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疫情后失业了石油怎么办
扩展阅读
头发奶疗产品哪个好 2025-07-31 19:35:19

疫情后失业了石油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01-16 21:09:51

❶ 为什么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先说结论,疫情将美国从世界原油供给体系中踢除,深刻的改变了石油行业!

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有几个:1、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2、俄罗斯;3、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南美;4、北美地区。

1.美国的开采情况

由于开采技术的提升和全球对轻质低硫原油需求增加推动,美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原油输出国之一。在2019年6月,美国曾一度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日均出口量超过300万桶。能源贸易也成为了美国经济支柱的一部分。

由于美国的原油主要是页岩油,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需要借助高压把化学物质与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注入地下,压裂油井附近的岩层构造,进而采集原油和天然气。这样的开采方式导致了美国的原油开采成本较高,达到了46美元以上。

2.中东的开采情况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实现了原油的天然累计,用调侃的话来说,就是你在中东的土地上随便打一个洞,都可以看到石油从中流出来。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沙特等国开采原油的成本很低,大约在17美元左右。

3.俄罗斯的开采情况

根据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说明书,俄罗斯布伦特原油的开采成本超过40美元/桶(含税),但由于俄罗斯石油行业的高税率,除税后的开采成本应该在20美元左右。

在疫情发生前,国际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创下达到75.6美元/桶的高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开采成本较高的北美地区,原油出口也能得到丰富的利润,这极大的促进了北美地区页岩油行业的发展,世界原油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了美国-沙特(中东)-俄罗斯三角供应体系(委内瑞拉因为受到制裁,出口量有限)。

由于疫情的发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和消费都出现了大幅的萎缩,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原油需求量急剧下降。同时由于俄罗斯无法和欧佩克达成原油限产协议,国际油价迅速下跌。截至发稿,NYMEX原油报价20.1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当月连续报价在25.29美元/桶。据此价格我们来分析一下石油出口国的盈利情况,在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中: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出口原油,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俄罗斯出口原油,基本保本; 美国出口原油,每桶要亏损20美元以上!

美国刚刚成为了世界原油出口的主要国之一,这个价格意味着,美国在今年的能源出口几乎萎缩为0,同时将大大的抑制美国的石油开采活动,新增油井会大大的减少,原有的开采企业可能面临破产潮。 全球原油供给将从美国-沙特(中东)-俄罗斯三角供应体系演变为沙特(中东)-俄罗斯的两极供应体系。

同时由于油井的开发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一旦美国的石油(页岩油)行业被抑制,美国要再次重启该行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此之下,世界原油行业将发生重大的改变。

我想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沙特、俄罗斯两桶油把持石油价格,一招鲜吃遍天,还制造石油只够人类使用几十年的假新闻。

世道变了页岩油革命发力了!2017年5月北美的页岩产量达到了世界原油总产量的6%,为528万桶/天,2019年4月,美国页岩油达到了859万桶/天,到2019年12月,美国二叠纪盆地、巴肯、鹰滩等七大产区页岩油产量突破900万桶/天,占原油总产量的70%,美国日产原油1290万桶/天,已经是地球上第一大产油国。

这次沙特俄罗斯趁着新冠疫情危机全球股市暴跌之际,发动价格战,剑指页岩油这个打破他们美梦的“恶魔”,不把页岩油革命之火扑灭誓不罢休。

特朗普的特点就是反应慢,战火已经让页岩油公司岌岌可危,他还没想明白呢。别想了,三桶油一起谈判吧。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不想跟伊朗开战?美国制裁伊朗、委内瑞拉依然不改世界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特朗普制裁北溪2号,无非自己多卖石油。特朗普是不是让沙特多折腾一会儿呢?灭掉沙特才能启动油价上涨。

疫情只是国际能源转折的开始。其他国家学会了开采页岩油,石油比水便宜就是应该的。谁都无法预料石油的未来,拿石油互相欺骗不是好项目了。

依靠石油单一产业的国家,要勒紧裤腰带过20年苦日子。俄罗斯石油依赖度太高了,不是大国思维。

关于题主提的:为什么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首先石油和老百姓的出行息息相关,也对墨林有一定的影响,墨林以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确实是这个样子,几年前沙特为了打击美国的页岩油,把油价打到了30美元左右。但是因为需求端还很活跃,再加上沙特本身的财政无法支撑他这个计划,低油价一共也没持续去几个月。

这次疫情直接从需求端开了刀,石油需求可能一时半会上不来,因为疫情结束不知道2020年能不能完全过去。现在虽然欧美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峰,但是有些国家我们还没有看到是什么样的情况,比如印度,未来会不会爆出更大的瓜?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2020年内石油的需求端都不会有明显的上涨,这确实改变了国际能源的格局。就拿美国的页岩油行业来说,这次疫情对他们来说将是一次大洗牌。现在小型的页岩油企业几乎都扛不住了。但这对于大的能源巨头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购并购机会。

当这些小的页岩油企业倒下时,有实力的大型能源企业会把这些倒下的企业收购,好的资产剥离,坏的资产扔掉。预计在2020年结束后,疫情结束后,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会出现新的能源巨头。

经过这一大轮大鱼吃小鱼后,美国的能源企业才具有了在能源行业跟沙特俄罗斯群雄逐鹿的实力。这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三足鼎立的情形出现。在此之前美国虽然石油产量高,但是并没有集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定价权。在此之后,可能他们就有了。

对于能源需求过来说,疫情打压了油价,对他们好处十分明显。但是当疫情结束之后,等需求上来之后,美国的页岩油将成长为另一个巨头,能源市场又多了一个屠夫。

经济学的正向思维是需求决定供应!

受疫情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对原油的需求大减,这将驱动原油供应下降。这是理想的供需平衡市场状态,最重要的目的是维持原油价格的稳定。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原油的产量相对集中于几大组织:

以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他们掌握世界上储量最多、产量最大、开采成本最便宜的原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原油财团,他们掌控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力,掌握页油生产技术;以俄罗斯为首的原油输出定向国家,掌握西欧等周边国家的原油市场。

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原油优势,这决定了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高储量、高供应、低成本的原油集团OPEC组织希望扩大市场份额,但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的弱势要求他们只能通过增产降价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掌握国际原油定价权的美国凭借其霸主地位,意图通过金融手段来控制原油价格,保证自身页油权益;

掌握周边市场份额的俄罗斯也需要通过资源、甚至军事胁迫保证自己的出口市场。

这就决定了,面对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的状态下,三个利益集团必然会把存量市场蛋糕保护好,甚至去借机抢夺多方市场蛋糕。

而疫情导致的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定价作用略占下风,OPEC和俄罗斯借助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增产压低低油价,成功打击了美国原油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而忙于国内疫情防控的美国,面对感染人数的激增、金融市场的崩溃,基本上无暇顾及原油问题。

所以,给了沙、俄两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且这种局面会因疫情的影响而长期持续。

当然,随着疫情的防控,当美国精力恢复以后,还是会认真的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后话了!且听以后调侃......

这是2020年3月30日高盛的一封报告,原文是:随着油价低迷期过后持有优质资产的公司越来越少,疫情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史无前例地暴跌,这可能会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我们知道,一国的石油消费增速及其趋势与该国经济走势呈现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看看全球经济的停摆,就知道,这对于石油行业的冲击。

美油“油价”大幅下跌,美国页岩油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的生产成本较高,疫情之下的国际原油大跌,很可能让这些企业破产。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已接近枯竭,页岩油又一次受到重创。

当下美国崛起的LGN业务,该业界人士透露,由于一直以来都是长协合同和DES(即目的港交割)交货方式,目前受到的影响不太大,但若疫情持续半年以上,很有可能对美相关企业和产业链造成影响,产生美国内大量失业。另外,受疫情影响,有中方买家正在以不可抗力等原因试图减少此段时期内的LNG进口量。

油价的大起大落,都意味着,很多小的,新型,抗风险低的石油公司破产以及被贱卖,被收购。

优质资产的趋势聚合,将彻底形成几个能源巨头,不可战胜的巨头。

不可战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既得利益者霸占上风,意味着不会改变和动摇。

这就是改变,和永久改变的原因。

实则内因有两个:

1、国际石油持续衰退,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降了43.5万桶/日,4月份,预计需求量将减少到1870万桶/日。原因一是疫情影响,其二是全球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尤其是国内,随着政策不断推进,新能源车占比将越来越大,纵观全球对于石油的消费呈减少趋势。

2、俄罗斯与沙特之间大打价格战,倍受伤害的是OPEC各成员国以及美国页岩油,虽然这场价格战是沙特与俄罗斯双方经济都造成了伤害,但为了杀敌一千而自损八百在所不惜。

俄罗斯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与美国页岩油拼价格战,沙特为了限制伊朗发展,也是大大出手,这也是俄罗斯与沙特联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大国之间的博弈并非一句两句能说清楚,这次价格战之后,双方一定还会重返谈判桌,来达到各自想要的目的。

海外疫情不断恶化,沙俄油价战毫无缓和迹象,国际油价持续保持在低位,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的话,世界石油市场就会重新洗牌,谁的开采成本高谁就会被最先淘汰出局。如果按这个逻辑推理的话,美国页岩油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因为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最高。但是,很多时候,现实和逻辑是不一样的,沙特想用油价把美国页岩油淘汰出石油供给市场,这可能吗?成功的概率很低。

首先,供需关系看

现在页岩油产量是世界第一,比沙特和俄罗斯还要高,没有了页岩油谁来填补这一块,前提还要把油价维持在低位,只要油价涨到50美元以上,页岩油就存在利润空间,就会死灰复燃。当前世界,欧美国家发展到了瓶颈,用多少油基本稳定了,可发展中国家的用油量还在上升,这也是一块缺口。因此,没有页岩油,只靠传统石油根本就填不上这个坑。

其次,美国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国家

美国是什么国家,是世界霸主,军事,经济、外交、金融无一不是,石油这样一个大市场想要把美国踢出去,可能吗?想想当年美国没有页岩油时,都会想办法控制石油,把美元和石油捆绑在一起,更不用说现在有了页岩油了。不要小看美国,有的是办法让油价恢复正常,只是现在被疫情和经济拖累而已,什么时间有余力了,有的是办法抢占石油市场。比如增加石油的进口关税,这样就可以保住本国的市场,日本国内宁愿吃着天价的大米,也不降低粮食关税,美国不会吗。还可以挑起战争,沙特不听话,在中东再扶持一个傀儡去搞沙特,或在沙特内部搞一场政变,这种事对美国来说手到擒来,只要有美元,总有势力会出头。

最后,疫情影响,经济危机只是暂时影响了石油需求,终究会恢复正常

现在石油需求因为疫情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下降,但这种情况终久不会持续,能持续多久不好说,美国页岩油企业在美联储背后支撑下如果挺过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说了,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国家, 科技 、石油、地产、服务业齐头并进,不向沙特和俄罗斯,国家收入太单一,最后谁先抗不住,真不好说。

总结,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但可能太小。如此大的一块肥肉放在美国的面前,美国会不动心才怪,何况美国已经尝过个中滋味,国家强大了,再加上不要脸的特性,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吗。

都说此次疫情对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的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石化行业尤其如此,高盛的判断决不是危言耸听。

一、疫情对油气市场的影响

1、首先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 根据IHS公司预计,由于此次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增量同比将由此前预计的60万桶/日变为负增长(-50万桶/日),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水平将同比削减110万桶/日左右。此次疫情加剧了全球石油市场过剩态势,出现了推低油价的“极端情景”。疫情发生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桶,从1月22日62.3美元/桶降至2月11日的54.01美元/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

(2)国内市场: 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超过5亿吨(相当于进口1000万桶/日),石油消费量达到6.9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至72%,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已达14.5%左右。原预计2月全国石油消费水平同比将增加70万桶/日,受此次疫情影响,IHS公司预计2月全国石油消费量同比将至少下降300万桶/日,占全国平均消费水平(1400万桶/日左右)的约21%,3月份消费量将有所收窄。

2、其次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 2019年全球天然气产量4.11万亿m3,消费量3.98万亿m3,市场供应宽松。在此次疫情的冲击下,预计全球LNG消费的增量将从2019年的5000万吨左右降至2020年的2000万吨以下。2019年,东北亚(中日韩)地区的LNG现货价格约6美元/MMBTU,全年平均进口价格(含长约)约9.2美元/MMBTU。此次疫情引起LNG价格进一步下降,预计2020年东北亚地区LNG现货价格可能跌至5美元/MMBTU以下,进口价降至8美元/MMBTU左右。

(2)国内市场: 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含LNG)首次超过3000亿m3,达到3030亿m3,进口天然气(含LNG)1373亿m3,对外依存度超过45%。按照IHS公司原来的正常预测,2020年中国天然气及LNG的消费量将达到3270亿m3,同比2019年增长8%。由于此次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回落到6%左右,达到约3210亿m3。

二、疫情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上游油品及石化原料生产企业由于其连续化生产特点,尤其是国内大型炼化企业大部分都处于开工生产状态,运行态势总体保持良好。但就行业整体运行来看,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原料及产品运输受限,造成产品库存上涨,装置开工率下降;二是部分地炼企业和下游加工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负债率增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状况;三是下游油品、化学品消费减弱,产品出口压力增加,一部分企业由于延迟交货,出口订单被迫取消;四是部分下游企业用工及防疫用品出现短缺,对企业正常开工造成较大影响。

此次疫情对石化产品生产及消费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成品油需求疲软、销量下降、终端消费放缓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企业延长假期、高速公路限行、公共交通基本停运、私家车出行锐减,国内汽油消费量急剧下降。另外,由于大型户外工程、工矿企业、物流运输等行业短期内难以复工,柴油消费需求进入“冰点”,而原本春节以来加速增长的航空客运市场发生了难以避免的“跳水”之势,航煤需求面临尴十分尬的境地。综合预计,1-2月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量将出现明显回落,跌幅在30%左右。由于市场消费触底,预计成品油产量减少30%左右,汽柴油表观消费量跌幅在35%左右,终端消费量(加油站销量)大幅下滑;汽柴油售价宽幅下调,89#汽油价格已从1月份的8705元/吨下调到2月上旬的8285元,0#车用柴油价格从1月份的7710元/吨下调到2月上旬的7305元/吨,油品消费疲软导致炼油企业成品油库存上升。

(2)石化基础原料需求大幅下降,短期化学品市场波动激烈。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大型石化装置生产运行基本保持稳定,但下游加工企业延迟复工,农膜、食品包装、塑料管材需求受到开工抑制,石化原材料需求显着下降,因此上游石化装置大部分被迫降低生产负荷,导致企业产品产量及销量同时降。大宗化学品下游的纺织、建筑地产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推迟,使得用于化纤、建材等领域的大宗化学品(如乙二醇、PTA等)销售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根据IHS公司预测,如果2020年我国GDP下降1%,乙烯、丙烯、甲醇、苯、对二甲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国内需求损失在200万吨以上;如果GDP下降2%,上述5种原料需求损失在400万吨以上。

(3)口罩/防护服等医用品需求爆发式增长,聚丙烯医用料及无纺布产能迅速激活

随着此次疫情的蔓延,防护用品尤其是口罩、防护服及消毒液等医卫用品需求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此严峻形势下,上游石化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原材料全力保供。从产业链分析,口罩、防护服是由上游的聚丙烯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得到无纺布,无纺布再加工制得口罩和防护服。通常1吨高熔聚丙烯纤维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25万个。目前口罩和防护服产能已全面恢复,但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民众巨大的消费需求相比,目前口罩产量仍然存在很大的供应缺口,需要继续增加产能,确保供应。

除了口罩和防护服用聚丙烯纤维料(喷融无纺布)外,聚丙烯透明料(注射器)、聚乙烯(透气膜)等石化原料生产需求明显提升,这类产品较少受到生产企业延迟复工的影响,通过全力生产可满足抗疫需求。经过此次疫情,未来民众对于口罩的消费习惯可能会有所改变,同时医疗卫生行业将更加重视医用品的应急储备,聚丙烯、聚乙烯等潜在的消费增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聚烯烃行业发展景气度。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石油大庆炼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宁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吉林石化等炼化企业,提前结束春节休假,对生产医用料的聚丙烯装置进行升级管控,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用紧缺医疗物资原材料。截至2月9日,中国石油已累计生产医用物资原料6.43万吨,累计出厂5.53万吨,及时供应下游生产企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4)消毒用品需求激增,市场供应满足需求

疫情发生以来,84消毒液、洗手消毒液和75%医用酒精等消毒用品需求激增,目前我国消毒用品产能供过于求,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共有消毒液生产企业433家,其中84消毒液企业95家,平均开工率目前仅60%,日产量1579吨,另有库存1908吨。84消毒液的原料是次氯酸钠,按照一般含量5%-6%计算,日需求量100吨。我国次氯酸钠日产能1万吨左右,虽然目前复产率不高,但产量近5000吨,因此,84消毒液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另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洗手消毒液生产企业70家,目前日产量达到140吨左右,库存200余吨,供应量充足;医用酒精生产企业59家,日产能407吨、产量200多吨,加之我国乙醇生产企业都可以生产95%以上酒精,日产量900吨,能够充分保证医用酒精原料供应。此次疫情发生后,影响消毒用品市场供应的因素主要是运输瓶颈。在疫情严峻形势下,防护用品的运输优先级较高,有可能出现产品交付滞后的现象。

三、石化行业应对措施

从整体情况看,近年来国内炼化新增产能较多,市场本身存在供过于求的风险。本次疫情在短期内将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炼化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风险加大。从积极的角度看,炼化产能将得到优化,有利于 社会 资源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降低 社会 平均成本,促进炼化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看,减税和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加快5G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在5G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为高端石化产品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从而加快石化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针对疫情影响,下一步石化行业应如何应对,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1)加快消化成品油库存,进一步增强炼化一体化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短期看,疫情对成品油销售带来严重冲击,生产企业库存处于高位,在相关行业陆续复工后,市场将会经历一段消化期,预计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销售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疫情后期私家车、物流、公共交通等的逐渐恢复,成品油市场总体呈现上行趋势。地炼企业库存压力大,应设法消化库存;主营炼油企业应控制油品外采数量,加大出口,积极排产。长期看,石化行业应在优化装置工艺流程和生产负荷、加强区域内企业间的储运协调能力、增强炼化一体化以及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预案方面有所作为。

(2)优化完善下游产业链,弥补医用聚丙烯专用料及无纺布等相关领域产能短板

疫情发生以来,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物品出现严重短缺,其原因并非上游聚丙烯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而是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下游无纺布及口罩终端生产线总体产能不足、生产周期较长等因素所致。此次疫情后,需要行业人员深入思考,共同行动,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持续优化聚丙烯医用料产业链和新产能布局,弥补产能短板,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时,需要密切跟踪以5G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行业动态,加强企业合作,明确细分市场需求,提前布局,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信不同的石化企业和组织正在调动一切资源,争取在这次变革中寻找到新的机遇。

我个人来看,疫情只是导致石油行业大洗牌,很多石油公司难以在这种严寒中生存下去,另一些成本低、市场反应灵活的公司或许能熬下去,等到春天到来。


如果没有发生新的能源革命,石油还是人类主要的能源,那么石油行业就不会被根本改变。等到经济恢复,对石油的需求就会恢复,那么石油业的春天就会再次来到。

❷ 新冠疫情急剧拉低原油价格,会对石油出产国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整个国家的都必须在家呆够14天,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是否被感染,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而因为国家停工的影响导致对石油的需求下降,当然除此之外停工这些天对于国际上的经济冲击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现在国际市场的已经出现疲软的现象。原油价格的降低,对于本来就依靠石油出口获得经济收入的原油出口国损失了一大笔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国内的经济也会因此收到影响。

当国际经济出现动荡时,人民都回选择购买黄金这样的硬通货,而原油的需求就会明显的下降。这些依靠原油出口发展经济的国家,就会缺少一大批经济收入,国家财政上少一大笔,国内经济自然收到冲击。所以说这对于石油出口国造成巨大的影响,经济发展都会出现停滞。

❸ 疫情环境下,失业了,该怎么办才好

11月时,我失业了。
上家是一个臃肿懒散的养老公司,却希望提倡高效能,高效益的发展。集团老板估计看不下去了,好像有点动静要换管理层的感觉。其实也不想待下去,顺水推舟就辞职了。
但是,年底了,没想到找工作不容易,尤其是一个轻产业的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太局限于某几个行业了,其他岗位是那么的欠缺。所以没找到合适的。我不想把自己养成蛀米大虫,每天都坚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保持正常衣着,从不穿睡衣的慵懒,精神还是绷得紧紧的。
1、早上7点15分起床,送老婆去上班。小孩有可能跟着醒了,得换片喂奶,让父母看一会。或者我送回来后他才醒,换片喂奶,才移交给父母看两三个小时。但是这个时间是不稳定的,小孩子一会就跑上来吵着玩,老人家根本不会带,除了吃喝外,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了。看书,识字,玩积木,运动,都是我做示范,让他们模仿。唉。然后小孩自己学会了,自娱自乐。
所以,留给自己的私人时间,都是晚上小孩睡觉后夜深人静。体检说脂肪肝,休息不好,我也没办法。生活让我这样,我只能坚持,无法逃避。而且晚上安安静静的环境,思路才清晰。某人总调侃我,一天到晚不知道做什么,我也不好解释,很多东西说多了都是吵架。不懂的,怎么解释都无法明白。没有成果的事情,旁人眼里都是不务正业。
为什么要送老婆上班,
原因一,客观原因,她上班要走很远做公交车,然后下车走很远。所以每天来回两趟都接送了。
原因二,主观原因,想自己出去走走,保持状态,不想呆在家里颓废了。危机感一直都有,蹦的一根弦一样,从没松懈。昨天照一下镜子,发现自己白头发都多了好多,唉。有的压力憋在心里,不能向家里人透露。
2、9点前晾晒衣服,洗刷完毕,坐电脑前,看看股市。虽然买不多,但是也希望每天能赚个伙食费。吐槽一句,手续费太贵了,短线交易基本都交去了。
股市开市时间,也是办公时间。包括中午父母餐桌上草草吃一点的时间,眯一会。
3、闲时看下本岗位的书,国家审核员考试的,想明年转岗。一直从事质量工作,不想在一线工作了,每天压力大,吵架,处理客诉,质量问题,太揪心了。
12月曾参加一个本地招聘乡干部考试,差一点,没进复试。复习消耗了大半个月。
4、看网上的视频教程,学编辑视频,用剪映后,突然把很多难度降低了,再看PR,Final cut pro,AE等,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操作方法跟思路。以前一直没搞明白的,这次静下心来,打通了瓶颈。视频剪辑肯定是后面5年内最基本的技能。
5、学写作,跟处理图片,把以前游历的照片整理,然后试着写出来。希望赚一点稿费。今日头条上,写了好久才第一次赚1百元可以到账,真难啊!
想做兼职摄影的,但是暂时没定焦,不好出作品。还是要练练内功。
如果有变现渠道的,麻烦你告知,感谢感谢。
6、每天刷简历,注册多个招聘网站,看看有哪些更新的岗位。官网的信息有点太隐晦,工资待遇都不清不楚写面谈的。有可能其他网站是写范围的。所以,要比较。看得心累,不得不坚持。这个压力,没人懂。
其他时间,小孩拉屎会找你,吃喝也会找你,吵着出去滑滑梯,溜达找你,还有其他的零碎事情,把时间打得稀巴烂。只能见缝插针地看看书跟资料。太零碎的时间就看看新闻。
很多年没有完整看过一部电视剧跟电影了,舍不得浪费那么长时间。太难了。
积蓄差不多见底了,花呗,信用卡得还。目前生活费,尿片奶粉靠老婆支付几个月。
车辆维修保养2千,刮花了修车,走保险一部分,自己支付6百,保险费一年的3千多,奶粉一次6罐的,1700,
其他的吃喝拉撒,每天都捉襟见肘。
这个年头,谁也靠不住,得靠自己。没钱寸步难行。
过年前后,尽量争取上班吧。要不支撑不下去了。
2022,希望生活善待每一位奋斗的打工人。

❹ 因为疫情,所以失业了,我该怎么办

在疫情面前,这有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失业不要紧,不要失去奋斗的勇气,可以尝试着做点小生意,小买卖,养家糊口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❺ 疫情期间失业了怎么办

1、疫情期间失业金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局进行失业登记2、登记之后满足条件的进行申请之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3、例如必须要满足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并且失业达到了一定的时间,然后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申请领取失业金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让所有人置身其中,街面上冷冷清清,家家大门紧闭。专业人士奔赴前线,普通人驻守家中。
宅在家里,躲过了疫情,却没躲过公司劫难。
受疫情的影响,复工时间一推再推。
作为”寄人篱下”的打工者;如果碰到根基深厚的大企业;可以美美地在家过着”带薪休假”的好日子;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停工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国家让你在家休息;各种账单却催你还款。有的人干脆被通知解雇劳动合同,处于“被失业”的尴尬境地。
“被失业”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做到这几点:摆正心态,“被失业”未必是件坏事
人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即使不是因为疫情,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让你职场不顺。“被失业”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
为什么失业的人是我而不是别人?是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吗?为什么我没有足够的存款来支撑这短暂的失业?我以前的财务状况为什么这么糟糕?为什么的我的收入渠道单一的如此不可一击?接下来如果三个月到半年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暴露自己过去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你从来机会思考这些问题,但所有的潜在风险终将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回报”给你。
所以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疫情给了自己提前重新思考生活、理财、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机会看别人都在做什么
有准备和方向的人从来不畏惧这次疫情。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他们前进道路上一个小小的障碍而已,完全可以忽视它。
我认识的一个国民品牌化妆品美女老板早在大年初一就开始筹备团队的直播培训大课,利用全民宅家的时间为员工充电,等疫情结束随时准备大干一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❻ 为什么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先说结论,疫情将美国从世界原油供给体系中踢除,深刻的改变了石油行业!

首先我们从疫情发生前的世界原油出口形势来分析一下原油行业:

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有几个:1、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2、俄罗斯;3、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南美;4、北美地区。

1.美国的开采情况

由于开采技术的提升和全球对轻质低硫原油需求增加推动,美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原油输出国之一。在2019年6月,美国曾一度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日均出口量超过300万桶。能源贸易也成为了美国经济支柱的一部分。

由于美国的原油主要是页岩油,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需要借助高压把化学物质与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注入地下,压裂油井附近的岩层构造,进而采集原油和天然气。这样的开采方式导致了美国的原油开采成本较高,达到了46美元以上。

2.中东的开采情况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实现了原油的天然累计,用调侃的话来说,就是你在中东的土地上随便打一个洞,都可以看到石油从中流出来。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沙特等国开采原油的成本很低,大约在17美元左右。

3.俄罗斯的开采情况

根据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说明书,俄罗斯布伦特原油的开采成本超过40美元/桶(含税),但由于俄罗斯石油行业的高税率,除税后的开采成本应该在20美元左右。

在疫情发生前,国际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创下达到75.6美元/桶的高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开采成本较高的北美地区,原油出口也能得到丰富的利润,这极大的促进了北美地区页岩油行业的发展,世界原油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了美国-沙特(中东)-俄罗斯三角供应体系(委内瑞拉因为受到制裁,出口量有限)。

我们再来看一看疫情之后的石油市场情况:

由于疫情的发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和消费都出现了大幅的萎缩,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原油需求量急剧下降。同时由于俄罗斯无法和欧佩克达成原油限产协议,国际油价迅速下跌。截至发稿,NYMEX原油报价20.1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当月连续报价在25.29美元/桶。据此价格我们来分析一下石油出口国的盈利情况,在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中: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出口原油,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俄罗斯出口原油,基本保本; 美国出口原油,每桶要亏损20美元以上!

美国刚刚成为了世界原油出口的主要国之一,这个价格意味着,美国在今年的能源出口几乎萎缩为0,同时将大大的抑制美国的石油开采活动,新增油井会大大的减少,原有的开采企业可能面临破产潮。 全球原油供给将从美国-沙特(中东)-俄罗斯三角供应体系演变为沙特(中东)-俄罗斯的两极供应体系。

同时由于油井的开发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一旦美国的石油(页岩油)行业被抑制,美国要再次重启该行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此之下,世界原油行业将发生重大的改变。

我想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沙特、俄罗斯两桶油把持石油价格,一招鲜吃遍天,还制造石油只够人类使用几十年的假新闻。

世道变了页岩油革命发力了!2017年5月北美的页岩产量达到了世界原油总产量的6%,为528万桶/天,2019年4月,美国页岩油达到了859万桶/天,到2019年12月,美国二叠纪盆地、巴肯、鹰滩等七大产区页岩油产量突破900万桶/天,占原油总产量的70%,美国日产原油1290万桶/天,已经是地球上第一大产油国。

这次沙特俄罗斯趁着新冠疫情危机全球股市暴跌之际,发动价格战,剑指页岩油这个打破他们美梦的“恶魔”,不把页岩油革命之火扑灭誓不罢休。

特朗普的特点就是反应慢,战火已经让页岩油公司岌岌可危,他还没想明白呢。别想了,三桶油一起谈判吧。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不想跟伊朗开战?美国制裁伊朗、委内瑞拉依然不改世界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特朗普制裁北溪2号,无非自己多卖石油。特朗普是不是让沙特多折腾一会儿呢?灭掉沙特才能启动油价上涨。

疫情只是国际能源转折的开始。其他国家学会了开采页岩油,石油比水便宜就是长期真理。

依靠石油单一产业的国家,要勒紧裤腰带过20年苦日子。

确实是这个样子,几年前沙特为了打击美国的页岩油,把油价打到了30美元左右。但是因为需求端还很活跃,再加上沙特本身的财政无法支撑他这个计划,低油价一共也没持续去几个月。

这次疫情直接从需求端开了刀,石油需求可能一时半会上不来,因为疫情结束不知道2020年能不能完全过去。现在虽然欧美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峰,但是有些国家我们还没有看到是什么样的情况,比如印度,未来会不会爆出更大的瓜?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2020年内石油的需求端都不会有明显的上涨,这确实改变了国际能源的格局。就拿美国的页岩油行业来说,这次疫情对他们来说将是一次大洗牌。现在小型的页岩油企业几乎都扛不住了。但这对于大的能源巨头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购并购机会。

当这些小的页岩油企业倒下时,有实力的大型能源企业会把这些倒下的企业收购,好的资产剥离,坏的资产扔掉。预计在2020年结束后,疫情结束后,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会出现新的能源巨头。

经过这一大轮大鱼吃小鱼后,美国的能源企业才具有了在能源行业跟沙特俄罗斯群雄逐鹿的实力。这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三足鼎立的情形出现。在此之前美国虽然石油产量高,但是并没有集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定价权。在此之后,可能他们就有了。

对于能源需求过来说,疫情打压了油价,对他们好处十分明显。但是当疫情结束之后,等需求上来之后,美国的页岩油将成长为另一个巨头,能源市场又多了一个屠夫。

高盛所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优胜劣汰,低需求下必将重新洗牌行业内的企业。

随着疫情持续在海外蔓延,全球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受到疫情的冲击,经济和消费均放缓,其中航空业、航空运输业、传统运输业等此类原油消耗高的行业对原油需求量同样下降, 更悲观的预测是:航空业和全球通勤者的原油需求将永远不会回到疫情爆发前消耗量1600万桶/天的水平。

据有关机构预测, 全球范围内4月份对原油的需求量会暴跌1870万桶/天,超过3月份暴跌1050万桶/天的数据;本周全球原油需求量将同比下降25%,下降2600万桶/天;原油期货指数方面,WIT本月累计跌幅50%、布伦特原油跌幅超过65%; 并且新冠疫情已经造成全球万余人死亡,未来全球经济将处于“停滞”状态。

这意味着沙特和俄罗斯“自杀式”的原油扩产、降价越来越变的无关紧要,因为原油需求量骤降,再低的价格也没有“买主”。甚至各国原油储藏库的库容基本都已经“爆仓”了。

(图: 历史 上油价最大单日跌幅)

所以,高盛的第一层意思是,原油需求量暴跌,必将导致全球范围内原油开采企业、油品加工提炼企业、油品经销商重新洗牌。 那些本身开采成本就高的企业因原油价格暴跌,无法覆盖成本而倒闭或被吞并,而需求量骤降也将使市场份额小的油品经销商陷入破产的边缘。

另一方面,倒闭的原油开采商、原油提炼商将会造成全球原油开采能力缩减。 疫情以后,原油需求量重新回升之后,全球将面临因开采能力有限而造成原油供应能力不足的风险,从而推动原油价格上涨。

结语:总之,高盛想表达的意思是在此原油需求量低迷的形势下,原油周边企业将会出现重新洗牌的现象,优质企业会存活下来,整个行业的相关企业数量会减少。而当原油市场走出低迷时,可能面临原油开采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会推动原油价格上涨。

疫情对原油行业的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或许真的就会改变石油行业的格局!

经济学的正向思维是需求决定供应!

受疫情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对原油的需求大减,这将驱动原油供应下降。这是理想的供需平衡市场状态,最重要的目的是维持原油价格的稳定。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原油的产量相对集中于几大组织:

以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他们掌握世界上储量最多、产量最大、开采成本最便宜的原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原油财团,他们掌控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力,掌握页油生产技术;以俄罗斯为首的原油输出定向国家,掌握西欧等周边国家的原油市场。

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原油优势,这决定了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高储量、高供应、低成本的原油集团OPEC组织希望扩大市场份额,但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的弱势要求他们只能通过增产降价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掌握国际原油定价权的美国凭借其霸主地位,意图通过金融手段来控制原油价格,保证自身页油权益;

掌握周边市场份额的俄罗斯也需要通过资源、甚至军事胁迫保证自己的出口市场。

这就决定了,面对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的状态下,三个利益集团必然会把存量市场蛋糕保护好,甚至去借机抢夺多方市场蛋糕。

而疫情导致的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定价作用略占下风,OPEC和俄罗斯借助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增产压低低油价,成功打击了美国原油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而忙于国内疫情防控的美国,面对感染人数的激增、金融市场的崩溃,基本上无暇顾及原油问题。

所以,给了沙、俄两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且这种局面会因疫情的影响而长期持续。

当然,随着疫情的防控,当美国精力恢复以后,还是会认真的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后话了!且听以后调侃......

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页岩油的开采,全球石油早就供不应求了。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俄罗斯等产油国还在妄图和以往一样,通过限制产量来维持市场价格时,美国的页岩油企业根本不管他们的产量如何,不断扩大页岩油在全球原油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俄罗斯之所以不再愿意限产,就是因为俄罗斯让出的市场份额都让美国人的页岩油占领了。而页岩油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越来越低。埃克森美孚的开采成本已经低到15美元一桶了。继续通过限产维持石油高价已经不太可能了。

疫情使得消费突然消失,油价不得不大跌,但投资者看到了石油市场的结果性问题,油价一口气跌下20美元/桶。显然短期内不可能再涨回原有水平了。

而随着新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石油的需求早就过了高点,未来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结构下,油价很可能没有机会再涨到原有高价。石油行业或许已经被永远改变了。

高盛是一家美国的公司,石油行业对美国的重要性、对美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排名第一的大宗商品,石油其实就是美元结算的最重要的依仗。高盛这么说,可能有居安思危的意思在里面,但是这次疫情只会改变石油行业的内部结构,不会改变国际石油的整体格局。

随着海外疫情的不断爆发,世界经济可以说已经陷入停滞,需求锐减,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因为需求的大量减少,石油价格将在低位运行保持很长时间,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生产成本比较高的石油公司,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就很有可能破产,因此这次疫情如果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会是石油行业一个大洗牌的机会,一些竞争力差的石油企业就会被淘汰,被收购兼并,这对石油行业来说,毫无疑问影响非常大,但是石油作为当前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其地位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动摇的,因此,这次疫情更多的是从产业内部影响,比如加速淘汰落后企业,实力强的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收购破产企业的油井和开采设备、吸纳优秀人才等等,但是国际石油格局是不会变化的,因为石油这种商品,只要资源在,主导企业就不会有问题,比如我们的三桶油就是这样,石油越跌三桶油反而会得利,但是就国际石油格局来说,将来还是美国、俄罗斯、中东这些产油大国说了算,所以说疫情改变的只是行业内部,国际石油格局不会变的。

海外疫情不断恶化,沙俄油价战毫无缓和迹象,国际油价持续保持在低位,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的话,世界石油市场就会重新洗牌,谁的开采成本高谁就会被最先淘汰出局。如果按这个逻辑推理的话,美国页岩油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因为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最高。但是,很多时候,现实和逻辑是不一样的,沙特想用油价把美国页岩油淘汰出石油供给市场,这可能吗?成功的概率很低。

首先,供需关系看

现在页岩油产量是世界第一,比沙特和俄罗斯还要高,没有了页岩油谁来填补这一块,前提还要把油价维持在低位,只要油价涨到50美元以上,页岩油就存在利润空间,就会死灰复燃。当前世界,欧美国家发展到了瓶颈,用多少油基本稳定了,可发展中国家的用油量还在上升,这也是一块缺口。因此,没有页岩油,只靠传统石油根本就填不上这个坑。

其次,美国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国家

美国是什么国家,是世界霸主,军事,经济、外交、金融无一不是,石油这样一个大市场想要把美国踢出去,可能吗?想想当年美国没有页岩油时,都会想办法控制石油,把美元和石油捆绑在一起,更不用说现在有了页岩油了。不要小看美国,有的是办法让油价恢复正常,只是现在被疫情和经济拖累而已,什么时间有余力了,有的是办法抢占石油市场。比如增加石油的进口关税,这样就可以保住本国的市场,日本国内宁愿吃着天价的大米,也不降低粮食关税,美国不会吗。还可以挑起战争,沙特不听话,在中东再扶持一个傀儡去搞沙特,或在沙特内部搞一场政变,这种事对美国来说手到擒来,只要有美元,总有势力会出头。

最后,疫情影响,经济危机只是暂时影响了石油需求,终究会恢复正常

现在石油需求因为疫情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下降,但这种情况终久不会持续,能持续多久不好说,美国页岩油企业在美联储背后支撑下如果挺过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说了,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国家, 科技 、石油、地产、服务业齐头并进,不向沙特和俄罗斯,国家收入太单一,最后谁先抗不住,真不好说。

总结,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但可能太小。如此大的一块肥肉放在美国的面前,美国会不动心才怪,何况美国已经尝过个中滋味,国家强大了,再加上不要脸的特性,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吗。

很多人误解高盛的意思了,当前的新能源想要完整地替代当前的石油他至少还要需要10~20年的时间发展周期。所以在短期内石油交易市场依旧是全球工业化的核心,石油市场之前延伸出来的所有产业链,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依旧还会延续它的传统。而高盛所说的意思,并不是经过此次疫情的影响之后,石油行业将开始彻底的衰退下去,反而是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会引起石油行业内部的竞争洗牌格局呈现出新的巨头。

所以高盛这里的意思很有可能指代的是当前的美国页岩油企业,这次石油价格战的主要挑起对象就是中东产油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PEC,以及联合俄罗斯共同抵制,和打击当前的美国页岩油企业。2016年中东主要产油国与俄罗斯达成主要的能源交易协议,就是大家一起共同减产提高价格,但是这个减产所空出来的市场却全部被美国依然由企业占据而去。

2019年美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它的页岩油 科技 经过改革之后,产油量提升了34%每年提升30%左右,2019年10月份它的产油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50万桶每日。而沙特之前的最大单日产量也才1200万桶,俄罗斯就更达不到这个水平了。即便是俄罗斯4月份开始增产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1300万桶每日。

所以高盛的意思,我们到这里基本上就清晰了,它指的就是当前沙特联合中东其他产油国以及俄罗斯率先打击当前的美国页岩油产业,而在这个相互价格战中,基本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这同样会改变当前的行业竞争格局,尤其是世界能源市场的供应量和增量市场。

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其实说实话,疫情为什么会改变石油行业呢?因为这一波疫情引起的是,整个全世界各国都在封锁,不允许任何人进来。

既是没有封锁国家的,那些国家也是要求在进入国家内,先隔离14天,这其实对于外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石油行业是你自己的国家在,但不代表你国家会把所有的石油都会用掉,这就意味着你的外贸出口消失了。

一旦外贸出口消失,那石油的外销会大打折扣。

从这一点而言会直接改变石油的行业格局。

还有一点是这一波疫情的同时,石油行业都在出现问题,石油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短短的,不到一个季度下跌了将近60%。

❼ 疫情带来全球灾难,失业危机蔓延!特殊时期失业了怎么办

自新冠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全球众多企业纷纷选择裁员,有近六分之一的打工者面临着失业困扰,而在职人员的每周工作时间也减少了23%左右。

在这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浩劫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背影,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能够安然走在阳光中,漫步在人生喧哗的大街上。

居安思危是很重要的思想。这场灾难已经发生,我们也无力挽回一些损失,但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失业了可以再出发去寻找新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从眼前的困境中思考自己能否为未来未知的风险作出更好的应对,这种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❽ 因为疫情失业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度过吗

因为疫情失业的人不在少数,也为疫情的冲击之下,各行各业经济发展都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当企业经济发展不太好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什么?裁员,降低企业运行负担。因为企业没有那么多业务需要的人员是有限的,用不了那么多人了。

找工作方面还是说要找一个自己觉得能比较稳定的疫情之下,企业经济发展都不太好,一个稳字压倒一切,不能说这个企业现在业绩好了,那大概能赚8000块钱,业绩不好了,2000块钱混低保,那这个不合适,但是要找一个能达到稳定水平的工作。比如说原来一个月赚7000块钱,现在赚不了那么多了,但能稳定的每个月赚到5000块钱,这个也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