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也是主要由地壳内的碳元素形成,是不是根本不会枯竭
随着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工业化时期,在此后的一段岁月里,世界各国也纷纷兴起了工业化进程。而在工业时代里,最常见的矿产资源石油及煤炭等能源,是工业时代中最重要的物资之一,有了它们的加入,才能顺推动工业化的进程。石油枯竭论”是“禁燃”的理论依据。上述看似巧合的事件,实则内在联系紧密。油价上涨拉高了运输成本,通过成本传导,进而导致CPI上涨。此时,一部分人借机夸大事实:石油是储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中国目前石油主要依赖进口,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该将禁售燃油车提上日程。
㈡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答:化石燃料的形成:
煤的形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泥炭层被泥沙、岩石等沉积物覆盖起来。这时,泥炭层一方面受到上面的泥沙、岩石等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泥炭层又受到地热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泥炭层开始进一步发生变化:先是脱水,被压紧,从而比重加大,而且石炭的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完成这几个过程以后,泥炭就变成了褐煤。褐煤如果继续不断地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有古代的苏铁、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抚顺和云南的小龙潭煤田,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和原始的被子植物。石油的形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在岩层孔隙内,常以液体或气态(天然气)存在;有时部份凝结成固态。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堆积在湖里、海里,或是陆地上,经高温、高压的作用,由复杂的生物及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石油在地层中一点一滴地生成,并浮游于地层中。由于浮力的关系,油点在每年缓慢地沿着地层或断层向上移动,直到受不透油的封闭地层阻挡而停留下来。当此封闭内的油点越聚越多,便形成了油田。储油气构造一个良好的储存油气的封闭构造,除应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及渗透率的储油层外,此储油层的上方必须有致密不透油、气、水的岩层,如页岩、泥岩等,这就是所谓的盖层,其作用为封盖住进来的油气,不让油气向上逃逸。一般常见的储油气封闭构造依其型态可分为构造封闭如背斜、断层等,及地层封闭,联合封闭。天然气的形成:根据形成机理天然气可划分为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两大类。所谓有机成因气是指分散的沉积有机质或可燃有机矿产(油、煤和油页岩),在其成岩成熟过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热解作用形成的以烃气为主的天然气,就目前的研究程度来看,现今发现的天然气绝大部分属于有机成因气。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类型。由前面的叙述可知,根据成气的主要作用因素,可进一步将有机成因气分为生物成因气(包括成岩气)和热解气;后者是有机成因气的主体,还可根据成气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再进一步划分:将由成油有机质(Ⅰ、Ⅱ型干酪根)形成与石油相伴生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而将Ⅲ型干酪根和成煤有机质在成煤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这样就将天然气划分为四种基本的成因类型,即生物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和无机成因气(表)。有关各类型有机成因气与有机质演化各个阶段的关系见表。
㈢ 碳和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尸体是烂掉了但是有机质只是改头换面它们依然有大部分留在沉积物里把眼光从陆地投向水下~在物产丰富的水体中深水之下是一个安静的~不受波动的环境沉积物里会沉淀大量从上面掉下来的各种残骸~统称有机物如果再加上泥沙的快速堆积掩埋~地壳还时不时沉降一下这些就会裹挟在沉积物里进入地层一旦开始缺氧 有机质就可以长期保存~微生物会持续分解它们~释放出一些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有个别变态点的也可以释放一些烃类~比如甲烷——注1但达到一定的深度以后微生物本身也会死亡并作为有机质加入其中~最后 这些有机质就会在热的作用下进行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个过程笼统的称为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物遗骸 无非是些蛋白质 酯类和糖~一些复杂的烃类衍生物但埋藏过程中 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都分解了能溶解的也都流失了剩下一些死硬分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无机酸碱的有机大分子团们——干酪根这才是形成油气的主力剩下的就是一个无趣的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了~长链有机物逐渐热解为短链烃类短链烃类甚至可以继续裂解成甲烷乙烷这样的超小烃类~于是这些从有机长链上掉下来的东西就组成了石油~天然气~当终于什么也掉不下来的时候剩下的有机物残渣就会慢慢碳化~甚至最终变成石墨~关键词提示:1.生物气(低熟油气)2.有机质热演化3.干酪根
麻烦采纳,谢谢!
㈣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㈤ 柴油燃烧产生CO2,为什么石油燃烧产生CO2
柴油的CO2排放因子是:74100 kg/TJ
柴油的净热值是:43 TJ/Gg
故单位质量柴油完全燃烧排放的CO2质量是:74.1*43/1000 = 3.1863
即1kg柴油排放CO2: 3.1863kg
注:
柴油含碳量:20.2 kg/GJ;
氧化率:100%
碳到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44/12
故此:
柴油的CO2排放因子计算为:20.2*100%*44/12*1000 = 74100 kg/TJ
柴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如果按十六烷(C16H34)计算的话
2C16H34 + 49O2 =点燃= 32CO2 + 34H2O
1kg十六烷燃烧生成的CO2的质量=1000g/(226×2)×32×44=3115g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一般不会直接燃烧石油!常态下不易燃烧!一般要分馏或裂化后转化为其他的油或气体!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按其中有90%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其余的变成碳或一氧化碳,那么直接燃烧一吨石油大约产生33660千克二氧化碳!
㈥ 为什么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多栖身在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底下。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有的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在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使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据计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
但是,仅有这些生物遗体还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气。
生成的油气还需要有储集它们的地层和防止它们跑掉的盖层。由于上面地层的压力,分散的油滴被挤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层中。这些藏有油的岩层就成为储油地层。有的岩层孔隙很小,石油“挤”不进去,不能储积石油。但是,正因为它们孔隙很小,却是不让石油逃逸的“保护壳”。如果这样的岩层处在储油层的顶部和底部,它们就会把石油封闭在里面,成为保护石油的盖层。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并没有开采的价值,那些油气富集的地方才具有开采价值。浅海的地层常常是砂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的,这些都叫沉积岩。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在海底,但由于地壳变动,使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向上弯的叫背斜,向下弯的叫向斜。有的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背斜。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㈦ 为什么"石油含有碳,氧元素,它不可以直接用作燃料"这句话是错误的
首先石油是混合物,而且他的物质多是多C有机物,多碳有机物很大一部分不方便直接作为燃料,因为直接作为燃料一是污染环境(多C物质燃烧不完全,冒黑烟),另外燃点较高,不易燃,燃料应该易燃。
㈧ 为什么燃烧煤、石油产生二氧化碳说煤、石油对环境有污染
煤、石油并不是纯净的,除了C、H 、O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杂质,其中的S、P燃烧后产生的SO2等酸性气体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此其一;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大量的CO,破坏臭氧层,此其二;媒和石油燃烧时,大量的灰、粉容易随风飘洒,此其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