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新星石油广州有限公司前景怎么样
扩展阅读
液化石油什么品牌好 2024-05-09 05:09:23
今年姜巴价格如何 2024-05-09 05:09:18
鸡蛋是什么价格的好 2024-05-09 05:04:29

新星石油广州有限公司前景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8-11 14:47:13

‘壹’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招聘

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全称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前身是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
待遇不错,我有几个同学在西北局,工资挺高的。当时广州分公司似乎不是很好。现在石油行业有很多私企,但都是石油服务业的,如物探服务、测井服务、油藏业务的,以接油田外协项目为生,最好不要考虑。

‘贰’ 新星石油公司事转企的启示——财务管理在改革中起关键作用

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改变过来的。这个局原本是事业单位,经国家批准,于1996年正式改为企业(公司)。如今5年过去了,其“事转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是这个局从1996年到2000年发生的变化。

(1)生产经营总收入,1996年为30.5亿元,2000年为82亿元,年均增长28%。

(2)生产增加值,1996年为15亿元,2000年为35亿元,年均增长23.5%。

(3)总资产,1996年为54.3亿元,2000年为134亿元,年均增长25.3%,

(4)净资产,1996为30.5亿元,2000年为72亿元,年均增长24%。2000年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46.5%。

(5)企业积累(即摊提成本加税后利润、摊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旧、油田维护费、储量使用费、递延资产摊销、勘探投入摊销),1996为8.7亿元,2000年为21.7亿元,年均增长20%。

(6)利税总额,1996年为2.28亿元,2000年为6.9亿元,年均增长24.8%。

(7)石油产量,1996年为55.5万吨,2000年为240万吨,年均增长34%。

(8)天然气产量,1996年为81.4万立方米,2000年为162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4.7%。

(9)四类产业的年均增长:

a.油气销售,35%;

b.石油炼化,45%;

c.油气工程,20%;

d.多种经营,5%。

这5年(1996到2000年)国家拨入地勘费30亿元,基建投资5亿元,二者之和为35亿元;而这5年期间,该公司净资产增加41.5亿元,上交利税19.7亿元,二者之和为61.2亿元。这就是说新星石油公司在事转企的5年中,不仅把国家拨入的地勘费和基建投资,全部转增国家资产,还为国家创造新的价值26亿元。而按规定,国拨地勘费是可以核销的。这一增一减,新星石油公司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非常显着的。

新星石油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从总体上说当然归功于事转企的决策。但是当我们具体总结其经验时,发现在新星石油公司事转企当中,抓财务制度改革,加强财务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也正是处在事改企起步阶段的各地勘局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新星石油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做些调研,现综述如下:

一、根据改革所确定的企业构架,实行企业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区别在于:凡是事业单位,一定有一个主办单位,由这个主办单位向它下达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经费,通过完成任务,核销其经费;凡是企业单位,一定有一个或若干个出资者,由出资者提供资本并授权经营,企业则确保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可见,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实行报销制度,企业单位实行资本金制度。因此,一个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首先应当改变核算制度,而新星石油公司正是这样做的。

新星石油公司的企业构架是:将原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本部改成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将局所属的地区局,分别改成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中西北局、东北局改成分公司,中南局、西南局、华北局、华东局、上海局、广州局等改成子公司。

根据企业构架,财政部于1996年以财基字[1996]3号文,批复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主要内容是:

(1)从1996年1月1日起,执行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其中对该公司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油气勘探项目,应加强财务管理,补充设置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2)该公司由地矿部授权,建立国家资本金,并按规定核实资本金,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1996年1月1日起,由国家地质勘探费、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及使用油气开发基金形成资产部分的,首先增加资本公积金,待一定期限再增国家资本金。

(3)鉴于该公司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油气勘探工作资金来源有一定困难,同意该公司在过渡期间内,暂按油气销售收入的12%提取储量有偿使用费,计入生产成本

(4)同意提取油田维护费,具体执行由该公司编制各油田提取计划,报经财政部批准后,下达到所属企业执行,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5)国家地质勘探费形成的地质成果对外有偿转让所得收入,增加油气勘探开发基金。

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扩大油气地质成果,逐步形成“以油养油,以气养气”的良性循环。基金的来源有:①按油气销售收入12%提取的储量有偿使用费;②以地质成果资料有偿转让净收入转入;③从税后利润转入;④经批准返还的税费转入等。基金的用途:①用于弥补地质勘探费用的不足;②用于油气勘探项目的投入,扩大油气地质成果;③用于油气田试采的技术措施、科学研究等。

上述规定的第3、第4、第5条,作为过渡办法已经终止,财政部已经按照国际惯例修订了石油行业的财会政策,新星石油公司从2001年开始执行。

根据当时财政部的批复,原地矿部石油局制定了《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实施办法》,其中有关内容的规定是:

(1)建立资本金制度。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地矿部授权,对其全部国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建立国家资本金,并自主经营全部财产。

(2)总公司将国有资产以法人名义投入地区子公司及直属子公司,由各子公司建立法人资本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工程公司或多种经营企业,接受地区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投入,建立法人资本金。

(3)由国家地质勘探费拨款投入,国家其他专项拨款投入、基本建设基金拨款投入,及油气勘探开发基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含油气井资产)增加资本公积。

(4)各级公司取得的国家地质勘探费拨款、科研三项费用拨款等,以及提取或拨入的油气勘探开发基金,在未核销或未形成资产前,视同长期负债。

(5)国拨地勘费对上按国家规定办理,对下近期实行部分资本化,逐步达到实行全部资本化管理。建立勘探风险补偿制度,逐步形成勘探经费良性循环的机制。

(6)勘探经费按项目经费、经常性经费和转产经费三大类,实行项目管理或预算管理。

二、根据公司所确定的“增储上产,加快发展”战略,抓好资金筹集

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起步阶段关键是抓发展,此间的发展是持续生存的条件,没有发展就很难继续生存下去。因为作为事业单位的终结,最主要的标志是主办单位的切出,代之是资本的出资者。而主办单位和出资者的最大区别是:主办单位提供的是经费,承受者完成既定任务之后,即可核销,如此往复,不存在生存危机;而出资者提供的是资本,授权经营之后要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如果不能保值,就会出现生存危机。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虽然由主办单位换成了出资者,但是主办单位留给地勘单位可用于生产经营的资本,却很难保证它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由事业转化为企业,必须有一个过渡期。通过过渡期,一方面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促使国有资本逐步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本的经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过渡。

新星石油公司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过渡。这期间,人均净资产由6万元增加到14万元。即使这样,它比石油总公司还相差甚远。

新星石油公司起步阶段确定的“增储上产,加快发展”的战略,正是体现了以发展求生存的思想。首先它明确了主业,即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是公司主导产品,而勘探又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勘探的目的。在油气产品需求比较旺盛的条件下,勘探、提供可供开发的油气储量,就成为新星石油公司求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勘探需要大量资金,如何筹措这些资金,便是新星石油公司管理工作的头号任务。

从1996年到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实现的投资规模如下:

地勘单位改革与管理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其资金是如何筹措的呢?主要做法是:

1.在内部改革投资机制。在勘探投资方面,改革了勘探费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做法,实行公司总部与地区局拼盘投入。即根据勘探项目的性质不同,实行不同的拼盘比例:

(1)国家专项,由国家专项拨款统一安排专款专用。

(2)区域评价项目,投资由总公司统一安排,风险由总公司承担,成果归总公司所有。

(3)区带工业勘探项目,经费全部按贷款方式运作,资金由总公司承担80%、地区公司承担20%。风险和成果按出资比例分配。

(4)滚动勘探开发项目,资金全部自筹,风险自行承担。

拼盘办法的执行,发挥了上、下两个积极性,增加了勘探资金来源,加大了投资力度。该公司1996年的地勘投资为5.4亿元,而2000年为13.5亿元,比1996年增加1.3倍,有力地保证“增储上产”的需要。

在基建投资方面,停止内部无偿拨款,对非生产性设备由总公司所属单位自行解决;对生产性设备,经同意后,总公司与所属单位五五分摊;对大型设备,由总公司统一购入,对下租赁。实行这套办法以后,改变了基层单位盲目购置设备的情况,加快了设备更新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实行多种方法筹资,鼓励负债经营。勘探投资除了用国拨地勘费和专项拨款外,还实行了储量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用于勘探投入,甚至还动用了油田资产折旧。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不得不鼓励负债经营。但负债经营的原则必须坚持两条:第一,必须有比较好的远景不能用于风险比较大的项目;第二,必须控制负债率。全公司的银行借款,从1996年的6.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36亿元,但资产负债率仅从1996年的40%增长到2000的的46.5%,完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3.筹集资金重点在自我积累。为了增强所属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公司在对下考核业绩时,没有将利润作为主要指标,而是将企业内部积累作为考核重点。所谓内部积累,就是把公司的油气成本划分三大块,一是操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人工费、井下作业及测试费、其他直接费,这些是必须当期支付的消耗,不可能形成内部积累。二是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税金,这些也是当期必须支付的消耗。三是摊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旧、油田维护费、递延资产摊销、勘探投入摊提、其他摊提等,这些资金一经形成,企业在再生产中是完全可以支配的,是企业真正的实力。此外,在摊提成本之外,还有税后利润,也是可以用于再生产的资金。上述的摊提成本加税后利润,就是内部积累。新星石油公司的内部积累,从1996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21.7亿元,5年实现内部积累69.7亿元,占5年投资总额的55.3%。可见,资金来源主要在内部。

三、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财务预算;二是资金预算。每项预算都由一系列表格和文字说明所组成。

1.关于财务预算,主要包括4项内容,即资产、负债和权益指标预测;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税指标预测;主要产品产量、收入和成本指标预测;其他主要财务指标预测(见表1~表5)。

表1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表2财务收支预算表单位:万元

表3勘探开发、工程施工和多种经营成本明细表单位:万元

表4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表单位:万元

续表

表5经济效益指标预算表单位:万元

续表

(1)资产、负债和权益指标预测,包括:①计划年度资产总量要达到的水平,比上年实际净增减量,其中具体列出增减的项目,如银行借款、国家基建拨款、勘查投入转为资产、其他增减因素等;②负债总量达到的水平,比上年实际的增减量、增减比例,其中具体列出增减项目,如银行借款(长期和短期)、各种应付款的增减因素等;③净资产达到的水平,比上年实际的增减量、增减比例,并具体列出增减的因素;④最后计算出资产负债率,确定是否可以接受。

(2)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税指标预测,包括:①计划年度生产经营总收入达到的水平,并具体列出主要收入项目;②总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支出控制的水平,并具体列出生产经营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预测;③利润总额达到的水平,其中列出主要产品和劳务利润,其他产业利润;④所得税预计;⑤净利润预计;⑥利润总额预计。

(3)主要产品产量、收入和成本指标预测,包括计划年度预计达到的油气总产量、商品率,以及主要承担的单位;油气成本的控制水平,其中操作成本、摊提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水平以及承担单位的落实。

(4)其他主要财务指标的预测,包括计划年度生产增加值的预安排,经营现金净流量的预安排,保值增值率的预安排,资本收益率的预安排,总资产报酬率的预安排,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工资的预安排等。

上述预算指标都要细化,并落实到所属单位和总部有关职能部门。

2.关于资金预算,主要分两大类,即资金来源与支出(见表6)。

表6××××年资金预算平衡总表

续表

(1)资金的来源预测,包括:①国家拨款。新星石油公司在由事业向企业过渡期间,仍然保有国家预算拨款,这是相对稳定的收入。但是逐年减少,其中地勘费每年减少1亿元,最终停留在基数1.8亿的基础上,不再减少,用于老职工的养老金。其他还有科技三项费用,资源补偿费和基本建设拨款。②油气收入的再投入,主要是指油气成本中的摊提费用,如:储量使用费、油田维护费、勘探投入摊销、递延资产摊销、油田资产折旧、其他资金等,都要逐项作出预安排。③除油田资产之外的其他各种资产折旧,也是再投入资金的重要来源,要逐个单位作出预安排。此外,还有动用以前年度结存货币资金、职工住房周转金等,也作为资金来源,进行预安排。

(2)资金支出预测,即各项投资的预安排,如:①勘探投资,这是大头;②开发投资,这也是大头;③科研投资;④土建投资;⑤设备更新购置投资;⑥技术改造投资;⑦多种经营投资;⑧前期费用;⑨机动费用;⑩经常性经费;

结转项目投资等。

(3)上述资金的来源与支出,经过平衡以后一般都是有缺口的,而解决缺口的主要途径是银行借款。但对贷款总规模总公司是严格控制的,即控制资产负债率。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对地质勘查投入“尽量不给”。勘查投入主要用油气再投入和国家拨款安排,这样做比较稳妥。

四、在新的石油行业财会政策下,降低油气综合成本是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

1.财政部按照国际惯例修订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财会政策。新的财务政策主要是对油气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在成本中提取储量使用费和油田维护费的做法,采用国际通行的“成果法”核算油气成本,即将勘探投入中钻井成功的有效部分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通过每年计提折耗的方式分摊计入成本。钻井的无效投入部分、物探工作支出、科研费用及其他勘探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部进入当期损益。这种做法,勘探投入的效果好坏,对当期油气生产的效益影响巨大。也就是说,勘探投资规模不再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多少资金,而是取决于油气勘探生产综合成本的承受能力,取决于当前目标利润指标和中长期目标利润。

根据这一变化,首先对计划年度油气产量、商品率和油气市场价格进行预测,计算油气销售收入。

第二,确定年度计划利润目标,再根据目标利润,计算、确定油气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

第三,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进行分解:①确定需要支付的现金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②确定摊提成本,包括油气井资产折旧和递延资产摊销;③根据总成本及扣除上述现金成本和摊提成本后,剩下的是可计入损益的勘探费用的最高限额。

第四,根据成功的勘探井支出转油气井资产和计入损益的勘探费用支出,确定总的勘探投资规模。

2.新的制度,突出了对成本的控制。与油气板块相关的成本有5个指标,即:①油气综合成本即开采每吨原油发生的支出,包括操作成本、摊提成本、期间费用;②现金成本,即综合单位成本中需要支付现金的成本,包括现金操作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③储量成本,即探明每吨油气储量发生的勘探支出;④产能建设成本,即建成每百万吨产能发生的油气开发支出。这5个成本是相互牵制、互为关联的。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是其他各个成本控制指标的落脚点,随着其他成本指标的上升而增加、降低而减少,在产量和市场油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反映油气利润水平。现金成本是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反映各油气生产单位经营性的现金流出量,只有降低现金成本支出才能增加单位的现金净流入量,增加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储量成本和产能建设成本直接反映油气生产单位的勘探、开发投资效益,通过油气井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摊销和勘探费用支出来影响油气单位综合成本。勘探开发成本是储量成本和产能建设成本的结合体,它要求油气的勘探规模和开发规模有规律、成比例、协调地开展,综合体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关系。所有这些关系要求各单位必须讲成本、讲投资效益,充分考虑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对油气成本的影响,加强对现金成本的控制,通过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来降低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们的做法是:

(1)加强研究、精心部署。勘探是提高整体效益的关键,新的形势要求他们在勘探决策中必须精心部署,加强综合研究。部署和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必须把好部署决策关。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勘探开发井的命中率,提高勘探投资效益。紧跟世界石油工业科技发展水平,积极采用适合公司情况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降低综合成本的必要条件。强调要兼顾好眼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利益,处理好成本控制和科技进步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管理观念。

(3)切实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他们强调要重视工程施工的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工程事故,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开发项目必须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技术把关,强化施工监理,降低开发成本。

(4)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生产操作成本和期间费用,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各种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费用,降低财务成本,节约一滴油,节约一滴水。

五、从新星石油公司事转企中得到的启示

新星石油公司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查和开发的,它的产品(只要成本低于价格)是销路畅通的,从这一点说新星的经济具有局限性。但是作为原来的事业单位,整体向企业转化,它的许多做法具有普遍意义。

1.在保持原业事业单位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注意,不是性质不变),下决心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并且从财会制度转起,义无反顾。在转制期间,国家财政原来拨给他们的地勘费、基本建设投资、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工交事业费、资源补偿费、资源保护费等,照给不误。他们深知,如果作为事业单位的既定条件已经限制后(如基数不变),再按事业的路子走,是没有出路的。

2.以企业为动力,立足于发展,用发展求生存,不是用“保持事业性质不变”求生存。他们懂得,作为石油天然气的企业,事业单位留给他们的老底,即人均6万元资产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向国家要政策(国家财政各种拨款不变),并且通过企业机制运作,用好用足这些政策,求得发展,才能取得生存条件。果然,经过5年的努力,他们的人均资产已经由6万元增加到14万元,基本完成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过渡。

3.抓发展,必须具体落实在产业上。即首先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主导产品和关键环节。新星公司的主导产品就是石油天然气,关键环节就是地质勘查,因此他们提出“增储上产,加速发展”的战略。所谓增储上产,就是只有增加储量,才能把产量搞上去。而增加储量,就是加强地质勘查。而地质勘查,不仅风险大,周期也长,这就必须以总公司为单元,统一部署和指挥油气勘查和开发,并把两个油气远景比较好的地质局直接掌握在总部手中,组建成分公司,从体制上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4.抓主业发展,必须有资金保证。因为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把济规模做大,而为此,必须有大量资金投入。新星公司5年筹措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25亿元,其中除1/4是银行贷款外,主要靠内部动员。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在机制上调动公司总部和子公司、分公司两个积极性;在核算上强调增加摊提费用,而不是单纯鼓励增加利润,5年实现摊提费用50.1亿元,实现利润19.7亿元,二者之和为69.8亿元,占总投资的63%。

5.大量的内部资金积累,是靠严格的管理实现的。新星公司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全面的预算管理,用财务预算保证资金预算。通过财务预算,把计划期的总资产、总负债以及资产负债率确定下来;把主要产品产量、总收入、成本费用和利税要达到的指标确定下来,并且落到实处,来保证内部积累的顺利完成。同时又用严格的资金支出预算,保证重点项目的投入,保证投资效益。最后他们用生产增加值、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保值增值率、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工资水平等指标,来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

6.真正的油气企业、勘查投入是靠矿产品成本补偿,并与矿产品开发构成良性循环(其他矿产也一样)。新星公司从2001年起,实行新的石油行业财会政策,已是体现探采良性循环的要求。需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控制油气综合成本。而这个综合成本,是倒算出来的,即首先预测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然后再算出综合成本,对算出的综合成本能不能实现,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实现,就可以在油气市场上占有份额;不能实现,就可能被挤出油气市场。因此,成本和费用管理,是企业的生存线、生命线。

以上6条经验,对所有准备实行企业化改造的地勘单位来说,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关键在于怎么认识。

‘叁’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怎么样

不要通过名字判断,其业务跟中石化关系不大,跟石油更是相去甚远,主要搞地热的。地热算是一种新兴能源,说他新兴还是因为产业不成熟,并未规模化,效益一般。其在咸阳和霸州有两个项目。我定位为中等,慎入。

‘肆’ 新星石油广州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新星石油广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属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本部位于广州市区,在广东省佛山市山水区设有分公司(新星石油广州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本公司是一家以油气,二氧化碳,岩盐开采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型企业,主要从事固体矿产与气体矿产勘探;油气,二氧化碳勘探开发;岩盐等矿产开采,销售;房地产租赁等业务。
法定代表人:张洪昌
成立时间:1998-10-21
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00000007051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477号7楼B

‘伍’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简介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星石油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公司机关位于北京市北四环中路263号,主要从事海外工程服务、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矿业开发等业务。国内所属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西安、咸阳、保定等大中城市,海外项目遍及埃及、尼日尔爾利亚、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喀麦隆、乍得等国家。
新星石油公司前身是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引领了中国石油工业以大庆油田的发现、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的突破、新疆塔北沙参2井打出高产工业油气流为标志的三次重要战略性转折,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支队伍50多年来,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先后在中国陆地及海洋76个盆地进行了系统的油气普查工作,在其中的35个盆地发现了工业油气流,取得了多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为石油工业带来三个重要的战略性转折:一是以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标志,解决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思路和陆相盆地有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问题;二是以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的突破为标志,揭示了我国近海海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三是以新疆塔北沙参2井打出高产工业油气流为标志,实现了我国海相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证实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为我国油气勘查开发重点西移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
为了加快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以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及其所属石油系统的普查勘探、科研队伍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新星公司成立后,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西北、西南、东海、东北、华东、鄂尔多斯等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发现和建设了塔河大油田。油气产量大幅增加,效益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快速增值。
在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深化改革中,200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新星石油公司本部设在北京,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国内外石油及公用工程施工、矿业开发等业务,产业分布在北京、广州、西安、湖南、咸阳、沈阳等国内城市及埃及、尼日尔爾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
新星石油公司员工即将面临老龄化,公司竭诚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共创美好明天!公司为考核应聘人员各方面综合能力,前期都会安排两到三个月不等的外省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将为以重用。
新星石油公司具有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蕴含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拥有国际化精诚团结的人才队伍,愿依托中国石化集团的强大实力,与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团体一道,精诚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公司成员企业
中地海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萨钻井公司
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新星石油广州有限公司
业兴分公司

‘陆’ 中国石化新星下属公司有哪些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星石油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以地热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受国家能源局委托成立了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公司机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 263 号。国内所属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西安、沈阳、保定、咸阳、郑州、成都、运城、盘锦等大中城市,海外项目遍及埃及、尼日尔爾利亚、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乍得、吉布提等国家。

‘柒’ 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事业转企业

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变化,集中表现了要把一部分事业性质的地勘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这个企业包括继续从事地质工作的地勘企业,也包括形成探采结合的矿业企业和其他多种经营的企业。其中原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整体转为石油企业,就是这次体制、机制改革最成功的实例,即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的诞生,其具体的改革过程如下。

一、根据改革所确定的企业构架,实行企业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区别在于:是事业单位,一定有一个主办单位,由这个主办单位向它下达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经费,通过完成任务,核销其经费;凡是企业单位,一定有一个或若干个出资者,由出资者授权经营,确保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可见,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实行报销制度,企业单位实行资本金制度。因此,一个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首先应当改变核算制度。而新星石油公司正是这样做的。

新星石油公司的企业构架是:将原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本部,改成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将局所属的地区局,分别改成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中西北局、东北局改成分公司,中南局、西南局、华北局、华东局、上海局、广州局等,改成子公司。

根据企业构架,财政部于1996年以财基字[1996]3号文,批复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主要内容是:

(1)从1996年1月1日起,执行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其中对该公司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油气勘探项目,应加强财务管理,补充设置有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2)该公司由地矿部授权,建立国家资本金,并按规定核实资本金,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1996年1月1日起,由国家地质勘探费、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及使用油气开发基金形成资产部分的,首先增加资本公积,待一定期限再增国家资本金。

(3)鉴于该公司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油气勘探工作资金来源有一定困难,同意该公司在过渡期间内,暂按油气销售收入的12%,提取储量有偿使用费,计入生产成本。

(4)同意提取油田维护费,具体执行由该公司编制各油田提取计划,报经财政部批准后,下达到所属企业执行,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5)国家地质勘探费形成的地质成果对外有偿转让所得收入,增加油气勘探开发基金。

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扩大油气地质成果,逐步形成“以油养油,以气养气”的良性循环。基金的来源有①按油气销售收入12%提取的储量有偿使用费,②以地质成果资料有偿转让净收入转入,③从税后利润转入,④经批准返还的税费转入等。基金的用途是①用于弥补地质勘探费用的不足;②用于油气勘探项目的投入,扩大油气地质成果;③用于油气田试釆的技术措施、科学研究等。

上述规定的第3、第4、第5条,作为过渡办法已经终止,财政部已经按照国际惯例修订了石油行业的财会政策,新星石油公司从2001年开始执行。

根据当时财政部的批复,原地矿部石油局制定了“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实施办法”,其中有关内容的规定是:

(1)建立资本金制度。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地矿部授权,对其全部国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建立国家资本金,并自主经营全部财产。

(2)总公司将国有资产以法人名义投入地区子公司及直属子公司,由各子公司建立法人资本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工程公司或多种经营企业,接受地区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投入,建立法人资本金。

(3)由国家地质勘探费拨款投入,国家其他专项拨款投入、基本建设基金拨款投入,及油气勘探开发基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含油气井资产)增加资本公积。

(4)各级公司取得的国家地质勘探费拨款、科研三项费用拨款等,以及提取或拨入的油气勘探开发基金,在未核销或未形成资产前,视同长期负债。

(5)国拨地勘费对上按国家规定办理,对下近期实行部分资本化,逐步达到实行全部资本化管理。建立勘探风险补偿制度,逐步形成勘探经费良性循环的机制。

(6)勘探经费按项目经费、经常性经费和转产经费三大类,实行项目管理或预算管理。

二、根据公司所确定的“增储上产、加快发展”战略,抓好资金筹集

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起步阶段关键是抓发展,此间的发展是持续生存的条件,没有发展就很难继续生存下去。因为作为事业单位的终结,最主要的标志是主办单位的撤出,代之是资本的出资者。而主办单位和出资者的最大区别是:主办单位提供的是经费,承受者完成既定任务之后,即可核销,如此往复,不存在生存危机;而出资者提供的是资本,授权经营之后要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如果不能保值,就会出现生存危机。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虽然由主办单位换成了出资者,但是主办单位留给地勘单位可用于生产经营的资本,却很难保证它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由事业转化为企业,必须有一个过渡期,通过过渡期,一方面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促使国有资本逐步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本的经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过渡。

新星石油公司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过渡。这期间,人均净资产由6万元,增加到14万元。即使这样,它与石油总公司相比还差很远。

新星石油公司起步阶段确定的“增储上产、加快发展”的战略,正是体现了以发展求生存的思想。首先它明确了主业,即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是公司主导产品,而勘探又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勘探的目的。在油气产品需求比较旺盛的条件下,勘探提供可供开发的油气储量,就成为新星石油公司求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勘探需要大量资金,如何筹措这些资金,便是新星石油公司管理工作的头号任务。

从1996年到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实现的投资规模如表2-3所示。

表2-3 新星石油公司投资规模(1996~2000)单位:万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其资金是如何筹措的呢?主要做法是:

(1)在内部改革投资机制。在勘探投资方面,改革了勘探费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作法,实行公司总部与地区局拼盘投入,即根据勘探项目的性质不同,实行不同的拼盘比例:

1)国家专项,由国家专项拨款统一安排专款专用。

2)区域评价项目,投资由总公司统一安排,风险由总公司承担,成果归总公司所有。

3)区带工业勘探项目,经费全部按贷款方式运作,资金由总公司承担80%、地区公司承担20%,风险和成果按出资比例分配。

4)滚动勘探开发项目,资金全部自筹,风险自行承担。

拼盘办法的执行,发挥了上、下两个积极性,增加了勘探资金来源,加大了投资力度。该公司1996年的地勘投资为5.4亿元,而2000年为13.5亿元,增加了1.3倍,有力地保证了“增储上产”的需要。

在基建投资方面,停止内部无偿拨款,对非生产性设备由总公司所属单位自行解决;对生产性设备,经同意后,总公司与所属单位五五分摊;对大型设备,由总公司统一购入,对下租赁。实行这套办法以后,改变了基层单位盲目购置设备的情况,加快了设备更新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实行多种方法筹资,鼓励负债经营。勘探投资除了用国拨地勘费和专项拨款外,还实行了储量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用于勘探投入,甚至还动用了油田资产折旧。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不得不鼓励负债经营。但负债经营的原则必须坚持两条:第一,必须有比较好的远景,不能用于风险比较大的项目;第二,必须控制负债率。全公司的银行借款,从1996年的6.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36亿元,但资产负债率仅从1996年的40%,增长到2000年的46.5%,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3)筹集资金重点在自我积累。为了增加所属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公司在对下考核业绩时,没有将利润作为主要指标,而是将企业内部积累作为考核重点。所谓内部积累,就是把公司的油气成本划分三大块,一是操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人工费、井下作业及测试费、其他直接费,这些是必须当期支付的,不可能形成内部积累;二是摊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旧、油田维护费、递延资产摊销,勘探投入摊提,其他摊提等,这些资金一经形成,企业在再生产中是完全可以支配的,是企业真正的实力;三是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税金,这些也是当期必须支付的。此外,在成本之外,还有利润,它也是可以用于再生产的资金。上述的摊提成本加利润,就是内部积累。新星石油公司的内部积累,从1996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21.7亿元,五年实现内部积累69.7亿元,占五年投资总额的55.3%,可见,资金来源主要在内部。

三、根据所确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财务预算,二是资金预算。每项预算都由一系列表格和文字说明所组成。

(一)关于财务预算

主要包括4项内容,即资产、负债和权益指标预测;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税指标预测;主要产品产量、收入和成本指标预测;其他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1)资产、负债和权益指标预测,包括:①计划年度:资产总量要达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实际净增减量,其中具体列出增减的项目,如银行借款、国家基建拨款、勘查投入转为资产、其他增减因素等;②负债总量达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实际的增减量、增减比例,其中具体列出增减项目,如银行借款(长期和短期)、各种应付款的增减因素等;③净资产达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实际的增减量、增减比例,并具体列出增减的因素;④最后计算出资产负债率,确定是否可以接受。

(2)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税指标预测,包括:①计划年度生产经营总收入达到的水平,并具体列出主要收入项目;②总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支出控制的水平,并具体列出生产经营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预测;③利润总额达到的水平,其中列出主要产品和劳务利润,其他产业利润;④所得税预计;⑤净利润预计;⑥利润总额预计。

(3)主要产品产量、收入和成本指标预测,包括计划年度预计达到的油气总产量、商品率,以及主要承担的单位;油气成本的控制水平,其中操作成本、摊提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水平以及承担单位的落实。

(4)其他主要财务指标的预测,包括计划年度生产增加值的预安排,经营现金净流量的预安排,保值增值率的预安排,资本收益率的预安排,总资产报酬率的预安排,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工资的预安排等。

上述预算指标都要细化,并落实到所属单位和总部有关职能部门。

(二)关于资金预算

主要分两大类,即资金来源与支出。

(1)资金的来源预测,包括:①国家拨款。新星石油公司在由事业向企业过渡期间,仍然保有国家预算拨款,这是相对稳定的收入。但是逐年减少,其中地勘费每年减少1亿元,最终停留在基数1.8亿元的基础上,不再减少,用于老职工的养老金。其他还有科技三项费用,资源补偿费和基本建设拨款。②油气收入的再投入,主要是指油气成本中的摊提费用,如储量使用费、油田维护费、勘探投入摊销,递延资产摊销、油田资产折旧、其他资金等,都要逐项做出预安排。③除油田资产之外的其他各种资产折旧,也是再投入资金的重要来源,要逐个单位做出预安排。此外,还有动用以前年度结存货币资金,职工住房周转金等,也作为资金来源,进行预安排。

(2)资金支出预测,即各项投资的预安排,如:①勘探投资,这是大头;②开发投资,这也是大头;③科研投资;④土建投资;⑤设备更新购置投资;⑥技术改造投资;⑦多种经营投资;⑧前期费用;⑨机动费用;⑩经常性经费;瑏瑡结转项目投资等。

(3)上述资金的来源与支出,经过平衡以后一般都是有缺口的,而解决缺口的主要途径是银行借款。但对贷款总规模总公司是严格控制的,即控制资产负债率。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对地质勘查投入“尽量不给”。勘查投入主要用油再投入和国家拨款安排,这样做比较稳妥。

四、在新的石油行业财会政策下,降低油气综合成本是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

(1)财政部已经按照国际惯例修订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财会政策。新的财务政策主要是对油气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在成本中提取储量使用费和油田维护费的做法,采用国际通行的“成果法”核算油气成本,即将勘探投入中钻井成功的有效部分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通过每年计提折耗的方式分摊计入成本。钻井的无效投入部分、物探工作支出、科研费用及其他勘探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部进入当期损益。这种作法,勘探投入的效果好坏,对当期油气生产的效益影响巨大。也就是说,勘探投资规模不再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多少资金,而是取决于油气勘探生产综合成本的承受能力、取决于当前目标利润指标和中长期目标利润。

根据这一变化,他们首先对计划年度油气产量、商品率和油气市场价格进行预测,计算油气销售收入。其次,确定年度计划利润目标,再根据目标利润,计算、确定油气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然后,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目标进行分解:①确定需要支付的现金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②确定摊提成本,包括油气井资产折旧和递延资产摊销;③根据总成本和扣除上述现金成本和摊提成本后,剩下的是可计入损益的勘探费用的最高限额。再次,根据成功的勘探井支出转油气井资产和计入损益的勘探费用支出,确定总的勘探投资规模。

(2)新的制度,突出了对成本的控制。与油气产品相关的成本有五个指标:①油气综合成本,即开采每吨原油发生的支出,包括操作成本、摊提成本、期间费用;②现金成本,即综合单位成本中需要支付现金的成本,包括现金操作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③储量成本,即探明每吨油气储量发生的勘探支出;④产能建设成本,即建成每百万吨产能发生的油气开发支出;⑤勘探开发成本,即发现每吨原油或每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发生的勘探支出和开发支出。这五个成本是相互牵制、互为关联的。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是其他各个成本控制指标的落脚点,随着其他成本指标的上升而增加、降低而减少,在产量和市场油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反映油气利润水平。现金成本是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反映各油气生产单位经营性的现金流出量,只有降低现金成本支出才能增加单位的现金净流入量,增加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储量成本和产能建设成本直接反映油气生产单位的勘探、开发投资效益,通过油气井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摊销和勘探费用支出来影响油气单位综合成本。勘探开发成本是储量成本和产能建设成本的结合体,它要求油气的勘探规模和开发规模有规律、成比例、协调地开展,综合体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关系。所有这些关系要求各单位必须讲成本、讲投资效益,充分考虑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对油气成本的影响,加强对现金成本的控制,通过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来降低油气单位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们的做法是:①加强研究、精心部署。勘探是提高整体效益的关键,新的形势要求他们在勘探决策中必须精心部署,加强综合研究。部署和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必须把好部署决策关。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勘探开发井的命中率,提高勘探投资效益。紧跟世界石油工业科技发展水平,积极采用适合公司情况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降低综合成本的必要条件。强调要兼顾好眼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利益,处理好成本控制和科技进步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管理观念。③切实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他们强调要重视工程施工的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工程事故,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开发项目必须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技术把关,强化施工监理,降低开发成本。④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生产操作成本和期间费用,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各种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费用,降低财务成本,节约一滴油,节约一滴水。

五、从新星石油公司事业转企业中得到的启示

新星石油公司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查和开发的,它的产品(只要成本低于价格)是销路畅通的,从这一点说新星的经验具有局限性。但是作为原来的事业单位,整体向企业转化,它的许多做法又具有普遍意义。

(1)在保持原来事业单位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注意,不是性质不变),下决心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并且从财会制度转起,义无反顾。在他们转制期间,国家财政原来拨给他们的地勘费、基本建设投资,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工交事业费、资源补偿费、资源保护费等,照给不误。他们深知,如果作为事业单位的既定条件已经限制后(如基数不变),再按事业的路子走,是没有作为的。

(2)以企业为动力,立足于发展,用发展求生存,不是用“保持事业性质不变”求生存。他们懂得,作为石油天然气的企业,事业单位留给他们的老底,即人均6万元资产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向国家要政策(国家财政各种拨款不变),并且通过企业机制运作,用好用足这些政策,求得发展,才能取得生存条件。果然,经过5年的努力,他们的人均资产已经由6万元增加到14万元,基本完成了由事业向企业的过渡。

(3)抓发展,必须具体落实在产业上,即首先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主导产品和关键环节。新星公司的主导产品就是石油天然气,关键环节就是地质勘查,因此他们提出“增储上产,加速发展”的战略。所谓增储上产,就是只有增加储量,才能把产量搞上去,而增加储量,就是加强地质勘查,而地质勘查,不仅风险大,周期也长,这就必须以总公司为单元,统一部署和指挥油气勘查和开发,并把两个油气远景比较好的地质局,直接掌握在总部手中,组建成分公司,从体制上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4)抓主业发展,必须有资金保证,因为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把经济规模做大,而为此,必须有大量资金投放。新星公司5年筹措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25亿元,其中除四分之一是银行贷款外,主要靠内部动员: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在机制上调动公司总部和子公司、分公司两个积极性;在核算上强调增加摊提费用,而不是单纯鼓励增加利润,5年实现摊提费用50.1亿元,实现利润19.7亿元,二者之和为69.8亿元,占总投资的63%。

(5)大量的内部资金积累,是靠严格的管理实现的。新星公司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全面的预算管理,用财务预算保证资金预算。通过财务预算,把计划期的总资产、总负债以及资产负债率确定下来;把主要产品产量、总收入,成本费用和利税要达到的指标确定下来,并且落到实处,来保证内部积累的顺利完成。同时又用严格的资金支出预算,保证重点项目的投入,保证投资效益。最后他们用生产增加值、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保值增值率、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工资水平等指标,来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

(6)真正的油气企业、勘查投入是靠矿产品成本补偿,并与矿产品开发构成良性循环(其他矿产也一样),新星公司从2001年起,实行新的石油行业财会政策,已是体现探采良性循环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控制油气综合成本。而这个综合成本,是倒算出来的,即首先预测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然后再算出综合成本,对算出的综合成本能不能实现,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实现,就可以在油气市场上占有份额;不能实现,就可能被挤出油气市场。因此,成本和费用管理,是企业的生存线、生命线。

以上六条经验,对所有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来说,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关键在于怎么去落实。

‘捌’ 基本工作情况

我国自1958年在渤海开始海上地震勘查法试验以来,地质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及有关海洋院校等部门和单位,围绕油气勘查、浅海区煤炭勘查、砂矿和多金属结核调查、海洋地球物理场研究、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等目的,相继开展了海上地球物理工作。

我国海上物探工作一开始主要是围绕海上油气资源勘查而开展的,主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是当时的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围绕海上综合调查也进行了一些物探方法试验及区域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而后数十年海上物探的大量工作也多为此目的而进行。地质部(以后的地矿部)除调查油气资源,还开展了海底砂矿及区域构造的调查。地质部门、油气工业部门及国家海洋局在有关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均进行了相应的物探工作。大洋调查主要由国家海洋局和地矿部组织力量开展相应工作。海洋物探工作,特别是系统的油气物探工作,是由渤海到黄海,再到东海及南海北部,最后进入南海中、南部,由北向南发展。整个海洋调查是逐渐由近海进入大陆架,再深入到大洋深海区,各部门拥有的综合调查船近40艘。

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已完成了1:100万重力调查和磁力调查[1],其中一些海域还进行了更大比例尺的调查;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还进行了回声测深,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了各种比例尺、各种工作方式的海上地震勘查。根据1997年12月地矿部部长宋瑞祥在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的报告,我国各部“先后进行了以寻找油气为主的不同比例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面积达180万km2”。根据有关资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到1998年完成了近160万km测线的海上地震测量,地矿部门所进行的海上地震测线可达数十万测线公里[1,4]

下面按以油气调查为主的区域概查及油气勘查、区域性综合调查、大洋科学考察、滨海砂矿调查、海洋工程地质勘查及滨海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等六个方面分述[1~12]

(一)以油气调查为主的区域概查及油气勘查

20世纪50年代末是我国海洋物探事业开创阶段,海洋油气物探首先在渤海拉开了序幕,而后在渤海、海南岛及黄海开展了系统工作;圈定了油气盆地,详查了油气构造,取得了一批成果,在渤海打出工业油流。20世纪70年代是海洋物探扩大战果阶段,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了海上综合物探调查和涠洲岛以南海域的石油地震普查,随后又在珠江口盆地进行油气勘查评价,两地区均取得出油成果。20世纪80年代是海洋物探大发展阶段,以油气调查为主的海洋地质工作重点之一在东海陆架盆地,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并取得东海出油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开展了台湾海峡西侧,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及南海北部陆坡的物探综合调查,取得一批成果,发现一批油气田。20世纪90年代是海洋物探走向成熟阶段,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单位加强了对南海广大海域,尤其南部海域的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与多学科综合考察。围绕万安盆地、曾母盆地、礼乐盆地及北康盆地、南薇盆地等一批中、大型重点沉积盆地,展开了系统的油气物探勘查,获得一批重要成果。

现按每个海域开展过的工作概述如下:

1)渤海的物探工作。始于1958年底,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合作进行了海上地震方法试验,这是我国海上物探的开始。1959年初,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在渤海海域及周边陆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航空磁测,该项工作结果认为渤海海域为一可能含油气的盆地,构造与陆地相连。1961~196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渤海进行了海底重力测量试验;1960~1966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在渤海辽东湾开展了地震和浅水重力工作,还进行了海上电法及放射性法试验。1964年,石油工业部646厂正式在渤海开始了系统工作,在全区进行海上重力、磁力及地震测量。1967年6月,石油工业部首次在渤海打出工业油流。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扩大油气勘查成果,开始对外开放,与日、法等国合作进行勘查和开发[3,4,6,7]

2)南黄海的物探工作。始于1961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开始了地震勘查试验。1964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在南黄海开始了地震试验和初查;1968年,开始了大规模地震初查和磁力测量。1971~1979年,国家计委地质局及后来的国家地质总局第一海洋地质大队在南黄海以地震为主配以重力、磁力方法开展了油气普查、详查,对南黄海有了较全面的了解;1974年7月-11月,国家计委地质局航空物探大队在南黄海进行了航空磁测。自1979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1982年后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法英等国的公司合作在南黄海进行了普查、详查,取得大量资料,经钻探发现了油气显示。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在南黄海的部分地区进行了1:5万高精度航磁详查。199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大陆架中部海域进行了重力、磁力调查。199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韩国汉城大学合作在黄海东部韩国一侧进行了物理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调查[3,4,6]

1966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首次在北黄海进行了地震试验;同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在北黄海进行1:100万航空磁测。1969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北海分局联合开展了北黄海的船载走航式重力调查。1977年后,国家地质总局和石油工业部的有关单位在北黄海开展了重力、磁力、地震测量。1978年,国家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在北黄海进行了1:20万航空磁测。1982年,地矿部第一海洋地质大队在北黄海进行了磁力、重力及水深测深等方法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4,6]

3)东海的物探工作。始于1974年5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海洋学院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两条海上磁力剖面测量,1975年又进行了一些工作。1974~1979年间,国家计委地质局第一海洋地质大队在东海开始了系统的磁力、重力、地震及水深测量等方法的综合调查;1975~1976年,国家计委地质局航空物探大队在东海进行了1:100万航空磁测,这些调查均证实东海存在一大型盆地。1975~1978年,国家海洋局也在东海用水深测量、重力、磁力等方法进行了1:100万调查。1980年后,地质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在重点区进行了油气普查、详查,并于1983年打出油气流,实现重大突破。198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队伍开始进入东海,开展了地震、重力、磁力测量,在重点区开展了地震详查。到1983年底,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了东海全海区1:100万综合物探概查。1993年后,外国公司参与了东海石油物探招标,并实现了合作勘探,虽见有一些油气显示,但未有重大突破[3,4,6,7]。与此同时,地矿部上海海洋石油局及与其有继承关系的新星石油公司继续在一些重点区进行工作,并有一批发现。

4)台湾海峡的物探。始于1958~1959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曾在福建沿海进行过航磁测量。1966年,台湾有关方面曾在岛的北部海域小范围内开展过地震、重力测量;台湾中油公司曾在澎湖海城进行重力测量,1968年还在台湾海峡和台湾以北至钓鱼岛东北部海域,首次(与外国合作)进行了航空磁测。1970年以来,台湾有关部门与多家外国公司合作在岛的西侧进行了地震测量。1972年,国家计委地质局航空物探大队在福建东部海峡中心线以西进行了航空磁测。1973年,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在台湾海峡东部进行了地震、磁力、水深测量等综合调查。台湾中油公司在海峡东侧又进行了大量地震、重力和磁力测量,并于1979年在新竹以西近海发现长康油田。1981年、1985年,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台湾海峡作了两条地震路线调查,证实了海峡西部韩江、九龙江和晋江三个凹陷。1985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台湾海峡海域开展了重力、磁力、水深测深和多道地震等调查。1986年,南海海洋研究所与福建海洋研究所在台湾海峡西部又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调查。1987年,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在台湾海峡进行剖面性地震调查,并在晋江凹陷发现一批局部构造。1989年,中国海洋东海公司、福建省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在海峡开展了综合物探的油气调查。同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又在晋江、九龙江等凹陷进行了地震、海上磁测。1990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和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台西盆地又进行了地震普、详查工作[3,4,6,7,12]

5)南海北部的物探工作。始于1960年,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海上研究队在海南岛莺歌海至林高进行了浅海地震工作。1963年,石油工业部茂名油页岩公司在海南岛和西部沿岸进行了地震测量。1963年7月—11月,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在北部湾、雷琼等海域进行了1:100万航空磁测,首次发现并圈出了北部湾坳陷区。1970~1974年,国家计委地质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北部湾进行了1:100万重力、磁力、地震及水深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的概查,而后又进行了1:20万地震普查及其他物探工作。1977年10月,石油工业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根据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提出的建议孔位打出了工业油流。1979年后,多家外国公司进入北部湾工作,扩大了油气勘查成果。

1974年开始,国家计委地质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珠江口外陆架区开展了重力、磁力、地震及水深测深等项内容的概查,发现珠江口和琼东南两个盆地。1976年底至1977年初,国家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在南海北部(包括北部湾)莺歌海西南海域、琼东南海域、珠江口海域进行了1:100万航空磁测,后在珠江口盆地进行了1:20万航空磁测,进一步圈定和证实了在这一海域沉积盆地的存在。1979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在珠江口盆地打出工业油流,这是南海北部大陆架石油普查的重大突破。1979年起,石油工业部与国外公司合作在珠江口盆地合作勘探开发,陆续取得许多新的发现[2~4,7]

(二)区域性综合调查

在围绕油气概查及普、详查工作所进行的调查同时,20世纪70年代末起,在东海东部、南海的中南部海域开展了一些区域性综合调查,其目的主要是对地质构造的全面了解,并兼顾重点区油气调查。

1)东海。1981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在东海大陆架和冲绳海槽进行地球物理调查。1983年,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东海大陆架、冲绳海槽、琉球海沟进行了重力、磁力、地震、水深测量等综合地球物理调查。1989年,中国科学院开展“中国东南海陆岩圈组成、结构与演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黄山—温州—钓鱼岛附近海域、冲绳海槽—琉球海沟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

1990~1991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冲绳海槽北部进行热流观测,获取了测量热导率的样品,并进行了海底电磁测量。1995年,国家海洋局在冲绳海槽中部海域进行了重力、磁力调查,并进行了单道地震、浅层剖面测量,还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地球物理调查。1998年7~8月,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和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合作在东海执行国家“863”计划,进行双船地壳深部探测试验,并成功地开展了东海深部地壳结构的深反射探测[3,9,13]

2)南海北及中、北部海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由南海北部陆架区及岛屿区向南展开。1975年,国家计委地质局第二海洋地质大队首次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概查,圈出了大型沉积盆地。1976年月9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的海南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1976年10月,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测深、重力、磁力等地球物理调查。1977~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陆续在南海北部、中北部及东部进行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1979年,该所又在南海东北部海域进行了工作。1979~1982年,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测所合作在南海北部进行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并首次开展了海底地热流和地震声纳浮标测量;1985年,又进行第二次合作,在南海中、北部开展了双船地震探测。1981年起,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的第二海洋地质大队在南海中、北部45万km2海域进行了重力、磁力、水深、单道地震等综合调查;1982年,该队又完成了珠江口—礼乐滩(巴拉望)区域地学断面的地震、磁力、测深等方法的综合调查;到1985年,该队完成了南海北部大陆坡多船次1:200万综合地球物理调查,面积约32万km2。1983年起,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单位在南海中部64万km2内进行了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并编制了1:100万相关图件和报告;1985~1986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法国合作在南海中部进行了重力、磁力、单道地震测量;1987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所合作在南海中部进行了反射地震、重力、磁力、浅层剖面、地热流等综合调查剖面。1993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在南海北部进行“深地壳地震折射探测”。1999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始在西沙海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前期调查,这是我国首次以天然气水合物为目标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使用了较先进的地震勘查技术[3,4,7]

3)南海中、南部海域。1987年10~11月,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首次前往南沙西南海域(曾母盆地)进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完成了多道地震、重力、磁力及水深测量,并在32个站位进行了地质取样。1989年4月该指挥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南沙海域南部、西部(万安滩西海域)进行多道地震、磁力、重力、水深测量等综合调查,并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取样。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于1987~1988年在南沙海域进行了重力、磁力、多道地震、测深等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并进行表层取样。1991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合作执行了“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油气物探和油气化探”科学考察任务[3,7]

1991~1999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次进入南沙群岛西南海域、南沙万安盆地、南沙南部海域、东南海域、中部海域进行了大量以油气概查为主要目标的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测深等综合地球物理调查。1994年6月开始,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完成了1:100万近100万km2的航空磁测。1996~1997年,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海洋卫星的海面测高数据计算求得了南海全部海域1:100万重力异常,面积逾200万km2[3,1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东部、西北部、南沙海域、马尼拉海沟北部海域进行了多次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1994年,在南海东北部开展了重力、磁力、单道地震和海底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调查。1996~1997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赴南沙群岛中部海域执行95-1和95-2科学考察任务,进行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测深等地球物理调查。199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在南沙群岛中部海域开展了类似方法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3]

(三)大洋科学考察与深海矿产资源调查

自1983年起,我国国家海洋局及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各进行了九次大洋考察,国家大洋协会办公室直接组织有关方面进行了两次考察,这些考察中大多进行了地球物理(磁力、重力、单道或多道地震、浅层剖面、多频探测、水深测量、多波束测深等方法)调查,每个航次均采集了多金属结核、沉积物样品。1983年和1985年,国家海洋局首次在北太平洋海域进行了工作;1986年,地矿部开始在同一海域进一步开展了更多的地球物理方法测量。1988年,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大队在东太平洋进行第三次综合考察的返航途中在马里亚纳海沟两侧和菲律宾海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剖面调查。1991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首航南极,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德雷克海峡进行了地球物理多条剖面测量和岛架区、南极陆地的调查。1999年7~8月,国家海洋局首次对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并取得第一个绝对重力值[3,17~20]

(四)滨海砂矿调查及煤炭勘查

1983年4~7月,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CCOP(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合作在广东汕尾红海湾开展了海底砂锡矿1:10万物探普查,首次将浅层剖面、浅层地震、磁法和水深测量等方法用于找砂锡矿,完成面积2630km2。根据浅层地震等资料圈出了砂锡矿有利地段[8]

1988年4月,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与CCOP再次合作,在广东阳江一电白近岸开展了以独居石、磷钇矿为主的稀土砂矿普查,采用了多极电火花震源进行浅层地震测量,获得砂质海底反射,圈出二个工级远景区和二个Ⅱ级远景区[8]

1991年,山东煤田地质局用地震勘查方法在山东龙口北皂海域进行过找煤,圈出了煤系的范围、查出了多条断层(详见本章第二节煤炭勘查)。

(五)海洋工程地质勘查

1972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首次参与国际海底电缆路由勘察,完成了“中日海底电缆路由调查”,采用了浅层剖面测量。

自20世纪70年代起,海上油气钻探、采油、输油管线等工程地质的勘察中广泛采用了海上工程物探方法(声测深、旁侧声纳、浅层剖面、浅层地震等方法),以了解海底地形、地貌、海底障碍物、海水底面以下200m内的地层土质物性变化、断层、古河道分布,海底浅层气、海底滑坡等。为此,海上石油有关部门自1976年组建了专门的海洋工程勘察队伍,陆续引进了一系列专门的技术设备。其他部门虽也开展这类工作,但规模及设备的专业化方面均不如海上石油部门[3,4]

1985年8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力学研究所合作承担“南海西部石油开发区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完成工程物探测线6800km。1987年以来,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南海承担了国内外石油公司六个井位的工程地质调查项目。1992年7~11月,冀东油田与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在该油田南堡近岸极浅海泥滩区进行了以浅层剖面为主的调查。1995年,国家海洋局的有关单位在南海北部海域、南沙群岛美济礁海域进行岛礁测绘和工程地质调查,采用测深、浅地震、旁侧声纳等方法。1995~1996年国家海洋局有关单位还参与了环球光缆系统中国上海段海底路由勘察。1997年国家海洋局有关单位完成了欧亚光缆工程地质调查[2,3]

(六)滨海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1999~2001年,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局调查局进行了汕头幅(国际标准分幅)1:100万区域补充调查,采用了浅地层剖面测量。自2000年开始,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南通幅1:100万区域补充调查,采用了浅地层剖面和测深测量[3]

‘玖’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什么关系一家的吗

中国石油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分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化工股分有限公司。

二者在原来石油部的时候,中国石油是生产企业,中国石化是销售企业,所以现在中国的油田除成功油田,中原油田之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国石油1方,二者以黄河为界,所以在南方您看到的是石化的加油站比较多,在北方基本是中国石油的天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了与国外的石油公司,例如韩国SK等竞争,国家让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在对方地盘上互建加油站,抢占好地段,最直观的辨别方法就是看站的颜面包装,再有就是看衣服,中石化是蓝色的,中石油是红色和黄色的。

‘拾’ 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现在是什么单位

我给你说说这段历史。
新星石油公司前身是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下属多个地区石油及海洋调查局,包括广州和青岛)。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以原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及其所属石油系统的普查勘探、科研队伍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广州和青岛海洋调查机构),拥有西北、西南、东海、东北、华东、鄂尔多斯等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发现并建设了多个大油田。200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