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在二战中使用的石油从哪来的
石油来源主要是罗马尼亚和苏联。之后主要是罗马尼亚普利耶什帝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② 德国石油天然气丰富吗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③ 请问大家目前德国有多少油田
全德国共有44个油田。去年RWE公司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平均的日开采量为33000吨。法国天然气公司已经着手在柏林以南选址开采。但实际上,德国北部的石油蕴藏是最丰富的。例如:北部的下萨克森州每年的采油量为120万吨,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的年产量约为220万吨。德国RWE Dea公司生产的几乎三分之二的石油来自北德海岸浅滩。德里克·默舍尔说:“德国产石油的大部分都来自德国最大的油田--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的西海岸。这个油田就是我们公司经营的,我们的石油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然而这个建于1980年、深达2000米的油井不用多久就会被开采一空。德里克·默舍尔说:“我们预计,在现有的油田中还能再开采出3000到3500万吨的石油。但是在这一油田的周边地区可能还有一些小型石油蕴藏,蕴藏量在1400万吨左右。” 在北海石油平台周围,已经有 5 个新的勘察钻井在运作。但是 RWE Dea 公司也积极地在陆地上寻找更多的油层。比如在下萨克森的吉弗恩以北大约150平方公里的范围以及在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施泰因州普伦地区约400平方公里的大范围区域。类似这样的钻探不仅很昂贵,而且前景未卜。 在德国这样的勘探成功率仅为40% 。仅仅钻井可能就要耗费近3000万欧元。此外还通常要为地震勘测耗费上千万欧元的资金。可以预料的是,原油的价格很快又会涨价到每吨600欧元以上。因此RWE Dea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在本国探寻原油时,都不会为高额的前期投入所吓倒。德里克·默舍尔总结说,尽管投资高昂,但从中期来看,这不会是一笔亏本的生意:“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做到效益经营。 ”
由于有了新的开采技术,人们也需要考虑对现有的石油储备作重新估计。据估计,在德国还有至少 5亿6000万吨的石油埋藏于地下,而目前为止都还因开采太过困难而无法利用。 德里克·默舍尔表示, RWE Dea 公司在寻找和开发新油田的同时,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前景与盈利。他说:“在此我们还要强调,德国每生产一吨石油都可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且还能提高德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 但这也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因为本土开采的石油仅能满足德国石油需求的4%。但是鉴于全球石油资源有限,以及石油价格上涨的趋势,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数目了
④ 二战德国本土产石油吗
德国本土几乎没有石油,少的不值一提。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有石油,德国还可以合成燃料,以上就是德国二战石油燃料的来源
⑤ 德国本土产石油吗
产。很少,石油主产于中东。
⑥ 二战四三年时盟军轰炸没开始德国怎么缺少石油
实际上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一直缺少油料供应
德国没有油田,在1942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前,德国的原油供应主要来自罗马尼亚和苏联
此外,德国采用化工方式,将煤炭转化为人工石油
参考一下德军文献就可发现,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处于缺油状态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苏联停止供应原油,而德国在整个二战中都没有占领巴库这块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只是获得了顿巴斯的煤
而且43年是德国在东线发动大战役的时候,自然需求更加旺盛,结果就是缺少油料
⑦ 石油储量严重不足的德国,二战时却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为什么
石油储量严重不足的德国,二战时却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原因:
1、虽然中东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当时的情况,远没有直接入侵苏联,获得其石油资源来得实在。然而德国进攻苏联,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重工业基地,摧毁苏联工业,避免形成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东西对峙。
3、中东的石油,主要是运不过来,中间的战略要地被英军控制,隆美尔的北非军团就是要帮助意大利去拔掉这颗钉子,都打到了叙利亚了,最后被蒙哥马利打败了,意大利军队不堪一击,因为没有撬棍打不开弹药箱都投降,给德军拖了后腿。
所以历史没有给予第三帝国征服世界的机会。希特勒把其对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狂热和偏执压倒性地置于第三帝国的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导致德国难以产生深谋远虑的大战略,最终不得不坐视“失去的胜利”的最根本原因。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之“不幸”,却是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整个人类之大幸。
⑧ 德国在二战中使用的石油从哪儿来
1、二战爆发前,全球石油产量90%控制在英美手中,不仅仅是有资源,其他战略资源和全球水道基本掌握在英美手中,另外世界金融中心,也在英美手中。因此欧洲本土,只有两个国家拥有石油,第一就是罗马尼亚,第二就是苏联。德国二战发动战争前的石油,许多是从罗马尼亚和苏联采购储备的。
2、德国入侵波兰后,英美开始了全球经济封锁、金融封锁和资源封锁,所以德国就面临一个非常非常被动的局面,也就是如果战争长期化,德国的资源无法支撑战争。
战争中,遭受世界金融中心封锁国家的货币是无法有效使用的,另外罗马尼亚油田在苏联军力势力范围内,因此德国无法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购买苏联石油的,苏联也不会白给。
所以德国不列颠空中战役失败,预示战争陷入了长期化,资源匮乏,以及英国与苏联的互动,以及美国参战迹象明显和苏联军力对于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最终迫使德国被迫东扩苏联,抢夺石油资源,陷入多线作战的窘地。
3、另外德国在战争以前就知道,德国石油是一个是其命脉,因此德国大力发展合成燃油工业,用煤炭通过技术合成石油,当然这种做法肯定成本大,但是也是没有办法。战争爆发期间,德国燃油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着合成燃油了,但是面对英美强大的战略空中力量的对于工业能力,能源生产打击,德国最终能源一步一步走向枯竭,德国能源匮乏,导致军队作战和训练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弱。
⑨ 德国的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
钾盐,是指含钾的矿物,分为可溶性钾盐矿物和不可溶性含钾的铝硅酸盐矿物。世界上95%的钾盐产品用作肥料,5%用于工业。
钾盐矿床包括可溶性含钾矿物和卤水的总称,是含钾水体经过蒸发浓缩、沉积形成。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如钾石盐、光卤石、杂卤石等)和含钾卤水。
钾盐矿主要用于制造钾肥。主要产品有氯化钾和硫酸钾,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只有少量产品作为化工原料,应用在工业方面。
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