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德丰石油装备怎么样

德丰石油装备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1-15 07:27:45

A. 老司机解答一下,这几个石油公司的油品如何

其实都不错,只要是那种硬硬的,你别加就行,我觉得中石化的还可以,中石油的蛀虫,油品太低,费了,我一辆车之后再也不加了

B. 石油机械设备20强

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2、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3、单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4、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
5、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6、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机械总厂
7、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8、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
9、中原石油勘探局特种车辆修造总厂
10、大港油田集团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1、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2、大港油田集团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3、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14、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
15、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
16、山东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9、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20、兰州兰石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此榜单由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

2009年8月,由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设计制造的、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国首台实验快堆主设备反应器堆容器及堆内构件、旋转屏蔽塞设备经过1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部制造任务圆满完成。此次制造完成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首座实验快堆核岛主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展现了中国在复杂核设备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制造实力。
此次任务的完成,使中国一重实业报国的理想再次得到彰显。中国一重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又一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中国一重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目前,中国一重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拥有10家从事重型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国际贸易和服务等业务的子公司。
近年来,中国一重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目标,不断开拓和进取,企业规模和实力逐年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将逐步实现企业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产业化的战略目标,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中国一重自1960年投产以来,为国家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和机械产品220余万吨,填补国内工业技术空白45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350多项。为中国冶金、能源、石化、矿山、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等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打造出了“中国一重”这一誉满九州、闻名全球的制造品牌。2008年创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翻开了科学发展崭新一页。同年,在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国石油机械设备行业20强”的评选结果中,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其雄厚的实力夺得中国石油机械设备行业20强的榜首。
如今,中国一重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郁郁葱葱、蓬勃成长。回望中国一重走过的道路,每一步都那么铿锵有力,令人回味无穷。
艰苦奋斗
上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齐聚富拉尔基,怀着火热的激情兴建新中国第一个重型机器厂。大家风餐露宿,冒酷暑,战严寒,夙兴夜寐,共克难关,边基建,边生产,终于迎来1960年6月的开工盛典,并很快奉献出1150毫米初轧机和12500吨水压机两大举世瞩目的产品。尽管中国一重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其产品的设计制造仍然逐渐实现了由模仿研制向独立研制的过渡,仅1965年就试制成功新产品19项。在冶金、电力、矿山、有色金属和国防等领域,中国一重麾下的钢铁巨人挺起了民族工业的坚实脊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考验,相继克服了资金紧张、社会负担重、人才流失等困难,研制成功了以热壁加氢反应器、小松机械压力机、23立方米电铲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石化、汽车、煤炭等重点产业的升级调整,并在大连棉花(14595,65.00,0.45%)岛建立了出海港口和核电石化产品生产基地,为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中国一重正式成立。1999年,国家把中国一重列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争创第一、报效祖国是中国一重的立业之源。投产至今,中国一重共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300多项,创造了数十个行业第一。
在冶金设备方面,中国一重是钢厂全流程设备供应商。其中热连轧机、冷连轧机、中板轧机具备全规格、成线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总包交钥匙能力;自行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及平整机组,填补了国内在大型冷连轧机制造领域中的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石化容器方面,中国一重是当今世界炼油用加氢反应器的最大供货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神华公司制造的世界首台2000吨级煤液化反应器即是突出代表。
在核电设备方面,中国一重具备300—600MW核岛锻件及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生产业绩和制造能力,并已进入百万千瓦级核岛设备制造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核岛锻件世界四大制造厂之一。
在电站铸锻件方面,中国一重是国内300—1000MW火电机组大型锻件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并具备700MW以上机组叶片、上冠、下环、水轮机大轴等铸锻件的制造能力。此外,一重在冶金设备工矿备件、重型矿山设备、重型锻压设备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
科学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重型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逐步落实,中国一重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相继制造完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和2000吨级神华煤液化反应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并逐渐形成了自主品牌优势。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一重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商品产值年均递增 50%的高速增长,于2008年一举登上了百亿元产值平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间15000吨水压机、5.5米宽厚板轧机、AP1000锥形筒体等高端产品横空出世,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非凡的业绩赢得了非凡的荣誉,在中央企业第一任期业绩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一重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绩效进步特别奖”。2008年12月,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宣告成立,为中国一重进一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新路。
在中国一重科学发展的征途中,核电大发展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一重2009年 8月 1日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订了4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9台蒸发器锻件的供货协议,其中4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分别是为方家山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提供。两公司的此次合作,吹响了国家能源局正式组建后加快发展核电,推进核电自主化的号角。
我国目前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3%,发电量份额比例很低。发改委目前计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以调整,以加速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
但中国推进核电建设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其中的首要挑战就是实现核电装备自主化,并使能力不断改进提高,从而实现核电标准化、批量化发展。中国一重同核工业集团联姻,对推动中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建设将会大有裨益。
驰骋四海
在商品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一重立足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紧跟国家战略部署,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专业化、规模化和自主化制造的战略进程,2007年年底,中国一重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的远大目标,即:把富拉尔基建成世界一流的铸锻钢基地,在大连建成世界一流的核电石化容器制造基地,在天津建成世界一流的成套设备基地。目前,铸锻钢基地建设已近尾声,核电石化容器制造基地正在扩建,成套设备基地已初具规模。中国一重正努力向着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一重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营销方式;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铸锻钢基地和核电制造基地,尽快释放优势产品的产能潜力;加快新产品研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一重人正万众一心、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共克时艰。
中国一重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目标,不断开拓和进取,企业规模和实力逐年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将逐步实现企业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产业化的战略目标,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C. 石油装备产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石油消耗已占到一次性能源结构的40%,天然气则占了23%。未来数十年内,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在全球能源中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稳定增长带来了石油勘探开发投资额的持续攀升,也使石油装备制造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业内权威分析,未来世界石油装备每年需求增长率可达20%以上。高端石油装备制造正成为一个高投资、高回报、低风险的行业。
一、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1019家快速增至2023家,翻了近一番,全行业资产总额从674亿元增长到2006亿元。5年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均增长了3倍以上,而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增长均在两倍以上。
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石油装备业依然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世界主要的石油装备技术研发与制造企业几乎都集中在美国的休斯顿,其占据了石油装备领域85%以上的市场份额。休斯顿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之多,而中国2003年以前在高端石油装备领域尚属于纯进口国,至今无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实施“走出去”能源战略,到海外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中国几大石油公司已经累计在海外获得了一百多个油田项目,但这些项目70%以上的设备和服务都有西方公司提供,尤其是海洋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更是被西方公司垄断。据统计,2010年我国石油装备行业出口额137亿美元,还不及美国哈利伯顿公司全年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2%。
造成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一是起步晚,底子薄。我国的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开始起步,而西方国家相关行业已有百年历史。二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我国石油装备企业资金、技术力量分散,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三是过多依赖低附加值环节。由于缺少关键核心技术,导致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只从事一些低端产品加工,极大降低了回报率和附加值。以一艘中国制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由于只实现了24%的国产化率,中国企业只能获得全部利润的20%。
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业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优势。
(一)门类齐全。目前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产品规格、品种基本能满足陆上石油勘探开发需求,从生产能力、产量、产值、生产的品种规格和从业人员等方面衡量,我国已经是一个生产石油装备的大国。
(二)高性价比。石油装备制造作为一个高成本行业,中国具有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这对世界各产油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已经有很多国家石油公司在中国设立了长期采办机构。
(三)国家扶持。“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石油勘探、钻采设备制造行业作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开局,我国又确立了能源装备产业新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要把能源装备制造业培育成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而近期即将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则标志着国家将加大对海工装备产业的扶持力度。
具有战略高度的政策频繁出台,彰显出我国大力发展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决心,推动了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布局调整。近年来,国际石油石化通用机械制造业产业能已经开始向我国转移。可以预见,未来5-10年内我国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将会迎来蓬勃发展。只要抓住机遇,业内将成长起一批具备和西方石油装备“大鳄”抗衡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二、东营做大做强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
山东省石油装备销售收入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80%以上的石油装备制造业集中在东营。2010年,东营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石油装备企业达五十余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20多家。目前,东营的石油装备总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主导产品陆地石油钻机占国内市场的比重达到26%,抽油机达到60%,石油专用管达到30%,抽油(电)泵达到50%,抽油杆达到25%,燃气发电机组达到80%,油田特种车辆达到30%。钻机、管具、采油装备大量出口中亚和东欧,石油管具大量出口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
作为中国做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东营初步具备了承接国际石油石化通用机械制造业转移的优势:
(一)产品种类齐全。经过多年积累,东营的石油装备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头雁”。东营市已经形成了以钻机、钻杆、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油气集输管道、油田特种车辆等成套设备为重点,涵盖物探、钻井、测井、固井、采油、井下作业、地面工程、管道运输等各领域的产品体系。庞大的产业规模,完整的产品种类使得东营具备了成为“东方休斯顿”和世界石油之都的实力。
(二)产业关联度较高。东营石油装备产业体系较为完整,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易于一体,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分工,在技术信息、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建立起共生、互补、竞争的发展模式,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开发由低端向高端、公司主营业务有制造向工程服务不断转变。
(三)创业及展示载体丰富。依托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东营的石油装备专业人才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目前,东营市已经拥有一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四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并建成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是国内唯一在石油产区和石油装备基地举办的国际石油盛会。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石油装备向世界展示形象和宣示实力的平台和窗口。
(四)交通网络发达。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设施,为东营市搭建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2020年将跨入具备亿吨吞吐能力大港的行列,使得东营具备了与世界能源之都美国休斯顿类似的优势,是我国其他主要石油装备制造地区所不具备的。
(五)国家战略支撑。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开发战略,东营分别成为“黄”、“蓝”战略的核心城市和前沿城市。“黄”、“蓝”战略分别明确了东营建立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区以及石油产业聚焦区的目标,加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使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
三、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广阔前景,以及国际石油石化通用机械制造业产能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使东营高端石油装备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作为石油装备制造业的“领头雁”,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在拥有显着优势的同时,自身发展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面临国内兄弟省份的激烈挑战。尽管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在国内已经建立起了领先优势,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很多地方十分重视石油装备制造业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纷纷将打造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辽宁盘锦市和黑龙江大庆市先后确定了建设世界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盘锦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产值占国内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1/5,占世界石油装备年需求量的3%,2020年产值占国内行业的1/4,占世界需求量的5%-6%,成为闻名世界的石油装备制造中心。大庆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建立起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江汉油田也确立了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销售过百亿。上海建立了石油化工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目标是建成具备世界影响力,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今年初,克拉玛依油田也定下了打造国家级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此外,四川广汉、江苏建湖等地也启动了石油装备基地建设工程。
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各地纷纷确立了石油装备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中大庆、盘锦的发展尤为迅速,计划建设总投资额均在百亿元以上。未来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将形成群雄并起的格局,激烈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
(二)需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深层问题。目前,制约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深层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东营的石油装备企业虽然总体看数量较多,但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未达到规模经济。这使得企业资金、产能规模、技术力量等资源相对分散,区域性综合竞争力难以提高。二是产品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由于各自为战,东营石油装备企业难以形成竞争合力,造成了产能的浪费和行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低,低端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少,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还需引进或直接到国外采购,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化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海外市场开发力度弱。东营的石油装备是靠胜利油田的带动发展起来,由于对胜利油田等国内油田的依赖,许多企业在对海外市场的开发上畏首畏尾。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海外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具备与哈里伯顿等世界巨头竞争的能力。
(三)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东营石油装备产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东营企业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形象地比喻为“护住脖子”和“伸出拳头“。所谓“护住脖子”,就是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的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彻底摆脱国外公司在关键技术上的“卡脖子”现象。所谓“伸出拳头”,就是苦练内功,拿出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树立良好品牌,形成广泛影响力。只有具备过硬的拳头产品,才能拥有和西方大公司过招的资本,才能真正在市场博弈中抢占先机。
未来的发展中,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要保持并扩大领先优势,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同时,还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企业希望政府:一是尽快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细则。包括技术研发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通过优惠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走自主研发与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引导企业尽快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加速产品高端化进程。二是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有效整合资源,以点带面,使东营石油装备产业走上高端项目带动低端项目,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发展道路。同时,通过发挥引导作用,调整产业格局,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形成良好的区域竞争合力。此外,还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恶性竞争,使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协同作战,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三是加大对海外市场开发的支持力度。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政府应出台海外市场开发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市场战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占领海外市场。四是实行大项目和高端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对大项目和高端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通过项目带动,在做大的基础上,把石油装备产业做精、做高端。
面对机遇与挑战,只有企业努力,政府重视,多方配合,聚力突破,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才能够保持并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只要运作得当,抢占先机,东营石油装备产业有可能在未来10-15年内形成数千亿元的产值和销售规模。届时东营将实现石油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发展,并真正成为“东方休斯顿”和世界石油之都,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强大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D. 石油机械外贸怎么样

其实任何行业的外贸都可以说好做或难做,成事其实在人,石油机械行业的外贸其实也不例外!只要你勤奋刻苦、业务精湛和有客户资源就会做的得心应手和有声有色!客户其实很多订单也很多,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欢迎做外贸朋友来这里找供应商和国内的客户:

中华石油机械网、中华石油装备网,又名石油机械名录、石油装备名录和石油设备名录——《中华石油机械装备名录》目前是全球卓越的华文石油化工装备行业网站,拥有庞大的石油装备企业信息量和巨大的访问量!该网站可以无限制发布供应采购、公司新闻、人才招聘、招商信息、视频节目等信息,在该网注册发布的合法信息将永久保留!

E. 德州大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德州大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是2018-05-1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七东村232号2号车间(德州市德城区鲁北液压件厂院内)。

德州大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402MA3N3XFJ0H,企业法人张金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德州大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石油钻采专业设备生产项目的建设(仅限办理环评立项使用,未取得行政许可不得开展经营活动);石油钻采专业设备设计、销售;钻井、固井、完井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化学助剂(不含危险化学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德州大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F. 中国比较有名的石油装备公司有哪些

四川宏华集团主要钻机,上海神开集团,烟台杰瑞股份,江钻股份等都是石油装备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