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水质石油类检测怎么提高速度
扩展阅读
农民种地成本增加怎么办 2025-08-09 16:05:13
银行价格违法行为有哪些 2025-08-09 16:05:08

水质石油类检测怎么提高速度

发布时间: 2022-07-28 03:24:31

① 污水处理中石油类如何检测

基本上分三种检测方法,重量法适合于含量10mg/L以上的样品测定,灵敏度较低;红外分光光度法适合于0.1mg/L以上的样品含量;非色散红外吸收也适合含量较低的样品测定。

② 环境监测里石油类的测定 地表水取水样1000ML,四氯化碳为什么要用25ML。 萃取后用4CM比色

【】地表水取水样1000ml,四氯化碳为什么要用25ml。
原因是为提高溶质的浓度(40倍);
【】萃取后用4cm比色环境监测里石油类的测定:
为的是提高测定吸光度的灵敏度,勉强试剂因素的对测定的影响

③ 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显然这样的评判是不正确的。文章在详细介绍水质检测结果的目的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提高水质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可行措施。水质检测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判别断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一、水质检测目的 在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水是不存在的。水质监测,换个说法就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是一个用以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未被污染的天然水,也包括已受污染的江、河、湖、海、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从污染物的指标和种类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例如水质的温度、色度、浊度、PH 值、悬浮物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水中含有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以上两类方法不仅可以评判饮用水的水质,也可以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但是在评价江河湖海水质的质量时,除上述方法外,还必须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针对于地表水及地下水,作为检测部门要进行经常性监测,因为这些水源是与我们生命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构成部分,全民的生活及生产需要都离不开这些水源的供给。 水质监测的质量准确在这部分的应用是相当重要和必不可缺的。当然,水质的好坏直接与环境的优劣相辅相成,水质的变化优劣也将在未来导致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以上说明,水质监测的目的并不止仅仅在于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长远的目标更是为了环境的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依据。 二、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对多种水样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海水、中水、湖水、深井水、矿井疏水、水库水、反渗透装置出水(R0产水)、超滤装置出水等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同种水样进行多次检测,发现不同方法往往带来较大的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水质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若方法选择不当,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仪器除了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外,还要按时送检,这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玻璃器皿、试剂、药品等在使用前一定要确认有无被污染。有些药剂经过多人使用后,不可避免带来污染,会对某些测定项目产生影响。 另外在水质检测过程中能够影响水质检测的因素主要有来源因素和类别因素。 1、 类别因素 负责检验水质的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水质,采取相应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例如地球地面水质监测方法与地下水质监测方法就各有不同。通常情况下地面水质的收集可以通过对水体的水位流速及流向的变化,一些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化工厂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以及本城市的给排水情况等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并实施监测。但是城市地下水质的采集则需要根据不同水质区域内的不同的城市发展和工业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特别是要对地下工程的应用来了解查清其中的污水灌溉、排污纳污等情况来进行水样收集。如果检测人员不能正确区别各类水质的差别,也会成为导致影响水质监测的因素之一。 2、 来源因素 来源因素是指进行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混淆了被监测的水质来源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无法正确提供解决水质问题的方式方法。比如某个地区的水质已经受到污染,基本上来源可以确分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就工业废水而言,它的水样采样地点都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 能测出的一类污染物可能会有汞、镉、砷、铅、有机氯化物等。如果把采样点放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则是测二类污染物,如悬浮物、硫化物、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硝基苯等。相对于城市污水的监测原理,则是检测部门在一个城市的主要排污口或总排污口设点采样,然后根据城市污水管的不同位置以及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也有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出口处设点,对城市的生活水质进行准确监测处理。因此,工作人员做好对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是最终能获得水质准确结果的关键因素。 三、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及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措施 1、数据的质量控制 (1)检测之前应确定水样种类,然后根据水样的性质选择分析方法,以增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检测过程中重复2次测定,并通过加标回收率试验进行质量控制。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对数据的准确性起到关键的作用。 (3)检查仪器、玻璃器皿、试剂、药品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所配制药品在正常使用期限内,对使用期限短且易变质的药品应现配现用。 另外,在检测中,需对各项检测指标的原始记录进行规范,各项检测指标应根据相应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所有必须填写的信息都应反映到原始记录中。 2、 提高水质的措施(1)检测点污水渗透容易造成地下水的块状污染.在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尤其严重,这时候的水质检测点不但要设在水流的垂直方向上还应该在水流的平行方向上也设置检测点。这样就能够防止污染物在两个方向上的扩散程度。对与渗透度比较小的蓄水层及渗井、渗坑等地区我们的检测点应该设置在距离他们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就不容易造成污染。在检测水体的时候,我们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形式,根据地质条件、水源开采情况以及水化学特征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水质检测点。这就是根据污染源的物理位置来进行水质检测点的选择。 (2)科学的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在对传统的水质检测的方法使用的同时,我们要想保证正确的水质检测结果,应该大量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仪器。现在的设备仪器功能强大,不但能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还能够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可以大大节省取样、化验

④ 废水中油的测定,1.有哪些方法异同点和适用条件

当纯净的四氯化碳萃取剂、系列标准油样品和被分析的未知油样品准备好后我们就可以采用仪器对未知油样品进行分析,我们准备采用全谱扫描法重复2次,油标样采用浓度分别为0、10mg/L、20mg/L、40mg/L、80mg/L的五个标准油样品。具体分析操作步骤如下:一、空白液调零:将装好空白四氯化碳萃取剂的石英比色皿放入仪器比色皿池中,关好比色皿池盖,进入样品测试,选定“空白液调零”再设定重复次数为“2”,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即进行调零操作;二、标样测定:将装好标样1的石英比色皿放入仪器比色皿池中,关好比色皿池盖,选定“标样测定”,重复次数采用刚才设定过的“2”,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即进行标样1测定,将装好标样2的石英比色皿放入仪器比色皿池中,关好比色皿池盖,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即进行标样2测定,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标样测定完毕;三、计算标准曲线:用点击标样设定工作站进入标样设定页面,标样统计值已经测定,并且显示在统计值格内,设定浓度值格内相应标样的浓度值,再按“计算”按钮,仪器自动显示标准曲线和线性相关系数r,当线性相关系数r>0.999时标准曲线计算完毕,否则重新进行标样的测定,此时可以将标准曲线取名并保存。四、样品分析:将装好样品溶液的石英比色皿放入仪器比色皿池中,关好比色皿池盖,样品测试工作站进入样品测试,选定“样品测定”再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即进行样品测定,分析结束后自动将浓度显示在屏幕左边,并将浓度保存到“分析结果文件名”指定的文件中。五、分析结果处理:当样品分析结束后,用分析结果工作站进入分析结果,选定文件名则相应文件的结果显示在文本框内,此时可以对文本框内的显示格式进行调整,也可以输入中文,如果需要打印分析报告,则用鼠标按“打印分析报告”按钮,再选择需要打印的项目,按“确定”按钮即进行打印。

⑤ 如何提高检测速度

理论上可以检测600个。但实际上半分钟有多少个瓶子过来呢?如何保证检测的数量是精确值呢?如何提升单位时间内检测的数量?苏州浩克,检测精准,提升效率。优选全球顶尖硬件配置,辅以高稳定、高性能的操作系统,确保高速、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准确率。

⑥ 水质检测石油类标准

1,硫化物应该小于等于0.02mg/L,含硫化物有点高,说明这个水中可能有较多的细菌.虽然细菌这个指标没有测.

2,石油类倒没关系,因为油可能通过简单地隔油就可以去除.

3,全盐1780mg/L就太高了,这个水显然不能饮用,里面含各种盐类太多了.1升就就含有1.78克盐.1吨水就含有1.78公斤了.
含盐太高的话要想处理到可以饮用,费用太高了.一般的水厂只是通过对原水沉淀分离,然后加氯就OK了.
另外,生活饮用水标准没有石油类这个指标,只有地表水有.

⑦ 石油类采样时,污水量少且采样井比较深,该如何采样

石油类检测的采样问题最令人头疼,如果废水在排放前经过良好的隔油和物化处理,那么按照正常的采样方式就可以满足检测要求。但是遇到处理不好的废水,因为未经乳化的石油类很多都是浮在水面上,分布非常不均匀,这就造成了检测结果的误差非常大,这就没有什么好办法。

⑧ 水质检测分析方法常用哪些分析方法

1、看:用透明度较高的玻璃杯接满一杯水,对着光线看有无悬浮在水中的细微物质?静置三小时,然后观察杯底是否有沉淀物?如果有,说明水中悬浮杂质严重超标。

2、闻:用玻璃杯距离水龙头尽量远一点接一杯水,然后用鼻子闻一闻,是否有漂白粉(氯气)的味道?如果能闻到漂白粉(氯气)的味道,说明自来水中余氯超标。

3、尝:热喝白开水,有无有漂白粉(氯气)的味道,如果能闻到漂白粉(氯气)的味道,说明自来水中余氯超标。也必须使用净水器进行终端处理。

4、观:用自来水泡茶,隔夜后观察茶水是否变黑?如果茶水变黑,说明自来水中含铁、锰严重超标,应选用装有除铁、锰滤芯的净水器进行终端处理。

5、品:品尝白开水,口感有无涩涩的感觉?如有,说明水的硬度过高。

6、查:检查家里的热水器、开水壶,内壁有无结一层黄垢?如果有,也说明水的硬度过高,(钙、镁盐含量过高),应尽早使用软化处理!注意:硬度过高的水很容易造成热水器管道结垢,因热交换不良而爆管;长期饮用硬度过高的水容易使人得各种结石。

(8)水质石油类检测怎么提高速度扩展阅读:

主要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并且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都发挥着保障的作用。

当前人类社会中的水资源危机问题已经直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并且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所以正视水资源危机以及重视水资源问题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而在对水资源质量的调查与把控中,水质分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饮用水主要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水质标准除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还有微生物指标;对工业用水则考虑是否影响产品质量或易于损害容器及管道。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并且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都发挥着保障的作用。

⑨  水质测试技术方法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实验测试手段,从分析原理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或物理化学分析法,也可叫仪器分析法)。这两类分析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例如在运用仪器分析时,在进行分析测量之前,试样往往必须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工作,这就必须采用化学方法,同时仪器的校准也常常必须借助化学分析来核对。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特点,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这就要求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同时掌握好这两类分析方法。

从水和污水的检测项目来看,主要包括:感官指标,一般性质,常量组份,微量元素,有毒元素,污染组份,微生物,放射性,气体成份,同位素等,共约90~100项指标,近200个检验方法。除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外,还包括了许多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原子荧光法、离子色谱法、感耦等离子体光谱法、质谱法、能谱法以及痕量元素的多种分离富集技术等。

从掌握的分析测试技术方法来看,国内外基本大同小异,国内测试质量和某些先进国家相比,测试数据有较好的可比性,但国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仪器普遍陈旧,设备简陋;人员的技术素质、知识更新得不到较好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国内的测试技术能力仍然保持在70~80年代的水平。当然由于部门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有些单位的仪器设备条件也有比较先进的,但人员技术素质也存在不相适当的状况。现就各项分析技术的现状介绍如下:

一、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是最早使用的和长期以来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故又有“经典分析法”之称。化学分析是以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此方法以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用于成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它是分析化学的基础,目前仍是国内外分析工作者通用的分析手段。

在现今水质分析中应用最广的是比色法和容量法。这些方法能够普及和采用的主要优势是,只要有化学试剂和玻璃器皿即可进行,不需要太多昂贵的仪器,因此,往往是许多中、小型实验室采用的主要手段。

比色法对微量物质的测量有很大的优越性,此法的操作步骤一般比较简单、快速、灵敏度也较高。比色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目视比色法,这种方法所要求的设备和技术条件简单,对低色度溶液的辨认比仪器测定更加灵敏,可以分辨测定液中混浊物的干扰。第二种为分光光度法,第三种为光电比色法。这两种均需仪器,在正常情况下,用仪器比色比目视法准确,重复性好,但在溶液混浊时,仪器无法辨认容易出现假象,这种方法还容易受仪器性能的影响,由于需要仪器设备和电源供应,所以不宜在野外使用。

分光光度计能将光线分为较狭窄的波段,所以测定效果比光电比色计的好。但前者价格比较贵,在一般测定中,光电比色计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所以三种比色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选用。

容量法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对某些项目也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但是也容易受指示剂,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标准溶液浓度等条件变化的制约,使准确度和灵敏度受到影响。

二、物理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物理分析法,也可叫物理化学分析法或叫仪器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光谱及电化学性质)为基础并使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测试方法。

仪器分析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又有近代分析法之称,它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测定等优点。

目前在水、工、环测试中主要应用以下各类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简称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很好的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在国内各大、中实验室应用比较普遍。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如果采用自动化的仪器,每小时可分析100个以上的试样。

另外,用途广泛,在测定含量范围方面,既能用于微量(mg/l)和超微量(μg/l)的分析,又能用于基体组分含量的测定;在测定元素种类方面,约能直接测定70种元素,采用间接方法还可测定卤素、硫、氮等非金属元素,测试的种类几乎可以复盖元素周期表中70%的元素。

原子吸收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1)各元素的分析条件不相同,特别是使用的光源灯不同,不利于同时进行多种元素的测定。

(2)对于成分复杂的样品,干扰仍然比较严重。

(3)对某些高温元素如稀土元素钍、锆、铪、铌、钽、钨、铀、硼等的测定灵敏度较低。

(4)仪器比较复杂和价格较贵,不利于普及,目前国产仪器性能还不太过关。但价格比较便宜,一般比较容易普及。好的原子吸收仪是美国PE公司产品和日立Z-5000型,但是价格较贵,在现有条件下使许多实验室望尘莫及。

2.发射光谱分析法

发射光谱分析法,它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过程:首先对被测物质提供发射光谱的条件,既依靠外加能源使之原子化和被激发;然后将激发态原子所发出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最后对光谱进行检测。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有五种,即①看谱分析法;②摄谱分析法;③光电直读光谱法;④火焰光度法;⑤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在上述五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中,前三种方法本部门采用较少,这里不再赘述。在水、工、环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火焰光度法和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火焰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火焰为光源,将试样在火焰中原子化并激发后,再对发射光进行分光和检测,其测量方法是用光电转换元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而测量。这种方法由于仅使用火焰光源,提供的能量较低,故能分析的元素比较少,通常测定的对象是碱金属和部分碱土金属。一般测定水中K、Na、Ca、Sr等元素时,应用比较方便。

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原理的基础上,改进了光源条件,即在光源上引入了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自6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以来,与原子发射光谱相结合,以它优越的激发性能,良好的精密度,极低的检出限以及多元素同时快速测定等优点,已逢勃发展为无机成分分析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的科技领域。90年代初北京地质仪器厂在我国首次开发研制成功了WL-100系列单道扫描等离子体光亮计,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仪器水平,第一台样机就在国土资源部矿泉水检测中心,已在日常使用中。

当然,国产仪器也有它一定的不足之处,就是电学部分还不太过关,耗气量大,少量样品测定时成本较高,适于批量生产。

3.原子荧光光谱法

能够产生荧光的物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原子。一般所说的荧光分析是指基于分子吸收的荧光现象,基于原子吸收而产生荧光的现象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光谱法是60年代建立起来的,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微量分析方法。它是由基态原子吸收辐射被激发,然后去活化而发射出的荧光。其特点是灵敏度高(一般情况比原子吸收光谱法高),选择性好和用途广泛,特别是对环保监测尤为有用,我们这里主要用来测定汞、砷、硒等成分,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4.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导分析、电位法、电解法、库仑法、极谱法五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我们目前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电导分析。本方法是应用两个相同的惰性电极,插入被分析溶液,在此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测定其间的电导(电阻的倒数)。电导分析法最先应用于测定电解质溶液的溶度积,解离度和其它一些特性。由于溶液的导电性质取决于溶液中所有共存离子的导电性质的总和,所以这种分析方法不具专属性。对于复杂物质中各组份的分别测定受到限制。但电导法确属一种简便而且十分灵敏的分析方法,至今仍保留着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例如对水质纯度的检验和用做气相色谱的鉴定器等方面。

容量分析中,使用电导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叫做“电导滴定法”。电导滴定法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用于较简单混合物中各分量的测定,这种分析方法在实现容量分析的自动控制方面,有较好的用途。

(2)电位法。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电活性物质的活度有关,测量电极电位,并应用奈恩斯特方程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如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直接测定),或以电位作为容量分析的终点指示(称为电位滴定)。

电位分析所用到的各种电极,从用途上可以分为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如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氧化银电极常用做参比电极,还有些离子选择电极,如K、Na、Ag、Ca2+、Pb2+、F2-、Cd2+、Br-、I-、Cn-、S2-、SCN-等离子都有选择电极出售,这些电极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特别是在野外或条件较差的小型实验室,用这些电极也可以解决许多离子成分的测定问题,还有PH值和EH值的测定更是所有检测水的方法中所普遍采用。

以指示剂变色判定容量分析的滴定终点,虽然方法简便易行,但也有一定的限制,对于不同化学反应采用不同指示剂,有时没有适合的指示剂可供应用;对于有色,混浊或具有荧光的溶液无法进行分析。电位滴定法可以弥补上述缺限,而且还可用于混合溶液中,进行连续滴鉴。使用电位突跃检测滴鉴终点,易于实现自动滴定。

(3)极谱分析法。极谱法是一种特殊的电解分析法,它的操作过程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电解的过程。这种方法发展很快,仪器设备便宜,容易推广,因此应用普遍,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灵敏度高。经典极谱法一般可测量10-5mol/L的溶液,近代极谱法甚至可测量低至10-11mol/L的溶液。这对于痕量或超痕量元素测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准确度高。极谱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5%,这对于痕量分析方法来说,准确度是相当高的。同时极谱法的重现性很好,用同一溶液可以反复进行多次测定,也有利于得到准确结果。

第三,应用范围广。极谱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就测定的元素而言,原则上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够用极谱法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测鉴,在水质分析中如Fe、Ae、Ca、Pb、En、Cd、Cr、Co、Ni、Mo、Se、V、W等元素都可以采用极谱法进行测鉴。

第四,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极谱法的测定工作,一般可在数分钟内完成。目前已经有自动化和微机化的极谱仪了,从仪器的调整、分析、直到最后的结果计算和显示(或记录)全部由微机控制,这样不但加快了分析速度,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而且使用十分方便。

第五,极谱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汞,在使用汞时必须注意汞的回收和保存。

5.色谱法

色谱法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二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物质得到完全的分离。当这种分离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就是色谱分析。

现代的色谱法,比之早期己向前大大地发展了,它已成为分支很多,性能优越,用途广泛的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我们通常应用的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法。

目前,气相色谱法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工业生产部门从事气体分析及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气相色谱法在大气污染分析和水质分析中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环境地质研究中,我们主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试水中的污染和有毒有害成分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有机磷(敌敌畏、乐果、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等)、有机氯(如六六六、滴滴涕)。分析上述项目时常用的检测器是氢焰离子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是在液体流动相色谱分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气相色谱的基础上,色谱理论得到了发展,同时出现了新的高效填充剂,发展了适合于液相色谱用的检测器和高压泵,使液相色谱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分析速度和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为了与经典液相色谱区别,这种新型液相色谱称为高压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可以分析的项目很多,大部分都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我们这里只开发了水中致癌物质苯并[a]芘在高压液相色谱上的分析方法。

离子色谱主要用于分析在溶液中能离解成正负离子的试样。这种仪器从理论上讲能测的离子成分很多,检测时需要的试样量也很小,但由于色谱柱内的填料为离子交换树脂,而且受树脂再生条件的影响,操作起来稳定性不好,也带来许多麻烦,一般不太受操作者欢迎。

6.同位素的测试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作为水文地质的一个新的分支,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下水中同位素的组成、分布规律以及在各种自然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分馏作用,并应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各种水文地质课题,如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研究地下水的运移和水文地质过程的机理、查明地下水化学组份的来源、探讨地下水的成因等。随着同位素水文地质发展的需要,同位素测试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测定精度也大大提高,现在能测的同位素有氚(3H)、碳-14(14C)、氧-18(15O)、氘(D)、硫-34(34S)和碳-13(13C),都有较详细的样品制备办法,测试技术主要采用了质谱分析法和液体闪烁计数法。

质谱分析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按照质荷比(M/e)进行分离,从而测定物质质量与含量的方法。目前世界上有几十种质谱仪,有的用来分析固体和不容易挥发的液体样品,有的用来分析气体和容易挥发的液体。质谱分析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绝对灵敏度,而且具有较高的相对灵敏度和测量精度。改变质谱仪的电磁参数,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多种组份,并且可以连续进样、连续分析,实现生产流程自动监制。但是与一般分析仪器相比,质谱仪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操作维护麻烦,所以不易推广和应用。

液体闪烁计数法也是测量放射性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弱β射线测量方面,例如3H(氚)和14C的测量,因灵敏度高,测量迅速、操作方便等优点,目前这种方法也一直被应用着。

⑩ 如何提高检测水质耗氧量的准确性

(1)取水样:取样时要充分振摇,才能取得均匀水样,取样量应使消耗的高锰酸钾在50%以下,否则因氧化能力不足,结果偏低。
(2)水样保存:水样如无任何保存措施,耗氧量将迅速产生改变,水样应低温保存或加化学试剂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在冰冻情况下,7天降低2%;在4~6℃冰箱中保存,7天降低20%;在室温下(15~20℃),7天降低40~50%,加化学试剂保存测耗氧量的水样,效果较好,加50mg/l氯化汞,或用硫酸调节至酸性,可分别稳定12天及14天,加2~5mg/l硫酸铜也有同样的效果。
(3)水样的酸度条件: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对水样中
的酸度有一定的要求,因为酸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耗氧量
的酸度范围要求在0.5~1.0mol/l之间。
(4)水浴加热温度的影响:水样必须要等水浴锅完全沸腾达到100℃时再依次间隔3~5min放入并开始计时,以一个六孔水浴锅为例,一次最多只能放3个水样,并且呈三角形间隔放置,如果同时放置6个水样,水浴的温度就会下降,需过几分钟才能沸腾,影响准确测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对此,我们对水浴加热温度作了比对,见表1。
(5)水浴加热时间: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如加热时间超出规定30min范围,则带来较大偏差。具体影响见表2。
(6)水样在水浴锅中加热最好是加盖进行:水样在水浴锅中加热最好是加盖进行,加盖加热与不加盖加热是不一样的。水样在水浴锅中不加盖加热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95℃,而加盖加热可以使瓶内水样的温度更高一些。瓶内水样的温度高了,反应就会充分,氧化程度就会更好。除此之外加盖加热还可以起到避免某些被测成份在加热中被蒸发损失掉的作用,防止检测结果出现偏低的可能,见表3。
(7)水浴锅内的水位:实验证明水浴锅内的水位偏高于水样瓶中的水位,确保30分钟水浴保持沸腾状态,测定结果才较准确。
(8)水样滴定的温度:水样滴定温度是重要控制因素,实验证明当室温度为25℃时,水样从水浴锅取出半分钟后,加入草酸钠溶液,同时在3~5分钟内完成滴完,保证水样温度在65~85℃范围内为宜。
(9)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变化不能太大,环境温度波动小,才能保证结果的重现性。
(10)水样的滴定速度:必须严格控制滴定速度,滴定速度过慢,使水样温度偏低,过快影响氧化反应进程,实验证明高锰酸钾开始滴定时,当第一滴颜色褪去后,再加第二滴,滴加速度要慢,直到高锰酸钾的颜色迅速褪去后,需逐滴逐滴加快滴入直到终点。
(11)水样的滴定终点:水样的滴定终点也需控制,掌握不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水样滴定时的终点与标定时的终点应该完会一致。准确滴定终点应该是:当水样刚出现不褪的淡粉红色后再多加2滴或2滴半高锰酸钾至产生淡粉红色30s不褪色即可。
(12)校正系数:在滴定的最后,要对高锰酸钾的准确浓度进行重新标定。高锰酸钾的浓度最好与草酸钠的浓度一致,不要相差太大。因为高锰酸钾滴定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建立在二者浓度相当的基础上的。标定时高锰酸钾的消耗量一般在9.94~10.06ml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