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俄罗斯什么时候恢复石油

俄罗斯什么时候恢复石油

发布时间: 2023-01-12 01:44:41

①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战略调整的背景

从冷战后的地缘政治格局看,俄罗斯的国际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在欧亚大陆,西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极力向东扩展,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东面,美日联盟不断强化———从纯粹防御性质发展到带有一定程度的向西进攻态势;南面,美、日、欧以中东为基地,逐步向中亚推进,直指俄“心脏”。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俄罗斯只有调整能源战略,施展能源外交,才能加强其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在俄罗斯领导人眼里,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石油天然气不仅是出口换汇的商品,同时还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首先,从政治角度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混乱,经济衰退,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因此,重振俄罗斯雄威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对外政策,稳住欧洲,在此基础上开展以西方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外交政策。石油天然气是普京施展其富国强兵战略的重要资金来源,石油外交更是普京打造新时代俄罗斯外交空间的王牌。在俄罗斯石油外交的版图上,欧洲是俄罗斯能源的传统出口市场,欧盟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分别有16%和41%来源于俄罗斯。利用石油合作换取欧盟对其国内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的投资,密切俄欧关系,是俄罗斯近期的主要目标。这体现在《俄罗斯2020年前的能源战略》中,俄罗斯将欧盟放在优先的油气合作伙伴的位置。普京在2004年也曾明确表示:建立俄欧统一经济空间是“俄在欧洲方向的主要任务”,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加速与欧盟的全面合作,尽快实现与欧盟的“大欧洲”计划。所以俄欧之间的油气合作比之中俄油气合作更具有优先地位。此外,俄罗斯对中国始终有一种不信任感,担心中国强大后会对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这种担忧在俄罗斯决策层中很有市场。美国外交委员会副主席IlanBerman认为,普京已经意识到日渐强大起来的中国终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竞争对手,在修建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问题上需要慎重考虑。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石油管道问题上向俄联邦政府施压,也是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阻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例如,在2003年5月13日,俄总统驻远东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曾召开联邦区州长联席会议,向普京上书“远东州长联名信”,要求铺设“安纳线”。此外,俄罗斯的媒体经常报道中国对俄罗斯的人口压力以及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中国对俄罗斯的扩张,使得俄罗斯社会民意对中国存在戒心。

近年来,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推行“能源外交”实现国家复兴的战略日渐明确。在政治关系明显改善的背景下,俄罗斯积极扩大同美国在石油市场上的合作,为“新战略伙伴关系”充实经济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努力扩大同欧洲的传统能源合作。不可否认,石油生产及出口的增加将扩大俄罗斯的政治回旋余地。能源对于俄罗斯参与国际合作的保障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俄罗斯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还拥有相对发达的基础科学、尖端技术资源,而且仍然保持着雄厚的人才资源和教育潜力。如因政治动荡引发石油危机,俄罗斯很可能通过增加出口来平息危机。这不仅有助于扩大石油出口,同时还将给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是俄罗斯现阶段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支柱。近几年,得益于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俄罗斯经济快速复苏,并连续5年稳定增长。然而,俄罗斯国内东部与西部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俄罗斯东部地区尽管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部地区。利用西伯利亚和远东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加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拉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是21世纪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因此,基于经济的考虑,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必须既能够有效带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要符合俄罗斯长期能源战略。俄罗斯当局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迫切的巨额需求的确可以保证俄罗斯开拓亚太市场的能源战略,但是中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可以极大地满足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对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却相当有限。对此,俄罗斯媒体也有报道。俄罗斯《独立报》在2004年1月2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为了避免中国扩张,俄罗斯需要变成中国的原料附庸吗?》。该文称:中国正在大量吸纳资源以保持经济增长,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可能成为中国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不论扩张是通过政治、金融、经济还是移民手段,都将使俄罗斯成为中国的能源附庸。

俄罗斯以石油天然气的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出口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深重。自1997年8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俄罗斯亦未能幸免。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亚洲一些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减少,使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对于以能源部门作为支柱产业,其出口占俄罗斯出口2/3并为俄罗斯主要外汇来源的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随着整个经济的复苏,同时又得益于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等有利因素,近几年俄罗斯石油业发展迅速。“9·11”事件后俄美能源关系迅速发展,伊拉克战争背后的能源因素和石油管道路线之争都表明了能源因素对新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影响。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俄罗斯只有积极调整能源战略,使之适应国际环境,才能获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均下降50%以上,生产投资逐年减少,外债、内债交织在一起,使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对经济部门的投资减少了80%,其中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减少了70%,俄罗斯经济的物质基础正在受到破坏。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俄目前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整个90年代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其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

长期以来,俄罗斯欧洲部分一直都是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能源主要输出地。苏联解体后,东部地区经济陷入危机,各种原材料的开采量下降以及运费上涨等原因造成东部资源输出量减少,严重制约了欧洲部分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恢复,俄罗斯欧洲部分资源日益枯竭,其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东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因此,现阶段俄罗斯对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更为迫切。当前,俄罗斯正处于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出于经济和国家安全上的考虑,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能源资源是一项明智之举,也是摆脱经济困境的捷径。

能源是俄罗斯的优势资源。俄罗斯拥有世界石油资源的13%,天然气资源的45%。不过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俄罗斯石油工业也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爬升的痛苦过程。1991年至2000年这10年间,石油产量从4.6亿吨下降到3.23亿吨,开采能力下降了2.82亿吨,钻探规模减少了2/3。近几年俄罗斯石油业才重现生机。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经济主导部门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础。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12%,占俄罗斯联邦收入的40%,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60%。

俄罗斯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极易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每变动1美元,俄罗斯的国家预算就会出现大约10亿美元的变化。对俄罗斯来说,石油就是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晴雨表。世界能源价格的上扬,刺激了俄罗斯能源的生产出口,成为了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危机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需求密不可分,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应服从于经济转轨中的反危机任务。俄罗斯外债负担沉重,正处于还债高峰期,经济现状不堪重负,还谈不上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就俄罗斯近些年的经济状况来看,增进能源生产,扩大能源出口,增加外汇储备,提高还贷能力,已成为其经济复苏的主要出路之一。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比较发达,是最有竞争力的部门,也是其支持产业部门。在俄罗斯国内需求不足、必须靠出口带动经济走向稳定以至摆脱危机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利用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业为结构改造的龙头,通过提高该部门的设备创造水平,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带动作为工业骨干的整个及其制造业获得根本革新和发展的需要。

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就开始制定中长期的能源发展规划与战略,分别经历了1995年、2000年和2003年三次大的修改。2003年年底以来,特别是2004年后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俄罗斯政府对其能源法规、政策以及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思路作了较大的调整。2000年俄罗斯就编制了《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基本原则》,2001年又在原部长卡柳日内的主持下编制了《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发展构想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俄罗斯政府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俄罗斯还通过各种途径将能源企业国有化,并限制国外资本对能源企业的投资。例如,2006年7月初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天然气出口法》就规定,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业务将全部由国有公司承担,这部法律实际上确立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本国天然气出口的垄断地位。

根据俄罗斯推出的新世纪国际能源发展战略,俄罗斯仍将以能源为杠杆加强其在世界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发展与世界各国能源、经济组织的合作关系,对能源、经济等问题施加影响,提升其在中东、欧洲,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分量,今后俄罗斯燃料和能源部门的主要出口战略将倾向于进入亚太地区市场,即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新石油天然气,拓宽出口渠道,保证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安全。

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2020年以前的中期发展战略目标是:保障扩大再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合理开采已探明资源,加强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出口,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存在。为此,俄罗斯的国家政策重点将转向以下几个方向:改善投资环境,在新采油区修建石油管道,支持中小石油公司发展,积极介入世界石油市场,更多地参与其他国家的石油项目。

② “北溪-1”又维修,俄罗斯对欧输气再减半,何时才能恢复

我认为何时能够恢复这要取决于俄乌战场的局势,天然气管道之所以停止供应。是由于俄乌战场局势还不明了而导致的。

天然气和石油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但是对于一些国家而言。石油和天然气极度稀缺,于是只能够通过进口的方式来获取。但是通过进口方式来获取石油和天然气,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限制。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天然气和石油的进口就变得非常困难。

北溪一号再度维修。

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是地主平原,这也导致了欧洲大部分国家没有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相比之下俄罗斯拥有广袤的领土,因此在石油和天然气这方面的储备数量要远远超过欧洲地区。于是欧洲国家只能够向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而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北溪一号。其实早在俄乌战争爆发的开始,该条天然气管道就已经停止向欧洲地区输送天然气了。

③ 朝鲜,古巴这些神秘国家如何搞定石油

1、朝鲜石油主要依赖进口, 主要是中国,每年一般要进口50万吨原油以及20余万吨各类成品油。

俄罗斯、伊朗也出口朝鲜原油,各年出口量不等,有些年份甚至比中国的要多。

此外也从中东、东南亚、拉美国家少量进口。

2、古巴有一定石油开采,2009年生产了近300万吨石油,天然气产量116.1亿立方米,但原油产量仅能满足其消费的47%,其余需依靠进口。最多的是从委内瑞拉,此外2017年俄罗斯也恢复了对其石油的出口。

④ 仅坚持了一个月,日本7月恢复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会有哪些影响呢

日本恢复进口俄罗斯石油带来的影响如下:该国很可能会因为自己反复无常的行为失去“萨哈林2号”项目的合作机会,从而进一步影响该国的天然气与石油进口。虽然日方迫切地想要保留该项目股份,但现在它完全需要看俄罗斯方面是否愿意继续合作。

虽然日本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仅仅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已经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能源价格上涨问题。日本是一个能源百分百依赖进口的国家,想要让它从能源上制裁俄罗斯完全就是白日做梦。早在日本实施制裁后,俄方便对其有过警告。但日本仍然一意孤行,最终落得尴尬的局面。

一、承担丢失合作项目的风险

日本高估了自己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盲目跟随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原本“萨哈林2号”项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日本能源进口短缺问题,但日本却亲手放弃了这个重要的合作机会。随着俄罗斯更换项目的运营公司,日本想要继续合作就必须等待新公司的审批程序,届时项目原定的合作内容也可能发生变化。

你认为日本对于西方的制裁表现得如此积极,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⑤ 再次发动全球石油战俄罗斯呼吁沙特停战,别让美国巴西捡了便宜

来自俄罗斯方面报道称,俄罗斯联邦能源部负责人亚历山大·诺瓦克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已经恢复了90%,即达到了病毒大流行之前的水平。俄罗斯联邦能源部部长补充说,石油市场于2020年7月进入储量下降阶段。但是,俄罗斯联邦能源部亚历山大·诺瓦克强调,由于流行病持续加剧的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比预期的要慢。俄罗斯联邦能源部部长认为,为了维持需求,俄罗斯石油公司不应满足于减产所取得的成果,并不能满足欧佩克+协议的条款,而欧佩克+协议的条款又将继续监视石油市场,以防止所谓的“过热”并为了及时减产。

“欧佩克国家石油组织正在调节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如果不采取这些步骤,石油的价格将更加便宜,这可能会刺激某人获得更多的资源。”俄罗斯联邦能源部负责人亚历山大·诺瓦克说。随着病毒大流行浪潮的缓解,全球对石油需求出现了恢复。在欧佩克+决定增加产量的背景下,今年7月中旬,石油价格上涨。根据协议,这些国家将在八月将每天的资源产量增加两百万桶。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价格变动0.9%,达到每桶43.38美元。美国WTI原油8月期货上涨1.04%,交易价格为每桶40.71美元。截至2020年8月2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升至每桶44.97美元,乌拉尔原油期货升至每桶44.44美元,WTI混合期货达到42.49美元。疫情开始消退后,政府决定帮助经济并开始逐步放宽检疫措施。因此,这种行为也可以称为影响能源市场需求恢复的因素之一。

“如今,尽管全球需求有所回升,但全球石油市场仍要开始应对对病毒大流行强度增加的担忧。在许多开放边界的国家,疾病病例有所增加。随着焦虑的增加,需求可能会开始下降。”欧佩克组织发言人对外解释说。

欧佩克将继续监视市场,因为该协议的缔约方平均完成其配额的95%。俄罗斯在7月执行了OPEC +协议,交易量为97%,8月执行了100%。同时,由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科威特的石油生产进一步自愿减少,同时,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免于承担义务。

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在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警告说,未来几个月石油产量需要增加。未参加欧佩克减产的搭乘便利的国家,如巴西或美国,挪威,这些国家拒绝对石油限产,这将使国际石油价格情况恶化。俄罗斯方面认为,俄罗斯要与沙特、欧佩克国家及时达成新的石油量产协议,防止新一轮石油战争发生。

⑥ 介绍下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

世界石油综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根据info.news.hc360.com 2004-06-1 整理

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石油资源和水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文明社会,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由此引发。从石油资源来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分布为,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叙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储量达849.3亿吨。该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4%。北面地区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297.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储量为245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在前苏联地区,独联体国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0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1%,其石油产量为4.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5%。其中俄罗斯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此外,亚太地区探明石油储量5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非洲地区为11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6%;南美地区探明石油储量134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7.7%。(参见http://info.news.hc360.com 2004年6月2日。)世界石油地区消费量与石油资源拥有量存在严重失衡现象,而石油资源在国家发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如北美、西欧、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不超过世界总量的22%,而其石油消费却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于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说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欧盟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除了从中东进口石油外,欧盟借助非洲许多国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优势”,在非洲石油开发中已领先一步。西方大国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和争端和不断加剧,资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危机处理能力,经历过石油危机的西方大国先后立法、以确保石油的战略储备。如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有《石油储备法》、德国有《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制定的《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58-1106号法》,都明确规定了储备目标和规模。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本国158天、169天、117天和96点的石油消费。中国正加快战略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后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够达到180天的安全消费量。

石油与国际政治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石油资源和水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资源因素。过去半个世纪中,仅仅由水引发的冲突就达到500多起,其中20余起演变为武装冲突。随着石油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国际石油市场新动态
(摘自环球时报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2004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今年1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然达到了每桶55.67美元,涨幅达73%!
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3百分点。高油价给消费者带来了影响,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减其他开支。油价持续上扬还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尤其是航空、汽车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更加难过。在居高不下的有油价面前,尽管亚洲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减缓,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已显而易见,亚洲经济潜伏着滞胀的危险。
● 尤科斯公司解体
2004年7月,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税款按进入司法程序。迄今为止,俄税务部门要求尤科斯公司偿还的税款已超过了275亿美元,该公司目前只偿还了39亿美元。
由于事关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决尤科斯的巨额债务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是2月19日喜,鲜为人知的神秘买家贝加尔金融集团以2,607.5亿卢布(约合93亿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之后仅3天,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就被证实为尤甘斯克的真正买家。俄专家认为,由于尤科斯公司解体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有化,俄罗斯政府重新恢复了因苏联解体和国有企业民营化而丧失的对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管理能力。

世界石油市场现状综合分析
从石油资源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
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变大。历史上曾于2004年10月22日达到油价(轻质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资源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
参考资料:《当代经济与政治》 华文出版社 《环球时报》2004年 若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