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世界哪个国家管理成本高
扩展阅读
美国的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2025-05-10 20:06:51
石油小镇为什么变成空城 2025-05-10 20:06:05

世界哪个国家管理成本高

发布时间: 2022-06-02 17:44:39

① 哪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比较出名、或者说有优势

当然是美国。管理学之父泰勒就是美国的。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数不胜数。
一句话概括,现在我们用的最经典的经管教材都是美国人写的。

② 世界上质量管理最先进的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质量管理最先进的国家:美国日本欧洲

③ 哪个国家企业管理水平较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管理效率是世界上最高。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有很好的企业管理课程,对中国大陆的优秀学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香港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值得一试。

④ 中美物流成本的对比

1 物流成本的含义及其构成

根据我国2000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它由三部分构成:即商品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的折旧费;物流信息系统的采集、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等硬件和软件的折旧费用;物流行政管理费用

基于这个含义,目前,各国物流学术界和实务界已经将物流总成本简要概括由三部分组成:即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存货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ast)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ast)。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在连续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资料收集系统,并将各年的资料信息加以对此分析,以便随时掌握国内物流成本变化情况以供政府和企业决策参考。

2 美国物流成本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1 美国物流成本组成内容

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Annual“State Of Logistics Report”)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费用,物流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航空运输+货运代理相关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市场预测、策划制定及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费用。

从上述美国物流总成本(或社会物流成本)组成来看,其各组成部分有各自的构成内容,也有各自测算的方法。如存货持有成本就包括:保险费、仓储费、税费、运输费、搬运费、存货贬值、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存货过时费用等。美国存货持有成本约占存货价值的25%,每年测算时,再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

2.2美国物流总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大体保持在11.4%~11.7%范围内,而进入20世纪后10年,尤其到21世纪头两年,这一比例有了明显下降趋势,由11%以上降至10%左右,甚至达到2002年的8.7%。必须指出的是,物流总成本的绝对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还是一直上升的。但是,由于上升的幅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所以占GDP的比例在缩小,从而成为经济效益提升的源泉。美国近几年物流成本总额及各项成本额统计,物流总成本升中有降,2000年首次突破83 261.59亿元,GDP中物流成本比例也达到10.1%。从具体物流成本构成项目来看,库存保管费、运输费和管理费均为升中有降;从三部分成本占GDP比例上来看,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升中有降,管理成本基本没变,运输成本仍保持最大比例,均保持在5.9%左右;其次库存保管成本,且呈现下降的趋势;再次是管理成本年均0.4%维持不变,库存保管成本比例逐年降低,必然导致库存周转速度加快。由此可见,此项是美国物流成本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成绩。换句话说,就是利润的源泉更集中在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方面。

3 我国物流总成本现状及其走势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付的,或者是构成物流总成本的各成本项目占物流总成本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基本上是处于非常模糊的阶段,且离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例如,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5%~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另外,从库存商品的周转期看,我国企业商品的周转期为35~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商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我国货车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人民币,货物运输每年损失在500亿元人民币。

我国目前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规模小,管理分散且水平低,员工素质低。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物流成本节约的空间还非常大。我国近几年物流总成本及各项成本统计情况,我国物流总成本中的保管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都是逐年递增的走势,所以导致我国物流总成本也是逐年增长态势。

4中美物流总成本及单项成本比较分析

4.1中美物流仓储保管成本比较分析

我国仓储保管成本总额是逐年递增,由1998年的8 070亿元增至2000年10 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5%;而同期美国的仓储管理成本由1998年的26 794.8亿元增至2000年的31 177.9亿元后逐年下降,到2002年已下降到24 644.6亿元,两年间平均下降了2.8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仓储保管成本很高,且逐年上升,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存货数量多,导致资金占用过高;二是存储设备技术落后,且存储企业分布不合理;三是仓储场地利用率低,利用率在90%以上的公司不足30%,大量的闲置仓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我国仓储保管成本占GDP的比重非常突出,年均高出美国大约7%左右。

4.2中美物流运输成本比较分析

我国物流运输成本也是逐年增长的,由1998年的5 783.88亿元增至2002年的9 296.0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56%。而同期美国则由1998年的43 782.69亿元增至2001年的50 072.83亿元之后开始下降,到2002年下降为47 755.41亿元。运输成本占GDP的比例我国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美国则是逐年递减的。比较中美5年绝对量高出9 082.58亿元,相对量相差在24.1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物流运输成本的态势是不断上升的。

4.3 中美物流管理成本比较分析

我国物流管理成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1998年553.77亿元增至2002年的769.4亿元,5年累计物流管理总成本为3 310.9亿元,同期美国5年物流管理总成本为14 886亿元,中美物流管理总成本差额为11 575.1亿元,美国物流管理成本比我国物流管理成本高出77.76%。中美物流管理成本占GDP的比例均保持在0.4%左右,虽然两国物流管理成本占GDP的比例年均差额不大,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美国的差距还很大,我国物流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导致物流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还有很大的成本降低空间。

4.4中美物流总成本的比较分析

综合以上对物流成本组成部分的比较分析,再对中美物流总成本分析比较后,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物流总成本是逐年增长的态势,5年累计物流成本总额为86 132.99亿元;而美国物流总成本5年间变化是先升后降的,5年总额为388 498.92亿元,中美物流总成本差额为302 365.93亿元,美国物流总成本比我国高出77.83%,是我国的4.5倍。第二,两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波动性变动趋势,其原因一是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二是两国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使得两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的差异性也较大。尽管如此,我国的物流成本年均高出美国50%左右,况且美国物流成本从2000年以来逐年下降,而我国呈上升态势,这些都说明美国物流业已进入成熟期,我国物流业则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

5 中美物流成本比较分析的几点启示

从以上单项成本分析比较和综合成本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宏观上,美国的物流成本包括三部分,即物流仓储保管费用、物流运输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但各自都有其测算的办法。仓储保管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工费用及保险和税收费用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利息。将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运输费用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费用等其他运输形式与经济费用。近10年来,美国的物流运输费用占GDP均在6%左右,物流管理费用占GDP的比例一直在4%左右,它说明运输费用、管理费用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

第二、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战略措施。美国每年10万亿元的经济规模,若降低1%的成本就相当多产出1 000亿美元的效益。我国现在是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若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加了100亿美元的效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间应该在10个百分点或更多,这样也就相当于多增加1 000亿美元的效益,可见,这是一笔巨大的利润源泉。

第三、减少库存支出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来源。美国的实践表明,物流成本中运输费用部分的比例大体不变,年均占GDP在6%;管理费用也一直维持在4%左右,在此基础上,若再减少库存支出下的仓储保管费用,加快库存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的话,便与同期美国库存平均周转期的具体指标是一致的。因为美国平均库存周转期在1996年至1998年间保持1.38个月到1.40个月之间,1999年底达到1.32个月,这是历史以来的最低周期。因此,现代物流就是要把目标锁定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水平上,这是核心的考核指标。

总之,只有物流成本中包含资金周转速度在内,才能真正反映出物流的作用。目前,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还很不适应这样的要求,应该逐步与国际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管理上的差距。

⑤ 中国的物流成本,为何会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

物流近年来已成为新兴产业。在全球物流中,中国的物流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许多中国人对此深有体会。如果他们想知道物流的成本,他们可能会通过快递来理解。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物流业也受到了推动,物流和电子商务也形成了一只无人能出的“同船蚱蜢”。

1、运费上涨,成本增加

随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行业的依赖,物流业的运费也在上涨。物流增加了商家的钱,商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钱,这最终离不开中国物流的高成本。对于出货量大的企业来说,签署大量订单可以得到更多的优惠,因为物流是企业的主要“快递”,昂贵的物流成本也促使企业和物流公司在订单量上进行合作。这也是一些企业不支持快递中指定快递的主要原因。

由于运输成本高,铁路运输能力弱等因素,导致中国的物流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要想降低物流成本,还需国家的努力。

⑥ 如何理解欧美国家和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追求零库存是日本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日本在发展物流现代化的同时,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通过有效地实施物流成本监控和管理,日本物流成本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

日本物流系统协会每年都要对日本的物流成本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确定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阶段及水平。2010年,日本物流系统协会对218家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版了《日本物流成本调查报告书(2010年)》。图1~4显示的数据都来自《日本物流成本调查报告书(2010年)》,这些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日本物流成本的变化趋势。
1.分行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
如图1所示,2010年,日本全行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为4.79%。其中,制造业为4.79%、非制造业为4.79%、批发业为5.11%、零售业为4.19%。分行业看,比率最高的是砖、土、石业,为11.44%。比率最低的是医药业,只有1.44%。此外,同属于食品行业,有些食品需要常温存放,有些食品则需要冷藏。冷藏食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率为9.43%,常温食品则为6.04%。这主要是因为冷藏食品需要冷链物流的技术设备,因此物流成本较高。
2.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率的变化趋势
图2显示了1995~2010年期间日本全行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率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日本全行业物流成本占全行业销售额的比率为6.58%,之后开始呈下降走势。近几年,日本全行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维持在5%以下,2009年为4.77%,为历史最低值。15年来日本全行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主企业通过共同运输以及对物流节点的集成实现了物流高效化,最终降低了物流费用。
3.按物流功能划分的物流成本
按物流功能划分,日本的物流成本可以分为:运输成本(营业运送费和企业内部运送费)、仓储成本(由《国民经济计算年报》中的国民资产、负债余额中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以及流通库存余额的合计数乘上所得的库存费用比例而得)、管理成本(依据《国民经济计划年报》中“国内各项经济活动生产要素所得分类统计”,将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产出总额乘上各行业物流管理费用比例0.5%计算得出)。从2001~2010年的近10年间,日本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基本在57%~59%的范围内波动,整体平稳。2010年日本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57.4%、仓储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15.9%、管理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26.7%。
随着日本智能交通系统(InteligentTransportSystems,ITS)的不断完善,不但推进了日本的运输合理化,减轻了环境负担,提高了运输便利性,而且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日本的运输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变化不大,而管理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又非常低。因此,仓储成本的降低是导致日本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运输成本已经不是日本物流成本管理重要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库存成本。因此,物流中心及仓储设施的有效利用成为了日本降低物流成本的发展趋势,减少库存成本成为了日本降低物流费用的主要来源。日本把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设定在加速资金周转、压缩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等方面。
4.按支付形式划分的物流成本
2010年,日本支付第三方物流的成本占比为67.5%、子公司物流的成本占比为16.5%、自营物流的成本占比为16%。在1995~2004年的10年间,日本全行业按支付形式划分物流成本构成总体变化不大,但在2005~2010年的6年间,物流管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第三方物流成本占比总体呈上升走势,同时,自营物流成本占比总体呈降低走势。制造型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的物流管理、降低总成本,将企业的物流业务从其核心业务中剥离开来,成立专业子公司或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由此,一大批物流子公司和专业物流公司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5.按物流范围划分的物流成本
2010年,日本销售物流占物流 总 成 本 的72.9%、生产物流占比20.1%、采购物流占比7% 。 从2000~2010年的11年间,日本销售物流成本一直在70.2%~74%的区间波动,基本平稳;采购物流成本总体呈下降趋 势 。 从1995~2010年的16年间,在日本物流成本中,采购物流成本和生产物流成本所占比例一直较低,销售物流成本所占的比例很高且居高不下。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日本的生产制造业重生产轻销售,因而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偏高、利润减少。目前,日本的一些企业开始以综合商社代理供应商,综合商社不但进行投资,还介入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与物流成本,实现了共赢。
6.逆向物流成本占比的变化
2010年日本各行业产生的各种逆向物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为3.55%。从逆向物流成本构成来看,退货物流成本为2.2%、回收物流成本为1.02%、再循环利用物流成本为0.22%、废弃物流成本为0.1%。从近年日本逆向物流成本发展的趋势看,从1999~2010年日本逆向物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0%左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从2005年开始,日本逆向物流成本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退货物流成本急剧上升所致。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在大力发展物流现代化的同时,除了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还通过物流成本的边际效用,不断降低物流费用的构成比例。其中,减少库存成本是日本降低物流费用的主要来源。通过减少库存成本,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因此,日本把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设定在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水平方面。另外,日本还通过法律手段促使制造业与物流企业节能,这还有助于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也使得日本企业物流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日本属于全球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比较重视从系统管理角度实施物流成本的合理控制。近些年来,日本围绕物流的品质管理,提出了PPM(PartsPerMil-lion)的观点,即将物流质量问题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的目标范围内,说明日本非常重视通过加强对物流服务的合理有效组织来降低物流成本。
1.物流成本的宏观变化趋势
从全球物流成本控制的总体趋势看,日本已经有效地将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内,并获得了良好的绩效,这不仅是因为日本形成了全面物流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而且制度化地实施了物流成本监控和管理。
图3是1995~2008年日本物流成本总额的变化情况。图4是1991~2008年日本物流成本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的变化走势。这两张图是根据《日本国民经济核算年报》的统计数据分别绘制的,反映了日本近十几年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比例的变化,从宏观经济角度反映了日本物流总成本变化的趋势。
2008年,日本物流总成本为44.2兆日元,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为8.9%。其中,运输成本为26.8兆日元(占总量5.4%)、仓储成本为15.6兆日元(占总量3.1%)、管理成本为1.8兆日元(占总量0.4%)。从物流成本控制的趋势看,日本已经有效地将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内。日本的运输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变化不大,而管理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又非常低,所以库存费用的降低是导致日本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日本,这一比例已由1991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3.1%。因此可见,降低库存成本、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是日本现代物流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物流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2.物流成本管理的政府行为
日本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不仅体现在相关的物流企业,还体现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上。多年以来,日本政府对物流成本管理非常重视,通过颁布法规性政策规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开展物流成本核算、降低物流成本。日本政府的有关省厅在推动企业开展物流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定期公布物流成本数据。二是颁布物流成本相关规范。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物流管理和成本管理日益成熟,主要表现为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IT物流等方面。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的日趋激烈,使物流成本有所上升。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成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为此,日本政府除了进一步完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外,在1997年4月4日颁布了对日本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每4年共同组织一次对《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的修订。《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作为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成为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法规,对于日本物流管理和物流成本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物流成本管理的企业行为
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物流管理绩效,与其有效的物流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日本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物流成本。其中,减少库存、优化物流网络和节点、提高装载率是最为主要的手段。(摘自长风网)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中国的行政成本为什么这样高

“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实质是由行政机构膨胀、人员庞杂所导致。”彭真怀指出,这不仅造成行政机构人员经常性的开支、工资、办公费用等的高涨,而且造成行政摩擦、效率低下等“九龙治水”的现象。他以新农村建设为例,国家财政共投入9000多个亿的资金,但分派给了11个部门。结果资金使用效率很可能大打折扣,“一些资金甚至被用作修建楼堂馆所。”周天勇也认为,目前的五级政府,层级过多,造成了机构的重复设置,直接导致行政成本节节攀升。多位专家认为,五大原因造成了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首先,机构编制的急剧膨胀是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上述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中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当前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达4000多万,还有500多万人依赖于政府的权力实行自收自支。这意味着全国人口中,每二十多人就有一个属财政供养。其次,政府行为和公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评价机制。目前,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在彭真怀看来,目前对包括行政公务支出在内的财政支出,更偏重预算的制定、偏重支出规模的合法性,但对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评估,“其实,也并不是没有标准和制度,关键是标准得不到贯彻。”其三,政府支出不公开透明。一方面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另一方面,即使是预算内,行政成本也未见详细的数据公布。而且,预算编制不完整,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叶青指出,我国预算编制存在着编制力量不足、时间不够长、内容不够全等问题。他以美国为例,“美国专门有一个队伍在编制预算,从总统的预算管理局到参众两院的预算委员会、拨款委员会等,一般要编一年,再交给财政部门去执行。”特别是对目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制衡机制,周天勇指出,“目前的状况是我来编预算,我来花钱,我来监督,人大对此的监督作用效果不明显。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效益观念、公共财政的理念、紧迫感与责任感,出现‘敞着口子花财政钱’的现象。”再有,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周天勇认为,部门利益对财政改革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各部门预算外的一些收费、罚款等,财政部门难以制约。而且,“收支两条线改革”也许助推了上述部门利益合法化,“本来很多不合理的收费,应该停止收取,但现在是超收奖励、罚款分成,把不合理的收入合法化了。”以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点”之一—公车消费为例,据九三学社中央提供的我国目前公车消费的数据,有350万辆以上的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年耗3000亿元人民币。如此高耗费的公车制度,其改革却一直难有实质性突破。周天勇认为,“行政成本特别是公务消费节节攀升、公私不分等现象严重,长此下去,不仅影响政府形象,也会拖垮财政。”]

⑧ 试述我国行政成本现状及解决办法

我国行政成本现状

1978年,国家财政的行政管理费为52.90亿,仅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71%,占GDP的1.45%。而2005年,国家财政的行政管理费为6512.34亿元,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9.19%,占GDP的3.56%。如果把预算外行政事业费支加上的话,我国的行政事业费支出则更高,2005年,我国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中,行政事业费支出为3133.80亿元(不含乡镇自筹,统筹支出);预算内与预算外相加为9646.14亿元,超过了经济建设费与社会文教费,为我国政府财政指出的第一大项目,占预算内外支出总额38282.01亿元的25.1%,占GDP的5.27%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交的提案《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中,提供了一组数据:“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而且今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冯培恩委员指出;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同期,我国抚恤和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国防、科技和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8、1.2、和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