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防静电最好的方法
去静电的方法如下:
(1)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而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接地电阻1000次即可。静电接地必须牢靠,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增湿。增湿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荷的积累。有静电危险的场所,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装空调设备、喷雾器或采用挂湿布条等方法,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从消除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适宜。对于有静电危险的场所,相对湿度不应低于30%。
(3)加抗静电添加剂。搞静电添加剂是特制的辅助剂。一般只需加入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的微量,即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静电。磺酸盐、季胺盐等可用塑料和化纤待业的搞静电添加剂;油酸盐、环烷酸盐可用作石油待业的搞静电添加剂;乙炔碳墨等可用作橡胶待业的搞静电添加剂等。采用搞静电添加剂时,应以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为原则。此外,还应注意防止某些添加剂的毒性和腐蚀性。
(4)静电中和器。静电中和器又称静电消除器,是借助电力和离子来完成的。按照工作原理和结构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感应式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和离子流中和器。
(5)工艺控制法。工艺控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适当选用导电性较好的材料;降低磨擦速度或流速改变注油方式(如装油时最好从底部注油,或沿罐壁注入)和注油管口的形状;消除油罐或管道等中混入的杂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㈡ 油库防静电火灾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防止并控制静电产生,二是静电产生后予以中和或导走,限制其积聚。在油品储运系统通常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防止人体产生静电
油品储运系统大多都是易爆作业区域,因此严禁穿用由化纤材料制成的衣服、围巾和手套到危险区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险区场所脱掉衣服。禁止用化纤抹布擦试机泵或油罐容器。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放静电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2)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
在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可增加油品的导电性能和增强吸湿性能,加速静电泄漏,减少静电聚集,消除静电危害。
(3)做好设备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设备可靠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应不少于二组。
(4)安装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
(5)减少静电的产生
A向油罐、汽车油罐、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B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装油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
C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
D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
E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㈢ 长途运输石油中怎样防止石油产生静电
1.油罐车油罐装油量要适当
油罐车油罐装油过少,运输中摇晃空间大,易产生静电;装得太多,则对油罐车油罐口密封不严的车易造成溢出,因此,灌量在85%左右为适宜。另外,运输中应保持中速行驶,以保证油罐车油罐内油料相对平稳,还应尽量减少紧急制动。
2.保持油罐车油罐清洁
油罐车油罐内不能存有水分、杂质等,因为燃油中含水会显着改变燃油的带电趋势,使油罐内的电压成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同时还可能以火花的形式放电。油料中的杂质对静电产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漂浮物质,如木屑、橡胶、孤立的金属球(一些油罐车油罐内容量表上的浮球脱落)更是十分危险。主要是这类导电具有电容作用能收集和储存较多的静电电荷,在油罐车油罐中又没有固定的运动轨道,易接近罐壁或油罐车油罐内其它附件,形成适当的放电间隙。据测试,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只要与液面电位差在1-2KV,就可能产生火花放电(普通液面为28-30KV),且放电能量强,可一次性将所储能量全部释放。
3.保证油罐车其它附件的完好
对于油罐上的阀门、呼气阀、油罐车油罐盖密封圈等均应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以防止燃油漏出或溢出,遇静电跳火而发生火灾。
4.要接好静电导线
在装卸油前要将油罐车和装卸油设备用静电导线跨接在一起(油库内均安装有与油罐车相跨接的静电导线)。作用是:①将油罐感应的静电导走,避免与外界物质发生跳火;②使油罐车和整个装卸油设备保持等电位,防止出现电位差;③对油料中电荷有加快泄露的作用。在连接静电导线时一定要选择罐车上无锈蚀且裸露的金属部位,不能将其连接在锈蚀严重或有油漆地方。资料表明,只有整个静电接地系统电阻小于10欧时,才能达到良好的导静电性能。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在油罐车某个部位安装一个铜制的专用接板,专供连接静电导线。另外,不能用油罐车上的静电接地线作为装卸油用的静电导线,原因是油罐车在装卸油中,一般停放在水泥地或较紧硬的地面上,其静电接地线的电阻不可能低于10欧,因此,很难保证同装卸油设备保持等电位。
5.改变装油时,要排尽原装油料
所谓改变装油,是指例如原来装过汽油的油罐,现在装煤油或柴油或者与此相反的情况。改变装油易在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特别是油罐车油罐内若原装汽油,现在装煤油或柴油时。原因是由于煤油和柴油都具有吸收汽油蒸汽的性质,它会使原来已充满汽油蒸汽而达到富油状态的油罐,被稀释到可以爆炸的范围内,在冬季更是如此,若一旦发生静电跳火,即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据美国石油学会一份事故调查报告反映,在620件油罐车发生的静电事故中,就有440件是改变装油时造成。因此,在油罐车改变装油时,要尽量排尽油罐内的沉积油料,打开油罐罐口,让残留在罐内的油料尽量挥发。另外,装油时还应告诉发油人员油罐内原来所装的油料,以便发油人员能按规定进行操作,例如限制送油流速等。
6.要保证油罐车上防静电设施的完好
油罐车上防静电设施主要为静电接地线和油罐内的隔油板。静电接地线有链条式和导电橡胶托地带两种。前者由于拖地撞击易产生火花、接地时是时隔时通、再加上易锈蚀会增大泄露电阻等缺点,现在新出厂的油罐车都采用橡胶接地带。所以,对静电接地线要经常调整,以保证其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且应常用万用表检查是否通畅,有无断裂,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隔油板的作用是减轻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料在罐内的晃动和激溅,以减少静电产生。若在维护油罐中卸下了隔油板,要及时安装上,切不可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装置。
一定要低调,这不是咱家的,借人家滴!
㈣ 大家知道防静电服的防静电原理是什么吗
防静电服,即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特种工装。防静电服是为了防止服装上静电积聚,采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按照规定的款式和结构缝制的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是适用于石油、石化、化工、炼化等行业的具防止静电积聚性能的特种工作服。
防静电服由不同色的防静电布制成。布料纱线含一定比例的导电纱,导电纱又是由一定比例的不锈钢纤维或其它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导电纤维的电晕放电和泄漏作用消除服装上的静电。由于不锈钢纤维属金属类纤维,所以,由它织成的防静电布料的导电性能稳定,不随服装的洗涤次数而变化。鑫力达防静电服款式多样性能稳定。
在化纤织物中加入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其消电是基于电荷的泄漏与中和两种机 理。当接地时,织物上的静电除因导电纤维的电晕放电被中和之外,还可经导电纤维向大地泄放;不接地时则借助于导电纤维的微弱的电晕放电而消电。实践证明,防静电工作服可有效地抑制服装静电,消除或减少静电放电的危害。下表给出了操作者穿用不同工作服时人体带电的比较。
防静电服防静电原理: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将进口导电丝(美国首诺/日本钟纺织)和基体材料熔融,制作而成高品质防静电面料。导电丝提供低摩擦带电压,并且可以避免微尘吸附。通过防静电面料导电丝扩大静电传导面积,利用静电耗散原理,消除静电。
㈤ 为什么石油石化行业劳保工服必须采用抗油拒水防静电面料
抗油有举个例子,我一个老师戴了一种塑料手套去操作一个东西,接触到了油挥发出的蒸气,过了一阵子后,那手套碎了...抗静电,那是必须的,要知道油蒸汽只要化纤衣服上的一点小静电就会点燃,后果可想而知。抗水就不清楚了,估计是雨天作业要防雨吧,也有可能达到了前两种性能后也就具备了抗水性了
㈥ 石油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在石油化工行业以及通常有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生成的行业,静电是产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措施防止静电产生和进行静电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固体面与固体面、固体面与液体面间的接触和撞击,或者固体的断裂、液体的飞溅,都可能产生静电。例如,高电阻率液体(如石油)的流动,液体的过滤,粉尘的研磨、混合和筛选过程中的运动,粉尘的气体传送,人员和机器在绝缘地板上的运动,皮带与轮轴的相对运动等类似的工艺过程都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电位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击穿周围的气体,产生火花。火花的能量达到足够的数值,就能点燃某些易燃物质,造成火灾。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引起静电火灾的条件主要有下面三个。首先是存在易燃或易爆的物品;其次是在设备安装、运作及操作过程中产生电荷,积累电荷,电荷形成的电场强度大于周围的击穿电场强度;三是电火花具有的能量大于周围的最小引燃能量。上面三个条件如果有一个缺少,就不能引起爆炸与火灾。防静电的安全措施就是针对具体情况,清除上面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具体有下面几种做法。
第一是接地。导体上的静电荷可采用接地的方法将其引入地下,这样电荷就不会积聚在导体上。
第二是避免人身上静电荷的积累。人身上的静电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衣服的相互磨擦、接触其它带静电物体后电荷的转移或靠近带电物体时的静电感应等。防止人身上静电荷的积累,可使用低电阻的防静电鞋袜、地板等。
第三是使大气电离。因为电离能使周围空气的导电性增加,利于静电荷在物体表面移动,所以可利用带电物体的放电或者使用一定剂量的同位素使空气电离,以中和物体或空中的静电等。
第四是增湿。提高空气的湿度,可提高物体表面的导电能力,使物体与地之间形成一个导电通道。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防静电的效果就很好了。
最后要做好非金属材料的防静电处理。很多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和玻璃纤维等均属绝缘体,极易带上静电荷,并能够维持很长时间。通常可在这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物质,使之成为导电体,然后采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荷的积累。L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