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各适用于什么企业
摘要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
⑵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哪些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有: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车间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
产品标准产量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标准产量之和;
某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⑶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样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额计算法,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份之间变化不大的企业。
(3)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基本加工完毕,只是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情况。
(4)在产品成本按直接材料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直接材料成本在全部产品成本中占比重相当大的企业。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6)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7)约当产量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等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⑷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一般原则是什么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一般原则是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一种品种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要素,有的是为某种产品所耗用,有的为凡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这就要根本实际情况,按上述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区别对待。对于能确定的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拓展资料:
生产费用要素主要组成
1.外购材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包括电力、热力和蒸汽等。
4.工资
指企业所有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指企业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计提并计入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指企业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计算提取并计入费用的折旧费。
7.利息支出
指企业计入期间费用等的借入款项利息净支出(即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8.税金
指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等。
9.其他支出
指不属于以上各项要素的费用支出,如邮电费、旅差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和保险费等。
⑸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哪些分配方法说明各种分配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性
1.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部门承担的方法.(只对外分,不对内分) 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向外提供的劳务量 某部门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接受的辅助生产劳务量 *分配率 应用的条件:辅助生产内部各部门间提供劳务不多的情况下使用.不进行交互分配也不影响成本的正确性. 2.顺序分配法:是指各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费用分配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由前向后依序进行分配的方法. 排序的方法是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分配的方法是排在前面顺序下的辅助生产费用要向后面顺序下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但排在后面顺序的辅助生产不向前面顺序的辅助生产分配费用. 一顺序下 二顺序下 三顺序下 外部各部门 第一顺序下的分配率=该顺序下的全部辅助生产费用/ 该辅助生产提供的全部劳务量 中间顺序下的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费用+排在前面 顺序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辅助费用)/该辅助生产向后及辅助生产以外的各部门提供的劳务量 最后顺序下的分配率=(前面各顺序分配转入的费用+本车间发 生的费用)/本车间向辅助生产以外的各部门提供的劳务量 3.交互分配法:是先在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然后再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两次分配法,第一次对内分配,第二次对外分配). 第一次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该辅助车间全部劳务量 某辅助车间应分配的其他辅助生产费用=其受益量*分配率 第二次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发生费用+第一次分配转入的 -第一次分配转出的)/对外提供的劳务量 适用条件:各辅助车间相互之间提供劳务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4.代数分配法: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外部各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 适用条件:在计算工作已经电算化的企业使用. 5.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以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既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也包括辅助生产 外部) 具体计算 (1)按计划分配:各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各该部门耗用的某辅助生产劳务量*计划单位成本 (2)计算各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各辅助生产的实际发生费用+计划分配转入的成本 (3)计算并结转实际成本与以分配的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转入管理费用,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适用条件:计划资料完整的企业.
⑹ 企业最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
分配遵循统一的分配原则,即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数量,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将费用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或“辅助生产”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各有关账户。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2、计划成本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为了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3、一次交互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配。第一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的服务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第一次交互分配;第二阶段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即原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其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服务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⑺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几种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7种,分别是: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指虽然月末有结存在产品,但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从而可对月末在产品成本忽略不计的一种分配方法。
为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全部视为完工产品成本,将本月各产品发生的生产耗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额计算法,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份之间变化不大的企业。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对各月在产品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
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的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则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存货资产反映失实。
(3)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基本加工完毕,只是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情况。
(4)在产品成本按直接材料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直接材料成本在全部产品成本中占比重相当大的企业。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6)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7)约当产量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等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
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7)公司生产费用怎么分配扩展阅读
通过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已全部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中,将这些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费用,即为生产费用累计数。若月末无在产品,则在生产费用累计数则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若月末全部未完工,则生产费用累计数就是月末在产品成本,若月末存在一定量的在产品,则需将生产费用累计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 企业应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
⑻ 请问下工业企业制造费用怎样分配
你好,比如制造费用——工资,通常是按工时标准计算分配
比如工资总额1万,生产甲产品耗用工时200小时,乙产品耗用工时300小时
那么甲产品分配的人工=1万*200/(200+300)=4000
乙产品分配的人工=1万*300/(200+300)=6000
⑼ 企业可以选择按什么比例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制造费用分配标准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即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即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总数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成本包括比对产生的所有生产成本的组织和管理直接材料和生产直接劳工成本中的其他一切,包括生产(工厂,工厂)各业务部门的其他生产成本。
(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罗“管理费用”作坊生产的固定资产和行政部门发生),有以下具体项目:工资管理,员工福利,住房建设成本,劳动保护,季节生产损失和停机维修期间,各生产单位等。
间接制造成本一般都计入成本,通常发生在并不直接归属于确定其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去的产品成本和地点须提前归集所发生的成本制造成本,那么当包含在各成本对象的成本使用分配成本对象间某个方法的月份结束。
(9)公司生产费用怎么分配扩展阅读:
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
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⑽ 生产制造费用怎么分配
有的铵产量分配,有的按产值分配配,有的按单位成本分配。这要根据企业产品实际决定分配方案,如果产品是单一品种,就可以按产量分配;如果产品单位产值比较稳定,就可以按产值分配;如果产品是多品种、多系列,而且生产制造费用又不能细分,这时就要考虑按单位成本分配。用单位成本分配生产制造费用也是最科学的,当前两种分配方案与实际差距较大时,也应当考虑按单位成本分配生产制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