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判断山谷里有石油
要判断哪个山谷里有石油,这需要有专门的石油物探部门进行探测。
② 石油是油吗为什么
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③ 什么样的地表特征可以确定地下有没有石油请高手回答,
石油和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比重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
地下的石油跟地表特征的关系,就是李四光的湿毛巾理论:拧湿毛巾,不滴水了,但水都藏在褶皱里,所以要找岩脉和断层,并且最准确的方法是地震,浅层地震
④ 如何一秒钟分辨柴油和汽油
1.闻气味:汽油的挥发性比较强,味道较为刺鼻,柴油的味道较淡;
2.观察燃油的状态:汽油较轻,因此比较稀,而柴油会较为浓稠;
3.看颜色:汽油的颜色比较淡,柴油的颜色比较深。
⑤ 如何知道地下有石油
反射地震方法在地表用于岩石结构的成像,以及估计可能形成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集库的岩石类型。
反射地震方法基于测量声波从地震源(例如认为开采)穿越地球到达将声音反射回记录设备的岩石层所需的时间。
这在原则上类似于医学成像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使人体内部成像,如 NMR 和超声波扫描。
地震数据并不直接确定岩石的年龄或类型。因此,将地震反射与来自钻井的数据,以及可以从表面看到的岩石信息相匹配是很有必要的。标记带有特定岩石的地震反射的过程称为“数据分析”。这个过程在执行过程中使用彩色笔在地震图纸上绘制线条。如今通常在计算机屏幕或 3D 可视系统上完成。
⑥ 油气勘探之二—怎样判断盆地的含油性
在一个盆地进行了大量的勘探与分析工作以后,既了解了盆地基底的概况,又认识了沉积盖层的主要特点。这样,盆地的秘密被初步揭开了。但是,在这个盆地里是不是能找到油气田呢?这就要把已经得到的大量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大体上肯定盆地里有没有石油。
怎样去推断一个盆地有没有石油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有没有生油层?
沉积岩层中有一种能够生成石油的岩层,一般就叫生油层。找油实践证明,黑色、灰绿色泥岩就是一种生油岩成层,它原来是在湖泊中沉积的淤泥。这种淤泥中埋藏了大量的生物遗骸,它们在淤泥变成泥岩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与地球化学作用,逐渐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通过对取出的生油岩层的岩心分析,可以看到这种生油的泥岩有机物质含量高;有的在其裂缝部分还保留有原始的一些石油。除了泥岩以外,暗色石灰岩等也可以构成生油层,这种灰岩主要是在浅海区形成的。
生油层有好有差。那些有机物质含量高、成油条件(有机物质转化成石油的条件,如地温高等等)好的,生油能力就强。这些可以通过对岩心中的有机碳、烃类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
生油层还有厚薄、分布面积大小的差别。
无疑,生油层越好,厚度和面积越大,生油量也就越大。现在,就可以通过一个盆地的生油层体积大小来估算过去可能生出过多少油?
生油层是形成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对一个盆地的生油层有了初步认识就可以推断盆地有没有石油。一般来说,在一个盆地里发现有能够生成足够量石油的生油层就能够在这个盆地里找到油气田。
第二,有没有储油层?
能够储存石油与天然气的岩层叫做储油层,也叫做储层。除了具孔隙的砂岩与砾岩等以外,含有孔洞的石灰岩和各种含有裂缝岩石都可以形成储油层。
在一个盆地里找油,就要了解储油层的分布情况怎样,性质如何,厚度多大。特别要注意储油层与生油层的关系,储油层是在生油层附近,还是远离生油层。那些在生油层附近的储油层是主要的钻探目的层。
由于储存油气的岩石类型很多,因此,在找寻砂岩储油层的同时也要注意寻找石灰岩甚至火山岩等储油岩层。
第三,有没有储油的“圈闭”?
勘探初期还不可能对盆地内部的构造情况搞得很清楚,但有盆地内部基本轮廓还是可以有一个基本认识的。无论是重力还是磁力勘探结果都会指出可能的构造带,特别是地震勘探大剖面往往会发现一些构造(形态可能不够清楚)。这些储油圈闭就是我们钻探的对象。对那些已经发现的圈闭和可能的圈闭,要认真进行分析,了解其构造发展史,研究它与生、储油层的关系。
地震反射波勘探
数据采集在了解储油圈闭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构造圈闭,还要注意其他类型的圈闭。除背斜构造圈闭外,还有岩性圈闭、地层圈闭,但在自然界中储油构造往往以复合圈闭形式出现。
虽然一个油气田的形成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比如油气藏上部的致密盖层,但主要的是上面讲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只要一个盆地具备了生油层、储油层盖层,又有圈闭存在,就可以认为,在这个盆地内可能找到油气田。
⑦ 往油罐里加油时如何量测油量
通常来说如果仅仅用油表来决定抽油量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表的显示都是挡位的,显示的不够精确,还是需要通过一些仪器来辅助判断对方加油量的准确性,通常来说有如下几种方式做参考。
第一种方式:采用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这种液位传感器需要深入到罐体里面,安装上和成本上都需要较高一些,但是测量的精度和准度比较高;
第二种方式:采用外贴安装的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只需要外贴在罐车的底部就可以测量罐体内的油位高度了,这种安装简单也不需要开孔安装,简单方便,测量的精度也可以达到1mm以内,整体的性价比比较高,目前国内主要是厦门忻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做这块的应用需求;
第三种方式:采用地磅的方式,再加油前先测量油罐车的重量,加完油后再测量下重量,然后计算下这次加油的总重量,除于油的密度后,即可得到加油的容积,这个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是地磅的费用投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⑧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出该处是否有石油的
石油以及其他矿产的发现的办法相同,首先是经过地质工作者进行小比例尺踏勘,划分出地层,这种工作比较粗糙,只是对整个地区的大致了解,然后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做出地质图来(通常是用1:5万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全国各省都做这样的工作,然后在把各省的地质图合并到一起,成为中国构造地质图。
这是最初步的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矿产。分析各种矿产赋存的形式和各个地层主要赋存的矿产。做了这些工作后,奠定以后寻找各种矿产的基础,便于指挥和安排野外地质人员的去向。
从地质的普查资料中可以得知,石油的生成赋存形式主要在古老地层中的岩石——油页岩,凡是找到这种岩石,都会有石油的沉积,经过地表揭露后,把资料收集汇总,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设计勘探钻孔(根据地层的倾角,利用三角函数算出钻孔的孔深)。
根据勘探的精度布置钻孔,收集钻探资料,测孔等工作,勘探的过程大楷就是如此。
至于有些地区石油赋存多,有些地区赋存少,这主要决定于石油成矿后的后期构造的作用和含油地层的出露。
从整个中国地质图上可以分析含油构造,含油盆地等地质特征。
做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学校毕业的人才能胜任。如地质专业,物探、水文地质、化探、勘探等。
⑨ 怎么分辨柴油和汽油
1、汽油刺鼻,柴油味淡。
2、汽油较稀 .柴油较浓。
3、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汽油淡色,柴油深色。
4、汽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而柴油很难挥发。
(9)在石油中怎么判断有没有油扩展阅读:
汽油的英文名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0号、93号、95号、97号等牌号。
汽油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主要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
⑩ 怎样分辨哪里有石油,哪里有矿
石油勘探,就是考证地质历史,研究地质规律,寻找石油天然气田。主要要经过四大步骤,即:确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围;然后从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的深凹陷来;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的凹陷周围寻找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地质圈闭;最后对评价最好的圈闭进行钻探,查证是否有石油或天然气,并搞清它有多少储量。下面对这四个步骤的工作内容作一介绍。(具体的石油勘探技术方法后面有专题论述)
(一)确定古湖泊古海洋的范围
前面已经讲到了,石油是在古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积物中生成的,油田也是在这里形成的。因此,确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及其范围当属是首要的。
确定古湖古海的地质依据,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印模、痕迹等)。通过地质家们的研究,现在地球上的岩石种类极多,但最基本的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火成岩(亦叫岩浆岩),它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浆喷发到浅处或地面后,凝固而成的。电视中曾多次报导过现代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因此对这种岩石的来源与形成是好理解的。二是沉积岩,前面在油气形成问题时,已谈到了它的来源与形成过程了,它就是确定古湖古海最主要的物质依据。也就是说,哪里有沉积岩,哪里就是古代湖泊或海洋,这是毫无疑问的。三是变质岩,这主要是各种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在地壳的变迁过程中因经受高温高压而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变成了既坚硬又致密的另一类岩石。
古湖泊和古海洋又怎样区别呢?这主要是通过化石来确定和区分的。因为湖泊与海洋的生物特征是大不一样的。另外,即使同样的沉积岩,湖泊和海洋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是以当时水的咸淡来分的,淡水为湖,咸水为海……。
古湖古海的保存状况对找油找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在后来的地质变迁中,或遭受过风化剥蚀,造成残缺不全;或遭到火成岩的侵入破坏;或经过严重的变质过程等等,这些情况也都要通过对岩石性质和地层保存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考证其发育过程。
(二)查明生油凹陷的位置
不论是湖盆或者海盆,面积都很大,一般也有上万平方公里,大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竟超过50万平方公里。盆底的形态也是凹凸不平,很不规则的,有高低,有深浅,较低的部分称之为凹陷,高的部位称之为凸起或隆起,一般水中的生物遗体比较容易富集在盆底的低处,所以凹陷是被认为盆地中有利于生油的部位,当然也是较深的为好,故在明确了盆地范围以后的第二步就是查明深凹陷的位置,也就是找出能够生成较多油气的地方。
(三)寻找地质圈闭
寻找地质圈闭是寻找油田的中心环节。任何一个找油部门对这一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地质圈闭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形态各异。例如大庆油田的大庆长垣,其圈闭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我国找到的最大储油圈闭。当然也有小到不足一个平方公里的,有的单独的含油圈闭只有一口油井。地质圈闭有的可以部分地露出地面,甚至一座高山即为一个完整的地质圈闭;有的埋藏很深,地表完全看不出来。现在我国有能力探测到的圈闭埋深,大约在五、六千米深左右,在这个深度以内,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可以查得比较准确,钻井也能够得着。寻找圈闭自然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到小的过程,对于深而小的圈闭,找到它当然是很困难的,它要求的技术精度、难度要比一般情况下高的多。
找到地质圈闭以后,还要对圈闭进行是否具备储油条件的研究和评价工作。一般来说,在靠近生油凹陷的地质圈闭,有利于油气运移进去,成为有希望的油田,而对其他地方的圈闭,评价就要低一些。再则各个圈闭本身的保存是否完整,可储藏油量的大小等情况也需要进行研究和评价。
(四)钻探油气田
对所找到的地质圈闭,里面是否储藏着石油或天然气,在没有对它进行钻井验证之前,一般是很难给以定论的。因此,对地质圈闭进行钻探,这是寻找油田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其重要性及关键性在于,这个步骤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和手段,它都关系到一个油田能否顺利诞生以及它的实际命运问题。
在油田发现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一个圈闭本来是充满了石油的,但因钻探技术及方法不当,而没有发现其中的油气,直到若干年后,人们再次认识,再次钻探时才证实是个油田;还有的在首次钻探中就发现了油层,但其中油气就是出不来或油气产量很低、结果评价为没有工业开采价值而弃置一旁,可是以后的重新钻探或经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又喷出了高产油气流。可见,钻探是发现油气田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与前面的工作关系,如同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那样,所以必须十分认真对待。
在盆地内或一个圈闭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应该打在什么位置,这是要综合考虑多种资料以后才能确定的。其实,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来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如新疆克拉玛依因为旁边有黑油山可以看得见,它就是第一号探井生油的。至于我国东部在复盖区找油田,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说明在此以前至少已有了两口空井;胜利油田的第一口出油探井是华8井,说明在此之前曾经至少打了7口干井;大港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后才发现的;任丘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经有5口以上的井落了空。当然,确定探井井位也不是无章可循、完全盲目的,简单而言,以找油为目的的探井(另有以探明地层为目的的井称之为基准井或参数井)总是尽可能定在圈闭的最高位置,其理由就是油和气总是浮在水的上面。这里的所谓"高"是指含油层的“高”。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因而“高”也不是绝对的高,形象地比喻:如果要钻探的圈闭象个反扣着的碗或盆,第一口探井就定在拱起的碗或盆底上;如果这个圈闭象一条竖放着的大鱼,第一口井位就定在其脊背的高处;如果圈闭象一块倾斜的板(克拉玛依),探井就定在它的上方。也有极少的例外,比如一般人的头发都在头顶上最密,但秃顶者却在头部的周围才有头发,如果一定要在头顶去剪发,只会徒劳无益,新疆准噶尔盆地就有这样的实例,五十年代在其最高处打成了一口探井,一无所获,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四周较低处打井,却出了油,用“秃顶”周围的头发来比喻,确有相似之处。也有确实在“盆底”找到油的,犹如炒菜的锅里放点油,它不可能停在锅沿上,这是因为这里的地层里几乎没有水,石油不占密度差的优势浮起来,只好“沉底”了,这种实例很少,所以“高处找油”仍然是首先应当遵循的准则。
当一个地质圈闭经钻探后,有一口井获得了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流,这就算是找到了一个油田。但是,还必须进一步把这个油田的具体范围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油气之后,就应立即查清油层的层数、深度、厚度,并要搞清油层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质,还要对油层进行油气生产能力的测试和原油性质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扩大钻探,进一步探明圈闭含油气情况,算出地下的油气储藏量有多少。这样,对单独个油田来说,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结束了。
最后这里还需加以说明的是,在实际寻找油田的工作中,这个步骤不可能绝然分开进行,而总是相互联系、交错进行的。找有利生油凹陷的过程中,往往也同时就找到了地质圈闭;在找地质圈闭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沉积地层或新的生油凹陷;在钻探圈闭时,也会发现新的生油层和储集层,以致给人们增加许多新的认识。总的来说,寻找油田的过程,一方面是人们对地下情况不断积累资料、深化认识的过程,一方面又是找油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