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大学建设多少年了
扩展阅读
如何做好工具生意 2025-05-16 08:43:54
蒙迪欧随车工具放在哪里 2025-05-16 08:36:50

石油大学建设多少年了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07:40

⑴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几本

一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属于一本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4400余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以石油为主,多学科发展的部属重点大学,学校拔尖人才和技术人员数量很多,每年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智力支持,相信这些效益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是无形资产,是宝贵财富。

(1)石油大学建设多少年了扩展阅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2000年2月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明确了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各自相对独立办学;2005年1月学校更为现名。

⑵ 石家庄石油大学的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它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北京石油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7年11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0年2月划归教育部直属;2000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

◎ 招生专业

高起专\专升本:会计学、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石油工程、土木工程、商务英语 、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考试科目

高起专:数学、语文、英语

专升本:高等数学(理) 或大学语文(文)、 计算机文化基、英语

备注:高起专、专升本各专业均为80学分,学习期限2.5-5年。学习期限下限是指最短学习时间,不包括发证时间。

◎报名及考试时间:

1、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到7月30日截止。

2、 考试时间:10月中旬

◎报考条件:

1、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大专毕业以上程度的在职、从业、待业人员。

2、高中起点专科专业招收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社会青年、中专、技校和职中毕业生。

◎毕业与待遇:

1、
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符合毕业条件者,由北京科技大学颁发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并由教育厅加盖钢印的成人教育本、专科毕业文凭(
查询网址www.chsi.com.cn),国家承认学历与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招调工、转干、晋升、评职称等有效。

2、 本科毕业后当年向学校申请学士学位者,经审查和考核全格后,由北京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统一授予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凭学位证书可报读研究生。

◎学费及缴费方式

首次报名:报名费:500元,差旅费:600元,考试资料费:1860元

学费:按照每年下发的录取通知书为准,学费范围在:3500-4200元/年

⑶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个办学实体组成。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学校主页:http://www.upc.e.cn/
校园文化
【石大校训】:1.惟真惟实,2.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石大校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石大教风】:为学为师、[1]立德立言
【石大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石大精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创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同时还是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国18所着名高校之一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69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点这个链接http://ke..com/view/4920.htm,进去查一下。祝你成功!

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址具体在哪里

青岛校区: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东营校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

学校始建于1953年,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5024亩,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

该校文化: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徽确定。校徽以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为核心元素,外环弧形上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标准字校名。

核心元素“创造太阳”:雕塑的圆球象征太阳,周围的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长管道是油气集输管线。人物象征着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园丁,她高高举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指引万千石大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勇于攀登。

从正面看这个人,她的衣服有个飘带,有两层寓意:一是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样子。整个雕塑还意味着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

雕塑的设计思路主要源于老校长杨光华先生倡议,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展示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价值理念,即以石油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为己任,以科技知识为国家奉献能源为使命的深刻内涵。雕塑的设计者为前广州雕塑院的院长、着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⑸ 东北石油大学是那年成立的

1960年,第一代学院人,在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简陋、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为国争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作激情,靠着捡粮、种地、干打垒、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伴随着大庆油田的产生创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 — 东北石油学院。学校50年的办学历程不仅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更是一部从大庆精神形成到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的发展史。1975 年,东北石油学院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 1978年10月,大庆石油学院被国务 东北石油大学50周年校庆标识 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院校之一。1988年大庆石油学院在沿海开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分院。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秦皇岛分院成立。2000年2月,大庆石油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同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学校由安达迁往大庆市。2002年10月,学校一次性完成搬迁。2005 年7月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大庆石油学院正式签定协议,大庆艺术学校并入大庆石油学院,9月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院正式揭牌。2010年4月1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 艰苦创业 大学诞生 (1959-1976) 60年代的校门 大庆油田的发现,点亮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火。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在油田建一所培养高级石油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从1960 年5月开始筹建,校址选在当时的松辽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安达,学校于1961 年9月正式开学,定名东北石油学院。建校初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全体师生发扬大庆精神,用“拣粮、种地、干打垒”的创业精神,形成了“三宝”和“九风”,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以与油田紧密结合方式,为我国的特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祖国的石油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初具特色 朝气蓬勃 (1976-2000) 全国恢复高考,大庆石油学院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1978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学校渐渐地步入了 70年代的校门 持续、稳定、长足发展的轨道,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态势。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学校形成了 “一体两翼” 的教学思想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大庆石油学院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时代英才,被誉为“石油工程师的摇篮”。 跨越发展 振翅腾飞 (2000-2010) 世纪之交,大庆石油学院经历了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体制划转。2000 年2月,大庆石油学院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为中央和省共建, 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学校党委果断做出了向大庆整体搬迁的重大决策,全校师生以“创业、科学、奉献”的迁建精神,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成为我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搬迁后的大庆石油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学校继续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严谨务实、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发挥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东北石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国石油工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科学发展 走向辉煌 (2010-现在) 图书馆 2010年4月1日,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 。并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了共建东北石油大学协议。共建协议的签订,是东北石油大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必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07年, 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2008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实施“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的高校。五十年的光辉历程,半个世纪的如歌岁月, 完成了历史性的华丽转身的东北石油大学,从此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发展之路、走向辉煌之旅,成为国内知名国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历史沿革

1953年,为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石油工业发展,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石油石化等系科,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正式创立,这就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
1960年,跻身国务院确立的64所“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华东石油学院。迁校造成了学校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当时所有校舍仅是只有40000平方米的“干打垒”土房,没有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场。面对困难,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盐碱滩地上把学校再建了起来。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石油大学(北京)在1989年面向全国恢复招收本科生。
199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行列。
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管辖,同年6月,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1年,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等5个二级学科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5年1月,石油大学更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学(北京)也相应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项目”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07年,“工业催化”学科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石油石化领域优势突出。
2014年,学校的科研成果“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新技术”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5年12月10日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

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普通的一本还是211还是985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千人计划重点建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入选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2、学校始建于1953年,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

3、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751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675.8万册。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设置60个本科专业,10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5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函授网络在籍生70000余人。

⑻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石油工程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主干院系之一,始建于1953年,曾先后更名石油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2001年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
经过几代教职工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已成为我国石油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石油石化行业输送了2.1万余名毕业生,足迹遍布海内外各大油田,其中4人成为两院院士,12人成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