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20世纪石油又有怎么的发展
扩展阅读
lol钻石最低多少 2025-08-03 01:14:33
中国石油外派怎么样 2025-08-03 01:03:41
农业工具犁耙怎么画 2025-08-03 00:45:53

20世纪石油又有怎么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1-14 05:37:19

⑴ 20世纪70年代石油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70年代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地位影响力日渐强大,阿拉伯世界的石油输出价格上升对世界经济影响很深远。

  1. 石油美元流动。

    首先,导致更多美元流向阿拉伯世界;但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多信伊斯兰教,该教认为利息不劳而获有罪,所以收取利息、支付利息、输出利息收取意愿、书写利息的人都有罪。致使阿拉伯世界的银行长年不付存款利息,贷款也不收取利息,把贷款说成投资,收取投资分红。一个不能有利息的金融市场无法很快发展,于是导致阿拉伯世界投资人把一部分资金又投向了发达的美国金融市场,这就是着名的“石油美元回流”。

  2. 间接导致金融创新,是西方金融创新浪潮的原因之一。

    大量石油美元进入美国金融市场,催生了更多的金融产品。

  3. 间接导致日本汽车行业发展

    由于油价上涨,美国很多耗油的车辆销量减少,而省油的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日本汽车工业大发展。


⑵ 石油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⑶ 石油的历史发展是怎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宋代着名学者沈括,对中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访河北西路时,发现太行山山崖间有很多螺蚌壳及如鸟卵之石,从而推断这里原来是太古时代的海滨,是由于海滨的介壳和淤泥堆积而形成的,并根据古生物的遗迹正确地推断出海陆的变迁。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道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同时,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

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⑷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是什么

现代石油工业发源于美国。近150年的现代石油工业发展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美国人洛克菲勒因创建石油帝国——标准石油公司而开创了石油工业规模化发展的新时代。汽车工业的诞生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确立了石油成为推动人类现代文明不可替代的动力能源地位。20世纪的前70年里,石油“七姊妹”实现了对世界石油市场的长时期强有力的控制。这期间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资源国为争取石油资源主权和石油定价权而与大石油公司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最终促成代表主要资源国利益的组织——欧佩克的诞生。此后,由资源国与西方石油消费国之间的争斗引发了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世界石油秩序由此发生新调整。进入21世纪,石油的战略价值日益凸现,石油安全问题举世瞩目,围绕石油资源展开的国际政治外交角逐更趋激烈,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⑸ 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1859年开始。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德雷克井,标志着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最初的石油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为煤油时期。一个为汽油时期(动力时期)。煤油时期大约是1860~1900年,这一时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运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迅速发展起来。

(5)20世纪石油又有怎么的发展扩展阅读: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迄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⑹ 石油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是这样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石油的开发和利用,而石油一经发现便极大地带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人类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历经了能源消费的薪柴时期、煤炭时期和油气时期。薪柴时期从人类诞生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时为止。蒸汽机的发明促使当时的新能源——煤炭用量越来越大。据历史资料记载,从1800年到1900年的100年间,世界一次能源总消费量增加了1.4倍,其中煤炭消费增加了4.5倍。到19世纪70年代,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上升到24%,而到20世纪初又进一步上升到60%,人类进入了煤炭时期。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人类对石油的利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英国和德国为主的欧洲强国将军事装备由使用煤炭改为使用石油,进一步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发明和迅速普及,汽油的需求猛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多数国家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因此具有可燃性好、热值高、易储运等特点的石油,无疑成了备受欢迎的能源,再加上在一个较长时间里石油的价格又低于煤炭,更促使了人们对石油的消费。自20世纪以来,石油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石油在整个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了40%以上,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65年,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以39.4%大于煤炭的39.0%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到2000年,在世界能源构成中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达64.6%(其中油40.5%,气24.1%),稳居世界第一能源。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在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的同时,石油需求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石油,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石油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年代,也是发达国家掠夺石油最疯狂的年代。

世界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关系表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
耗油比是指石油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比例。
当今社会,石油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石油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气等。通过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使用的润滑剂等。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产品。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制造等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与石油等能源的关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至2004年末,世界一次能源总消费已超过160亿吨标准煤/年,石油消费量超过了40亿吨标准煤/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5吨标准煤/年,人均石油消费总量约为0.7吨标准煤/年。石油与其他能源一起,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⑺ 20世纪80年代的油价大震荡

从1981年起,国际油价连续5年大幅下降。随后,1986年又发生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油价战”,引起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供应前景不明和油价的大幅上涨,都使西方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西方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的增速开始大大降低,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进口的石油减少了。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世界1980—1982年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西方世界能源需求由增长迟缓变为负增长,其中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幅度尤大。接着,整个西方石油工业,从上游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到下游的储运、炼制和销售,迅速陷入一场全面的和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之中。在国际市场上,石油由供不应求和被疯狂抢购变为销售困难,油价由暴涨转为跌落,竞争激烈,生产大幅度下降。从1979年到1983年,世界市场日消费量减少590万桶(1桶=0.16立方米),从5160万桶降至4570万桶,向OPEC提出的石油需求量比1979年降低了43%。
面对油价下跌和市场份额缩小,OPEC在1983年第67届特别会议上,将原油的官价下调至每桶29美元,并决定“限产保价”。规定最高日产量1800万桶(1979年最高日产3100万桶),并规定每个成员国的限额。由于OPEC内部分歧较大,考虑到其他成员国减产的难度,而让沙特阿拉伯承担“浮动产油国”的角色。OPEC试图通过“限产保价”来等待世界石油需求重新增加和油价回升,但此举却使其石油产量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到1985年,其日产量已降至1847万桶,市场份额也从1979年的47.8%降至30.1%。
1985年12月,OPEC第76届部长级会议正式宣布以“减价保产”争夺市场份额来取代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国际石油市场由此出现了大混乱,导致1986年的“油价战”和油价暴跌。1985年12月9—12日的三天内,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下降5美元。到1986年1月2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下降到每桶仅19.5美元,这是自1980年以来该油价首次跌破20美元。2月18日,伦敦现货石油市场交易活动完全停止。3月4日,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跌到每桶11.98美元。7月23日,国际石油价格已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同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到每桶只有8.5美元。而7月30日,在地中海装上油轮的沙特阿拉伯轻质油价格每桶只有6.8美元。油价由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达70%。至此,油价基本上跌至谷底。
此后,经过一系列的会议,到1986年10月,OPEC基本就产量问题达成协议,并提出恢复OPEC官价。就在第79届部长级会议结束后的1986年10月29日晚,担任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25年之久的风云人物亚马尼被宣布解职,他的解职也宣告了据称是由他所发起的这场油价大战落下了帷幕。
1986年12月10—20日,OPEC第80届部长会议决定,从1987年1月1日起,OPEC的“参考价格”为每桶18美元;1987年上半年,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OPEC 12个成员国的石油产量限额为每天1580万桶。会议改变了1985年“限价保产”的政策,又回到“限产保价”的老路上来,只不过其油价是每桶18美元,比一年前低了10美元。到此“价格战”基本结束。
这次油价大震荡给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其后的国际石油形势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此后,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新战略的主要内容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重新突出强调要坚持“一体化”体系。
尽管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在历史上一直是“垂直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曾一度不再多谈这一问题,而且在80年代初还曾出现过要实行“非一体化”的说法。经过1986年油价暴跌之后,各公司又重新提出要坚持“一体化”,以确保公司的业务平衡和财务稳定。
(2)在油价低落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各大公司纷纷强调实施“最优原则”。
BP石油公司在1988年和1989年春就曾反复强调,它的“基本哲学”是“最优选择”,即“把力量集中在我们擅长的事情上,进行投资使它变成更好”,“关闭或卖掉”不合这一“标准的业务”,决不“充当二流角色”。
(3)坚持把取得新的油气资源放在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
在低油价的条件下,仍大力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强调对已有的油气资源的开采补偿率。
1986年和1988年油价大幅度下跌后,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利润也急剧下降,但各公司依然强调上游业务的重要性。1988年壳牌集团的石油投资达81亿美元,其中用于上游部分的占64%。埃克森公司1987年宣布“同其他石油公司一样,找到新的合理价格的油气供应已经成为一项压倒一切的目标”。
(4)大力加强兼并和收购活动。
为了解决储量紧急和勘探无重大突破并且费用日益困难的问题,兼并和收购也成为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取得新的油气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地位已不亚于甚至超过勘探所获资源。

⑻ 石油工业发展分为哪三个时期

石油工业可发展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从历史演变进程看,其关系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一体化时期。在石油工业早期发展历史中,油气勘探开发与油田技术作业不是断然分开的,这两方面业务集中在同一个公司中。第二阶段,分立时期。油气勘探开发与技术服务逐步分离,独立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纷纷出现,同时一些国际石油公司也将内部的专业技术作业部门分立出去成为单独的作业公司,油气公司专门从事勘探开发生产活动,技术服务以提供单项技术服务为主,更多的勘探开发技术仍掌握在石油公司手中。第三阶段,即当前阶段--战略联盟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大背景下,石油技术服务的范围、功能、方式都出现了质的变化。石油专业技术服务方式由单一的项目合作向全面的综合合作方式和战略联盟方向发展。

⑼ 被称为石油时代的时期是

石油时代(英语:Age of oil、英语:Oil Age或英语:Petroleum Age)代表在人类历史中人类使用石油生产或作为燃料,并对石油需求大增的一个时期。虽然自古以来,未精制的石油已用于各种用途,但在19世纪开始才有精细的石油开采技术和汽油发动机,因此石油时代被公认为始于19世纪。

历史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后,化石燃料便一直被用作一个能源。煤炭开始被广泛使用,并继续保持着人类主要能源的地位,直到20世纪。然而,两个事件彻底改变了石油时代的发展。第一件事是亚伯拉罕·皮诺·格斯纳于1846年发明了煤油,将煤和石油变成照明燃料。煤油这一发明提高了石油的可用性,并因此增加其需求。而第二事则是埃德温·德雷克于1859年发明了用于现代深水油井的钻井技术,并导致石油开采业开始蓬勃发展。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于1870年创立垄断世界石油产业的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亦于1870年至1897年期间担任主席一位。可惜的是,标准石油于1911年被美国最高法院勒令拆解。卡尔·本茨亦于1885年他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发动的汽车,致使石油需求大增。
石油时代后期
石油时代后期则通常被认为始于1901年。当时,石油公司在斯平德尔托普发现大量石油。自此,石油便被大量开挖,并令到大规模消耗石油变得可能。
电力的出现亦使得石油的使用量大增,而始于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一年开始的经济扩张亦促使世界对石油相关产品的需求大增,并导致石油需求大增。人口爆炸亦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至今,石油需求仍然在上升。

结束
石油时代早期
自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石油产量达到顶峰,不少学者便认为全球产量将会达到顶峰。于1956年,地球物理学家M·金·哈伯特推导美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在1965年至1970年期间达到顶峰。而实际上美国的石油产量是在1971年。哈伯特亦根据1956年的石油产量数据推导出世界石油产量将会在21世纪初达到顶峰。于1989年,科林·坎贝尔预计世界石油产量将会在2007年达到顶峰,但石油产量在2012年仍然创了新高。
尽管石油产量将会在2010年代达到顶峰,但石油时代仍然不会因此而马上完结。哈伯特估计石油产量将会在2050年减半,而这才可能结束石油时代。石油输出国组织亦于2004年预计2025年的石油需求将会增加近一倍。这显示石油将会变得供不应求,并可能结束石油时代。
除了石油产量和需求会导致石油时代结束,其他燃料亦可能取代石油的主要燃料地位,并因此结束石油时代。随着三位一体核试于1945年成功和核能的发展,许多学者在20世纪中叶均认为石油时代即将结束,并会被核子时代取代。但是,核能至今仍然很难取代石油的地位。

⑽ 世界三次大的石油技术革命是什么

世界三次大的石油技术革命是指近代石油史上某个时期中,科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使科学技术整体水平、面貌有别于前个时期。技术革命是指由重大的技术发明或改进而引起技术全局性的变革,也所谓改造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般认为,近代发生过三次石油技术革命。
第一次石油技术革命时期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此之前,石油工业处于近代工业的初始阶段。从此时开始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石油地质研究最显着的变化是由地面地质转入地下地质,由仅仅根据油气苗、山沟河谷的露头来确定井位,发展到在背斜构造理论指导下找油气,由所谓“前地质时期”进入背斜理论时期。由于取心技术、测井仪器和岩样分析手段的改进,使地质家认识地下的能力极大提高。同时石油钻井则由初期的“概念孕育时期”进入“发展时期”。这时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出现了大功率的钻机,有了新型牙轮钻头,有了化学处理剂用来改进钻井液和固井水泥性能,提高了钻井、完井的质量。油田开采方面,由初期的密集钻井、盲目滥采,开始懂得地下油藏是个统一的水动力系统,并不是井打得越多越好。这时提出了最大有效产量(MER)概念,作为衡量生产好坏的指标。采油工艺也得到发展,无杆井下泵开始应用,酸化等改造油层技术有了发展。
第二次石油技术革命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这个时期是所谓“石油文明”由美国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工业国的时期,也是后者完成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转移到以石油为主的时期。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初,率先以石油替代煤为主要能源,大量利用了当时世界市场上廉价的石油,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后,当时的联邦德国、苏联和法国等先后完成了类似的能源转移。这个时期世界石油年产量由5亿吨连续翻番到10亿吨、20亿吨。这个时期也是石油储量发现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在这阶段,每年新发现的储量约有230亿桶,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也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例如世界11个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油田中,有10个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世界石油储量l0亿桶以上的油田中,有48个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
第三次石油技术革命时期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次技术革命以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主要特征,并与生物工程、新材料应用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使石油科技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油气系统、盆地模拟、油藏表征、水平井及各种分支井、高分辨率地震、四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层析成像、核磁共振测井、成像测井、油气混相输送、井下油水分离、油气生产智能化、远程生产、仪表化油田、数字油田、深海(水)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