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做加工费的成本核算目的是什么
扩展阅读
哪里有学电焊的工具 2025-05-11 05:27:16
石油供应商什么时候出现 2025-05-11 05:18:05

做加工费的成本核算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6-01 22:26:52

Ⅰ 加工成本如何计算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原材料费用包括(外购零件 ,采购材料下料自制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础工作。
2.加工费 (全部工序外发加工费,部分工序外发加工)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 折旧 机物料)等,可以用工时法分摊,如实在不好分可以用产值法。
4.其他费用均摊。
做好生产核算成本基础工作比如
1.每个零件或按图号的原料成本核算,从下料开始算,要分摊损耗,像钢板,钢管等
2.外发加工费的核算,核算到每个零件,
3.共同费用的分摊,工资等就是按这个零件加工的小时分摊。前提是当月各零件或按图号工时单要齐全和正确,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资料,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础工作。这要专门的成本会计核算,光靠主办会计核算是来不及做的。当然产量很少的话就比较好计算的。
如果公司有多种原材料和配件,生产的型号尺寸都不一样,按每个产品名称哪或是按图号来计算成本,从采购进来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写上材质号,从 生产单号到每一张领料单都要写上产品名称或图号和生产批次,就是每个生产步骤都能看出生产哪个产品和那个批次的产品,包括外发加工件。按技术部门的工序步骤设计成本核算单,比如说用什么材质的哪个规格的哪几种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几道工序外发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Ⅱ 加工费如何结转成本

1、收到受托加工的材料时,按合同价(或不记录实际金额)登记备查簿,借记"受托加工物资―某公司"(注明物资数量),领用时作相应的附注说明。

2、对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成本核算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辅助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制造费用

营业务成本账户:

1、账户性质:费用类账户。

2、账户用途:核算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

3、账户结构:借方记增加,登记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贷方记减少,登记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4、明细账户: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做加工费的成本核算目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加工完成按合同规定发给委托方时:

(1)确认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即:加工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即:加工费*17%)

(2)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生产成本

(3)在备查簿中将受托加工物资注销,贷记"受托加工物资-某公司"(注明物资数量)。其次如果是受托方取得加工费应当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Ⅲ 加工费如何核算

1.发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
2.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3.加工后入库: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贷委托加工物资
4.不能直接进制造费用

Ⅳ 加工费是如何计算出成本和利润的

你取得5万加工费收入的时候就耗费了2万的原材料,这2万原材料当然就是直接成本了,当然要算;利润是 20-10+5-4-2=9万

Ⅳ 生产型企业开了张加工费的发票,如何做成本

根据《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增 值税 暂 行条 例以及实 施细 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3%. 发 票项目应根据实际业务内容开具。
生产型企业开了张加工费的发 票,说明真实的提供了加工劳务,成本按照提供该加工劳务的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归集及结转。

1、对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成本核算如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或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加工完成按合同规定发给委托方时:

确认销售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即:加工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Ⅵ 关于委外加工费的核算方式

2.我觉得把加工费直接转为应付账款有点不合适。
答:加工费直接转为应付账款符合会计准则处理.加工费如同货款,货款入账自然是以交货(收到发票)时入应付账款.并无不妥.

1.把加工费科目放在加工物资里,这样做合理么?
答:你公司的做法是正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加工费是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1)发出委托加工商品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库存商品
(2)发生加工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3)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Ⅶ 加工企业的成本核算

核算人工 成本啊,还有你们用的一些低值易耗品的成本

Ⅷ 加工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产品是小批量的,品种比较多,应该采用什么成本核算方法好?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逐步结转法(按生产工序逐级累加形成最终成本),另是平行结转法(所有生产单位成本归集总部核算与结转)。如果企业生产车间较少,工艺不太复杂,且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使用平行结转法较好,生产单位直接把原始凭证(领用单、入库单等)交到总部财务,月末,财务根据原始单据和本期发生费用结转成本。
没有数字可提供,这样应该怎样进行成本核算?
“实作工时”是制造费用分配比较科学合理的依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可采用“按材料消耗数量或总成本或产品产量”分配制造费用。
例如,A产品生产100件,B成品生产50件,C产品生产30件,本月制造费用合计3000元
制造费用分摊:
A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00
/
(100+50+30)×
3000元
=
1666.67(元)
B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50
/
(100+50+30)×
3000元
=
833.33(元)
C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30
/
(100+50+30)×
3000元
=
500(元)
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1666.67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833.33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C
产品
500.00
贷:制造费用
3000.00
也可使用材料消耗作为分摊制造费用的依据,计算同理。
个车间都有好几个批次的产品在生产,无法确定每种产品的直接人工,这样应样分配人工?
无法确定人工成本的可将人工成本记入制造费用再分摊,因为制造费用就是专门用于归集那些没有特定对象的成本的,分配完后没有余额。
也可将人工成本按转入“生产成本”的总额分摊,月末生产成本科目转库存商品的金额是完工入库的,留下的是在产品的,这样分摊归集的人工成本可兼顾到产成品和在产品。
具体分配方法和计算同上,可计算出各产品的分配率,再用各产品分配率乘以“生产成本”总额,分别得出某产品的人工成本。
总之,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提供计划、分析、考核等依据,所以归集某产品的成本费用只要合理就行了。
仅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