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中东为什么控制中石油
扩展阅读
产品战略规划哪个不错 2025-07-21 18:07:55
运输成本等于什么 2025-07-21 17:54:37

中东为什么控制中石油

发布时间: 2023-01-30 05:26:43

⑴ 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

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上世纪70年代初,中东产油国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定,将石油所得税率提高,终止了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单独定价的特权,原油标价从每桶约2美元提高到约3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采取了减产、对美国等国进行石油禁运及抬价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74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调石油进口政策,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978年底,伊朗政局巨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加上西方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抢购石油,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爆发战争,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高油价促使石油消费国实施能源多样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产量也在高价格的刺激下高速增长。所有这一切使国际石油市场开始供过于求。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6、7美元。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牵头组成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但到1991年1月油价又开始直线下跌。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这次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初,欧佩克油价跌破每桶12美元,当年年底国际油价再次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欧佩克达成新的减产保价协议,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油价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地缘因素再次左右能源市场,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受需求旺盛、投机活跃、美元贬值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航空公司暂未受冲击

上海证券报从航空业内获悉,国内航油一季度的销售价格刚刚于1月1日公布,较去年10月31日上调后并未调整。分析师指出,这至少意味着3月之前国内航空公司都不必担心国际油价的高企,不过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下一季度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航油价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航油出厂价、进销差价和2006年7月起增加的综合采购成本差价。从去年起,每个季度航油价格都将根据综合采购成本差价的调整而进行一次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以上个季度国际航油市场的变化情况。去年10月31日晚发改委宣布调高每吨航油出厂价500元,由此也带来销售价格上调,这也是截至目前国内航空油价的最后一次变动。据上海证券报了解,今年1月1日中航油公布的第一季度航油价格没有作出调整。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树荣昨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绝大部分的航油还是向中航油采购,因此国际油价的变动不会对航空公司航油成本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国内航油价格可以保持到3月底,这也意味着,除了国际航线需要在海外加油,国内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航油成本短期内将维持不变。不过她也指出,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4月初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根据民航总局的数据,去年9月份国内各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44%。中信证券分析师马晓立表示,根据其对2006年整体情况的测算,油价每上涨100元,东航将会减少净利润2.2亿元,南航减少2.5亿元,国航减少1.8亿元。不过李树荣指出,即使国内油价上调,航空公司也可以通过提高燃油附加费来抵消部分成本。 高油价带动煤价上涨

今年煤炭长协价格谈判很顺利,往年常见的“顶牛”不见了,煤企报价基本得到满足。在这背后,有油价高企的“功劳”。

2007年12月18日是重点煤炭合同汇总会结束的日子。此前一天, 2008年重点合同电煤基本签订完毕,主要电煤价格每吨上涨30至40元,涨幅在10%左右。煤炭价格正式放开,是在2006年,但2006年和2007年,原“计划煤”价格每吨都只上涨20元左右,而且谈判非常艰苦。2008年,是煤企谈判最顺利的一年。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认为,除了供应偏紧之外,国际油价高涨也拉高了煤炭价格。国际上,按同等发热量,煤价与原油价格有1:6的关系,2007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70美元升至90多美元。煤炭作为替代能源,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用煤、用电的经济性逐步显现,从而拉动煤炭需求的增长,并拉高煤炭价格。

另外,原油价格高企,还催生了包括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热。按照有关规划,我国将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石化行业冷暖不一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国际油价变动对中石油和中石化势将带来直接影响。“由于两大集团一直充当政府稳定国内油价的政策工具,因此在国际油价高涨之后,其所承受的压力也显着增大。”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贺炜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高油价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冲击并不一样。对中石油来说,因其上游业务比较突出,受益将更显着;但对中石化而言,因炼油业务庞大,高油价会加剧其炼油亏损。

由于石油是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油价上涨对化工行业肯定会带来成本上升。银河证券分析师李国洪表示,化工行业不同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速度和幅度明显不同,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纤、塑料原料等向下传递的速度快且幅度大,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强,而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慢且幅度小,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弱。

“因此,油价上升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塑料原料等企业较为有利,而对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企业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分析。精细及日用化工由于位于石化产业链末端,油价的变化对其鞭长莫及。”李国洪说。

贺炜指出,对钾肥等化肥产品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后的一大影响就是海运费用的上升。此外,油价与天然气价格具有联动关系,这也造成尿素等产品成本的攀升。

不过,并非所有行业都为此次油价破百感到悲观。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替代能源在油价高企后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贺炜表示,煤化工等替代能源将从中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替代能源本身,一些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也会受国际油价大涨的利好刺激。”贺炜说。

昨天,国内风电制造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涨停,报收于144.1元。而在美国市场上,油价触及100美元大大刺激了中国新能源股的表现。其中,林洋新能源结束近3个交易日的调整,急涨一成,至35.99美元;晶澳太阳能升7.53%,逼近历史高位;中电光伏涨7.2%,收至17.71美元的上市次高位;加拿大太阳能也涨了1.85%。

⑵ 1973中东石油问题怎么解决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在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憾世界的石油斗争,成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接着,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美国为了对抗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威胁要使用武力占领这些国家的油田,美国的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发出严正警告,如果美国胆敢武装入侵,就立即炸毁油田和有关设施,彻底摧毁美国在中东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国家的坚决态度,迫使美国不敢贸然动手。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例如,英国不许美国利用它的国内和海外领地的运输设施为以色列转运补给,西德禁止美国供应以色列的军火从西德港口起运,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都不允许美国飞机在其领土着陆或飞越其领空,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须结束从1965年冲突以来所保持的领土占领,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日本起初采取所谓“中立”立场,阿拉伯国家限制了对它的石油供应。11月22日,日本政府发表四点声明,表示以色列军队应从“六·五”战争所占领的土地撤出,应当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并敦促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否则“将重新考虑对以色列的政策”。美国国务院对此十分懊恼地说:“我们的一些盟国实际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们自己同我们公开分开。”

石油本来是阿拉伯国家的宝藏,可是多年来它并不能为阿拉伯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这一次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把宝藏当作“武器”,在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阿拉伯人民通过这场斗争,在政治上扬眉吐气,进一步觉醒,认识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国主义的有效力量,他们决心要掌握自己的资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仅提价一项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⑶ 美国在中东的战争就是为了石油吗

一、美国在中东的战争属于警察执法,美国要维护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稳定,特别是能源基地的稳定,保证石油以合理的价格不受阻扰的流向世界各地。这种做法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当然也包括美国自己的利益,以现在的伊朗为例:
1、因为伊朗拥有核武器将破坏中东这个能源基地的稳定。
2、目前在中东有几大矛盾影响能源基地的稳定,一个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矛盾,另一个是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人(也就是教派之间的矛盾)。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由于几次中东战争和美国的调节基本上已经恢复了和平,只剩下巴勒斯坦问题。而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还是非常大,伊朗多次扬言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拥有核武器以色列是绝不会答应的。另外阿拉伯国家(海湾国家)和伊朗的矛盾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伊朗拥有核武器会造成这些国家的恐慌,如果美国不管,这些国家甚至也会选择发展核武器自保。

1、能源基地的稳定对于世界和美国的号召力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比喻,中东地区就好比一个大的加油站,世界各国就好比一些商业汽车运营公司,因此一旦加油站内部出现动荡(打架斗殴)等等,就会影响这些商业运行公司的加油和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汽油。因此这些商业运营公司会遭受损失,而且谁家的汽车多,谁的损失大,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汽车最多和实力最大的一家肯定会带头出面,平息加油站的不稳定现象,就像现在的美国,也只有美国有这个实力带头平息。
另外美国在世界上是以负责任的大哥的形象出现,并且已经获得许多小弟的认可,充当世界警察,维护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不带头,是绝对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号召力(也就是一呼百应的能力,丧失这个就等于美国全面利益受损,包括经济、政治等等都会相应受到极大损害),美国有很强的号召力,美国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区,轻松的组织起十几个国家的联盟,就连当年打伊拉克美国就组成了40国联盟的军队(这些国家只是象征的派遣人员表示支持)。
如果在这种影响大家利益的情况下(伊朗拥有核武器导致能源基地失去稳定),美国不出头,以后谁还会跟着这你!你还配当大哥吗!小弟们就会自行展开军备竞赛,各自保护自己的利益,或是是在寻求其他大哥的支持。总之美国不管话就会丧失全球的威信和影响力。

现在以色列和几个海湾国家小弟已经多次敦促美国大哥尽快打击伊朗核设施,美国由于目前的经济等问题,也是迟迟不动手,因此才用“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步骤运作,也就是先从外交和制裁下手,建立联盟,破坏伊朗的外交,使得伊朗陷入孤立,这一步基本上快完成了,最致命的就是抵制伊朗原油,估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会或多或少的配合美国,如果伊朗在不屈服,下一步就是“伐兵”阶段了。

为什么绝大数国家会配合美国,因为大家很清楚,伊朗核武器是对大家利益的伤害,因此只要美国能够让沙特等海湾国家能够加大出口量,补齐大家的因为石油禁运的缺口,大家的利益还是会得到保障的,另外美国拥有强劲的内需经济和繁荣自由的金融交易,对于世界绝大数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美国已经表明了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决心,因此其实就等于这些国家必须在美国市场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和进口伊朗石油之间做出选择,哪一个重要大家一目了然,伊朗只是产油国的其中一家,大家可以寻找其他家的石油,而美国市场的巨大经济和金融利益,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谁会傻的去捡芝麻,漏掉捡西瓜呢。

至于中国能否配合,单纯从利益角度,理性分析的话,中国应该会或多或少的配合美国。虽然中国特色特体制比较倾向支持伊朗,但是美国的底线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伊朗拥核美国必打,是谁也挡不住的,因此到时候即便是你不配合美国,继续进口伊朗石油,也会损失在伊朗的石油,还不如和美国讨价还价,获得一定利益,改从沙特进口,这样也不会得罪海湾这些产油国。假设伊朗核武器得到解决,也不影响你重新从伊朗进口,因为中国是大的买方,伊朗是卖方。
最近几天温总理出访沙特等3个产油国,是不是也为即将展开的全球抵制伊朗石油的行动,做一些补救措施?我们拭目以待。也不排除,我们由于特色体制的原因,思维偏执的选择继续保持与伊朗的石油关系,到时候一但美国组成联盟打了伊朗,中国立马无法进口到伊朗石油,一些已经签署的伊朗原油订单也会打水漂了。到那种时候中国在想寻求沙特等他方面的石油供给,恐怕就要花高价了,另外美国在其国内贸易金融市场方面也可能会对中国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作为惩罚,毕竟中国是靠外需出口拉动经济的特色经济体制,对美贸易还是大头。,

所以伊朗目前的出境应该是越来越难熬了,明智的做法还是尽快开放自己核设施,彻底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想法。

二、俄罗斯是不会干预的,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沙文主义国家,办事没有原则,完全是既得利益,因此俄罗斯到时候,俄罗斯是不会帮助伊朗的,俄罗斯目前只是做出一个姿态,以便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讨价还价,寻求一些利益而已。这个在科索沃、利比亚中俄罗斯也是这样的,俄罗斯转向是非常快的,因为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实力对抗整个西方,不要说俄罗斯,即便是当年的苏联和华沙条约集团都无法抗衡。因此俄罗斯怎么会为了伊朗毁了自己的“钱途”。
我们知道国际战略自古也是讲究:"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的,这种道理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也就是首先的“外交”(也就是结盟和破坏对方的外交)、制裁。因此俄罗斯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俄罗斯为获得同西方讨价还价的本钱,会反对西方对付伊朗的,西方为了换取俄罗斯的支持,肯定要做出一些妥协进行一些利益交换。因此到时候俄罗斯就会转向。

三、目前国内许多网友在分析国际政治的时候,总是受到国内御用文人的错误导向,无法看清国际关系的真相,所以会得出所谓的俄罗斯或是中国军事帮助伊朗对抗美国的幼稚看法。
因此这在里我们要客观分析一些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国的地位问题,其实美国在国际上是一个具有很高威望的国家,这个恰恰和国内媒体形容的相反。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受到世界绝大数国家的认可,并且可以说拥有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内网友会错误的判断我国政府的行为,总是认为我国应该强硬,结果政府却显示出对美国的软弱,其实并不是政府软弱,而是中国在国际上没有占据道德制高点,无法强硬起来。而美国却是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例如:朝鲜、伊朗、利比亚等等问题都是这样,南海问题也是这样(许多新闻到了国内就会进行删减或是篡改因此这些虚假的信息使得国内人民觉得美国是代表邪恶的一方,其实客观事实正好和我们相反,美国是得道多助的国家。

四、所以说美国如果打伊朗应该属于一种“执法行动”,目前全球抵制伊朗石油的行动已经开始陆续展开,,欧盟决定延长到从7月开始,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等也会相应跟进,是否也意味着前七个月美国不会打击行动(除非伊朗误判局势造成擦枪走火),一旦形成伊朗的国家经济就会面临崩溃的可能,唯有接受国际社会的弃核的要求,才是唯一出路。到时候内贾德会鱼死网破吗,不惜毁掉自己的前程和国家的“钱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说明伊朗决策层完全是没有理性思维的一群人,非常情绪化,这种国家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核武器更是不能落地这种国家手中,因为他们完全不理性。”

⑷ 中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油田资源,那么在中东这些油田的所有权是谁的呢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每个国家的石油出口地都在这里,但是他们这里只出售原石油并不做后期的加工,库尔德政府现今除了在其管辖地区推动公投,也在有管辖争议的地区举行公投,当中包括石油重镇基尔库克,也是伊库军事冲突所在地。伊拉克是石油组织欧佩克第四大产油国,整个库尔德自治区石油蕴藏量约四千五百亿桶,占伊拉克总石油蕴藏量三分之一。

而且,中东国家虽然非常重视国家工业化,但是完成工业化的过程却存在着许多错误的步骤。并最终导致国营企业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国家大量亏损。私营企业又接连被国外收购,无形之间,那些仅有的工业化成果成为了国家的负担,必然很难起到振兴经济的作用。

⑸ 中东石油国为什么要限产石油(从西方经学角度回答)

按照西方经济学官方角度来说是为了保证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实际上就是中东石油被西方控制后为谋求利益最大化避免互相竞争而实行的一种策略。物以稀为贵是价格波动的基本规律,但也不能贵的离谱,否则给大伙逼急了没准开发出一种新能源,因此是限产而不是脱销。

⑹ 中东出产石油,为什么那里石油那么多

说到中东地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石油、土豪、战乱,就是因为中东盛产石油,才会有那么多的土豪,而又因为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中东地区也成了各国博弈的地区,常年都有战乱在发生。

虽然中东的石油储量很大很多但是除了沙特和伊朗的石油工业体系比较完善外,其他国家石油工业体系很薄弱,主要靠的都是出口原油,特别是在炼油等深加工领域,中东没有什么优势。从全球排名前10的炼油企业来看,中东只有2家而且排名都不高,炼油能力最高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

总之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非常丰富,目前所知整个地球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都集中在那里,可想而知中东为什么会富得流油了。这么大的石油储备对于中东的人来讲即使福也是祸,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所有国家。虽然中东是世界的油桶,但真正能控制石油的还是西方国家。

⑺ 金融危机还是什么危机,为什么中东要把石油降低

金融危机会导致全世界市场低靡,石油消耗量自然也会降低。欧佩克石油减产自然也是为了稳定油价。如果供大于求了,那价格自然会降低了,会影响生产石油的那些国家的利益,这是中东国家绝对不允许的。石油价格低了卖石油的国家不允许,石油价格高了,我们买石油的国家也是不允许的,现在的油价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不是哪一单方面说的算的。还有就是为什么那些发达国家不自己开采?实际上这包括两部分,自己开采自己本国的石油和自己开采海外的石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试图在海外开采石油,比如说美国打伊拉克就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中国同样在海外有自己的石油合作项目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海外开采石油有很多困难,比如政治原因,美国发动了一场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费了很大的代价才获得部分的伊拉克石油的开采权。所以国家想在海外自己开采很不容易。这是海外,那么国内呢?美国为什么不在自己本国内加大开采量呢?最主要的因素是成本,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盛产石油,而且极易开采。打个比方,开采1吨石油中东只要100美元的话,那么其他地区可能有的会要1000美元。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不少的运输费,有些国家也愿意没中东的石油而不是自己去开采本国的石油。

⑻ 为什么说中东的石油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从蒸汽时代的走向了电气化时代,燃料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石油,可以说离开了石油世界经济将瞬间崩溃。而石油资源的分布极度的不均衡,世界石油的近3分之2在中东地区,而石油消费的百分之95以上在中东以外的地区。这就造成大量需要石油的消费国需要从中东地区进口大量的石油。所以中东地区对于那些石油消费大国来说,一个有保障的中东石油地区是事关他们国家利益的事情。上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是这个发展进程却在73年戛然而止,因为中东石油国家为了抗议西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宣布石油禁运和暂停出口,造成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从不到3美元涨到了13美元。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停顿,以致后来除了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再也没有恢复到73年之前的黄金时期。由此可见中东石油的巨大威力。

⑼ 中东石油问题

这个石油是安全的,中国的石油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放心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