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是什么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燃料
各类石油产品中用量最多的动力燃料类各种牌号的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广泛用于各种类型汽车、拖拉机、轮船、军舰、坦克、飞机、火箭、锅炉、火车、推土机、钻机等动力机械,它们消耗的石油产品量最大,因此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的炼制方法:
1、蒸馏:
利用气化和冷凝的原理,将石油分割成沸点范围不同的各个组分,这种加工过程叫做石油的蒸馏。蒸馏通常分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在常压下进行的蒸馏叫常压蒸馏,在减压下进行的蒸馏叫减压蒸馏,减压蒸可降低碳氢化合物的沸点,以防重质组分在高温下的裂解。
2、裂化:
在一定条件下,使重质油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增加轻质成分比例的加工过程叫裂化。裂化通常分为热裂化、减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
3、重整:
用加热或催化的方法,使轻馏分中的烃类分子改变结构的过程叫做重整。它分为热重整和催化重整,催化重整又因催化剂不同,分为铂重整、铂铼重整、多金属重整等。
4、异构化:
异构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即将直馏汽油、气体汽油中的戊烷、已烷转化成异构烷烃。也可将正丁烷转变为异丁烷,用作烷基化原料。
B. 石油最大的消耗在哪个领域
汽车行业是全球石油消耗量最大的行业领域之一,汽车对石油的需求超 2,000 万桶/日,占石油消耗量的 20%以上。
在中国和印度,从2001年到2025年间,小汽车与卡车的增加将导致石油的消费增长率高达75%。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就会更多,而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率也会达到最高值。
这一比值占到了2006年美国的石油总消耗量的68.9%和全球石油消费量的55%。因此,交通领域对于缓解用油高峰就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近年来,消费者的能源消耗量迅速增加,而他们的税后收入在过去的25年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2007年第三季度,消费者在能源方面的花费约占自己税后收入中的5.7%。
2007年,平均而言,消费者花费在能源需求方面的费用(税后)比1981年的8.2%减少了2.5%。而正是1981年,消费者在能源消费中的花费达到了近50年以来的最大值。
除了受到石油价格与税后收入改变的影响之外,消费者对石油的需求改变也反映着其他因素,包括为房间供热油料需求量的下降、房间取暖设施与汽车燃料利用率改变。
C. 石油什么时候会用完
每年全世界所消耗的石油总量大约为40亿吨,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消耗速度,乐观一点能够供人类使用两三百年左右的时间。
一旦石油资源被消耗一空,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石油危机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为了减少石油消耗人们又相继开发出各种新能源来替代石油资源。除了能够帮助人们转移对石油的大部分依赖,更是为了让石油的可使用时间能够尽量延长。
当然造成这个延期的因素可能很多,能源专家会根据当前的探明储量和现代石油勘探技术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估,然后根据当前石油消耗模型计算石油可以使用的时间,就像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专家们预估的一样,并不是说70年后石油就用完,因为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石油探明储量增加,另一个是人类石油消耗量增加,前者大于后者,那么这个期限一直都会推迟,后者大于前者,石油可能就会提前耗尽!
社会背景:
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光。很多人都觉得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其实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只不过它的形成通常都需要亿万年的时间,这对人类来说是等不那么久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了。
全世界的汽车每年所消耗的石油资源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不光是汽车,还有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到石油资源。可能很多人都过比较好奇目前世界上的石油还能够支持人类使用多久。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世界上已经探明的石油总储量大约是两千亿吨,再算上未被探明的石油,大概能有一万亿吨。
D. 2008年总共消耗了 2.15亿吨石油产品,2008年共消耗了 3.65亿吨原油
中国在2008年总共消耗了 2.15亿吨石油产品,比2007年增加了11.9% 。
这里的石油产品指的是成品油(汽、煤、柴),但是除此以外,还有燃料油、石脑油、LPG、润滑油、石油焦、沥青等等产品未包含在内,因此这个数值远低于原油加工量!
E.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未来真的会被人类用完吗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因为新冠肺炎的侵袭,让全人类都遭受重创。我国是第一个做出反应,并掌控疫情的国家,这是让国人非常骄傲的。虽然刚开始爆发了,但是反应还算及时,没有让疫情进一步扩大。(文章最后有我个人对文章重点的总结,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面看总结。)
过年的时候,大家出行都少了,大部分都在家里,避免与其他接触。那时候汽油的价格变得非常便宜,很多人感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低的油价了。近几年不断上升的油价,终于在疫情面前低下了头,不敢骄傲。
第三个是润滑油。我们的车辆和家中各种机械,在会产生摩擦的地方,只要涂上润滑油,就可以减少摩擦,从而减少磨损、延长寿命,也可以让使用更加顺畅。另外还有散热、绝缘和密封的功能。连我们人使用的凡士林也都属于润滑油,只不过我们会把凡士林处理得更适合人类使用而已。
第四个是溶溶剂。在化工行业,这个是少不了的。除了制备各种试剂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之间会反应或者相溶的性质来洗涤。比如,当我们弄到了油漆的时候,可以拿汽油或者煤油来洗涤。
既然我们那么需要石油,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下石油的由来吧。说实话,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确切的定论。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让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石油是古代有机物(动物和藻类)死亡以后,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与淤泥混合。
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再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慢慢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就形成了油田。
这种理论可以说是最主流的,我们的教材中也是使用这套理论来告诉我们石油的成因。所以我们从小都知道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完。我们需要节省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那么如果有一天告诉你石油是取之不竭的或者是短期之内不会被用完,你会是什么感想呢?请看看另外一种理论吧。
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这个理论其实是在不断发展的理论,因为科学家觉得生物成油理论还是有漏洞的,所以一直都在研究石油的成因。我国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崔永强博士曾指出,天文学、地质学、科学实验和勘探开发实践中,我们发现烃类的大规模存在并不以生命物质的存在为前提。比如土卫六上发现了大量甲烷。
并且还有一点可以证明生物成油理论是错误的,那就是熵,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热力学计算表明,所有生命分子的化学势均小于甲烷,且随其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反,乙烷以上烃类分子的化学势均大于甲烷,且随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命分子演化到烃类分子,是一个从低化学势演化到高化学势的过程,它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关于自发过程必须向熵增方向演化的规定。
崔永强博士还发表了论文《现代石油地质学——幔源油气理论》来阐释石油的形成,其中指出石油和岩浆都是地幔流体作用的不同产物,都是源于烃碱流体。烃碱流体中的烃类组分就是幔源油气的源头。幔源油气是现代石油地质学的核心。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想要看具体原理,请自行搜索论文),就是地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后因为地壳运动,烃碱流体就向空出来的位置富集。
总得来说,依照现在的科学认知,我们原来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论其实已经被推翻了。并且按照现在石油开采情况来看,石油的产量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油田被采完。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挥霍石油能源,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让我们确实应该减少石油能源的燃烧。就今年疫情影响导致的汽车减少出行,其实就已经可以看到环境的改善。所以无论油价高地都好,请从我做起!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石油一般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2.原油一般是指直接从地下或者是海底开采上未经加工的石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
3.但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石油,其实就是原油的定义,也就是单指粘稠性油状液体。但是石油的定义其实要比原油更大一点。因为石油除了包含了液态的原油,还有气态和固态的其他烃类物质。
4.石油的产品可是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个是燃料,第二个是沥青,第三个是润滑油,第四个是溶溶剂。
5.石油的由来,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
6.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是说古代有机物(动物和藻类)死亡以后,由于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为石油。
7.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是说地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后因为地壳运动,烃碱流体就向空出来的位置富集。
8.依照现在的科学认知,我们原来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论其实已经被推翻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挥霍石油能源,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让我们确实应该减少石油能源的燃烧。
F. 中国各经济部门的石油消费
图6.18 中国各部门石油消费比例(2003)
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3亿吨,从分部门的石油消费统计来看,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仍然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9%,是石油消费量最多的经济部门(图6.18)。交通运输部门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部门,其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26%。发电、居民和商业部门的石油消费量没有太大的差异,合计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5%。从不同行业石油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的变化趋势来看,农林渔牧和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比例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比例下降得最快,从1982年的71%下降到2002年的50%,20年里下降了21个百分点。只有运输、仓储、邮电通讯部门的石油消费比例一直在增长,从1982年的11%增长到2002年的25%,20年里增加了14个百分点。
1981~2003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正好翻了一番。从各部门的统计分析,几乎每个部门的石油消费量都有增长(图6.19)。但增长量最多的是工业部门,石油消费量从1982年的5763.6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25亿吨,净增长了6726万吨。其次是运输、仓储、邮电通讯部门,石油消费量从1982年的927.9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6156.7万吨,净增长了5228.8万吨。
图6.19 中国石油消费分行业增长趋势
中国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占有最大份额的原因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工业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使石油消费急剧增长。由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约束,世界制造业也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据统计,世界市场上50%的照相机、30%的空调和电视机、25%的洗衣机和20%电冰箱都是中国制造的,制造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工业部门石油消费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需要更多的汽车、公路、住房和生活用品,也促使了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2004年工业部门对中国GDP的贡献达到了46%,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也占总消费的52%。虽然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量最大,但它并不是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经济部门,而且它在石油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
G. 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耗能产品有
石油,化学工业产品中,合成氨、烧碱、电石和黄磷等都是化工行业的重点耗能产品,其能源消费量占化工行业的43%以上。2012年,合成氨能耗0.80亿吨标准煤,占30%;烧碱能耗0.13亿吨标准煤,占4.8%;电石能耗0.19万吨标准煤,占7.2%;黄磷能耗0.039亿吨标准煤,占1.4%。
H. 石油的用途 石油有什么用途
1、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原油产品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原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产量约1.45亿吨。
2、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I. 绪论—作业石油化工产品有哪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当大多数人想到石油时,他们想到的是汽车,飞机和其他交通工具的燃料。事实上,石油也是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原料。我们身边数不清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石油生产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十大石油产品。1.燃料应该是无需动脑的,它消耗了大部分的石油。百分之七十二的石油用于制造各种燃料: 汽车用柴油,汽油,飞机、轮船和其他交通工具用燃料。图2。塑料无处不在,牙刷,罐子,瓶子,ipad,圣诞老人... ... 举几个例子,我们生活在石油里——就好像几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没有专业知识,很难把黑色的石油和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塑料联系起来。沥青,也被称为焦油,是石油加工的产物,也是天然沥青。世界上铺设的道路总长度超过1700万公里,你可以想象有多少沥青被消耗掉了!我们从服装标签上看到的涤纶、丙烯酸和尼龙等织物都是石油生产的合成纤维。在纺织品中使用的纤维中,近四分之三是由化学纤维构成的,只有四分之一是由天然纤维构成的。超过90% 的化纤产品依赖于石油。所以想想你这辈子会”涂”多少油?5.合成橡胶由于具有高弹性、高耐温性和低温性,在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6。药品确实和石油有关。更不用说间接消耗品,比如包装中使用的塑料,但即使是药物本身也依赖于石油。比如苯,很多毒品
J. 哪些企业消耗石油最多
冶金和钢铁是消耗煤炭比较多点,而不是消耗石油最多的。
消耗石油最多的工业部门:
一是交通行业,主要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主要是石油衍生品。
二是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化肥、沥青等,用量很大。
很难说哪个企业,只能说哪个部门。
如果按照炼化能力来说,中石化用石油最多,但是中石化并没有消耗石油,而是加工石油,变成汽油、柴油和其他化工产品,供其他企业消耗。所以算不上你提问中提到的消耗石油最多的企业。
剩下应该就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每天五六百架飞机在天上飞,消耗量应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