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烟丝加工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扩展阅读
中国石化石油为什么涨价 2025-07-09 16:51:31
没有工具如何制造水泥 2025-07-09 16:47:37
焙茶用什么工具 2025-07-09 16:45:53

烟丝加工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发布时间: 2022-06-12 15:58:29

⑴ 加工费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原材料加工费计入制造费用会计科目。
如果是来料加工:双方委托加工协议中只约定了提供的主材数量和应该交付的加工产品数量的,可以对所收到的材料只作备查登记,是属来料加工可以不核算其价值。
1、单位发生来料加工做:
借;“生产成本:来料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2.来料产品完工结转做:,
借“:库存商品-受托加工产品”,
贷:“生产成本”。
3.确认应收的加工费,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XX单位加工费”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加工费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4.结转材料加工费做: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受托加工产品”,

⑵ 计算增值税。并作会计处理。速回!!!!!!! 收购烟叶。并直接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垫付材料款15000.

一、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商业零售企业实行增值税后,应按照财政部(93)财会字第83号文所附“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的要求设置“应交税——应交增值税”等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但日常会计核算中,“库存商品”等科目仍然按照含税的商品售价核算,“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含税的进价与不含税的售价之间的差额;二是应向消费者(或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销项税额)。
企业购进商品,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商品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商品采购”“经营费用”等科目,按照专用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照商品含税零售价格,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照不含税的进价,贷记“商品采购”科目,按照含税的售价和不含税的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的科目。

商品销售实现时,按照含税的售价,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同时,按照含税的售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定期或月份终了,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出销项税额,将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调整为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并反映应收取的销项税额。借记“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月末,按照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调整商品销售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

二、为便于商品零售企业的库存商品按含税的售价核算,期初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库存商品等余额中已支付的按规定计算应予低扣销项税额的期初进项税额,借记“待摊费用——期初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对这部分期初库存中所含的进项税额,按规定可以抵扣时,再将计算可以抵扣的部分转入“应交税金”科目,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期初进项税额”科目。

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问题解答�

一、实行增值税以后,依据什么凭证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实行增值税以后,如何做到在会计上价与税的分离,重要的是确定记帐依据。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取得的原始凭证是重要的记帐依据,因此,首先必须取得有关的凭证,证明其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已支付了增值税,有了切实的证明以后,这部分已支付的增值税才能予以抵扣。按照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必须具备以下凭证,其进项税额才能予以扣除:

1.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增值税以后,国家相应改革了发票制度,即实行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均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了销售货物的售价、税率以及税额等,购货方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购入货物已支付的税额,作为记帐依据,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2.完税凭证。企业进口货物必须交纳增值税,其交纳的增值税在完税凭证上注明。进口货物交纳的增值税根据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3.购进免税农产品,按照凭证(发票或有关凭证)注明的买价和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按照计算出的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按照规定,企业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没有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其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会计核算上,如果不能取得有关的证明,则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额不能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只能记入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的有关成本。

二、实行增值税以后,企业应如何设置有关的会计科目?

新的增值税办法扩大了征税范围、改变了税基、简化了税率,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征收方法。办法改变以后,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帐户设置上的问题主要有:
1.收入、成本的内容。实行增值税后,除了涉及小规模纳税企业的业务外,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的成本中不再含增值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不构成销售额,即销售额中也不含税。这一改变使会计核算中原存货、销售收入的内含发生变化,即由含税改为不含税。由此,存货与销售收入的核算均应按不含税的金额入帐。由于只改变了存货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内含,并没有改变存货和销售收入的经济意义,因此,仍然可以按照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2.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已支付的增值税如何核算,这是增值税会计核算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交纳增值税的企业应交、已交、未交税金等情况,反映企业与国家都间的一种结算关系,其借方反映已交纳的增值税,贷方反映应交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的增值税。实行新的增值税办法后,由于企业这部分已支付的进项税额是企业暂时垫付的,可视为已交尚待扣抵的税金,因此,仍然可以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进行反映。

3.销项税额如何核算。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由于与原增值税应交税金的概念相似(只是改变了税基和税率),在会计核算上也仍然可以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贷方核算。

4.出口退税如何核算。按照增值税办法规定,出口增值税应税货物实行零税率,由于出口货物购进时已含增值税,货物出口后企业可以申请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的退税,因此,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也可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贷方核算。
按照上述设想,企业实行增值税后,可以不必增设新科目,仍按现行制度规定的有关科目核算,即可解决增值税的会计核算问题。但某些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需要适当改变。变化最大的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其借、贷方相应增加了很多核算内容,其期末余额反映的经济内容与过去也不完全相同:“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交纳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增值税。

三、实行增值税以后,企业应如何设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帐户?

实行增值税以后,由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贷方增加了很多经济内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既要反映已交税金,又要反映进项税额;贷方既要反映销项税额,又要反映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增加核算内容后,如果仍沿用三栏式帐户,很难完整反映企业增值税的抵扣、交纳、退税等情况。为了配合税制改革,从会计上完整、真实反映企业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等情况,便于正确计算企业实际应交的增值税,同时也为了便于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在帐户设置上采用多样式帐户的方式,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中的借方和贷方各设若干个专栏加以反映。主要设置以下几个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企业已交纳的增值税额。企业已交纳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3.“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4.“出口退税”栏,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5.“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考虑到有些企业在购进货物时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进项税额已经记录到“进项税额”专栏,但具体使用时又用于非应税项目;或者发生非正常损失;或者其他原因,按照税收条例规定,这些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必须由有关的承担者承担,相应转入有关的科目。因此,设置了“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规范格式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略 借方 合计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方

合计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或�贷余额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根据这一原则,在增值税会计处理办法中也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的各个专栏提升为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发生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等分别在“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等明细科目中核算,月末时再将有关的明细科目转入“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仍可沿用三栏式帐户核算。

四、实行增值税以后,一般纳税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实行增值税后,国家改革了发票制度,制定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购入货物(包括劳务,下同)支付的增值税记载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会计核算真正实行了价、税分离。实行价、税分离后,会计处理方法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涉及购入和销售两个环节,一般纳税企业的帐务处理的主要特点为:

(1)在货物购进阶段,会计处理上就实行价与税的分离,价与税分离的依据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和价款。属于价款部分,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属于增值税额部分,计入进项税额;
(2)在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再含税,如果定价时含税,应还原为不含税价格作为销售收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作为销项税额。
例1:某国有工业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470万元,增值税额为79.9万元。双方商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三个月,材料尚未到达。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借:材料采购 47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9.90000

贷:应付票据 54990000

例2:某物资企业销售商品,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不含税),按规定计算收取的增值税额为204万元。货款尚未收到。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帐款 1404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 1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00

五、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企业,实行增值税以后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商业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为了不改变企业原核算办法,库存商品仍然可采用原售价(含税价格)核算,进价与售价(含税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商品进销差价”处理。这里所指的进销差价,实际包含两个差额,一是进价与不含税价格之间的差额;二是应向消费者收取的增值税额。另外,零售商业企业一般情况下销售货物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其销售额中含向消费者收取的增值税额,因此,在计算企业商品销售收入时应将含税的销售额还原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并根据不含税的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

例:某商业零售企业库存商品实行售价核算,当期购进商品的进货原价为6500万元,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1105万元,商品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该批购进商品的售价为10000万元(含税价格)。当期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为8000万元,该商品增值税率为17%。假如该企业库存商品无期初余额。要求:计算该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以及收取的增值税、计算企业当期应交纳的增值税,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借:商品采购 6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050000

贷:银行存款 760500000
(2)借:库存商品 100000000

贷:商品采购 65000000

商品进销差价 35000000

(3)商品销售收入=8000÷(1+17%)=6837.6万元

增值税额(销项税额)=6837.6×17%=1162.4万元

应交增值税=1162.4-1105=57.4万元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8000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 68376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624000
(4)借:商品销售成本 800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00
(5)分摊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3500÷(2,000+8,000)×8000=2800万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 28000000
贷:商品销售成本 28000000
六、一般纳税企业购入免税产品应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部分项目免征增值税,包括: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2)避孕药品和用具;

(3)古旧图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6)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

(7)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8)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企业销售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货物,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企业购进免税产品,一般情况下,不能扣税。但对于购入的免税农业产品可以按买价和百分之十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准予以销项税额扣除。这里的买价是指企业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支付给农业生产者的价款和按规定代收代缴的农业特产税。在会计处理上:一是按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普通发票或有关凭证上确定的金额(买价)扣除10%的进项税额,作为购进农业产品的成本;二是扣除的10%部分作为进项税额,待以后用销项税额抵扣。

例:某供销社收购农业产品,实际支付的价款为100万元,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计算进项税额=100×10%=10万元

借:商品采购 9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七、小规模纳税企业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企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凡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小规模企业,经批准其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可由税务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征收率为6%;

(3)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以下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4)小规模纳税企业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企业后,不得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企业。

根据上述小规模纳税企业的特点,会计处理上规定:

(1)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无论是否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额均不计入进项税额,不得由销项税额抵扣,而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其会计处理方法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办理。相应地,其他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支付的增值税额,如不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应计入购入货物的成本;

(2)小规模纳税企业的销售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算;

(3)小规模纳税企业仍然使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仍沿用三栏式帐户,不需要在“应交增值税”帐户中设置专栏。

例:某工业企业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企业,本期购入原材料,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原材料成本为10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该企业本期销售产品,含税价格为90万元,货款尚未收到。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购进货物借:材料采购 1170000

贷:应付票据 1170000

(2)销售货物

不含税价格=90÷(1+6%)=84.9万元

应交增值税=84.9×6%=5.1万元

借:应收帐款 9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84.9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5.10000

八、实行增值税办法以后,企业进出口货物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增值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在会计核算上:(1)进口货物交纳的增值税,根据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作为记帐依据;(2)根据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其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内购进货物的处理方法相同,只是扣税依据不同。

企业出口货物一般适用零税率。即出口货物的销项税额为零,但企业购入货物时有进项税额,这部分进项税额如何抵扣?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适用税率为零的货物,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可以按月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这部分出口货物退回的税款,用于抵扣出口货物购进时的进项税额。

在会计核算上:(1)出口货物购进时支付的增值税额,仍然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2)出口货物退税采用收到时记帐的方法,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企业在收到出口货物退回的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的退货或者退关补交已退回的税款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九、实行增值税后,企业用货物对外投资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于企业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计算交纳增值税: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对于上述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会计处理方面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视同销售是否全部通过销售核算。考虑到企业有些视同销售的行为,如对外投资,实际上不是一种销售行为,企业不会由于对外投资而取得销售收入,增加货币流量,因此,会计上对某些视同销售的行为不作为取得销售收入处理;二是视同销售计算出的应交税金,是作为“销项税额”还是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考虑到既然视同销售行为,在发生时也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税率和税额均是销项税额,这与一般的进项税额转出的意义不同,为了便于征收管理,会计上作为“销项税额”处理;三是视同销售行为的价格(税基)如何确定,这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有的按照确认的价值,有的按经税务部门认可的价格确定,有的按实际销售额确定,会计上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的,投资方视同销售,吸收投资方视同购入计算,分别计算货物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例:甲企业用原材料对乙企业投资,双方协议按成本作价。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200万元。假如该原材料的增值税率为17%。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甲、乙(假如甲、乙企业原材料均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企业应分别作如下会计处理:

甲企业:对外投资转出原材料应交纳的增值税=220×17%=34万元

借:长期投资 2340000

贷:原材料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

乙企业:收到投资时

借:原材料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40000

贷:实收资本 2340000

十、实行增值税后,企业将货物分配给个人应交的增值税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实行增值税后,按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也视同销售,这一行为虽然没有直接的货币流出,但是事实上将货物出售后取得货币资产,然后再分配利润给股东,与将货物直接分配给股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无大的区别,只是这里没有货币的流入流出,而直接以货物流出的形式体现,并且体现的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因此,这一视同销售行为,应通过销售处理。

例:某国有工业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分配利润,产品的成本为50万元,销售价格为80万元(不含税),该产品的增值税率为17%。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计算销项税额=80×17%=13.6万元

借:应付利润 936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8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0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936000

贷:应付利润 800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500000

贷:产成品 500000
十一、实行增值税后,按规定不予抵扣项目的进项税额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按照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购进固定资产;

2.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3.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4.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5.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
6.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对于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帐务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
1.购入货物时即能认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如购进固定资产,购入货物直接用于免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记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劳务的成本,其会计处理方法按照现行有关会计制度规定办理。
2.购入货物时不能直接认定其进项税额是否抵扣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按照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这部分购入货物以后用于按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应将原已记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的承担者予以承担,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的“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属于转作待处理财产损失的部分,应与遭受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成本一并处理。
十二、实行增值税后,企业如何调整期初库存?
实行增值税办法以后,改变了过去的做法,相应以前已经记入存货的税金等问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公平税赋,平等竞争的目的。关于调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待扣税金”科目的处理。原实行增值税的企业,在会计上单独设置“待扣税金”科目,核算交纳增值税的企业,当期销售货物应纳增值税小于按规定应予扣抵的税金而少扣的税金,这部分少扣的税金可以留待以后各期从应交纳的增值税中继续扣抵。在这种核算方法下,存货中仍然含税,购进货物中支付的增值税采用帐外记录的方法进行核算,只有当期的应交增值税整体税金小于当期应扣的增值税的差额部分,才记入“待扣税金”科目。例如,某实行增值税的国有工业企业,1993年购进货物上应扣的增值税为100万元,1993年销售货物应交纳的增值税整体税金为80万元,假如该企业按购进法扣税,以前年度“待扣税金”科目无余额,1993年企业应作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0万元,贷记“待扣税金”20万元。
在会计处理上,对于1993年12月31日“待扣税金”科目的余额,为了避免重复扣税,应将“待扣税金”科目的余额按原渠道冲回,转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如上例,借记“待扣税金”20万元,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20万元,同时取消“待扣税金”科目。

⑶ 请问加工费计入成本的什么科目里呢

半产品委托外加工,发生的费用记入委托加工产品成本,该类业务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

会计处理如下:

1、发出加工物资的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加工费的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3、收回加工物资的分录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4、支付加工费的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3)烟丝加工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委托加工业务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代垫部分辅助材料,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加工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经营活动。

收到受托加工的材料时,按合同价或不记录实际金额登记备查簿,借记“受托加工物资――某公司”(注明物资数量),领用时作相应的附注说明。

⑷ 加工成烟丝的会计分录怎么作

企业在委托加工烟丝时,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即由委托方提供烟叶,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消费税,收回后直接出售的,不再征收消费税;收回后继续生产成卷烟销售的,按当月生产所领用数量计算抵扣应纳消费税。

委托加工的烟丝,按受托方的同类烟丝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烟丝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例如:甲烟厂2002年5月3日委托M烟厂加工烟丝,两厂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烟厂提供烟叶价值10000元,5月9日M厂收取加工费4000元,增值税680元,加工烟丝1吨,M厂没有同类烟丝的售价。甲烟厂5月12日收回烟丝。烟丝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或连续加工成卷烟销售的会计分录如下:

情况一:甲厂(委托方)烟丝收回后直接销售,售价为30000元(不含税),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货款。

(1)5月3日发出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10000

贷:原材料10000

(2)5月9日支付加工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

贷:银行存款4680

(3)5月12日支付代扣代缴消费税时:

消费税额=(10000+4000)÷(1-30%)×30%=60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6000

贷:银行存款6000

(4)收回烟丝入库待销售:

借:产成品——烟丝2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20000

(5)销售烟丝:

借:银行存款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情况二:甲厂用委托加工收回的烟丝加工成卷烟对外销售。当月销售额为50000元(适用税率为45%),月初库存委托加工烟丝已纳消费税7000元,期末库存委托加工应税烟丝已纳消费税3000元。

(1)发出材料、支付加工费的会计分录与情况一相同。

(2)因为修改后的税法已将“收回扣税法”改为“生产实耗扣税法”,为了在会计上清晰反映其抵扣过程,可设“待扣税金”账户,支付代收消费税时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扣税金——待扣消费税6000

贷:银行存款6000

收回委托加工烟丝时:

借:原材料——烟丝14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14000

(3)收回的烟丝加工成卷烟后销售:

A.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B.计算消费税时:

应纳消费税额=50000×45%=22500(元)。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2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22500

C.当月准予抵扣的消费税=7000+6000-3000=10000(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10000

贷:待扣税金——待扣消费税10000

D.下月初实际上缴消费税时:

消费税额=22500-10000=12500(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12500

贷:银行存款12500

⑸ 加工费计入什么科目

1、如果属于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应该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支付加工费、运杂费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如果属于受托加工,收取的加工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结算收取加工费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半产品委托外加工,发生的费用记入委托加工产品成本。该类业务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会计处理:

(1)、发出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5)烟丝加工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加工费如果经常发生并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可设置独立的外部加工费成本项目列示;如果比较娇小,可作为车间费用处理。

如果外部加工费列作独立成本项目,费用发生时借(或增)记“基本生产”账户;如果不作为独立成本项目,费用发生时借(或增)记“车间费用“账户。

对委托外部加工产品的业务,一般设置专门记录,记载加工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加工物的发出、收回、加工费用及其支付情况等,以便进行查考和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把产品的工厂成本减去原材料成本后的余额,称为工缴费。

我国有些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加工服务时,往往按规定的加工费用定额单价计算加工费用予以结算。这种加工费用定额单价,称为“工缴定额”,按工缴定额计算的加工费用称“定额工缴”。

⑹ 加工费应该入什么科目

1、如果属于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应该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支付加工费、运杂费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如果属于受托加工,收取的加工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结算收取加工费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半产品委托外加工,发生的费用记入委托加工产品成本。该类业务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会计处理:

(1)发出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3)收回加工物资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4)支付加工费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6)烟丝加工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本科目应按加工合同、受托加工单位以及加工物资的品种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委托加工物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实际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成本差异” 或“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支付加工费、运杂费等,借记本科目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借记本科目 (收回后用于直接销售的)或“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的),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按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原材料” 或“库存商品”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或售价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或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尚未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

⑺ 加工费记入什么会计科目

如果属于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应该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支付加工费、运杂费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如果属于受托加工,收取的加工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结算收取加工费分录
半产品委托外加工,发生的费用记入委托加工产品成本。该类业务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会计处理:a.发出加工物资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b.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应付账款c.收回加工物资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d.支付加工费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

⑻ 加工费入哪个会计科目怎样写分录

工业的话入制造费用吧,商业入
营业费用-物料消耗
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⑼ 关于加工费的会计分录如何做账

1、如果属于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应该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支付加工费、运杂费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如果属于受托加工,收取的加工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结算收取加工费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半产品委托外加工,发生的费用记入委托加工产品成本。该类业务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会计处理:

(1)、发出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3)、收回加工物资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4)、支付加工费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9)烟丝加工费用计入什么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一)收到来料时,不编制会计分录,只对“受托加工来料”备查科目中对应的材料明细账进行数额登记。

(二)领取“来料”及其它材料用于制造加工产品时,对“来料”领取的处理同上,对领取其它材料则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货记“原材料”等科目。

(三)完工时,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四)出口销售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