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亚马尔石油怎么样
扩展阅读
石油深埋地下怎么处理 2025-07-28 08:40:57

亚马尔石油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6-19 05:54:41

Ⅰ 俄罗斯石油开采前景

俄罗斯联邦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在俄罗斯探明和在开采的有3000多个油气田,加工所开采油气的约一半,一半以上的石油和90%以上的天然气开采集中在乌拉尔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地区的大部分油气矿区都已高度开采。因此,在保留这里作为主要油气产地之外还必须开发其他的油气田。

据官方的估计,2015年前,俄罗斯年产石油5.3亿吨,其中3.1亿吨出口,主要石油基地仍是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产地,在东西伯利亚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将建设新的石油工业中心,在2015年前采油5000万吨,在萨哈林岛大陆架采油2500—2600万吨,并在巴伦支海和里海的俄罗斯海域等地采油。

2015年前,从俄罗斯向独联体出口石油和过境石油的石油干线管道和海港码头的通过能力将比目前增加0.5倍,这将使俄罗斯向远邻国家的石油出口量增加:向西方和西北方向年出口约7000万吨,通过黑海—里海方向出口约1.3亿吨,向远东方向出口8000万吨,向北方出口2500万吨。

2015年前,俄罗斯的天然气开采量将达到年产7400亿立方米,出口2900亿立方米。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开采量将稳定在目前水平,因此,天然气开采量的增长将由东西伯利亚、远东、北部海域大陆架和远东海域大陆架的新气田来提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从理论上讲能够在这一地区建设起新的天然气开采中心。

然而,目前从俄罗斯的技术发展趋势看不能得出如下结论:今后10年内俄罗斯就能成功地加强其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阵地,把自己的能源潜力变成政治红利。

抑制俄罗斯石油开采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现有的石油出口基础设施处于危险状况。

——矿产资源基地再生产面临的问题。

——政策上限制建设私营石油运输管道和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

——石油公司的投资积极性低下。

——石油公司的原料基地萎缩(这是多年来采油速度高于探明储量增长速度的后果)。

削弱俄罗斯在石油加工市场上的阵地的关键因素是俄罗斯绝大部分石油加工厂的设备老化。因此,虽然近年来一些公司对石油加工厂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但总的看,俄罗斯石油加工的质量大大低于世界标准。

抑制俄罗斯天然气开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天然气工业公司现有的国内费率不利于发展国际市场。

——天然气开采速度的增长落后于天然气消费速度的增长。

——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勘探新的气田。

——取代投资加工项目的是把赌注压在购买中亚天然气上。

——国家奉行的不允许外国公司开发最有前景的项目(亚马尔、什托克曼诺斯克气田)。

——现有的石油出口基础设施处于危急状况和现有天然气干线管道系统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俄罗斯天然气领域具有垄断性。

由于上述因素,俄罗斯石油开采量将在今后几年内停止增长。由于没有协调一致的税收制度和没有措施鼓励对地质勘探的投资,原料公司不可能开发大油田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勘探工作。2000—2004年期间俄罗斯的石油开采增长速度今后未必能保持。2017年之前,俄罗斯日产油量最多保持在1000万—1100万桶(年产5.3—5.5亿吨)的水平上。2010年前,俄罗斯的石油供应量将为世界石油市场的15%,2030年前降至10%。由于世界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俄罗斯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份额将呈下降趋势。

2010年前俄罗斯现有气田的开采量将稳定在现有水平,但2010年前天然气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都增长,天然气开采量与之的缺口达750亿—1500亿立方米。

为了保持或增加能源开采量和出口量,需要在未开发地区,首先在西伯利亚和北部海域大陆架开展勘探工作。这需要作出吸引投资,包括吸引外国投资的政治决定。可能2010年前在这一领域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而在其后的2017年前会取得进展,但也不会有实际结果。

在油气开采量和运输量方面,俄罗斯占主要地位,但在利用最先进的工艺方面,俄罗斯则大大处于落后地位。国家领导实际上把取得和保持能源大国地位的赌注压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上。同时,2030—2050年间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将大大降低俄罗斯的竞争力。

Ⅱ 中国为何与俄在北极开采天然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董秀成:“这主要是个商业行为。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天然气需要快速增长,而俄罗斯在北极圈有能源的资源,我国有市场,俄罗斯有资源,所以是互补的。此外,跟俄罗斯合作,还带动了我国在极地开发技术的提升。”

数据显示,一旦北极东北航道正式开通,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2000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

Ⅲ 亚马尔地区天然气开发困难的原因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有45家中国厂商为项目提供百余种产品,项目带动和促进了国内钢铁、电缆等众多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国内产品出口额超百亿美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再到强强联合,通过练兵亚马尔,中国石油带领中国企业实现由单一产品到项目承包、由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成为北极新名片。

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技,产生巨大的倒逼和辐射效应,中国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努力追赶先进,培养储备一大批管理和技术人才

亚马尔LNG项目股东为中俄法三方,法国德西尼布、日本日挥和千代田三家国际知名公司中标LNG厂总承包。所以,在亚马尔工地上,俄语、英语是交流语言,还混杂着法语、日语等。各方资源的优质组合使这一项目成为高度国际化项目。

合资公司管理团队来自全球顶级石油公司和LNG项目。虽身为股东,中国石油管理团队若想在合资公司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无障碍的语言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过硬的专业背景。

中国石油业务综合程度高,但缺乏国际大型LNG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特别是亚马尔项目地处北极,遇到的都是世界级难题,如何在合资公司赢得认可和尊重,是对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能力的巨大考验。

俄罗斯公司将亚马尔LNG项目视为展示中国石油形象、发现培养人才的难得机遇,任人唯贤、五湖四海,从全集团、甚至从全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参与项目管理。

股东事务管理专家黄绪春;融资专家陈克全;通过分析油气藏构造判断储藏条件,力排众议打出高产凝析油井的地质专家王永华;从吐哈油田钻井工程师到PK项目钻井经理,凭借俄语和专业特长破解极地钻井难题的“老海外”黄文辉;将北极环保国际准则概念引入融资工作,参与编着原住民发展计划,协助项目取得符合国际准则环评的清华高材生管硕;积累大量LNG工程管理经验的许涛;协助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采购经理马经纬……4年来,中国石油已有近80人在项目上得到直接有益的锻炼,使得亚马尔LNG项目成为实至名归的国际化人才练兵场,为中国石油后续开展相关项目施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Ⅳ 俄罗斯东部油气资源蕴藏概况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预计有850亿~900亿吨,包括石油200亿~220亿吨,凝析油30亿~50亿吨。2002年6月俄联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中着重提出要在东西伯利亚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

一、西伯利亚油气资源概况

1.西西伯利亚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下瓦尔托夫斯克油区包括萨莫特洛尔、麦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萨莫伊洛夫卡、别洛泽尔斯克和索斯宁斯克油田。其中萨莫特洛尔油田是西伯利亚、也是原苏联最大的油田。该油田发现于1965年,面积为180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高达60亿吨,可采储量约26亿吨;油田共分5个油层,厚度达78.5米;原油含硫量为0.75%~0.85%,含蜡量为1.45%~4.42%;油井深度为1685~2230米,1969年投产。瓦金油田发现于1963年,可采储量为5000万吨;油田共分8个油层,厚度达18~34米,油井深度为1690~2450米,于1965年投产。阿甘油田发现于1965年,油田共分3个油层,油井深度为2184~2280米,1973年投产。斯拉夫石油生产公司在麦吉昂,有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

在苏尔古特油区,分布着乌斯季-巴雷克、西苏尔古特、良托尔斯克、贝斯特拉亚油田,其中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发现于1961年,探明储量为6.8亿吨;油田面积142平方千米,共分14个油层,厚度为28.7米;原油含硫量为1.33%~1.51%,含蜡量为3.3%~3.6%;油田深度为2000~2020米,1964年投产。西苏尔古特油田发现于1962年,可采储量为3.18亿吨;油井深度为2000~2330米,共分6个油层;原油含硫量为1.53%~1.82%,含蜡量为3%~3.2%,1968年投产。

萨伊姆油区是西西伯利亚开发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泽尔诺耶油田、乌宾斯克油田和莫尔季米亚—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大。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潜在储量占全俄的60%,A+B+C1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70%。天然气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约62万平方千米区域内。这里分布着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鲁津什捷尔诺夫斯克等气田。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质量好。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超过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是国内最低的。这里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比高加索地区低44%,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低34%。秋明州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俄罗斯最着名的乌连戈伊、扬堡和梅德韦日耶等气田都位于该自治区境内。

2.东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储量为13.3亿吨,天然气储量(A+B+C1+C2)为3.64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潜在储量分别为118.3亿吨和43.79万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尤鲁布切诺-托霍姆斯克、索宾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州的维尔赫涅琼斯克、科维克金以及萨哈共和国的塔拉甘斯克、恰扬金斯克、中博图奥宾斯克、中维柳伊斯克、中琼格斯克等油气田(表3-1)。

表3-1 2000年西伯利亚地台主要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Б.Г.萨涅耶夫.俄罗斯亚洲地区和东北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前提条件与可能的方向.21世纪中俄区域合作展望(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258

3.西伯利亚各州、边疆区油气资源分布

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亚主要产油区。此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也有少量油气生产。

秋明州的汉特-曼西自治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石油产量约占全俄的58%。下瓦尔托夫斯克和苏尔古特油区的大油田都位于汉特-曼西自治区。目前汉特-曼西自治区的石油开采存在一定的困难。多年来,这里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赶不上开采速度,导致石油储量的保障水平下降。

汉特-曼西自治区现有几家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如卢克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斯拉夫石油股份公司、秋明石油股份公司等。尤甘斯克油气公司在汉特-曼西自治区有28处采油区,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埃文基自治区有两处前景看好的油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哈卡斯共和国早就与尤科斯合作。该公司所属的安加尔斯克石化公司和阿钦斯克石油加工厂负责这些地区的燃料供应。此外,尤科斯在俄罗斯南部及阿尔泰边疆区也有相当稳固的地位。

托木斯克州是西西伯利亚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开采和加工是本州的支柱性产业。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也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苏联对西西伯利亚油田的大规模开发而得到发展的。托木斯克州石油产量位居全国第9(2000年数据),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5(2000年数据)。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俄的10%,在全俄位居第2位,仅次于秋明州。这里的石油质量高于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但开采量较小。

伊尔库茨克州石油天然气开采仅为满足本地区需求,开采规模小,产量低,有原油加工企业。位于伊尔库茨克市东北450千米处的科维克金天然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探明储量1.9万亿立方米,科维克金天然气田62.4%的股份属于秋明石油集团,开采权属于鲁西阿彼特罗列乌姆公司。目前该公司虽然获得了开采权,却只能用于再加工和内部市场供应,至今未获得出口许可。

二、远东油气资源概况

远东地区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占俄联邦国土面积的36.4%。该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俄罗斯的比重占35%,仅次于占40%的西伯利亚地区,大大高于位居第3的乌拉尔地区(占25%)。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远东所有行政区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含油气的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5%。从宏观上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大油气区:①临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萨哈林州东北邻海);②北极临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克奇海)大陆架油气区;③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大型油气区。这三个主要油气分布区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潜在储量分别为197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41%),176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38%),100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21%)。整个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的潜在总储量高达473亿吨。

萨哈林州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约有62个油气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气田。20世纪末,萨哈林州陆地和邻海大陆架已探明石油储量3.88亿吨,天然气8770亿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该州东北海洋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远景储量分别为9.97亿吨和4.157万亿立方米。萨哈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是油气层多,构造比较复杂。萨哈其他林原油的含硫量为0.2%~0.3%,芳香烃比重大,属优质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仅各油田的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油田内,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异。有些油田的胶质含量不高,如涅克拉索夫卡油田为1.61%,帕罗迈油田为2.7%。有些油田树脂含量很高,如奥哈油田竟达17.2%。萨哈林气区的天然气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氢,含氮量也少,氩和氦的含量较多。天然气的质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远东地区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维柳伊流域、萨哈林州北部、阿穆尔河中下游、阿纳得尔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乌苏里斯山地等。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最富集的陆地地区。据2001年俄方公布的资料,萨哈共和国西南部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的可供工业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预测储量高达1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29.16亿吨,凝析气储量3.88亿立方米。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也是最好的,有工业浓缩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馏分,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境内的塔拉干油气田(石油储量1.24亿吨,天然气储量470亿立方米)的开采权掌握在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手里。塔拉干油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气储量估计超过3.5亿吨,占俄罗斯石油开采量的13%。而塔拉干产出的原油正是俄罗斯计划供应远东原油管道第一阶段工程的。公司计划修建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设起于塔拉干油田,连接上琼斯克耶油汽田(石油储量2亿多吨),终点站为乌斯季库特市勒拿输油站,全长500千米,造价10亿卢布(约合3486万美元),年运输能力260万吨。初步计划建设13个输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铁路油罐车,纳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干线系统。公司总经理博格丹诺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项目建设工作将于2005年内准备完毕,2006年开工,2008年完成,3年后纳入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线系统,与泰舍特—纳霍德卡管道连接。

远东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开展得很不均衡,重点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迄今共钻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个,其中90%在萨哈林州;另外,马加丹州境内100个,楚科奇半岛70个。在萨哈共和国共发现了30多个油田和油气田,还发现6个大型天然气田。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专家的分析,分别为5%和6.5%,而西方国家的评估数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高的当数萨哈林州,分别为46.3%和28.1%,其次是萨哈共和国,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8.7%和12.8%。

此外,在堪察加半岛、楚科奇自治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还发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油气田。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楚科奇和白令海大陆架三个地方有油气开采许可证。该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楚科奇勘查钻探,在该地区总投入20亿卢布。由于勘探工作的重点是萨哈林周围的海洋大陆架和萨哈共和国的陆地油气资源,并在上述区域发现了大批大型油气田,因此,萨哈林州和萨哈共和国不仅油气资源开发规模大,而且也是外国投资合作的热点地区。

Ⅳ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现状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有“能源超级大国”之称,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0和1/3,油气工业的生产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当俄罗斯所有经济部门生产急剧下滑,各个生产环节遭受灾难性破坏的时候,只有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活动运转正常,虽然生产形势和油气产量与20世纪80年代无法相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市场上油气价格的日益攀升,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形势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作为俄罗斯经济运行中最稳定的生产部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其不断增长的产量既保障了国家对能源燃料的基本需求,又为其他工业生产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财政基础。目前,强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俄罗斯实施能源外交的雄厚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实施。

一、俄罗斯石油工业的生产现状

俄罗斯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巨大的原油生产潜力。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包括寻找、勘探新油田、油井设施建设、原油开采与运输、原油深加工和油品销售、采油设备与原油加工设备的生产和维修等。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中心,这里集聚了全俄53%以上的原油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西伯利亚的原油产量就占全俄原油总产量的67%~72%,其中汉特-曼西自治区不仅是西西伯利亚产油区的产油中心,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产油区,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占西西伯利亚产油区总产量的80%,全俄原油开采总量的57%,世界原油开采总量的5.8%。俄罗斯的其他大型石油产区有伏尔加-乌拉尔产区、蒂曼-伯朝拉产区、北高加索油气省;东西伯利亚和海洋大陆架是俄罗斯未来最具前景的原油生产区。目前俄罗斯国内共有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内的10家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还有150家石油开采企业。其中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原油开采量约占俄罗斯原油开采总量的90%。

1.原油生产

在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中,原油生产与加工一直是燃料动力工业的主要产业,其产值约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在1985~1991年苏联原油生产的高峰时期,原油产量曾经高达6.25亿吨,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21%,居世界首位,其中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为5. 687 亿吨,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 19%,为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由于 1990 ~ 1995 年俄罗斯经济持续危机,国内原油需求量减少了 40% 以上,造成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国内石油工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对石油产业的投资减少,一些大型油田处于自然消耗期,致使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在 1988 ~1998 年 10 年间减少了近一半,从每天的 1100 万桶减少到 600万桶,1996 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下降到 3. 01 亿吨,落到沙特和美国之后,排在了第三位。直到 1999 年,在经历了 1998 年国际市场油价低迷之后,俄罗斯的原油产量才重新开始呈增长之势。

进入 21 世纪,受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俄罗斯石油工业重组结束等利好因素的积极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 ~ 2003 年,俄罗斯原油产量的年增长率平均为 9. 1%,2003 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为 4. 21 亿吨,超过了沙特阿拉伯,重新回到世界第一产油国的位置。2004 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再创新高,达到了 4. 59 亿吨,比 2003 年增长了 9 %。不过,从 2005 年起,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仅比 2004 年增长了2. 4% ,为 4. 70196 亿吨; 2006 年的原油产量为 4. 81 亿吨,比 2005 年增长了 2. 1% ,是自1999 年以来原油产量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2007 年俄罗斯原油生产继续保持小幅稳定增长态势,原油产量为4. 9145 亿吨,同比增长了2. 3%,甚至比俄罗斯工业能源部的预测指数还降低了近0. 1%。至此,俄罗斯原油产量的增速已经连续三年在2%的水平上徘徊 ( 表4 -1) 。

表 4 -1 俄罗斯原油生产情况 单位: 百万吨

资 料 来 源: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Росстат. - М. ,2004. - 727 с.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2007: Стат. сб. /Росстат. - М. ,2007. - 826 с.

由于国际能源市场上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虽然 2005 和 2006 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同比均下降了 2%,可原油出口的价值却大幅度增加,其中 2005 年的原油出口价值比 2004 年增加了 43. 1%,达到了 834. 38 亿美元; 2006 年高达 1022. 8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2. 6%,比2000 年增长了 4 倍还多。

从 1999 年到现在,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 70%,其中原油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当大。依靠原油出口所获得的巨额收入,俄罗斯政府补发了拖欠的工资,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改革措施,还提前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债务。随着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还将成为俄罗斯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作贡献。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生产现状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丰富、开采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线最长、天然气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天然气工业不仅是俄罗斯能源动力综合体中最稳定的生产部门,还是世界能源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90 年代初,天然气作为一次性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化学、农业和公共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在俄罗斯的能源消费中稳居首位。1970 年天然气在俄罗斯的能源动力平衡表中仅占 19%,1990 年却上升为 43%,本世纪初又提高到 50%。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俄罗斯 85% 的天然气均产自该地区。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 ОАО 《Газпром》) 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中的 “航空母舰”,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其天然气生产规模和产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生产企业,在全俄天然气工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该公司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 17%,占全俄天然气总储量的60% ; 天然气产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 20% ,占全俄天然气总产量的 90% 。1. 天然气生产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的天然气产量曾高达 8000 亿立方米,占全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40%强,其中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量为5800 亿立方米。20 世纪90 年代,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基本呈下降态势。1993 年,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产区———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的天然气产量也开始下降。2000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比 1991 年下降了 570 亿立方米,为5840 亿立方米。2001 年天然气产量继续下降,当年产量仅为 5810 亿立方米。2002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开始逐渐小幅回升,从 2001 年的 5810 亿立方米提高到5950 亿立方米,2006 年天然气产量增加到 6560 亿立方米,5 年里的年增长幅度仅为 2% 。据俄罗斯能源专家分析,虽然 2003 ~ 2005 年俄罗斯固定资产的年投资额达到了 60 亿 ~ 70亿美元,2006 年甚至超过了 100 亿美元,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导致天然气工业的生产费用不断上升,因此对天然气工业的实际投资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2007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为 6531 亿立方米,比 2006 年减少了 0. 5%。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预测,2008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将提高到 6730 亿立方米,比 2007 年增长 3%。2000 ~ 2007 年俄罗斯天然气生产情况见表 4 - 5。

表 4 -5 2000 ~2007 年俄罗斯天然气生产情况 单位: 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Российский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ежегодник:2007: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М.,2007.-826с.

2.天然气出口

俄罗斯是天然气出口大国,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商,该公司不仅在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方面占有垄断地位,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俄罗斯总共向世界上 28 个国家出口天然气,欧洲国家是其最大的天然气销售市场,主要进口国是西欧的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法国、奥地利和芬兰,东欧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独联体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哈萨克斯坦,以及波罗的海国家。

目前俄罗斯每年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出口量约占其天然气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出口量正在逐年增长。据俄联邦海关署的数据统计,2007 年 1 ~ 11 月份俄罗斯共出口天然气1519 亿立方 米,比 2006 年 同 期 下 降 了 6. 7% ,天然气出 口所 获收 入 比 上 年 同 期 减少 了15. 07% ,为 325. 25 亿美元。其中对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天然气减少了 5. 14% ,为 1365 亿立方米; 对独联体国家减少了 18. 52%,为 154 亿立方米。据初步预测,2008 年俄罗斯将出口天然气 2040 亿立方米。( 表 4 -6 中 2005 年和 2006 年的天然气出口量包括了中亚国家通过俄罗斯过境出口的天然气)

表 4 -6 2000 ~2007 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情况 单位: 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各年年报。

①该年度的天然气出口量包括中亚国家通过俄罗斯过境出口的天然气。

由于天然气具有价廉、清洁、环保等特点,是人们未来的理想消费能源。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和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作为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一举一动都对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三、俄罗斯的油气运输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原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大幅度提高,俄罗斯对国外市场的原油运输量也在逐年增长。不过,俄罗斯相对落后的油气运输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对国外市场的油气供应,成为制约俄罗斯原油出口的瓶颈。

1.油气输送管线

目前,俄罗斯输油输气干线总长度为22万千米,其中天然气干线15.5万千米,原油干线4.9万千米(管道直径为420~1220毫米),油品干线1.9万千米。此外,还有约11万千米集输管道(管径小于700毫米)分布在石油矿区,为石油公司所有。俄罗斯的油气输送干线为国家资产。

在俄罗斯的油气管线输送总量中,天然气占输送总量的55.4%,原油占40.3%,油品占4.3%。天然气产量全部通过输气干线输送,约99%的原油产量通过原油干线输送,油品管线沿线炼油厂的50%以上产品是通过油品管线输送的。原油和油品管线共有395座原油泵站和100座油品泵站,沿线油库的总容量为1750万立方米。

俄罗斯统一供气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输气系统,包括15.5万千米的长输天然气管线和6100千米的支线,264座压气站,总装机功率为4480万千瓦,24座地下储气库,6200多口生产井,160多套矿场天然气处理装置,3800多座配气站,7座天然气综合处理厂。俄罗斯统一供气系统由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垄断经营,除输送本公司所产天然气而外,还运输独立天然气生产商所产的天然气,以及从中亚国家经俄罗斯过境出口的天然气。

2.石油运输公司

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ОАО《Транснефть》)是俄联邦油气出口的重要职能公司,国家拥有该公司100%的普通股,承担着97%的俄产石油出口或向炼油厂供油的管道运输业务,被誉为“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的神经”。目前,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系统总长度为48610千米,把东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蒂曼-伯朝拉油气区、伏尔加流域和南乌拉尔等主要采油区与东、西欧国家的销售市场连接在了一起。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任务是保证原油生产者平等地进入其输油管道,但通过输油管道运送原油的费用则由联邦能源公司来确定。不过,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并不能无限量地通过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出口原油,各公司的原油出口量仅允许占其原油产量的30%。

俄罗斯84%的出口原油通过输油管线运送给原油进口国,在余下的16%中,有13%是通过铁路输送,还有3%是靠水路运输。目前,俄罗斯通过铁路运输出口的原油有所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石油公司正常进入石油运输公司的输油管道受到限制,也就是说,是由于俄罗斯目前的管道输油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此外,东南亚各国对俄罗斯的原油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俄罗斯目前还没有通往这些国家的输油管道,因此只能靠铁路来运输。

据俄罗斯能源部预测,截至2020年,世界原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大约为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原油需求量为20%,发展中国家的原油需求量将达到50%,而发达国家将尽量降低对从中东国家进口原油的依赖,这一切都对俄罗斯的油气销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尽管世界各国对俄罗斯原油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符合俄罗斯旨在提高出口量,扩大能源销售市场的能源战略,可是现有油气管道运力不足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而且已经成为俄罗斯政界和石油界关注的焦点。

Ⅵ 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合作了个大项目是真的吗

12月8日,被誉为“北极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这一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液化天然气工程。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北极圈内,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属于世界特大型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被誉为“镶嵌在北极圈上的一颗能源明珠”。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出席了当天的仪式。

作为中俄在北极圈合作的首个全产业链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成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发展,还能够丰富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Ⅶ 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

9.俄罗斯自然资源概况

俄罗斯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据俄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2004年出版的《俄罗斯:复兴之路》报告称,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作为世界资源大国,俄罗斯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这已经是影响俄内外政策走向的基本要素之一。从类别看,俄罗斯各种资源储量几乎都位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非常短缺的矿物、森林、土地、水等资源方面,俄罗斯的优势明显。

第一,据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测算,从探明储量来看,俄罗斯各类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都相当高,石油为35年,天然气为81年,煤为60~180年,铁矿石为42年,铜、镍、钼为40年,钨为37年,锌为18年,铅为15年,黄金为37年,磷酸盐为52年,钾盐为112年。

第二,俄罗斯森林覆盖率约为50%,拥有世界1/5的木材储量。俄罗斯森林资源储量已经超过了整个北美的森林资源。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木材第三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第三,俄罗斯农业用地2.1亿公顷,其中耕地1.25亿公顷,人均耕地为0.85公顷;而全世界耕地面积不过14.57亿公顷,人均只有0.32公顷。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土地非常肥沃,正如俄罗斯土壤学奠基人多库恰耶夫指出的那样,黑土地带是俄罗斯的主要财富,俄罗斯的黑土地曾丢失了20%~50%的腐殖质,但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第四,俄罗斯有丰富的水资源,仅贝加尔湖就容纳了占全球地表淡水总量的1/5。俄罗斯拥有500多条通航河流,总长度为30万千米,实际通航里程为8万千米。如果俄罗斯的全部水力资源被利用,每年可发电2万亿千瓦时。

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资源异常丰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别具特点。这些对俄罗斯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其地势是西低东高,大致形成三大地貌单元。

其西部分布有东欧平原一部分(又称俄罗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其平原面积约占全俄面积的1/2;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4,中西部的乌拉尔山、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等组成的山地面积约占全俄面积的1/4。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属于温带和寒带气候。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东北高原、山地气温最低,年温差较大,是气候条件最严酷的地区。

由于受西风带、大西洋暖湿气团的影响以及西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外加东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汽难以进入,导致俄罗斯的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东和由森林带向南北两侧呈递减的趋势。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大。俄罗斯有数条长度超过2000千米的河流,其中几条被列为世界长河的均分布在国土的东部地区,如叶尼塞河、勒拿河等。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的河流多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向东注入大洋;欧洲地区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丘陵地带,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由于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势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区开发较晚,因此依纬度而变化的水平地带性特点十分明显。俄罗斯邦斯从高纬向低纬分布有极地荒漠带、苔原带、森林苔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等自然景观带(或自然地带),在山地则按高度变化形成垂直分布的景观特征。

俄罗斯联邦的自然条件及其地域组合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带为其各具特点的农业地带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广阔的森林带(森林覆盖面积占全俄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农业用地面积占全俄的土地面积10%左右)为俄罗斯的森林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场所。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居世界前列。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俄罗斯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但是,俄罗斯的自然条件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利因素,给农业生产以及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带来许多困难。其主要问题是:水热之间的矛盾突出,农业综合自然条件较差和东北部自然条件严酷。热量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的不一致以及水热之间矛盾尖锐,是俄罗斯自然条件地域组合中的突出问题。热量资源从北向南渐次增加,而地表径流则大致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同时,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使80%的径流量注入北方诸海。全俄每年大气降水量约有7000立方千米,其中有一半被蒸发和渗漏,年径流量尚有3000多立方千米,相当于世界年径流量的6%,居世界前列,完全可以保障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并且绰绰有余。然而,由于水热分布的不平衡,致使南部的森林草原地区降水量少,且极不稳定,蒸发量又很大,呈半干旱甚至干旱状态,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的需要;而广阔的北部地区,气温低,降水较多,蒸发小,河流众多,水分过剩。

总之,中南部缺水同北部的水分过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尤其是南方农业地区的周期性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是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解决南旱北涝是目前俄罗斯国土整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根本措施是实行北水南调,人为地重新分配地表径流。如已修筑了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其他跨地域、跨流域的调水方案也正在计划与实施中。同时,以解决水分过剩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非黑土地带的开发计划也正在积极准备付诸实施。俄罗斯联邦虽然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就农业综合自然条件全面分析,俄罗斯远不如同纬度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不如西欧诸国。就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俄罗斯联邦的农业土地的生物潜力可能性比美国低60%,比法国低55%,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40%和35%。俄罗斯联邦广阔的东部地域,永久冻土带广布,自然条件严酷,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发展,同时,对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人口移入,都带来许多困难。

俄罗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在俄罗斯已发现和探明大约2万多处矿产地(包括燃料资源)。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高于其他国家,多数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金刚石和锑矿、锡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铝矿储量居第二位、金矿储量居第四位,钾盐储量占世界的31%、钴矿储量占21%;其他一些矿产储量也占世界相当大份额。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保障俄罗斯国内需求并实现对外出口的坚实基础。

10.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在能源当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能源。目前,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各国政治、军事及外交关系的重要筹码。俄罗斯依靠雄厚的能源储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国土面积1709.82万平方千米,广阔的国土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油气前景的陆地和海域面积约129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架和海域面积为5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总资源量分别为353.5亿吨、8.4亿吨和98.74万亿立方米。截至2006年12月31日,俄罗斯石油探明储量为10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6%,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7.6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26.3%。2008年俄罗斯新探明石油储量达5亿吨,天然气储量达6500亿立方米。俄罗斯已成为世界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11.俄罗斯的五大油气区

(1)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西西伯利亚油气区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十分丰富,1988年最高产量达4.1亿吨,该区共发现300多个油气田。已开发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的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油田区和萨伊姆油区;

(2)欧洲的伏尔加乌拉尔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俄罗斯西部,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产量达到2亿吨。该区共发现900多个油气田。其石油产量仅次西西伯利亚,位居第二;

(3)蒂曼伯朝拉盆地。该盆地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北部,它是俄罗斯继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之后的重要油气产区和远景区,共发现油气田70多个;

(4)东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预测石油储量为11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4万亿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继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之后将要开发的另一大油气区。已发现几十个油气田,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产能接替地区;

(5)俄罗斯周边海域大陆架含油气远景。俄罗斯周边海域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架面积45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大陆架面积的13%。据地质学家预测上述大陆架面积中的80%,即360万平方千米为含油气远景区。俄罗斯周边海域油气潜在可采资源量可达900亿~1000亿吨(折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气储量大6倍。石油和气比例中天然气的预测资源量又占有绝对优势,石油占的比重不超过15%~20%。根据俄政府制定的计划,到2020年俄在大陆架探明的油气储量有望分别达到13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俄罗斯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从地理分布上来说不十分合理,绝大部分储量集中在西伯利亚,远离国内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消费中心,并且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储量开发利用程度低,仅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储量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50%,发现新油气田的几率大大降低。

12.西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罗斯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下瓦尔托夫斯克油区包括萨莫特洛尔、麦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萨莫伊洛夫卡、别洛泽尔斯克和索斯宁斯克油田。其中萨莫特洛尔油田是西伯利亚,也是俄罗斯最大的油田。该油田发现于1965年,面积为180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高达60亿吨,可采储量约26亿吨;油田共分5个油层,厚度达78.5米;原油含硫量为0.75%~0.85%,含蜡量为1.45%~4.42%;油井深度为1685~2230米,1969年投产。瓦金油田发现于1963年,可采储量为5000万吨;油田共分8个油层,厚度达18~34米,油井深度为1690~2450米,于1965年投产。阿甘油田发现于1965年,油田共分3个油层,油井深度为2184~2280米,1973年投产。斯拉夫石油生产公司在麦吉昂有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在苏尔古特油区分布着乌斯季巴雷克、西苏尔古特、良托尔斯克、贝斯特拉亚油田,其中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发现于1961年,探明储量为6.8亿吨;油田面积142平方千米,共分14个油层,厚度为28.7米;原油含硫量为1.33%~1.51%,含蜡量为3.3%~3.6%;油田深度为2000~2020米,1964年投产。西苏尔古特油田发现于1962年,可采储量为3.18亿吨;油井深度为2000~2330米,共分6个油层;原油含硫量为1.53%~1.82%,含蜡量为3%~3.2%,1968年投产。萨伊姆油区是西西伯利亚开发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泽尔诺耶油田、乌宾斯克油田和莫尔季米亚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大,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潜在储量占全俄的60%,A+B+C1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70%。天然气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约62万平方千米区域内。这里分布着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鲁津什捷尔诺夫斯克等气田。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质量好。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超过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是国内最低的。这里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比高加索地区低44%,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低34%。秋明州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主要产区。俄罗斯最着名的乌连戈伊、扬堡和梅德韦日耶等气田都位于该自治区境内。

13.东西伯利亚的油气田

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储量为13.3亿吨,天然气储量A+B+C1+C2为3.64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潜在储量分别为118.3亿吨和43.79万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尤鲁布切诺托霍姆斯克、索宾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州的维尔赫涅琼斯克、科维克金以及萨哈共和国的塔拉甘斯克、恰扬金斯克、中博图奥宾斯克、中维柳伊斯克、中琼格斯克等油气田。

目前,俄罗斯资源开发的重点已转移到了东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正在成为俄罗斯今后能源开发的希望所在。据2005年第24期《专家》杂志披露,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储量高达175亿吨,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长特鲁特涅夫要求加快东西伯利亚油区勘探步伐,制定新的勘探和开发招标计划,开辟新的油源。俄罗斯地矿资源署署长表示,2005年已颁发40余个东西伯利亚油气项目许可,年内拟就另30个项目在进行许可权拍卖。但是,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条件十分恶劣,亟须大量的技术与资金投入。俄罗斯石油公司在2003年估算,东西伯利亚油田将于2005年到达资本投入的高峰期。即使不考虑管道运输的成本,仅开采方面就需40亿美元投入。俄罗斯石油公司对开发程度较低的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表现出浓厚兴趣。2003年俄罗斯石油公司购买了英国-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后者拥有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万科尔油田开发许可证。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将不仅完全可以满足本地区石油和天然气需求,而且每年可大量出口。

14.远东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远东地区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占俄罗斯联邦国土面积的36.4%。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在俄罗斯的比重占35%,仅次于占40%的西伯利亚地区,大大高于位居第三的乌拉尔地区(占25%)。俄罗斯远东所有行政区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含油气的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5%。从宏观上来说,主要分为3个大油气区:东部领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萨哈林州东北领海)大陆架油气区,北极领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克奇海)大陆架油气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大型油气区。这3个主要油气分布区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潜在储量分别为197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41%,176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38%;100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21%。也就是整个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的潜在总储量高达473亿吨。

萨哈林州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约有62个油气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气田,20世纪末,萨哈林州陆地和领海大陆架已探明石油储量3.88亿吨,天然气8770亿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该州东北海洋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远景储量分别为9.97亿吨和4.157万亿立方米。萨哈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是油气层多,构造比较复杂。萨哈林原油的含硫量为0.2%~0.3%,芳香烃比重大,属优质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仅各油田的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油田内,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异。有些油田的胶质含量不高,如捏克拉索夫卡油田为1.61%,帕罗迈油田为2.7%。有些油田树脂含量很高,如奥哈油田竟达17.2%。萨哈林气区的天然气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氢,含氮量也少,氩和氦的含量较多。天然气的质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远东地区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维柳伊流域、萨哈林州北部、阿穆尔河中下游、阿纳得尔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乌苏里斯山地等。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最富集的陆地地区。据2001年俄方公布的资料,萨哈共和国西南部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的可供工业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预测储量高达1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29.16亿吨,凝析气储量3.88亿立方米。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也是最好的,有工业浓缩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馏分,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境内的塔拉干油气田(石油储量1.24亿吨,天然气储量470亿立方米)的开采权掌握在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手里。塔拉干油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气储量估计超过3.5亿吨,占俄石油开采量的13%。而塔拉干产出的原油正是俄罗斯计划供应远东原油管道第一阶段工程的。公司计划修建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设起于塔拉干油田,连接上琼斯克耶油气田(石油储量2亿多吨),终点站为乌斯季库特市勒拿输油站,全长500千米,造价10亿卢布(约合3486万美元),年运输能力260万吨。初步计划建设13个输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铁路油罐车,纳入俄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干线系统。公司总经理博格丹诺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项目建设工作将于2005年内准备完毕,2006年开工,2008年完成,3年后纳入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线系统,与泰舍特纳霍德卡管道连接。

远东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开展得很不均衡,重点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迄今为止共钻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个,其中90%在萨哈林州,另外马加丹州境内100个,楚科奇半岛70个。在萨哈共和国共发现了30多个油田和油气田,还发现6个大型天然气田。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专家的分析,分别为5%和6.5%,而西方国家的评估数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高的当数萨哈林州,分别为46.3%和28.1%,其次是萨哈共和国,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8.7%和12.8%。

15.远东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俄罗斯大陆架油气资源丰富,主要蕴藏在远东萨哈林州附近海域的大陆架上。俄塔社2005年5月11日报道说,目前在俄罗斯已探明的陆地油气田中,75%已经处于开发阶段,资源的开发程度接近50%。为增强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后劲,俄罗斯政府开始把目光投向本国的沿海大陆架。俄罗斯政府最新制定的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战略显示,到2010年俄罗斯沿海大陆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将分别达到每年1000万吨和3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每年9500万吨和3200亿立方米。俄自然资源部说,从现在起到2020年,俄罗斯准备吸引700亿至1100亿美元资金(主要是外资)用于开发俄罗斯大陆架油气资源,俄罗斯联邦财政的相关拨款也将达到350亿卢布。预计到2020年,开发大陆架油气资源给俄罗斯联邦财政带来的总收入将达到1000亿~1300亿美元。

萨哈林海域中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大部分蕴藏在水深100米以内的大陆架里。萨哈林大陆架的海水较浅,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西北部的萨哈林湾同阿穆尔河三角洲之间水深不到150米,东北部水域100米等深度距岸35千米,东海岸中部的内斯基湾100米等深度距岸60千米,南部阿尼瓦湾水深不到100米,西部鞑靼湾水深由南向北,从200米递减到50米以下。大陆架油气预测储量在水深200米范围内0~50米内的占26%,50~100米内的占33%。100~200米的占41%。

远东领海大陆架石油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首先对鄂霍次克海北部和鞑靼海峡进行了勘探,掌握了第一批海底地质资料。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苏联党和政府曾试图开发和利用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加大了油气资源勘探规模。首次勘探作业是在萨哈林州领海大陆架约2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进行的,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10亿吨和1.2万亿立方米。从1974年起,苏联采用地震波探测方法,对40万千米延长的海域进行了油气资源勘探,重点是萨哈林海洋大陆架21万千米延长的范围。这次探查的重要成果是在阿纳得尔湾探明了有17个开发前景的矿区。1977~1992年的海上勘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萨哈林州领海大陆架共发现了8个大油气区:恰沃、尤斯科耶、皮利通阿斯托赫斯科耶、阿尔库通达吉等,其中6个为大型油气田,此后均列入萨哈林1~6号油气开发项目中。

16.萨哈林-1号项目

该开发区包括奥多普杜海域的油气田、恰沃海域的油气田和阿尔库通达吉海域的油气田。按目前的勘探结果,可采储量为原油2.9亿吨、凝析油3300万吨、天然气4250亿立方米。预计高峰期年产原油2410万吨、天然气197亿立方米。该方案于1996年6月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全面勘探工作已完成。参加该方案的有两家俄罗斯石油公司,一家日本公司(SODECO)和美国埃克森公司(Exxon)。这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国际投资集团,俄方占40%的股份其中,萨哈林海上油气公司(俄罗斯)占23%;俄罗斯石油公司占17%,美、日各占30%,共投资150亿美元。由于财团内俄罗斯的两家公司无力承担投资责任,工程曾因此而一度停顿。为推动工程的进展,两家俄罗斯公司只好忍痛出让本公司的股份换取贷款,以解决投资困难。印度ONGC公司于2001年2月与俄罗斯公司签订协议,购买了原属于俄罗斯公司的萨哈林-1号工程20%的股份,为此它需支付20亿美元,替俄罗斯公司支付工程投资款。俄罗斯公司则按LIBOR加3%的利率偿还印方的垫款。目前萨哈林-1号工程财团各方及其股份为:Exxon(美国)占30%、SODECO(日本)占30%、ONGC(印度)占20%、萨哈林海上油气公司(俄罗斯)占11.5%、俄罗斯石油公司占8.5%。

该项目基建投资127亿美元。油气田的开采期预计为33年,投资集团的利润率预计为16%。投资集团除按租赁协议缴纳租金外,还须按产品分割协议法把15%的产品交给俄罗斯联邦和萨哈林州财政。该方案计划收入1650亿美元,纯利润可达420亿美元。2002年萨哈林-1号工程的投资额为7亿美元。

2005年10月萨哈林-1号开始产油。

17.萨哈林2号项目

开发区包括整个尤斯科耶油气田和皮利通阿斯托赫斯科耶油气田。可供开采的石油为9600万吨、天然气凝析油为3700万吨、天然气为4600亿立方米。

该方案由五家外国公司组成的投资集团参加实施,其中日方两家(三菱、三井)占30%的股份,美方两家(麦克德蒙特和马拉松)占50%,英国与荷兰联合组建的罗亚尔达奇公司占20%。投资总额为100亿美元。方案已于1996年6月开始实施。萨哈林-2号中70%的承包工程由俄罗斯的公司完成。俄方的大型企业还要参与石油的深加工。该方案可带来250亿美元的纯利润。投资方案规定除缴纳租金以外,还要把10%的产品缴给俄罗斯联邦和萨哈林州,其余90%的产品按比例在投资方之间分配。

萨哈林-2号1999年如期产油,于1999年7月4日正式开栓投入生产,2000年生产油井达12个,日产9万桶,约12300吨。1999年生产的原油除向俄罗斯联邦和萨哈林州缴纳10%的产品以外,大部分由日本转卖给韩国。2001年萨哈林-2号产油200万吨,2003年产油500万吨。

萨哈林2号项目已形成生产规模。包括一个油田(1.4亿吨)、一个气田(4080亿立方米)和一座年处理96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净化厂,由壳牌石油公司担当作业者。近几年来该项目已产生效益,并向日本出口了一定数量的油气。

18.萨哈林-3号项目

萨哈林-3号项目开发区域在东奥多普杜海大陆架,包括东奥多普杜、阿亚升和基灵斯克3个油气田,总面积2.04万平方千米。石油和天然气评估储量分别为1.37亿吨和1450亿立方米。地质勘探资料表明,这一海域仅南基灵斯克海域石油储量高达4.5亿吨,天然气7200亿立方米。

萨哈林-3号项目共投资约240亿美元。俄方占33.3%的股份,美方占66.7%的股份。目前,已有3家美国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就3处油气田的开发与俄罗斯签订了租让合同,但尚未开始实际开发。其中美孚和德士古公司拥有一个区块的开发许可证,项目投资70亿~110亿美元;埃克森拥有两个区块开发许可证,预计投资130亿美元。在油气田开始商业运营前,工程的所有投资由美方公司承担。

2005年7月1日,中国的中石化与中石油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一号议定书》和《长期合作协议》。在《一号议定书》中,中石化与俄石油公司商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负责在萨哈林-3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新合资公司中,中俄双方的股权比例暂定为30∶70,未来将引入新的投资者,但中方拥有30%的股权比例将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根据计划,新公司在2006年开凿第一口探井,待形成生产规模后,中方将以“份额油”的形式获取收益。中俄双方进行先期勘探作业的维宁油气区块位于萨哈林岛东部,该区块预期储量为石油1.14亿吨,天然气3150亿立方米。

19.萨哈林-4号项目

萨哈林-4号项目包括乌兹洛耶、阿斯特拉哈诺夫卡油气区、涅克拉索夫卡和科连杜湾油气田。这一海域石油评估和潜在储量分别为1.05亿吨和1.15亿吨,天然气的这两项指标则分别为4400亿立方米和4500亿立方米。俄罗斯石油公司、萨哈林海上油气公司和美国阿科公司组成财团承建该工程,3家公司所占股份分别为25.5%、25.5%和49%。美国阿科公司参与了萨哈林4号一个区块的勘探开发,项目价值26亿美元,该项目目前还处于勘探阶段,前期的勘探费用全部由阿科公司承担。

20.萨哈林-5号项目

萨哈林-5号项目包括奥哈、埃哈比和东埃哈比油气田。该项目的预测原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6000亿立方米,2010年正式进行工业开采。俄罗斯石油公司、萨哈林海上油气公司和英国BP公司组成财团承建该工程,3家公司所占股份分别为25.5%、25.5%和49%。BP公司承担全部的勘探费用。该项目石油最高年产量达3550万吨,天然气为342亿立方米。

21.萨哈林-6号项目

萨哈林-6号项目包括奥克鲁日诺耶油气区,石油和天然气前景储量分别为1.5亿吨和2000亿立方米。

Ⅷ 油气保障中心

(一)里海油气开采中心

里海油气开采中心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2000~2008年期间,由于成功地开展了地质勘探工作,在里海水域和伏尔加河地区建立了该原料基地,年产量约2000×104t标准燃料,按照目前运营油气田的产量计算,其年产量可增加到(3500~4000)×104t标准燃料。加之相关的产业链以及配套服务,这里的区域总产值可达1800亿~2000亿卢布的规模,并新增约2.5万个工作岗位。该中心建立后,还可在油气加工、运输和建筑施工等方面拉动区域经济,明显改善阿斯特拉罕州、达吉斯坦共和国和卡尔梅克共和国的经济状况。

(二)北方油气中心

北方油气中心包括巴伦支海与伯朝拉海大陆架的俄罗斯部分以及相邻大陆部分,主要包括涅涅茨自治区、摩尔曼斯克州,以及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北部地区。

根据俄罗斯几个大型油气公司(如天然气工业公司、卢科伊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战略规划,北方中心陆地和大陆架的油气探明储量足以使石油的年产量扩大到(2500~3000)×104t,若再开发几个大型后备油田,其年产量将可达4000×104t。天然气方面,该区域有特大型天然气田——什托克曼诺夫,天然气开采量约为700×108m3

固体矿产方面,该区有着名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金刚石矿床和摩尔曼斯克州的铂族矿床即将投产。这两个联邦主体的区域总产值将增至每年3000亿~3500亿卢布,就业人数大约新增5万~5.5万人。

图4-1 2010—2030年俄罗斯的跨区域能源与矿物原料保障中心

据(В.П.Орлов,2009)

另外,由于北方中心的油气开采中心都是在新技术、新工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特殊船舶制造和天然气液化等一系列新的生产行业还将充满生机。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主要项目的开始运营时间延至2014~2015年期间。

(三)亚马尔-喀拉油气中心

该中心将成为一个特大型新采区,包括喀拉海和亚马尔半岛的大陆架、鄂毕湾及格达半岛西部。目前,该范围只能大致测算出天然气的可能开采量、加工量、液化量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的开采量。据测算,备用原料基地每年的天然气开采量不会少于(2500~2750)×108m3,液态烃类不少于(100~150)×104t。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已在2009~2011年期间逐步开始。据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资料,到2020年油气开采量将达2×108t标准燃料,2030年则将达到3×108t标准燃料。区域总产值估计为4000亿~4500亿卢布,就业人数到达4万~4.5万人。

(四)图鲁汉油气中心

随着万科尔油田的投产,于2009年形成了图鲁汉油气中心,主要包括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加之图古利、洛多奇内等相邻油田的开发,石油产量将达3000×104t左右,主要通过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的主干输油管线进行输送。由此,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区域总产值也随之增加了1800亿~2000亿卢布,新增就业岗位约1.5万个。

(五)东西伯利亚油气中心

该油气中心囊括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埃文基自治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的大部分油田与气田,其中部分油田(乔纳河上游油田和塔拉坎油田)已处于初期开发阶段,部分油田将随着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主干输油管线第二期工程的竣工于2010~2013年投产。从2015~2016年起,远东主干输油管线(恰扬达、科维克塔等气田)也将投入使用。连同全部大型天然气化工综合企业、工业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气化工程,以及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和电力等综合企业的建设,到2020年,东西伯利亚中心将成为一个系统的大型工业中心,届时将新增就业岗位6万人左右,年石油开采量将达(3000~3500)×104t,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650~700)×108m3,区域总产值将达4500亿~5000亿卢布。

(六)南鄂霍次克油气中心

位于俄罗斯的东部,在萨哈林项目的基础上,南鄂霍次克油气中心正顺利发展。这里的烃类原料开采量约为2000×104t标准燃料,大型天然气液化厂已经投入运营。萨哈林项目采用了最新工艺技术和最现代化设备,2012~2013年期间,其年生产能力已达(3000~3500)×104t标准燃料,2015年将达(4000~4500)×104t标准燃料、液化天然气产量960×104t。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也因铺设天然气管道而成为其惠及区域。主要生产部门和相关生产部门将提供大约2万个工作岗位,每年的区域总产值约为2000亿~2100亿卢布。

(七)北鄂霍次克油气中心

北鄂霍次克油气中心主要包括鄂霍次克海北部海域和堪察加半岛西部。目前,这里已在陆地上探明4个小型气田。2010年,已完成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并进行了工业开发,但其将主要依靠产于大陆架的资源,其烃类的预测资源量超过20×108t标准燃料。据“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资料,烃类原料的可能年产量估计有(2500~3000)×104t标准燃料。

随着已知油气田和远景地段的补充勘探与开发,在上述7个经济增长的新增原料保障中心中,有6个油气产量就占现今俄罗斯油气年产量的50%左右,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1.45×108t,天然气(4650~4800)×108m3

但是,由于俄罗斯早期的油气省生产能力在苏联解体后一段时期大幅下降,新的油气产量仅仅补偿了原有的资源缺口。而且,俄罗斯联邦还需进行更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同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即在保持或稍微扩大(主要依靠天然气)烃类原料总产量的条件下,巩固俄罗斯边远地区的资源开发,设立海洋油气开采部门,在广袤的俄罗斯国土范围内实现均衡发展,以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进而解决和加强地缘政治等诸多问题。

据2011年统计,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球总量(1810×108t)的6%,探明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总量(175×1012m3)的28%。在俄罗斯制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发展战略规划中,计划到2030年将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合计133×108t,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合计16×1012m3。2011~2015年的5年期间俄罗斯石油开采能力稳定在(4.92~5.02)×108t,预计2016~2020年的5年期间石油开采量将有所下降。

Ⅸ 中国成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了吗

在中国海油的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建成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等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LNG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LNG贸易商,中国海油已形成从上游海外LNG资源基地建设、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游LNG船跨洋运输、接收站、管网建设和下游天然气发电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在进口LNG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油累计进口量突破1亿吨,可减排二氧化碳3.8亿吨,相当于植树8亿棵。

在LNG技术研发领域,5年来,中国海油率先自主掌握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其中3项为国际首创,6项为国际领先技术,9项创新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LNG接收站建设与运营领域,中国海油先后建成投产了浙江LNG、珠海LNG、天津LNG、海南LNG和粤东LNG5个接收站,中国海油运营的LNG接收站也由5年前的3座增加至8座,接卸能力跃升至每年3000万吨,LNG接收站运营数量和接卸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

为保障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中国海油还积极建设东南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经营和参与建设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4张省级天然气管网,目前已投运3556公里,在建1386公里,共计4942公里。一条纵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气大动脉已经基本建成。

在天然气清洁发电领域,中国海油控股和参股经营了6家天然气发电厂,总装机规模国内第三,达到834万千瓦。

“走出去”的排头兵

近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最后一个模块装船起运,至此,由我国首次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圆满收官。该项目包括36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8万吨,合同额约100亿元,是中国海油在工程领域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的海外订单,也是中国承包商首次进入国际LNG建造第一梯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海外业务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中国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增加证实储量约30%、产量20%,并战略性地进入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尔爾利亚海上油气富集区域,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中首次有了“中国元素”。

作为央企“走出去”排头兵,中国海油加快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开展能源合作。2013年,中国海油与国内外油气巨头组成联合投标体成功竞标巴西Libra油田,战略性地进入超深水领域;2014年,公司与壳牌合作,在西非加蓬盐下区域发现列入“全球年度十大勘探成果”的超大型气田;2015年,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成中国海外首个世界级LNG生产基地;2016年,中国海油海外原油总产量达3142万吨,天然气总产量为116亿立方米,进口LNG1652万吨,年末海外资产占比达39%。此外,公司34座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已经走出国门,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油气勘探、钻井、安装、生产服务,足迹遍及北欧、中东、东南亚、远东、非洲、美洲6大区域。

中国会越来越强大,走在世界前列那是必须的。

Ⅹ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介绍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位于俄罗斯联邦秋明州境内,自治区面积75.03万平方公里,占秋明州面积的52%,占俄罗斯总面积的4.4%。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位于秋明州的北部,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极北地带,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俄罗斯涅涅茨人大多数生活在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