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存在生产的隐性成本,则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哪个比较大
那当然是会计利润大啦!
❷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的异同~谁知道
经济利润: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例如,某企业期末净资产为80000元,期初净资产为76000元,在没有与所有者交易的情况下,其收益为4000元(80000-76000)。如果期内增加发行股份10000元,并支付股利8000元,则利润为2000元[(80000-76000)-(10000-8000)]。净资产(或资本)是企业财富的某一时刻的储存量,利润是某一时期内从该项财富中流出的数额。只有超出储存量的流出数额才可以视为利润。
会计利润: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正常利润:在微观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是作为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样,按照“收入-成本=利润”的定义,正常利润就不算利润。亦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的利润水平。
超额利润:微观经济学中所谓的“利润”,实际上经常是指超额利润。当某一厂商或因为领先采用新技术,或拥有某种市场权力,或其他原因而使其成本低于其他厂商或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厂商时,它便可能有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即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在竞争性行业中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而在垄断性行业中,它则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都可能存在。
从上可以看出的结论是:
正常利润是一种隐形成本,这里是按照经济学上的解释来定义隐性成本,可理解为是一种机会成本活机会收益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都是: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中的总收入、总成本与会计学中的总收入、总成本都不是一样的。
(总收入的区别)例如:某企业年初资产10万元,年末升值为12万元,本年营业收入5万元,则经济收入为7万元,而会计师认为总收入为5万元,2万元资产升值不算收入。理由是:它没有通过销售实现,缺乏客观的收入证据。所以很多企业利用会计的这一缺点,通过虚假交易可以改变收入的做法,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总成本的区别)再例如:王某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年薪8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0.5万元。现决定开一百货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超市营业用房,原店面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1年后,账目如下:总收入:25万元;成本:6万元;雇员工资:3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总(显性)成本:10万元;会计利润:15万元。
但是这一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了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会计利润:15万元;放弃的薪金收入:8万元;放弃的利息收入:0.5万元;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总隐性成本:11.5万元;经济利润:3.5万元。
于是可以得出:
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总收入-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正常利润)
以上等式里面的“隐性成本”都是采用经济学上的解释!>">更多优质会计内容>>
❸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显成本与隐成本 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的区别
机会成本是一定经济资源用是于生产某种产品是缩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也称作经济成本。
而会计成本是在会计账簿上会意义反映出来的看的见的成本,因此也叫显性成本。
隐含成本是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候花费的成本。
经济利润是销售总收益与机会成本或者经济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的差异。
正常利润是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
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一书第五、六章的第一节。
❹ 经济学中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机会成本就是:你如果不上这个大学去赚钱,可以赚到多少钱。比如说去工地打工,一天100元。
显性成本就是:你上大学要花的生活费、学费、交通费等等。现在一般是8-20万。
隐形成本就是:你上大学前、后请客送礼、买老师写的书、错过了创业的机会等等看不出来也不好说出来的花费。如果你现在读的大学以后因为经营不善、误人子弟、抱残守缺而破产倒闭,那你也不敢到处说你读的大学已经倒闭了。现在一般是2000-20万。
正常利润就是:你读完大学后,找了份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2000元左右。
经济利润就是:你需要领这样的工资工作20年,才有可能完全收回投入成本。
这就是中国一些大学必须倒闭的经济学模型。
❺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
机会成本是2万。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这两种说法是错误的,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正确的。要弄清楚关键是要弄明白这几种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经济成本:是企业使用的所有资源总的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是显成本。机会成本是隐成本,但二者并不相等。隐性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家自己应得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正常利润,可以说是对的,但有时候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即仅指企业家自己应得的工资。
❻ 会计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成本、经济利润的区别
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概念不一样,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认识。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
经济成本是一个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成本几乎涉及了企业所有的经营内容和领域。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区别:
1、服务主体不同。
2、目的角度不同。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
3、计量的范围不同。
4、计量依据不同。
5、成本计量不同。
6、应用范围不同。
7、计量的程序不同。
8、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不同。
(6)隐性成本和会计利润哪个好扩展阅读:
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是计算方法不一样。
举例:王某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年薪8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0.5万元。现决定开一百货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超市营业用房,原店面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1年后。
账目如下:总收入:25万元;成本:6万元;雇员工资:3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总(显性)成本:10万元;会计利润:15万元。
但是这一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了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会计利润:15万元;放弃的薪金收入:8万元;放弃的利息收入:0.5万元;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总隐性成本:11.5万元;经济利润:3.5万元。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有的“利润”概念意义不同,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总收入-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
❼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哪个较大,为什么
会计利润要大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就是我们通常所收的利润,也就是收入-成本费用 经济利润则是经济学上的概念,经济学家认为会计利润是高估的,只考虑了企业表面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考虑隐性的成本,也没有考虑期末的资产升值或贬值;
经济利润就是会计利润-机会成本经济利润(Economic pofit)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经济利润,可以表示为投入资本的回报减去资本成本,再乘以资本额。 经济利润=(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入资本额 企业的目标应是长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最大化。
❽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分别是什么
通常所说的会计利润,就是账面利润,也就是报表利润,对外披露的经营成果;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
❾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有什么不同,平狄克微观经济里,说成本包括劳动和资本投入(机器以折旧),会计利润=
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拥有而不是租赁它们所使用的资本。
企业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二者合一。
即可以将资本要素的成本看作是一个隐性成本,企业所有者自己所投入的要素。
会计利润是要比经济利润要大。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为0时,厂家实际是获得利润的。可以看作企业家的投入得到了回报。
❿ 外显成本、内涵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如何计算
外显成本=35000+10000+8000+2000+5000=60000(元)
内含成本=机会成本=3000(元)
会计利润=收入-外显成本=100000-60000=40000(元)
经济利润=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37000(元
经济利润=(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额
企业的目标应是长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最大化。
使用经济利润法和使用折现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评价企业价值其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使用同样的资本成本对未来的经济利润折现,然后把折现后的经济利润加到已经投资的资本额上去,就可以得到与DCF方法完全相等的结果。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在经济分析中提到利润时,是指企业获得的所有收益中扣除土地、劳动、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的全部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
机会成本是指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代价。在会计利润的计算中没有考虑隐性成本,也就是企业使用的早已占有的并非购买亦非租用的要素进行生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在会计记录中体现不出来,但经济分析中必须考虑这部分成本。
(10)隐性成本和会计利润哪个好扩展阅读: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服务主体不同。
2、目的角度不同。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
可以通过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两个渠道来筹集资本,对于公司而言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都是“投资者”,当公司通过计算得出有经济利润时,说明投资这家公司就会获得“超额利润”,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公司。
3、计量的范围不同。
4、计量依据不同。
5、成本计量不同。
6、应用范围不同。
7、计量的程序不同。
8、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会计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