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会计中的计提和预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1、所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被处理。
权责发生制是以已经发生的费用为基础的。具体来说,在权责发生制下,一些已经发生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是预先列入的。
预支以未发生费用为基础,具体来说,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属于当期的费用虽然尚未支付,但应计入当期损益。
2、内容不同。
退出可以理解为计算和退出。规定的比率乘以规定的待计算提取的基数,计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折旧准备等。
预支费用是指企业预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保险费、修理费等。
3、账户处理是不同的。
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减值等是主要的核算和提取科目。
以预支方式办理的事项主要包括所得税费用和修理费,以及应计入管理费的保险费。
(1)计提费用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计提功能:
1. 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一些已经发生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是预先计入的。
2. 按规定计算并提取相关制剂(滞留、减值)。
3.预计会有一些应付账款。
4. 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项目。
② 计提是什么意思计提费用怎么理解
计提:就是把税前可以扣除的费用先算出来。不计入所得税中。一般都是税金之类的。计提费用是有计划的计提,看你计提什么费用啊 一般是在一定期限内有预算的支出,而且是大笔费用是,为了不使的收到发票的当月里 核算费用过大,利润过少,所以要在前几个月或者更多时间有计划的计提。 有点类似待摊费用,但是性质不一样 一个在前 一个在后
③ 什么是计提费用
在权责发生制(与之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下,对当期应承担的但尚未取得发票结算的成本、费用进行计提,以确保相关业务内容计入当期,与收入配比。
一般情况下,需要计提的费用分如下情况:
一、跨月费用:当月发生的日常费用,如差旅费、电话费、水电费或招待费等,因出发人员未返回、当月不能及时开具发票等原因,相关费用不能及时结算入账,属跨月结算的费用,为使用此类费用计入当期,必需进行“跨月费用”计提,可通过各部门提报,审核签批入账;
二、季度、年度费用:按行政事业单位要求,需在季度末、半年度末或年度末缴纳的行政性费用,如需在季度末或年末一次性缴纳的排污费、水资源费等;
三、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此类费用,也有“计提”性质,需要按一定规则,在每月末结账业务处理前,计提相关费用入账,同时具有“摊销”性质;
四、工资、社保费用:因当期不能及时核算出准确的工资数额及实缴社保数据(当然,一些企业此类费用可以当月即核算出实际数据),每月末结账前,需对当期应承担人工成本进行计提,在次月实际核算出数据后,再冲减计提费用“应付工资”、“其他应交款-社会保险金”等计提项目,并进行差额调整;
五、贷款利息:因贷款利息不能及时取得发票结算,需要当月计提:“财务费用-利息”,在取得发票结算时,进行冲减。
六、税费计提:对当月应交纳或应承担(有的是次月缴纳,有的是季度、年度缴纳)的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进行计提,在实际申报缴纳的月份进行冲销。
七、其他,在权责发生制下,应由当期承担,但在后期才支付或结算的各类费用。
④ 会计中计提费用是什么
计提:将没有发生实际支付的成本费用项目,先计算到成本费用中。计提的结果:导致企业成本费 用增加,负债也相应增加。
举例:12月31日,应支付全体员工12月份工资总额60万元,但企业想下个月再支付发到员工手 中(现在都是先干活,工资下月再发到手)。60万工资费用所属期是12月份的,只是企 业想下月发钱出去,所以12月份企业会计要做账:计提此费用(成本费用增加60万,债 务也增加60万)。
冲销:将以前的计提冲掉。
举例: 如上例:次月60万发到员工手中了,企业就再不欠钱了,债务去掉了。发放当月会计做 冲销账:债务减少60万,银行存款减少60万。
结转:就是合计平时的收入,再合计平时的成本费用。将收入合计数放在天平右边,将成本合计数 放天平左边,你明白结转的目的了吗?
⑤ 计提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发生的时候,预先计算来,备用的(而实际上以后也确实会发生的).比如长期借款,三年期限,每年付息一次.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年末的时候付整个一年12个月的利息.
而这样一来,当年12月份的费用就增了(财务费用),而实际上应该是每个月都应该分摊的.这样就形成了计提,每个月虽然不用还利息,还是把它计提出来,以免虚减当月的费用.这样做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
比如工资一般是下个月发放,但应该属于当月的费用,所以一般先计提:
借:成本费用
贷:应付工资
下个月发放的时候:
借:应付工资
贷:银行存款,现金
(5)计提费用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号文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统称四项计提。
1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是指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将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3 计提减值准备
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并冲抵投资收益。
4 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记入管理费用。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反映扣减坏账后的净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及坏账准备
新旧准则下,核算的不同点在于按旧准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记入“管理费用”科目,按新准则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通过计算若需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金额范围内调整时,旧准则应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贷记“管理费用”。
新准则应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另新准则明确说明领用存货时,应一并结转领用材料应负担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该科目是新准则新增的会计科目,其核算方法为: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四)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旧准则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且,若减值的迹象消失可在原计提的范围内恢复;新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⑥ 会计中的计提是什么意思
会计名词——计提 计提:就是计算提取的意思,事先将预计要发生的费用或制度规定要提取的各项准备列入当期损益。可简单理解为企业把尚未发生但将要发生的支出计算出来列入费用。
如⑴:有时候,费用已经发生,但还没有支付,这种情况下就要计提。例如企业的员工工资不是当月发,是下个月发,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财务报表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就要计提。否则就虚增了利润。
如⑵:① 按月提取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
②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各项减 值准备(八项计提准备)等。
③ 计提通常都没有实际货币资金支出发生。
④ 坏账计提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来提取,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取
得有关方面的证明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在此账户支出。好账就没必要计提,税务部门是不允许的。
八项计提
《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如前六项)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或净资产。
由于“八项计提”存在着较大灵活性和可调控性,利用“八项计提”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成为某些上市公司常用的一种手段。通常情况下,部分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而对那些急需恢复上市或“摘帽”的公司来说,计提和转回更是其跨年度调节利润的捷径,在铁定亏损的年度“一次提个够”,在必须扭亏的年度“一次冲个够”的现象并不鲜见。计提,成了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遮羞布。
计提对公司有什么作用呢?
计提的作用是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资金应对准备,一旦出现问题可用这部分资金予以消解,使企业不致陷入财务和经营被动。
为什么只有坏账计提,没有好账计提?
通常企业出问题多是出在资金周转或资金紧张上,如在财务上表现为坏账,就需要预先安排资金作准备消除坏账。企业运转良好,财务账良好,没必要让资金沉淀下来不去赚钱,所以在好账情况下不必为好账计提。
会计名词——结转
结转,或期末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结转的目的
大体由四个:① 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
② 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
③ 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
④ 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
会计年度。
⑦ 什么叫计提费用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
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通过计提的方式,计入到本期成本、费用中。
⑧ 计提费用
计提各项费用是会计的一种业务。
税金依据是本期(本月)销售额(增值税的进项、销项税抵扣后余额),个人工资总额,企业利润等数据计算出来的,不需要领导批准,这些都是国家法律规定的。
计提工资一般根据劳动部门提供的“工资单”编制会计凭证,如果工资比较固定,财务人员也可以比照上月情况计提。
上述计提的目的都是为了本期的财务核算需要,如结转成本、费用,计算利润等,所以月末财务人员都需要做这些转账凭证,完成各项计提项目。 计提和缴纳、发放有时会出现时间差异,为了会计核算而在月末前先计提出来,之后再缴纳或发放。 这就是为什么要计提的主要原因。
⑨ 会计中的计提是什么意思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有时候,费用已经发生,但还没有支付,这种情况下就要计提。例如企业的员工工资不是当月发,是下个月发,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财务报表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就要计提。否则就虚增了利润。
计提时机发生在: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9)计提费用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2001年初,在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企业要计提的会计准备从四项扩大到了八项。因此,过去的"四项计提"就将会被"八项计提"所取代。(这"八项计提"也将在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报告中反映出来。)
新增的四项计提包括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具体来讲包括如下,
1.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在期末应按照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本金的差额,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应在期末对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应当在期末因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也根据上述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可见,新增的四项计提,同样是遵循了谨慎性原则所做的会计处理,而且准备的计提也能较为真实公允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提
⑩ 会计中的计提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哪些科目需要计提
计提就是按规定提取的意思,
一般有折旧、工资、税金、预提费用等费用计提,可以按规定提取当月的费用,也可以提取未付费的其他应付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