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石油产量历史
4.1.2.1 原油产量
明朝和清朝以来,由于封建社会体制和“海禁”的对外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缓慢,石油工业同样停滞不前,落后于西方国家。1877年中国购买美国蒸汽顿钻钻机,聘请了美国钻井技师,到台湾苗栗钻探石油。1878年第一口现代钻机钻井成功,获得1.5吨的石油,标志着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但是,第二口钻井失利,这个开始也随之结束。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出于掠夺资源的目的,在台湾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石油地质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出磺坑油田和绵水、竹东等4个气田,到1927年达到年产石油高峰1.94万吨,随后逐渐下降(图4.10)。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陕北延长试办油矿,聘请日本人进行地质勘察。1907年又购买日本蒸汽钻机,聘请日本技师和工人,在延长城外开钻延1井,在81米深处发现石油,每日产1~1.5吨,证实了延长有油。随后在自己钻探的同时,引入美浮石油公司合作钻探,但收效甚微。1941年延长油矿在七里村打出两口高产油井,延长油矿产量开始上升,到1943年达到年产1279吨的高峰,随后由于内战和投入不足,产量开始下降。
玉门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在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有多名中外地质家考察过玉门地区的石油地质,都认为具有开发前景。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石油和油品进口被切断,国民党政府开始重视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1938年国民党政府设置甘肃油矿筹备处,勘察玉门石油地质。1939年在老君庙构造上打出了高产油井,每日产油105吨,发现了老君庙油田,成为近代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玉门油田投入开发,玉门成为全国石油生产的重要基地。1941年玉门石油年产量就上到了1万吨,1948年达到了最高年产量7.8万吨,全国石油年产量也达到了8.26万吨的高峰。玉门油田的开发,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为中国现代石油工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和石油产业工人,为现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4.10 新中国成立前原油产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石油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7万吨,主要靠进口“洋油”维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玉门油田通过扩边勘探开发,油田面积迅速扩大,石油产量不断提高。新疆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发现并开发了独山子油田。延长油矿也先后发现和开发了永坪油田和延长油田,全国石油产量迅速回升,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了373万吨(图4.11),基本满足了国内40%的油品需求,缓解了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1955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石油普查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1959年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特大型油田,经过三年勘探开发会战,1963年大庆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石油439万吨,全国石油产量也达到了647万吨。到1965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131万吨,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使中国实现了原油完全自给。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又在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产量5400多万吨。其后又发现了华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区的几大油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产国。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稳定东部地区石油生产的同时,重新加强了西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继发现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与此同时,对外国公司开放了中国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石油产量的增长。1995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5亿吨,2005年达到了1.8亿吨,成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表4.1 中国已开发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分布 单位:%
到2005年,中国已累计采出原油44.9亿吨,结合中国最新一轮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间值(198亿吨),目前全国的原油累计采出率为22.67%。在累计原油产量基础上加上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国到2005年已探明原油可采储量69.2亿吨,储采比为13.4。
4.1.2.2 中国的油田开发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掌握的油田开发技术主要包括:
(1)陆相砂岩油藏注水保持能量分层开采、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细分沉积微相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常规测井水淹层处理解释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内的剩余油分布预测配套技术;发展了以层系调整、钻高效加密调整井及“控水、稳油”为目标的分层调整工艺技术。
(2)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形成一套滚动勘探开发科学程序和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为主的低幅度构造和小短距识别的断块油藏精细描述和石油勘探开发综合软件平台技术。
(3)化学驱油技术,主要为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技术,包括室内实验评价、高分子聚合物驱油剂国产化技术和现场注入设备研制等配套技术。
(4)低渗透油藏高效开采技术,包括低渗透油藏描述技术,“注、压、抽”配套采油技术,压裂开发井网优化设计技术和注气保持压力技术以及小井眼钻采技术。
(5)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技术。注蒸汽吞吐已形成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适用性筛选技术、油藏工程设计技术、大型整齐发生器应用技术、井筒隔热技术、注采参数优选技术、大排量抽油技术、前期防砂技术及稠油集输技术等。
(6)分层注水、分层开采技术;区块整体堵水调剖技术;酸化压裂、重复压裂、限流压裂、整体压裂工艺技术;有杆泵、电潜泵、无杆泵抽油及气举采油等人工举升技术等专项采油工艺技术。
(7)密闭注水、采油地面集输工艺流程、轻烃回收、凝析气循环注气和混相驱油及化学驱油等一套地面油气开采集输流程设计建设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钻井技术主要依靠国产化装备,从喷射钻井、定向井和丛式井钻井到水平井钻井,基本实现每隔5年上一个新的台阶,钻井效率大大提高。丛式井、定向井钻井技术现已成为普遍应用的常规技术,并掌握了长中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4.1.2.3 中国原油产量历史阶段
从中国原油产量增长历史来看,根据1949年以来原油年度产量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开发技术条件,可以把中国的原油产量增长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64年的起步阶段;1965~198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86~2005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图4.12)。
图4.12 中国原油产量增长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64年)。1949年初期,中国的全国原油产量仅有7万吨,其中6.92万吨来自玉门油田。随着石油工业的逐步恢复,中国的原油产量逐步上升。1949~1964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7万吨增长至1964年的794万吨。以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部最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可采资源量均值198亿吨为基数,本阶段结束时中国的原油采出率为0.18%。从开发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中国在本时期内的钻井理论与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略显滞后,正在对喷射钻井和定向井技术展开研究试验,而国外已经开始应用这些技术;从国家能源政策来看,中国在此阶段开始有计划地实施鼓励石油资源开发的政策,通过有重点的勘探开发促进了石油产量的增长。
(2)快速增长阶段(1965~1985年)。1965年之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相继开发,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超过1000万吨,实现了自给自足。在1965~1985年期间,中国原油产量从1076万吨增长至1.25亿吨,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2.9%。1981~1982年,中国石油工业由于投资不足,产量有所下降。本阶段内,中国的原油累计采出率从0.24%增至7.38%。从开发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中国在本阶段内的钻井理论与开发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976~1980年期间,通过对喷射钻井技术的攻关研究,机械速度翻了一番,降低了钻井费用。中国政府为促进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从1982年起实施原油产量1亿吨包干等三项政策,不仅促进了产量的增长,还为迅速提高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3)稳定增长阶段(1986~2005年)。1986~2005年期间,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3亿吨增至1.8亿吨。本阶段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与上一阶段相比,产量虽然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原油累计采出率从1986年的8%增至2005年的22.67%。
在此阶段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国油气开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理论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陆相油气田开发地质应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发技术上,中国在注水开发、低渗油藏开发、稠油开采、油藏描述、数值模拟、压裂、水平井和三次采油等多项技术上都取得了突破。
从国家政策来看,“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是国务院根据全国陆上原油生产格局,油气勘探和后备资源接替状况,以及国家未来对油气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做出的战略性决策。这也是1986年以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发展上的一个最显着特点。
B. 全国石油储量、产量增长趋势
(一)石油储量
1.全国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
截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探明程度33.72%,进入勘探中期,正处于储量增长的高峰阶段。取综合预测的汇总结果进行分析,2006~2020年,全国石油探明储量仍处于高峰阶段,2006~2010年年均探明9.65×108t,2011~2015年年均探明9.74×108t,2016~2020年年均探明9.48×108t,均高于“十一五”的年均探明8.78×108t。2021~2030年,探明储量年平均值仍维持在8.2×108t。2006~2030年,全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合计为226.42×108t。
与美国对比看,1996年以来,我国的石油储量保持平稳上升的势头,与美国1946~1966年的高基值增长阶段相当。我国的石油储量增长高峰期应该延续20~25年,储量增长明显下降的态势应该在2020年以后出现(图5-16、表5-22)。
图5-16 全国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趋势预测图
表5-22 全国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汇总表
2.大区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
从大区汇总结果来看,东部区石油探明储量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储量分别为4.14×108t、3.88×108t、3.53×108t、3.0×108t、2.52×108t;从2006~2010年年均探明储量4.14×108t降到了2026~2030年均探明储量2.52×108t,25年中,降幅接近一半。中部区石油探明储量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储量分别为1.60×108t、1.59×108t、1.50×108t、1.46×108t、1.41×108t,降幅只有12%;西部区石油探明储量在2020年前呈现先缓慢上升,之后逐步下降,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储量分别为2.29×108t、2.45×108t、2.69×108t、2.58×108t、2.32×108t,总体波动不大。南方区随着勘探的加强,预计在2010年以后将会出现较好的储量发现,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为0.01×108t、0.06×108t、0.10×108t、0.11×108t、0.11×108t;青藏区由于地理条件所限,2020年以后可能会有石油探明储量,预计2021~2030年年均探明0.11×108t;海域区的石油探明程度还比较低,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探明1.62×108t、1.78×108t、1.66×108t、1.43×108t、1.23×108t,储量上升的态势还能持续10年以上,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至2030年年探明石油储量仍能保持在1.0×108t以上(表5-23)。
表5-23 大区石油储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汇总表
3.基本结论
(1)石油地质储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
2006~2030年我国石油探明地质储量总体呈平缓下降趋势,但年探明储量维持在8×108~10×108t之间,与过去50多年的勘探历史比照来看,属于稳定增长的高峰期。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石油储量发现的最高峰,但整体还属于储量发现的初期;1985年以来为高峰平台期,主要特点是储量稳定增长,年均在6×108t以上,波动不如勘探初期那样强烈。
目前,我国的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33.7%,预计“十一五”将累计探明48.25×108t,2010年探明程度达到40%以上;2020年探明程度为52.6%;2030年探明程度为63.3%,届时将进入储量发现的衰减期。2006~2030年可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6.42×108t左右,年均探明9.06×108t(表5-24)。
表5-24 全国石油地质储量预测结果表
(2)大盆地对全国石油地质储量的贡献占主体。
2006~2030年对全国石油探明储量贡献最大的盆地依次为:渤海湾(陆上)、鄂尔多斯、塔里木、渤海湾(海域)、松辽和准噶尔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分别为40.41×108t、35.09×108t、32.41×108t、30.78×108t、26.04×108t、19.51×108t,对全国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贡献率为17.85%、15.50%、14.31%、13.59%、11.50%、8.62%,累计达81.37%,大盆地依然是未来全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体。而盆地对储量的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渤海湾(陆上)、渤海湾(海域)、松辽盆地的贡献率逐渐变小,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的贡献率变大,准噶尔盆地基本持平。
(3)中西部与海域储量增长可弥补东部储量下降。
2006~2010年中西部与海域对全国石油探明储量贡献率为57.10%,东部为40.90%,2010年后东部的年增储量呈下降之势,中西部上升,海域略有下降,2026~2030年中西部与海域对全国石油探明储量贡献率可达64.42%,东部降为32.73%,此时,南方区和青藏区的贡献率达到2.86%,东部老油区的储量发现的减少可得到其他地区的补充。
(二)石油产量
1.全国石油产量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的石油产量处于平稳上升阶段,尚未达到高峰值。通过将各盆地石油产量预测结果汇总,得到全国的石油产量增长趋势。从汇总结果看,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19 036×104t、20 559×104t、21 700×104t、22 182×104t、21 777×104t,我国石油产量在今后15~20年内还将进一步稳步上升,在2021~2025年之间达到高峰,高峰产量达到2.22×108t以上,2025年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2030年之后产量将降到2.1×108t以下(图5-17、表5-25)。2006~2030年,全国累计产油52.88×108t。在以上储量和产量情况下,可保持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基本稳定在22×108~25×108t,变化基本平稳,储采比在11左右,基本合理(图5-18)。
表5-25 全国石油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汇总表
图5-17 全国石油产量增长趋势预测图
图5-18 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变化趋势
2.大区石油产量增长趋势
从大区的预测结果来看,未来25年东部区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石油产区,但其产量逐渐下降,在全国的比重明显减小,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10 508×104t、10 265×104t、10 224×104t、10 137×104t、9 642×104t;中部区将随着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产量的快速上升而在全国的比重呈上升态势,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2 348×104t、2 697×104t、2 816×104t、2 867×104t、2 903×104t;西部区石油产量上升最快,2030年还未达到高峰值,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3 067×104t、3 789×104t、4 390×104t、4 777×104t、4 926×104t;南方区的石油产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较明显的增长,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4×108t、10×108t、10×108t、20×108t、24×108t;青藏区预计在2025年以后各项条件能够成熟,会有一定的石油产量,2026~2030年年均产量24×108t;海域区的石油产量在2020年之前增速较快,之后增速放缓,并在2025年以后下降,2006~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3 117×108t、3 799×108t、4 261×108t、4 380×108t、4 187×108t(表5-26)。
表5-26 大区石油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汇总表
3.基本结论
(1)石油产量平稳增长,2030年仍保持在2×108 t以上。
2006~2030年我国石油产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2025年达到最高值,年均产量2.2×108 t,在2025年后开始下降,2030年还能维持2.1×108 t的水平,之后将降到2.1×108 t以下。
目前,我国的石油产出程度为21.1%,预计“十一五”累计产量9.59×108t,2015年产出程度超过30%,2030年产出程度达到46.0%,整体进入开发的中后期。2006~2030年可累计产出52.88×108 t,超过了目前我国石油的累计产量(表5-27)。
表5-27 全国石油产量预测结果表
(2)大盆地对全国产量的贡献占主体。
2006~2030年对全国石油产量贡献最大的盆地依次为:渤海湾(陆上)、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海域)、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其累计产量分别为12.87×108t、10.84×108t、6.73×108t、6.03×108t、4.968×108t、3.86×108t,对全国石油产量贡献率为24.34%、20.49%、12.73%、11.39%、9.38%、7.29%,累计达85.62%,在未来全国石油产量增长中占主导地位。而盆地对产量的贡献率随着时间的延伸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渤海湾(陆上)和松辽盆地的贡献率逐渐变小,渤海湾(海域)、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的贡献率逐步变大。
(3)中西部与海域产量的增长可弥补东部产量的下降。
2006~2010年中西部与海域对全国石油产量贡献率为44.82%,东部为55.20%,占主要地位,之后东部的产量逐渐下降,中西部与海域则快速上升,2026~2030年中西部与海域对全国石油产量贡献率已达55.18%,东部降为44.28%,两者的比例已发生了互换。此时,南方区和青藏区的石油产量仍然较少,东部老油区的产量递减主要靠中西部与海域补充。
(4)石油产量至2030年保持在2.1×108t水平,有资源保证。
首先,2005年底,我国静态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90×108t,2005年的产量为1.82×108t,储采比为13.7。近25×108t的剩余可采储量提供了产量增长的基础。
其次,未来我国石油可采储量将有很大程度的增长,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通过新区勘探获得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二是未动用储量的动用,三是老油田通过提高采收率技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
新增石油可采储量。2006~2030年全国可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0×108t左右,年均探明8.5×108t以上,按2005年新增储量的采收率18%计算,到2030年可累计新增加石油可采储量39.3×108t。
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目前已探明未动用储量中还有10×108t石油地质储量可投入开发,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2×108t。
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平均为27.1%,除去大庆油田高达41.1%的采收率,其他已开发油田平均采收率只有22.7%,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油田采收率相比差距较大,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潜力还比较大。按照中石油水驱采收率年均提高0.2%考虑,预计2030年前可提高5%~7%,此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5×108~7×108t。此外,通过加大对注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以及微生物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储备和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如大庆油田通过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2%以上。在提高采收率技术条件下,按平均采收率提高5%~10%,全国石油的平均采收率可达到32%~37%,预计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约9×108~11×108t。
以上各部分相加,则到2030年我国将共有约75×108t石油可采储量,在2.1×108t的水平稳产20年是有储量保证的。
C. 南方石化佳柔油田产量
截止2022年12月29日,是500万吨。
经查询天眼查可知,南方石化佳柔油田探明四分之一地块资源5亿多吨,已获开采许可,产能将达500万吨。
南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广东省石油企业集团旗下的改制企业,成立于2002年7月2日,注册资本人民币3亿元。
D. 全国石油产量
国内各油田2020年产量陆续揭晓,在油价低迷、疫情传播的情况下,各大油田克服困难完成增储上产任务,多数油田交出“增产”“稳产”成绩单。
国内各油田2020年产量陆续揭晓,在油价低迷、疫情传播的情况下,各大油田克服困难完成增储上产任务,多数油田交出“增产”“稳产”成绩单。石油圈为读者总结出2020年部分油田产量排行榜单,由于少数油田没有公开公布产量,所以该榜单未能囊括所有国内油田。
表中产量为2020年油田生产原油与天然气之和,油当量按照1255方天然气=1吨原油热值换算。如有差误请您留言指正,也欢迎石油圈万能的读者对未上榜油田产量进行补充。
千万吨级以上油气田一览
1长庆油田 6000.08万吨
长庆油田2020年生产油气当量达到6000.08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达2451.8万吨,天然气产量445.31亿立方米。这标志着长庆油田已建成我国首个年产6000万吨级别的特大型油气田,从而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2大庆油田 4302.9777万吨
2020年,大庆油田全年完成国内原油产量3001.0319万吨,海外权益产量931万吨,双双超出计划;生产天然气46.5537亿立方米,实现“十连增”,销售天然气30.85亿立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合计完成油气当量4302.9777万吨,继续保持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油气完全成本和操作成本同比实现硬下降。
3渤海油田 3064万吨
2020年,渤海油田完成原油产量近2830万吨,生产天然气近30亿方,均超同期计划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4塔里木油田 3003.12万吨
2020年塔里木油田年生产石油液体600.01万吨、天然气301.59亿方,油气当量达到3003.12万吨,全面建成3000万吨大油气田和300亿立方米大气区,成为我国油气上产重要战略接替区。
5西南油气田 2533.86万吨
西南油气田2020年建成我国首个100亿方页岩气生产基地,全面建成300亿方大气区。2020年生产天然气318亿方(油当量2533.86万吨)。高水平建成西南储气中心,提升了川渝地区乃至全国调峰保供能力。
6胜利油田 2385.37万吨
胜利油田2020年度生产原油2340.11万吨,天然气5.68亿方,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目标任务。
7南海东部油田 1612万吨
2020年,南海东部油田完成原油产量1097万吨,天然气近65亿方,超同期计划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8新疆油田 1559.04万吨
新疆油田突出资源掌握,效益生产,持续优化产量构成,加大玛湖砾岩油藏效益建产规模,产量稳中有升,2020年生产原油1320万吨,超产15万吨,生产天然气30亿方,超产2亿方。
9延长油田 1120.2万吨
截至12月31日,延长油田公司全年累计生产原油1120.2万吨,在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同时,顺利实现连续14年千万吨以上规模稳产。
10南海西部油田 1100万吨
2020年,南海西部油田完成原油产量约563万吨,生产天然气约68亿方,超同期计划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11辽河油田 1061.95万吨
2020年,辽河油田生产原油1004.26万吨,超计划0.26万吨,生产天然气7.24亿方,超计划1.64亿方,桶油基本运行费用和完全成本同比大幅度下降,超额完成效益考核指标。
E. 中国石油资源占世界第几中国石油储量排世界第几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 ~ 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20 ~ 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亚洲排第一位。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为14 ~ 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再增加8万亿立方米,达到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9亿吨、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3.1万亿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气0.4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35%和14%。总体上看, 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 气的累计采出量为44.7亿吨和4324亿立方米,已探明油气储量的采出程度为65%和14%。
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 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 ~ 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 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1.7 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 ~ 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国,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紧缺的战略资源。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术创新,还可以获得新发现、增加新储量,发展仍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源基础。
中国 排世界12 名 储量 17.1 所占比重 1.4%
根据BP2006年的统计整理(储量是2004年的探明储量,)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单位:10亿桶
储量 所占比重
1 沙特阿拉伯 262.7 22.1%
2 伊朗 132.5 11.1%
3 伊拉克 115.0 9.7%
4 科威特 99.0 8.3%
5 阿联酋 97.8 8.2%
6 委内瑞拉 77.2 6.5%
7 俄罗斯 72.3 6.1%
8 哈扎克斯坦 39.6 3.3%
9 利比亚 39.1 3.3%
10 尼日尔爾利亚 35.3 3.0%
11 美国 29.4 2.5%
12 中国 17.1 1.4%
13 加拿大 16.8 1.4%
14 卡塔尔 15.2 1.3%
15 墨西哥 14.8 1.2%
16 阿尔及利亚 11.8 1.0%
17 巴西 11.2 0.9%
18 挪威 9.7 0.8%
19 安哥拉 8.8 0.7%
20 阿塞拜疆 7.0 0.6%
21 苏丹 6.3 0.5%
22 阿曼 5.6 0.5%
23 印度 5.6 0.5%
24 厄瓜多爾尔尔 5.1 0.4%
25 印尼 4.7 0.4%
26 英国 4.5 0.4%
27 马来西亚 4.3 0.4%
28 澳大利亚 4.0 0.3%
29 埃及 3.6 0.3%
30 叙利亚 3.2 0.3%
报告的全文可以在BP网站上下载:
报告下载(PDF格式)
统计数据列表(EXCEL格式)
石油消费排名
单位:千桶/每天
数量 所占比重
1 美国 20517 24.9%
2 中国 6684 8.2%
3 日本 5288 6.4%
4 俄罗斯 2574 3.4%
5 德国 2625 3.3%
6 印度 2555 3.2%
7 韩国 2280 2.8%
8 加拿大 2206 2.6%
9 法国 1975 2.5%
10 意大利 1871 2.4%
11 墨西哥 1896 2.3%
12 巴西 1830 2.2%
13 英国 1756 2.1%
14 沙特 1728 2.1%
15 西班牙 1593 2.1%
16 伊朗 1551 1.9%
17 印尼 1150 1.5%
18 荷兰 1003 1.2%
19 泰国 909 1.2%
20 中国台湾 877 1.1%
21 澳大利亚 858 1.0%
22 新加坡 748 1.0%
23 比利时 779 1.0%
24 土耳其 688 0.8%
25 埃及 566 0.7%
26 委内瑞拉 577 0.7%
27 马来西亚 504 0.6%
28 波兰 462 0.6%
29 希腊 411 0.5%
30 阿根廷 393 0.5%
注意,7桶半,合一吨。
中国排名第一十二。
第1位:沙特阿拉伯
已证实石油储量:2626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17.85%
每日石油产量:1052万桶
每日石油消耗:264万桶
每日向美国出口石油量:147万桶
第2位:委内瑞拉
已证实石油储量:2112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14.35%
每日石油产量:238万桶
每日石油消耗:74.6万桶
每日向美国出口石油量:75.9万桶
第3位:加拿大
已证实石油储量:1752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11.91%
每日石油产量:348万桶
每日石油消耗:221万桶
每日向美国出口石油量:232万桶
第4位:伊朗
已证实石油储量:137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9.31%
每日石油产量:425万桶
每日石油消耗:185万桶
每日向美国出口石油量:0
第5位:伊拉克
已证实石油储量:115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7.82%
每日石油产量:264万桶
每日石油消耗:69.4万桶
每日向美国出口石油量:40.3万桶
中国石油资源占世界第几 - : 石油资源总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亚洲排第一位.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为14 ~ 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再增加8...
中国的石油占世界的第几名? - : 5!
中国石油资源排世界第几? - : 根据BP2006年的统计整理(储量是2004年的探明储量,)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单位:10亿桶 储量 所占比重 1 沙特阿拉伯 262.7 22.1% 2 伊朗 132.5 11.1% 3 伊拉克 115.0 9.7% 4 科威特 99.0 8.3% 5 阿联酋 97.8 8.2% 6 委内瑞拉 77.2 6.5% 7 俄罗斯 72.3 6.1% 8 哈扎克斯坦 39.6 3.3% 9 利比亚 39.1 3.3% 10 尼日尔爾利亚 35.3 3.0% 11 美国 29.4 2.5% 12 中国 17.1 1.4% 13 加拿大 16.8 1.4% 14 卡塔尔 15.2 1.3% 15 墨西哥 14.8 1.2
中国的石油排世界第几? - : 中国 排世界12 名 储量 17.1 所占比重 1.4% 根据BP2006年的统计整理(储量是2004年的探明储量,)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单位:10亿桶 储量 所占比重 1 沙特阿拉伯 262.7 2...
我国石油居世界第几 - :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中国的石油总量在世界排第几呀? - :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利比亚,54亿吨; 第十名:中国,50亿吨. 2007年5月6日,中石油公司宣布在河北发现10亿吨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我国的石油储量由50亿吨增至60亿吨,排名由第十位,升至第九位.
我国的石油储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几位? - : 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但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8.2%.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内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48.44亿吨,比2003年底增长5.4%;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7.91亿吨,增长3.4%;累计采出量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24.91亿吨,增长2.4%.世界石油储藏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拉美、欧洲、非洲、亚洲与北美.按储量大小计算,前10个国家为沙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墨西哥、美国与中国.中国探明的石油人均储量不及世界人均数的1/9,天然气只有1/20,不少矿藏的人均储量在世界上排列于倒数的位置上
我国的石油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几? - :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外贸交易最大宗的货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为4.6亿吨,同比增长%10.9,相当于946万桶...
我国石油的拥有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几位 - : 森林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虽然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
F. 2021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
1.99亿吨。根据查询中国原油官网得知:在2021年,原油产量为1.99亿吨。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
G. 中国南海石油储量是多少
南海石油储量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抢走了“20座大庆”。
根据以往的消息披露统计:由美国人帮助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的石油储量超过了500亿吨。这与中国27亿吨储量的大庆相比,接近20倍。对此大规模的资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近30年来,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其中划入各国版图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主权属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据,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包括周边菲律宾等国家所公认的。
然而,从60年代开始,随着世人对海洋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周边国家先后抢占了我45个岛礁,有几个还是近几年抢占的,其中。越南30个,菲律宾10个,马来西亚5个。
我们提出“主权属我”,但周边国家在南沙占领我40多个岛礁,而我海峡两岸仅进驻7个岛礁。
我们提出“共同开发”,但是周边国家每年在南沙开采几千万砘石油,我们为了维护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没有撕破脸用武力去制止他们。而我们在南沙进行石油勘探却遭到周边国家的暴力阻挠和破坏而搁浅,至今我们还没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现在情况是“只允许他们开发勘探了500多亿吨储量石油,而不允许我们开发三沙市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这又如何体现“共同开发”呢?为此,我们一定要发动各方力量保护祖国蓝色海洋资源。彻底改变南中国海“老虎不发威全当病猫欺、客气当做福气”的不公平现状。
H.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是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是新疆、四川。
根据中国颁布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将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按探明程度的高低依次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三级。
我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产国2021年,我国的石油生产量高达1.9898亿吨。
2021年,我国石油年产量排名第10的是吉林省,为406.80万吨。
在国人的印象中,我国的石油、煤炭等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少,但广东省内,有着丰富的石油储量。
I. 请问谁知道现在中国各大油田的产油量现在是多少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目前,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
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113°10′以东、面积约13.1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13年来,已有8个油田建成投产,公司每年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至1996年产油量超过1000万吨,在全国陆海油田中年产量排行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