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俄罗斯石油减产了多少
扩展阅读
石油销售一吨交多少税 2025-05-16 00:08:02

俄罗斯石油减产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7-27 17:21:03

❶ 原油价格跌至两周低位,为何会一跌再跌

第一、受疫情影响,需求端急速下跌引起油价下跌压力。

我们都知道,整个全球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亚太,欧洲和北美三大地区,合计占比全球原油进口的94.9%,据统计其中2018年,亚太各国原油进口总量12.12亿吨,占比全球石油进口量的53.6%,各国平均原油对外依存度71.5%。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4.65亿吨,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20.5%,全球第一,原油对外依存度72.5%。 2.美国 2018年,美国原油进口3.86亿吨,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17.1%,全球第二,原油对外依存度42.0%。 3.印度 2018年,印度原油进口2.28亿吨,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10.1%,全球第三,原油对外依存度95.4%。 4.日本 2018年,日本原油进口1.51百万吨油当量,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6.7%,全球第四,原油对外依存度82.8%。

当然作为原油进口大国的我们而已,量化擒牛认为油价暴跌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节省多少外汇储备啊,加上原油价格暴跌有利于RMB国际化,美元不再那么牛哄哄了。

❷ 俄罗斯石油价格降至15美元会引起战争吗

由于3月9日沙特与俄罗斯都增加原油产量,但造成供大于求,使布伦特原油价格骤降到30美元一桶,创30年来新低。有人算了一笔账,证明矿泉水已经比原油价格贵两到三倍!






❸ 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这是美国在针对俄罗斯吗

刚开始或许美国想整一下俄罗斯,可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事态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毕竟越来越低的油价也会使得美国的出口油业受到极大的打击。沙特自从宣布俄罗斯如果不和自己谈判,就石油的市场份额分配问题谈判,那么自己就将单方面进行石油价格的调整,知道今日,石油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7元每桶(美国的更低),可真是油不如水啊。

而石油在美国的出口价格减少,也使得美元汇率大涨,对美国的股市更加得不友好。而俄罗斯本就只剩下了军火生意和能源生意,而现在美国和沙特将棋局搅得如此之乱,又极大程度上刺伤了俄罗斯的软肋。所以现在的俄罗斯急于让叙利亚恢复和平,好让自己腾出手来应对国内财政锐减的问题。

❹ 俄罗斯原油产量居世界第几

俄罗斯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二。

据油价网2020年8月21日莫斯科报道,根据总部设在利雅得的联合数据库(JODI)公布的统计数据,俄罗斯6月份的原油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仅次于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美国。根据联合数据库发布的统计数据,6月份俄罗斯原油平均日产量为878.8万桶。

联合数据库收集了114个国家的自行报告数据。相比之下,沙特阿拉伯6月份的原油平均日产量略低于750万桶。沙特阿拉伯在6月份主动额外减产100万桶/天,为期一个月,而根据5月份以来生效的欧佩克+减产协议,沙特阿拉伯本应减产250万桶/天。



俄罗斯自然资源

俄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其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25%的淡水的湖泊。俄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森林和水力资源: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锰、铜、铅、锌等。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2009年数据),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首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俄罗斯

❺ 俄罗斯经济衰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苏联曾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78年被日本赶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财政金融总体趋好。2006年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卢布升值了7.6%;国际信用评级提高。自2006年7月起,俄实行卢布完全可自由兑换,汇率稳定。
2005年底,俄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的双重夹击下,2002—2012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俄经济正在大幅放缓,2008年12月经济增长率同比萎缩1.1%,出现2002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201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截至2018年12月28日,国际储备约4669亿美元。
2019年1月,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奥列什金表示,2018年俄罗斯经济增速为2%。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❻ 近年来世界和俄罗斯的能源状况及前景预测

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从稳步下降到急剧上升的转折点是1999年。与1998年相比,世界的石油需求增长了1.1%,而开采量下降了2.1%。1999年全世界石油产量少于1998年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成员国降低了产量。其中,减产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3000万吨)和委内瑞拉(1600万吨)。相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增长迅速,近两年增长了1.5倍。所以,1999年伊拉克回到了世界产油国的前10位。而美国在油价下跌期间曾关闭了许多低产井使产量急剧下降。因此,目前产油大国的前三名是沙特阿拉伯(3.84亿吨),俄罗斯(3.03亿吨),美国(2.95亿吨)。

从探明储量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1999年世界石油储量减少了1.8%。其中,美国的石油储量几乎减少了7%,美国政府也称这是近53年来最大的降幅,各个州已探明的新增储量仅能弥补采油量的24%;而“欧佩克”国家增加了1.3%,使他们在世界储量中的份额占到43.5%。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对储量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天然气储量增加了22.3%,而石油储量仅增加了1.7%,也就是说天然气储量的增长是石油储量的10倍。

表1.2给出了世界各地区和主要石油消费国1998~2000年每天石油需求量的数据,其中1998年为来自国际能源署石油月报的实际数据,1999年为估计数据,2000年为预测数据。

表1.2 1998~200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百万桶/天)

俄罗斯1991~1998年经济危机中主要燃料的产量急剧下降,石油减少了34%,天然气减少了9.5%,煤(与1988年相比)几乎减少1倍,在工业生产实现攀升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尖锐的能源短缺现象。

俄罗斯目前每个居民的石油平均消耗量相当于美国192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居民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为3吨,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士为1.9~2.6吨,欧盟国家为1.6吨,日本为2.2吨,俄罗斯仅为0.9吨(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曾达到过将近2吨)。必须看到,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能源不足的现象漫延。这里指的是,1991~1999年给燃料-能源行业的投资缩减了2倍。自1994年起石油、天然气的新增储量开始小于其开采量。而在改革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耗电量增长了0.5倍,一些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大量损耗:煤炭工业损耗率为56%,天然气为35%,采油部门为51%,石油化工为80%左右,电力工程为48%。现有的输油管网损耗了63%,将近40%的发电站已运行25年以上。表1.3中引述的数据可说明这一情况。

表1.3 1998年反映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指标

1998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3.7%,这时国内产品总量降至1990年的60%,而能耗却为1990年的70%。为什么生产不景气,对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量却下降不多呢?原因在于:市政、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即内需增大了,同时许多工厂的生产不景气使能耗比增大,从而使1998年的国内总能耗比1990年提高了16%。

专家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到2005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能达到2000年的80%,国内燃料和能源的供应量将比1998年下降30%,采油量下降18%,发电量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体系具有特别意义。安全体系应包括保证国家能源工业稳步发展的理论和规则体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发点,把保证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当然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和生产趋势(表1.4)。

我们注意到,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好,由东南亚1997~199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石油需求下降趋势已被遏制,使得石油需求量出现新的增长。这时“欧佩克”成员国于1999年首次突然提高了石油产量。但是,由于缺乏世界石油储量的确切信息,所以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仍迷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国际能源署认为,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人们已开始开采“库存”的储量。国际能源署和国际能源委员会第15次世界能源代表会提出了2020年之前世界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报告,报告中列举了三种发展世界能源经济的可能方案(表1.5)。

表1.4 各时间段世界发电所需能源的增长速率

表1.5 世界能源需求量预测

注:分子——需求量,×10亿吨标准燃料;括号内的数据——能源载体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分母——与1990年相比的增量。

(1)参考方案——在保持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年均经济增长率3.3%的前提下,假设各国能耗下降的速率比以前更快,世界的能源需求将由1990年的125亿吨增至2020年的191亿吨标准燃料。

(2)加速发展的方案——假设发展中国家将以比参考方案更高(增加1%)的经济增长率发展,2020年能源消耗几乎要增长1倍,达247亿吨标准燃料。

(3)环保方案——尽量考虑到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假设各国的能耗下降速率比近15年来快50%,则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需求将增加30%,为160亿吨标准燃料。

众所周知,大量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都集中在“欧佩克”成员国(大于1060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和近东地区(将近900亿吨),这些国家完全有能力长时间进行高速开采。但考虑到目前国际上的石油供求关系非常复杂,预计将来石油供应的形势将更严峻。可以肯定,今后世界油价必然上涨,为获取石油来源和争夺远景区地质勘探权的斗争必将加剧。

据国外专家预测,世界上有70%未开发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中东和近东地区、前苏联地区和美国。所以人们特别关注五个有油气前景并在近年来已投入大量开发的地区:巴西的卡姆波斯地区、东委内瑞拉地区、前苏联的北卡斯皮斯克和卡尔斯克地区、沙特阿拉伯的波斯湾省,以及新的含油气区域——中国西部的塔里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地区和巴列海东部。

世界天然气资源的相关数据列于表1.6。

表1.6 截止1999年1月1日的全球天然气资源

注:据199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国际天然气资源代表大会资料。单位:上表—万亿m3,下表—%。

对许多国家来说,随着自有资源的枯竭,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将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并开发新的含气区域,其中包括一些难进入的地区。

Н.А.克雷洛夫对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远期前景做了预测。他认为,第一阶段(25~30年内)将在已经开发或打算开发的矿区进行开采;第二阶段(至2100年)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就是今天尚未勘探的地区。目前主要用地质模拟的方法来对这些地区的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预测2030年以后的采油动向时,他以1993年1月1日公布的俄罗斯陆上和水上石油资源评估资料、报告和历史资料为基础。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已投入60%~70%资金但目前尚未探明的资源可能就是21世纪的工业储量。Н.А.克雷洛夫预测,在2030~2100年间俄罗斯将进入采油量下降的阶段,但下降的速率可能逐步减缓,到2100年石油和冷析油的产量可能达1.8亿~2.0亿吨(图1.2)。他把21世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分成三个大阶段:

图1.2 俄罗斯年采油量(包括含气冷析油)实际值和至2100年预测值的曲线

图中1、2、3分别表示最大值、最可能的值和最小值

(1)2000~2030年:开发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开发巴伦支海、喀拉海、萨哈林岛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资源。

(2)2031~2060年:在开采强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开采西西伯利亚气田,开发喀拉海和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勘探北极东海。这时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开采强度开始普遍下降。

(3)2061~2100年:继续开发北极西部水域的资源并开始开采北极东部海域的资源,在西伯利亚开采强度进一步下降的同时,继续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陆地资源。

作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21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动态及燃料-能源基地的结构”相吻合。

虽然人们在预报世界石油开始减产的时间上有些分歧,但有一个结论是共同的,即在21世纪前25年必然会出现石油减产。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动力委员会预测,到2005年全球煤的需求量将是1990年的1.24倍(由33亿增至41亿吨标准燃料)。国际能源委员会预测,在1990~2020年间世界煤炭的需求量按参考(中等)发展模式将增至46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1.39倍;而按快速发展模式将增至69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2.09倍。

不同的学者对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做出了或乐观或保守的预测。例如,德国学者屠达斯预计,到2060年煤的需求量将比1980年增加3倍,在2060年和以后的200年里煤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契德维克则认为,煤的产量将平稳而适中地增长,他对欧洲和原经互会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缺乏信心。许多专家还预测,可用露天方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将很快用尽。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长,无论露天采区还是地下采区的煤炭资源都将被快速开发。

煤炭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发电。许多国家一半以上的能耗来自煤发电厂提供的电能。例如,美国每年有将近2/3的煤炭产量用于发电。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新建的发电站里将采用组合循环工艺,使燃烧效率由现在的35%~40%提高到45%以上。

随着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消耗,人们期待着在煤层气化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因为世界上煤的储量非常巨大,那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来产生人工流体燃料也是很可观的,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将成为主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国。中国计划到2010年采煤20亿吨;美国在采用“净化工艺”的条件下,到2010年将产煤11.95~13.88亿吨。可以预计,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其他国家煤的开采量、消耗量和出口量也将增加。

可燃页岩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热点。加拿大和前苏联都曾做过许多利用可燃页岩作为热电站燃料的试验。然而,可燃页岩更吸引人的用途是将来可作为获取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包括副产品二氧化钛)的重要来源。今后应按这个目标来开发利用莲斯克矿区的大量可燃页岩储量。

国际原子能办事处和欧洲原子能铀矿组的技术委员会会议指出,在1995~2010年期间全世界对铀矿的需求量为106.8万吨,其中包括WOCA成员国的87.7万吨和其他国家的19.1万吨(表1.7)。据全俄矿物原料和资源利用研究所的数据,再结合某些原子能欠发达国家(例如一些亚洲大陆国家)准备快速发展原子能的预报,可以肯定今后原子能的需求量将出现实质性增长,许多国家都将开展铀的开采和加工。其中,中国准备到2010年使铀的生产至少达到3500吨/年。

表1.7 2010年之前每年对铀的需求量预测

注:

,608为需求量,单位千吨;100.0为所占比例,%。

一些铀矿的主要用户(西欧和东欧某些国家,日本,美国等)由于自身缺乏铀矿资源,所以将主要依赖从铀矿丰富、开采业发达的国家进口。这些国家主要指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纳米比亚,而巴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也可能成为铀矿的出口国。将来通过销毁核弹头,从高浓缩铀中获得的低浓缩铀也将成为原子能发电站核燃料的重大补充来源。

即使采用“绿色”运行模式,原子能发电的成本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原子能发电站发出1千瓦小时电能的成本是15.2戈比,而天然气发电成本是23.6戈比,重油发电是72.7戈比,煤发电是44.5戈比。

预计今后十多年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包括原子能在内的能量需求也将猛增。考虑到1995~2010年间许多矿山将由于储量枯竭和其他原因而停产,所以必须加速铀矿新区的勘探和开发,在形成等级储量的矿区引进新的采矿设备,使采矿成本控制在80美元/千克之内,将来再升至130美元/千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采矿速度,并繁荣世界的铀矿贸易。近期内,许多国家(包括原子能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铀原料的供应问题。所以,争夺铀原料必将成为一个尖锐的世界性经济政治问题。

至于其他的未来能源,还有钍、氚、天然气水合物、泥炭和地热等。目前人们尚未注意到可作为能源载体的钍。但是现在工业应用钍的工艺已研制成功,其主要优点是钍比铀在环保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钍的矿产地就是采锆矿时产生的矿渣。所以对钍资源必须重新评价。氚的储量有无限大。天然气水合物是将来可能的动力原料之一,我国北方的海洋中就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显示。应从农村经济的需要出发对泥炭重新评价。再远的未来,人类将大量从地热和海洋能中获取热能。

❼ 俄罗斯gdp是多少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gdp(美元现价):1.48万亿元。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2-0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❽ 对石油价格的历史与分析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971年和197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采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爾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97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97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97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计划、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❾ 国内汽油到了9元时代,俄罗斯原油却跌到了白菜价,为何中石油却拒绝购买

在研究我国的中石油为什么不买俄罗斯的廉价石油之前,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石油进出口并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往往需要签订长期的协议。不是说今天我想买就买,明天不想买就不买了。

也正是石油进出口的期限决定了不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动,进出口大多数情况都不会受到影响。随着当前各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石油更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能够稳定国家的石油进出口,所以我国早早地就已经和许多石油出口国签订了长期协议。

总结

我国每年要消耗至少7亿吨的原油,因此如果只单独考虑价格来进口石油很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的长远发展要求。所以大家应该理解为什么我国的中石油没有选择购入俄罗斯的廉价石油。

❿ 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俄罗斯与沙特石油大战对油价有哪些影响

对石油的价格影响巨大,石油的价格现在下降了很多。

不仅如此,沙特阿美甚至宣布,4月份向亚洲出售的石油价格下跌了4-6美元/桶,而向美国出售的石油价格也下跌了7美元/桶。轻质原油的价格下跌了每桶10.25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同类原油只能减少约2美元。显然,沙特的报复性价格战是针对俄罗斯的。许多国际机构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从45美元左右跌至20美元甚至10美元。沙特阿拉伯正在使用自己的石油武器迫使俄罗斯重返谈判,。否则,俄罗斯政府的金融破产只是时间问题。与2014年克里米亚的占领,美国和欧盟的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以及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相比,沙特阿拉伯持有的剑是威胁俄罗斯的最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