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只有进项和销项发票,如何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包括料、工、费,购入原材料是材料成本,把工资和制造费用按一定方法分配到产成品中就可以了。如果只有一种产成品就简单了,品种多的话,就要看用什么方法分配,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产品的生产,特点是成本计算期于生产周期一致而与财务周期不符;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产品的生产。
常用的分配标准有:1、直接人工小时 2、直接人工成本 3、直接材料成本 4、主要成本(材料成本加直接人工成本) 5、机器小时
分配率=要分配的费用/分配标准
② 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进项税如何计算和计帐
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部分可以抵扣,做账做到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而普通发票的直接入成本就可以,因为不能抵扣进项税
③ 买进免税的苗木发票抵扣怎么计税和成本
按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对应13%税率计算
进项税=买价*13%
采购成本=买价*87%
④ 财务问题,什么叫成本,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两者都是在增值税中针对一般纳税人的说法:如本月销售10000元,则销售税额为10000*17%=1700元,又本月生产用材料购进一批.发票是增值税专用票,价款为6000元,税1020元,票面合计7020元,这1020元就是进项税额,则本月应纳增值税额为680元(1700-1020)
⑤ 有两种税率的怎么算出来的进项税额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时,应转出进项税额: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的;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因进货退出或折让收回的增值税额;因购买货物而从销货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其中有些进项税额转出可以根据相应的扣除率直接计算确定,有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某些特定方法计算确定。这里的特定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还原法
(一)含税支付额还原法
所谓含税支付额还原法,是指税法规定进项税额按含税支付额直接计算,但账面所提供的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支付额是扣除了进项税额之后的支付额,需要进行价格还原,然后再依据所适用的进项税额扣除率计算确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其计算公式: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应转出进项税的货物成本÷(1-进项税额扣除率)×进项税额扣除率
此方法主要用于特定外购货物,即购入时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依据支付价格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如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或从小规模纳税人手中购入的免税农产品;从专门从事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购入的废旧物资,以及企业销售商品、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费等。
例:某酒厂3月份从农民手中购入玉米一批,作为生产原料,收购价为100万元,支付运费2万元。该酒厂当月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13.14万元,记入材料成本的价格为88.86万元。4月份酒厂将玉米的一部分用于非应税项目,移用成本65万元,其中运费1.25万元。
依据上述方法,该部分玉米进项税转出数额则为63.75÷(1-13%)×13%+1.25÷(1-7%)×7%=9.526 0.094=9.62(万元),而不是63.75×13%+1.25×7%=8.38(万元)。
(二)含税收入还原法
所谓含税收入还原法,是指税法规定进项税额按不含税支付额计算,但账面提供的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收入额(返还的支付额)是含税的,需要进行价格还原,再按适用的进项税额扣除率计算确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此方法适用于纳税人外购货物时从销货方取得的各种形式返还资金的进项税转出的计算。
例:某商业企业向某生产企业购进一批货物,价款30000元,增值税额5100元。当月从生产企业取得返还资金11700元,增值税率17%.则:
当月应冲减的进项税额=11700÷(1+17%)×17%=1700(元)
二、比例法
(一)成本比例法
所谓成本比例法,是指根据需要依法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的货物成本占某批货物总成本或产成品、半成品、某项目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实际应转出的进项税额。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货物改变用途,产成品、半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等的进项税转出。由此成本比例法又可分为移用成本比例法与当量成本比例法。
1.移用成本比例法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某批外购货物总的进项税额×货物改变用途的移用成本÷该批货物的总成本
例:某一般纳税人3月份将一批从小规模纳税人购入的免税农产品(收购价30万元,运输费1万元)委托A厂(一般纳税人)加工半成品,支付加工费5万元,增值税0.85万元,当月加工完毕收回。4月份该纳税人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非应税项目,移用成本为20万元。
此批产品的总成本为:(30-3.9)+(1-0.07)+5=32.03(万元)
此批产品的进项税额为:30×13%+1×7%+0.85=4.82(万元)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20÷32.03×4.82=3.01万元
2.当量成本比例法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非正常损失中损毁在产品、产成品或货物数量×单位成本×进项税额扣除率×外购扣除项目金额占产成品、半成品或项目成本的比例
例:2002年3月,某纺织厂因工人违章作业发生一起火灾,烧毁库存外购原材料腈纶20吨、库存产成品针织布6万米;已知原材料晴纶每吨成本8万元(不含税),针织布单位成本每万米20万元。原材料占产成品成本的比例为75%.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20×8×17%+6×20×75%×17%=42.5(万元)
(二)收入比例法
所谓收入比例法是指根据纳税人当期的非应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计算确定当期非应税收入应承担的进项税转出额。此方法适用于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划分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全部进项税额×免税或非应税项目的销售额÷全部销售额
例:某制药厂(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各类药品,2003年3月,该厂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为20万元,当月药品销售收入250万元,其中避孕药品销售收入50万元。
当月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20×50÷250=4(万元)
⑥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进项税额与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关系吗怎么算出来的进项税额
与主营业务成本没有关系。进项税额就是认证发票的税额
⑦ 怎么知道或者怎么来计算进项税是多少
把专用发票拿出来,看上面的税额部分,认证通过之后就可以抵扣了,这部分就叫进项税额
⑧ 收到进项发票100万(含税价)怎么算销项应该开多少票呢
有了进项发票,可以算出进项税=100/1.17*0.17=145299.15元,那么销项的话,要看你准备交多少税了,如果交1000元,那么就拿145299.15+1000=146299.15元,开票多少,就拿146299.15/0.17=860583.24元。这样加起来就是你要开票的金额了哈(860583.24+146299.15=1006882.39元),当然如果你觉得有小数点不安逸,就自己把应纳税额调整一下就行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