已光荣鼓包,我用一只空闲的手不停地挥舞,可还是赶不开围在身边的蚊子。这些蚊子仿佛是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我实行着包围、叮咬,让我无从招架,最后落荒而逃。
我从没想过,我的好奇和冲动会败在蚊子的攻击之下。现在想来,也许是在我还没有到去看它最好的状态吧,如今我会将它也列入到我未来的旅行计划里,去细细参观它的每一个地方,然后再将它们完美地带到大家的面前。
站在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的零公里的里程牌前,我知道,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沙漠公路,确切一点说是处于流动沙漠里的公路,而我们之前走过的近百公里的沙漠并不是在流沙当中。
如果说仅是在不能流动的沙漠里修建一条公路,也许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流动的沙漠建成这样一条路,并且还能这么多年不为流沙所困扰,这才是这条沙漠公路里的精华所在。
一进入零公里之后,原本有些荒芜的路两边忽然绿了起来,车窗处一闪而过的不再是金黄的沙漠,取而代之的是两排郁郁葱葱的植物。
忽然想起在零公里路牌旁立着的宣传牌,尽管当时上面已蒙上一层细砂,我也只是随手拍了两张下来,这时再打开相机,便看到了如下的介绍: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当丰富的雪山之水注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时候,它们就为能生存在这片沙漠里的生命埋下了伏笔。
其实在一进入沙漠公路,我们就看到路两旁的那一个又一个的小方格,那是为了防止沙漠流动而打下的草方格,尽管这些小方格有效地将路两边的流沙固定了起来,然而每年沙漠的风季,卷起的沙尘依然可以越过这些方格而到达路面。而种植这些固沙植物如同是在公路的两旁绿色巨龙,每当风沙扬起,它们就能将沙怪紧紧地扼住。
在回来之后看到网上那些俯拍的相片时,忽然感觉,这两条巨龙又如同两条绿色的大动脉,将生命之泉源源不断地输入进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
我们一直在绿色长廊里行走,让我有一瞬恍惚的错觉。可是当我们走到高高的坡上之后,望向两边,一片金黄,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
当家的说这是石油上专门雇的人住在这里为这些树浇水,保持它们的生长。他说这些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每隔一段便会有个机井房,有的房前有人,有的房前没有。
我们随意停在路边一个机井房前,刚一停下,便有人从房间里走出来,很憨厚朴实的人,一看便知是刚从农村上来的。一问果然,他们是12年才从四川那边上来,是夫妻两人,这一路上的机井房里都是这样一对对夫妻,他们的工作便是每天为路边的这些树浇水。
这样的机井房每隔四公里便有一个,一共有108个。我们在跟守井的师傅打过招呼之后,征得他们的同意,走进了树后面的沙漠。
站在树与沙漠的分界岭上,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沙漠一眼望不到边,太阳直射了下来,在这个时候,太阳与大地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遮挡物,就连那朦胧的粉尘也没有了,尽管已进入了十月,可这里却很热,脱下鞋,赤着脚,脚下的沙子很烫,但很干净。
我跟女儿在沙丘上追逐、嬉戏,累了便往沙丘上一躺,天空就在正前方,蓝,带些发白。太阳更热了,沙丘上几乎站不住脚了,当家的招呼我们起身,该走了,想着今晚还要到且末,还有三四百公里的路要走,我们尽管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起身了。站起来,身上沾满了沙子,可是轻轻一抖,身上便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
回到机房边的树荫处,一下凉快了很多,这个时候才感叹,有树有植物真好!不然在这样的地方,用不了多久人便会热得脱水。在与留守师傅聊天中得知,他们都是农村上来的,如今已近六十岁了,这样的地方也只有像他们这样的老夫妻才能守得住。
从地下抽上来的水不能用,因为盐碱性太大,而他们的生活饮用水则由塔中基地送过来。这里的每一对夫妻虽然相隔并不远,可是从不方便见面。
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很简陋,简单的生活用品,简单的饮食材料。一年中的八个月,他们守着无边荒凉的寂寞,与沙漠为邻,与绿植相伴。这样的生活也只有他们才能守得下来吧,他们把美丽和生命给了这片荒凉的沙漠,却将寂寞和孤独留给了自己。
当我在沙漠里看到那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时,忽然热泪盈眶。那曾经的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荒凉沙漠,如今早已不再荒凉,是那些曾经并无荒凉人生的人们,用他们的荒凉人生使得曾经荒凉的沙漠充满了生机。
而让我遗憾的是当时怕打扰他们并没有拍摄他们的相片,然而,每次翻阅此次的游记便总会记得有这么一对平凡而又朴实的老夫妻。
正因为有他们和另外那些我们并没有见过面的107对夫妻,愿意将他们的人生放在了这曾经荒凉的沙漠中,才换取了来往行人体会到的并不荒凉的人生。
在两千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刻,在西域就有着灿烂的文明,那个时期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西域三十六国中大部分国大都绕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存在。
然而,随着 历史 进程,大部分的国都已消失在 历史 的长河之中,或者消失在塔克拉玛干的漫漫黄沙之中。
那个曾经被誉为东方庞贝城之称的精绝古国,在短暂的西域 历史 中就造就让后世瞩目的尼雅文明。它所拥有的那些至今也没有让考古学家们搞懂的佉卢文,和那个至今也让人猜不透的古国消失之迷,多少年来一直让无数的学者耗尽了心神。
惟有这寂寂无声的沙漠见证了所有的一切,然后又用它们的沙尘去掩藏了这一切。
黄沙无语,它将一切的痕迹都深埋于沙中。只在风过的时候,露出些许的端倪吸引着想探知古国秘密的人前往。
当梦里那鼓角争鸣早已随风而去,留给后世的是那一片藏着千百年来无人解说的远古秘密的大漠。风过千年,沙尘随着风起了落,落了又起。那些埋藏在死亡之海深处的传奇故事,早已飘散在远去驼铃声中。
而这铃声则永远地回响在沙漠的追随者的梦中......
❽ 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采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采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采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
鸦片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疆独山子开凿油井。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疆独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石油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0年代—重点西部,发现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战略东移,发现松辽和渤海湾油区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发展,78年年产1亿吨。
80年代以来,缓慢发展阶段(新增储量缓慢,老油田进入衰减期)。
建国初至大庆油田发现的10年是我国为石油勘探的初期发展时期。
重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甘宁、酒泉、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这些地区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已有少数油气田,地层出露较好,构造比较明显。除原有的老君庙、延长、圣灯山等油气田继续详探开发外,又陆续发现克拉玛依、冷湖、油砂山、鸭儿峡、蓬莱镇、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气田,石油工业有了显着发展,尤其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的阶段,由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始战略转移,即重点由中西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论,从实践上证明了陆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积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油气地质学家的思想,开创了在陆相盆地寻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97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领域。在松辽、渤海湾盆地勘探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开端。
❾ 一口石油勘探井需要多少钱
一口井的花费会根据他的目的与地质条件而异。一般情况下,我们国家一口五千米深的生产井会花费不下五千万,探井的价格应该会稍微低一点,但是不会低很多。总之,油井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❿ 塔中4井属于什么参数井
“塔中4井”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新疆且末县境内,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塔中4号构造TZ402构造高点上。1992年4月,“塔中4井”在接连两次中途测试失利后的又一次测试中,终于钻探到一个新的含油层系,成功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1993年开始试采,1997年3月正式投产。
在勘探过程中,勘探人员依托相应的技术优势,借鉴之前油田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了沙漠腹地钻井和采油的配套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先后在石炭系钻遇I、II、III油组3套油层,勘探人员首先对第三套油组进行试油,在井段3597至3607米处,用直径11.11mm油嘴求产,日产原油285立方米,天然气5.3万立方米;后来又对3532至3548米的第二套油组进行试油,同样使用11.11毫米的油嘴进行求产,日产原油77.9立方米、天然气5.97立方米。
“塔中4井”的发现,是当时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最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近年来石油勘探最重大的发现,说明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确实非常丰富,轰动了整个石油地质界,加快了人们对塔里木沙漠腹地的勘探工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以“塔中4井”为开端,勘探人员又接连发现了塔中10、塔中6、塔中16、塔中24等东河砂岩油气田群,钻探了塔中401井和塔中402井,继而发现了整个塔中4油田。这一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4号背斜构造,共有3套油层,均属于石炭系地层,油层总厚度为42米至98米,是一个总体储量超过1亿吨的整装大型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