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世界主要产油国储量排名/中国各大油田产量排名
国家及地区 储量 排名 中国各油田 2006年产量 排名
沙特阿拉伯 362亿吨 1 大庆油田 4341万吨 1
加拿大 184亿吨 2 胜利油田 3000万吨 2
伊朗 181亿吨 3 长庆油田 1700万吨 3
伊拉克 157亿吨 4 中海油天津 1600万吨 4
科威特 138亿吨 5 塔里木油田 1533万吨 5
阿联酋 126亿吨 6 拉玛依油田 1218万吨 6
委内瑞拉 109亿吨 7 辽河油田 1200万吨 7
俄罗斯 82亿吨 8 吉林油田 615万吨 8
利比亚 54亿吨 9 大港油田 500万吨 9
中国 50亿吨 10 青海油田 475万吨 10
2. 请问秘鲁属于哪个国家啊
秘鲁是一个具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秘鲁共和国,通称秘鲁(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爾尔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2)秘鲁石油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秘鲁在大约公元前11,000年开始有人类的足迹。
在公元15世纪,印加人建立了印加帝国,并维持了一个世纪。该帝国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
1532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的征服者击败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西班牙自此开始对当地的统治。
18世纪,减少中的银产量以及经济多样化大大削减了王国的收入。
1821年,何塞·德·圣马丁宣布独立。
19世纪初期,独立战争在南美洲各地暴发,但秘鲁仍是君主主义者的大本营。
从1840到1860年代,在总统拉蒙·卡斯蒂利亚的统治之下,海鸟粪出口带动国家收入增加,秘鲁随之稳定发展。
秘鲁在1879年至1883年间发生的太平洋战争被智利击败,在《安孔条约》和《利马条约》中割让阿里卡和塔拉帕卡省两省。
1968年,胡安·贝拉斯科·阿尔瓦拉多将军带领武装部队对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总统发动政变。
1975年,贝拉斯科被总理兼陆军部长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莫拉莱斯停止了贝拉斯科的改革进程,重新建立民主制度。
1980年代,秘鲁面临巨额外债、高速通货膨胀、猖獗的毒品走私活动以及大范围政治暴力。
3. 地球的石油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的具体数据有哪些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政府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着。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¼,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4. 西方石油公司的主要业务
西方石油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两方面:油气勘探开发、化工业务以及天然气运输等。 西方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除了在美国陆上和墨西哥湾从事油气勘探和生产外,该公司在9个国家有油气生产活动,在8个国家有勘探项目。1998年公司的净销售和营业收入为66亿美元。自1991年以来,西方石油公司的油气替代率平均达到187%的水平,1998年的替代率达到378%。油气储量在1998年底达到14.2亿桶油当量,比1991年高33%。1998年公司的石油产量为32.1万桶/天,天然气产量为7.03亿立方米。其中石油产量中有75%来自国外的经营,而天然气产量中87%来自美国本土。
1998年油气总产量达到43.8万桶/天。1998年年初公司收购了美国政府在加利福尼亚的ELKHILL油气田的78%的份额,极大地增加了公司未来的潜在产储量。
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五个区域:加利福尼亚的ELKHILL堪萨斯的大HUGOTON油田墨西哥湾东得克萨斯以及位于西得克萨斯和墨西哥东南的二叠纪盆地。1998年公司在美国本土的石油产量为8.14万桶/天,天然气产量为6.14亿立方英尺,油气总产量为18.37万桶有当量/天。在国外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中东和拉美地区。1998年公司在哥伦比亚、阿曼、秘鲁和卡塔尔的石油净产量是17.9万桶/天。在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也门的产量分成协议资产1998年带来25.5万桶/天的石油产量。除了开发自己的发现储量外,西方石油公司还利用其开发迅速、成本低的专门知识,寻求提高采收率项目的机会。在卡塔尔、俄罗斯和ELKHILLS油田有提高采收率项目。在国外的天然气生产集中在荷兰和巴基斯坦,1998年其产量分别为5000万立方英尺/天和3900万立方英尺/天。 1998年以来的重大举措有:
其一,是集中公司具备规模优势和竞争性低成本结构的大规模油气和石化资产,创造不断增长的现金收益。对缺乏适度规模及竞争性成本结构的资产进行出售或寻求合资经营。通过主要经营大的核心资产,利用其规模经济效应,确保每单位产品的收益能够达到经营的底线。1998年公司出售了其经营天然气运销业务的子公司MidconCorp.,以及在美国、委内瑞拉和荷兰的各种非战略性油气资产,这类交易的价值到5.32亿美元。使油气资产在公司总资产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其二,是资产收购。1998年2月,西方石油公司完成了对美国政府在ELKHILLS油田78%的股份的收购,这一价值35亿美元的交易提高了西方石油公司的储量和产量,并为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据报道1998年底西方石油公司的油气储量达到14.2亿桶油当量,是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其中的4.25亿桶来自ELKHILLS油田。随着今后几年的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预计其储量仍会有更大的提高。(1998年ELKHILLS油田的石油和天然气液总产量为6.5万桶/天)
其三,是与英荷壳牌公司的资产互换交易,西方石油公司获得壳牌公司在也门和哥伦比亚的油气生产份额,而让出了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未开发的天然气项目。此举强化了西方石油公司在中东和拉美两个核心地区的油气资产,使公司在1998年的净产量提高大约4.6万桶/天。与此对比,.而公司在亚洲的天然气项目由于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支出之后,才可能获取净现金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对ELKHILLS的收购和与SELL的资产互换是国际石油工业有史以来同类交易中最大的一笔。它增加了在上述三个区域中的适度规模和可盈利性。通过利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经营和管理成本,提高了油气资产的盈利能力。
其四,是组建战略联盟。在化工业务领域,西方石油公司制定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的经营战略。与其他公司组建战略联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其子公司OXYCHEM与GEON联盟,创建了北美地区最大的PVC生产商,OXYCHEM拥有联盟76%的股份,联盟的PVC世界市场份额为25%。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公司每年可以降低成本大约8000万美元。另外,OXYCHEM与EQUISTARCHEMICAL的联盟(OXYCHEM拥有29.5%的股份),可以使公司节约成本2.75亿美元。 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1999年西方石油公司的资本支出由1998年的10.3亿美元下降到3.5亿美元,但预计仍然可以维持1998年的产量水平。在3.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中,大约有2.75亿美元用在增长潜力的高的油气项目上,特别是在ELKHILLS油田和卡塔尔的油田项目上。其余的0.75亿美元用于石化项目上。
1998年11月公司制定了降低经营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的目标,计划在两年内,每年节约2000万美元的支出。同时计划裁减员工1000人,预计此举可将一般管理费用降低30%。在生产经营方面,低成本战略在已经取得成效,ELKHILLS油田的生产成本在收购前约为4.48美元/桶,到1998年底,降低到1.86美元/桶,预计1999年将进一步降低到大约1.4美元/桶。在卡塔尔,1994年中收购IDDEL-SHARGINORTHDOME油田后,其产量从2万桶/天提高到12.1万桶/天,而经营管理费用从5.52美元降低到2.85美元,降低了48%。 适应资产简化与优化重组的需要,公司的管理层结构也按照管理有力与提高效率的原则进行了新的调整,公司总经理R·劳伦斯兼任其勘探生产分公司的主席和总裁,同时重新任命了直接对R·劳伦斯负责的分管油气生产、经营、公共关系和投资部的副经理人选,以发挥其出众的领导才能,推进公司的改革进程。
5. 现在东南亚国家陆地上有哪些大的油田它们的产量大吗二战时的产量如何
印尼石油探明储量43亿桶,石油输出国组织给印尼规定的石油生产配额是日产145万桶,印尼目前石油日产量110万桶,日消费量120万桶,仍需进口少量石油。印尼石油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准备引进更多的资金和设备,开发边际油田,如印尼政府免去了石油勘探生产设备的进口税。
马来西亚石油探明储量30亿桶,大部分油田分布在马来半岛沿海地区。由于马来西亚石油开采迅猛而勘探相对滞后,近年马来西亚石油储量呈下降趋势。为开拓海外石油市场,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在23个国家涉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在海外29国石油业均有投资。
菲律宾石油产量不高,目前日产石油2.3万桶,产自深海油田。菲律宾石油日消费量33.6万桶,国产石油只能满足7%的需求。为防止石油产品价格暴涨,菲律宾政府对国内市场油品价格实行调控;为保护国内炼油企业,菲律宾对原油和成品油征收2%—3%的进口税。
越南探明石油储量6亿桶,近来石油日产量40万桶,日消耗石油33万桶。由于炼油能力有限,越南在出口原油的同时,进口成品油。越南已投产的油田有9个,现正在勇决建一座日加工原油14万桶的炼油厂,耗资将达25亿美元;在越南北部将建一座日加工原油15万桶的炼油厂,计划2010年开工;越南南方也在规划建一座新炼油厂
二战时期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几乎全部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 Duri, 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 Rama, 油田、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 和 Bakapai油田,
另外提示你,
在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时期,当局曾派出大量专家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在寻找其他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曾进行过油田的找矿工作。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八百米。不知道是否还有更深的钻探技术,总之是越深越困难,听说实际上并没有钻探。而且,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一千米深,还差不足两百米”。
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6. 秘鲁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秘鲁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石油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
秘鲁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铜产量世界第二,锌产量世界第二,锡产量世界第三,金产量世界第六。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二价铜盐是最常见的铜化合物,其水合离子常呈蓝色,而氯做配体则显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
铜的活动性较弱,铁单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置换出铜单质。铜单质不溶于非氧化性酸。
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力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渔业资源丰富,鱼粉产量居世界前列。
7. 世界石油生产国排行榜
世界十大产油国 第十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伊拉克133百万吨 第九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英国138百万吨 第八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挪威147百万吨 第七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委内瑞拉155百万吨 第六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中国160百万吨 第五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墨西哥167百万吨 第四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伊朗180百万吨 第三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俄罗斯304百万吨 第二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美国354百万吨 第一名. 世界十大产油国 - 沙特阿拉伯413百万吨
8. 世界石油产量排名
2006年全球前十名石油生产国排名(仅供参考)
排名
国家
生产量(百万吨)
所占份额(%)
1
沙特阿拉伯
514.6
13.1
2
俄罗斯
480.5
12.3
3
美国
311.8
8
4
伊朗
209.8
5.4
5
中国
183.7
4.7
6
墨西哥
183.1
4.7
7
加拿大
151.3
3.9
8
委内瑞拉
145.1
3.7
9
阿联酋
138.3
3.5
10
科威特
133.2
3.4
9. 原油十二大出产国家叫什么
1、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西亚中东国家最大石油生产国,占全球石油生产量的13.24%,探明储量仍然有大约2630亿桶。每天盛产石油1175万桶,首都是利雅得,货币是沙特里亚尔,人口约2829万。
2、美国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占全球石油生产总量的11.94%,美国也是最大石油资源消费国,探明储量达210亿桶,该国仍然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每天盛产石油1059万桶,首都是华盛顿。
3、俄罗斯
位于欧亚大陆北部的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的11.64%,探明储量为600亿桶,东西伯利亚还有未充分发掘的石油,初步估计,可能达到47亿桶。每天生产石油1030万桶。
4、中国
50年代末,在东北部发现了大量石油储备,生产石油约占全球产量的4.7%,与美国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大的石油消费国,探明储量大约是203.5亿桶,每天盛产石油41.9亿桶。
5、伊朗
生产石油占全球产量的4.6%,探明储量为1370亿桶,包括常规石油储量10%,每天盛产石油413万桶。官方语言,波斯语。
6、加拿大
占全球生产量的4.4%,估计储量有1790亿桶,大部分石油位于阿尔伯塔省,每天生产石油392万桶,首都渥太华,人口大约3488万。
7、阿拉伯酋长国
位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东南端,东部接壤沙特阿拉伯南部,生产占全球总量3.6%,石油储备达到980亿桶,大部分在阿布扎比、迪拜和沙迦地区。每天盛产石油323万桶,货币是阿联酋迪拉姆,首都阿布扎比。
8、墨西哥
墨西哥是美洲第五大国家,生产石油占全球的3.3%,每天生产295万桶,首都墨西哥城,探明储备时104.2亿桶,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货币是墨西哥比索。
9、巴西
南美及拉美地区最大国家,生产石油占全球总量3.15%,得益于卢拉油田,这是西半球最大油田,位于桑托斯盆地,距离里约热内卢海岸大约250公里,探明储量128.6亿桶,还有木星油田,位于卢拉东部37公里,首都巴西利亚,货币巴西雷亚尔,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10、科威特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波斯湾一角,北部接壤伊拉克,1938年发现石油,拥有石油产量占全球市场的3.1%,探明储量1040亿桶,首都科威特市,货币科威特第纳尔,每天生产石油275万桶。
10. 近两年各国原油产量排名
大部分数据基于2008年6月的世界概况[1]。注意石油产量指钻井作业每天生产的原油产量。这不应和石油供应量混淆,石油供应量通常是指市场供应的多种类型的石油产品和非石油产品(像天然气和生物乙醇)。
尽管中国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国,国内产量仍不足。中国海外寻油的路途依然艰辛。
国土资源部网站昨日引述相关数据称,2009年中国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4%。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约为1.894亿吨。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排名为:俄罗斯以4.96亿吨位居第一,随后为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中石化(600028,股吧)集团一位内部管理层表示,俄罗斯石油产量霸主地位在十年内将很难改变,因为它基数太大,但今后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幅会很小,“俄罗斯与中国一样,不少油田已老化。”
对沙特来说,能有这么高产量主要归功于海外市场开拓,该国大部分原油对外出口,去年1到11月沙特向中国就出口了3700万吨,同比上升12%,2010年对华出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中国能在去年超过伊朗挤入前四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伊朗产量下降了4.3%,尽管中国相比2008年产量也递减了0.4%,但降幅要小于伊朗。伊朗去年原油产量为1.86亿吨,比中国少了300万吨,排第五。第六至第十分别是墨西哥、加拿大、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不过,中国1.89亿吨的产量相比巨大的需求还差了一半以上。
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计算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需求量的简单方式是把产量和进口原油量相加。”按上述方法本报记者测算发现,去年中国石油需求量达3.93亿吨(全国原油产量1.8949亿吨,进口原油量2.0379亿吨),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只生产了48%左右的原油,其他都要来自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内去年实际原油产量增幅也低于需求增幅。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上述专家告诉记者,“这三四年间原油产量增量都徘徊在1.8亿吨到1.9亿吨之间,年增幅是1%到2%。现在还很难说2015年是否可能达到2亿吨。”而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约5%以上。对此,中石化集团内部一位管理层说,中国去年有1360万辆的汽车销量,除去少量报废车,等于每年新增2000多万吨原油需求,“这相当于原油需求增加5%。”
中石化上述管理层强调,5年内中国原油产量想要超过美国(2.67亿吨)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原油产量属于稳产,而不是大幅增产,能保证在1.8亿吨以上已很不容易,“2009年估计中石油会在原有1亿吨产量基础上略微下降,中石化2008年产量为4100万吨,去年约小幅增加3%到5%;中海油增幅更大些,可能是10%,但它基数太小。”中海油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华2月3日曾预计,公司2009年可实现净产量为2.26亿~2.28亿桶油(约合3100万吨)。
即便是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中国国内原油生产增量也极为有限,中石油就是一个例子:2006到2008年,中石油只是以100万吨/年的增幅实现着“小步慢走”。
中石化上述管理层表示,国内每年新增原油需求基本都通过海外进口解决。去年中石化获得了瑞士油企Addax的全部股权,可一次性增加700万吨石油资源,预计2009年中石化总海外权益产量达1200万吨;中石油现有海外石油权益产量为30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