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中国
㈡ 波斯湾的油气状况怎样的
一、总体状况
首先,我们不禁要问题:这样一个似乎沙漠横行,并不富饶的地区怎么会是石油的王国呢?
经过调查,原来中东/波斯湾地区盛产油气是有原因的:
第一,地形属于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三叠纪、白垩纪时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长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动物进化较快,种类多;气候适宜,冰川运动期间地质灾害集中,大量植物动物,被掩埋于地下长时间隔绝空气,性质发生变化,形成石油。
第二,中东地区在世界内,地形较其他地区低矮,形成盆地状态。中东犹如“盆底”,石油容易累积其中。
第三,地表覆盖严密,不容易泄漏挥发。
那么中东/波斯湾这片号称“石油王国”的土地油气状况究竟如何,我们通过世界权威的BP公司2008年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结果找到了答案,如表5-1和图5-3所示。
图5-7中东/波斯湾地区海洋油气田分布示意图
除了石油之外,波斯湾地区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000年末,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解决了一个有关波斯湾海上边界的长期纠纷,为发展Dorra这个有(1万亿立方英尺)丰富蕴藏量的气田(该气田横跨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水域)大开方便之门。
卡塔尔的大部分天然气资源都位于北方气田(亦北方—南帕尔斯,North Dome)。卡塔尔政府相信经济的未来要靠开发这个大气田的潜力。目前,卡塔尔有两个液化气(LNG)的出口商:卡塔尔液化气公司(Qatargas)和Ras Laffan液化气公司(Rasgas)。Dolphin工程将从卡塔尔北部的Dome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提供天然气,将来还可能向巴基斯坦供气。
另一个波斯湾主要的海上天然气工程是伊朗的南帕尔斯大气田。这个气田蕴藏天然气达到14万亿立方米和180亿桶的凝析油。南帕尔斯气田是伊朗最大的能源工程,并且已经投资了200亿美元。天然气生产在2002年初开始。南帕尔斯的天然气基本上经IGAT-3管道(造价5亿美元,其中一段由俄罗斯和当地承包商承建)和IGAT-4管道输送到北方,然后重新注入发展成熟的Aghajari油田(1974年高峰时期的日产量为100万桶,后来下降到20万桶)、Ahwaz油田和Mansouri油田来提高石油产出量。南帕尔斯的天然气也经管道和液化气的运输船出口。1997年9月29日,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还有俄罗斯的Gazprom和马来西亚的Petronas)签下了一笔20亿美元的交易,勘探和发展南帕尔斯气田的第二、第三阶段。2000年7月,意大利ENI公司也和伊朗签订了一项38亿美元的合同,开发南帕尔斯地区的天然气。这是自1979年以来伊朗和外国公司签订的最大一笔合同。
南帕尔斯气田面积9700平方千米,其中3700平方千米位于伊朗境内,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180亿桶,天然气储量占伊朗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50%。而6000平方千米位于卡塔尔领海内,卡塔尔称之为North Dome气田,其天然气储量27万亿立方米,凝析油320亿桶。南帕尔斯气田是一个凝析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气田,全部储量折合大约3600亿桶石油,远大于总储量为1700亿桶原油的世界最大油田——加瓦尔油田。
㈢ 波斯湾的石油
西亚的波斯湾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海拔长约1040千米,宽180-320千米,面积24万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广阔的内海。它西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水,向东则通过它唯一的出口——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连。 霍尔木兹海峡因扼守波斯湾石油海上运输的出口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海湾及其周围100千米2范围内,是一条巨大的石油带,这里蕴藏着占世界石油总储量一半以上的石油,仅沙特一国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1/4,堪称石油王国。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波斯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至95%均经由霍尔木兹海峡,峰值时每天通过海峡的油船和其他商船达300余艘。霍尔木兹海峡也因此成了一条关系许多国家兴衰的战略要地。
为减少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并缩短前往欧洲的航程,海湾各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向外修建石油管道。虽然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已远不如以前了,但是如果封闭它,对世界石油市场依然会有重大影响。中国进口的60%石油来自海湾,而且基本上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是气候温暖的浅海环境,水生动植物丰富并有大范围的良好的储存构造,具备了形成和储藏石油的最佳条件。波斯湾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级大油田;并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因此输油管运输距离短,原油外运方便。油田的地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因此其生产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湾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西欧和美国等地;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湾昔日的贫困国家转眼之间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波斯湾虽是石油宝库,但它给该地区带来金钱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乱和苦难。外来势力的渗透和争夺,加上波斯湾内部由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波斯湾局势长期动荡,并多次燃起战火,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对整个国际形势也有着很大影响。美国一直把波斯湾当作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向这一地区渗透。支持伊拉克打两伊战争,为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出兵海湾,再到打伊拉克战争,都是为了维护其在波斯湾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美国已基本控制了波斯湾这一世界石油宝库。
㈣ 波斯湾还有多少石油
答案
波斯湾石油多,那时因为古时候那里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美国休斯顿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个新理论:所有的石油都是从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并非通常认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动物或者植物等有机体在压力和热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而成。这一观点得到3位俄罗斯同行的赞同,但相关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一发表,便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负责人肯尼认为,从岩层断裂处释放出的地热,使埋藏于地底100公里深处的碳化无机物和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了碳氢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而且现在还有大量的矿点未被发掘。
石油地理学家已经部分接受了这一观点。美国地理调查部门的麦克·卢万表示,有一部分石油来自无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浅层岩石中的有机物形成”这一论断,他则坚决反对。新泽西州矿产及矿产资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认为,肯尼的观点是对有机化学理论以及几十年来在石油地理化学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的蔑视。
目前普遍认同的理论是,埋藏在地下的远古时代未被细菌分解的有机物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可供开采的石油。微生物将地表以下的有机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层地底的有机物则在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分解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都位于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处,最深的油井在约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处则根本不会有石油或天然气。
肯尼认为,浅层地表形成的低压条件更容易产生甲烷,而不是较重的碳氢化合物。他在实验室中将氧化铁、卵石和水加热至900摄氏度高温时得到重碳氢化合物。据此他认为,稳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个大气压条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过,即使肯尼关于石油形成的理论只有部分正确,也可能为石油勘查工作打开一扇新的探索之门。
㈤ 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路线
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中国
㈥ 波斯湾地区是着名的产油区,拥有怎样的地理环境
波斯湾盆地是阿拉伯板块上发育的大型沉积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占世界剩余可开采储量的47.6%,天然气勘探占全球的40.9%,占油气田的1841个。波斯湾盆地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8个国家。晚白垩世,阿拉伯大地开始从被动大陆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扎格罗斯山脉开始隆起,随着新特蒂斯洋的逐渐封闭,波斯湾地区形成大型前陆盆地,发展成为当前的地形特征。
2.5亿年前进入中生代,伊朗-阿拉伯板块和阿拉伯板块开始分离,古特蒂斯洋被关闭,伊朗-阿富汗地块和阿拉伯板块之间的辛特蒂斯洋形成,波斯湾盆地进入长期稳定的退期。该稳定器目前也是主要产油地层沉积时期,如伊拉克、阿联酋等。在新特蒂斯两岸,地区及局部海平面变化比较频繁,导致碳酸盐岩、泥岩交替沉积,阿拉伯板块内陆方向主要以碎屑岩沉积为主。这时波斯湾盆地所在的热带环境非常适合生物繁殖,形成了许多有机物质丰富的海洋沉积物。这些富含有机物质的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埋藏演化,产生了大量的油气。同时,适合大陆斜坡的阳光、盐度等条件对生物草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百乐系大量储藏形成非常发达的优质礁储层。目前波斯湾地区的主要油气产量都来自这个时期的沉积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