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还本付息债券不会产生什么成本
扩展阅读
江苏本地电子产品哪里有 2025-05-11 08:42:20
商场的维修费用怎么收取 2025-05-11 08:27:22

还本付息债券不会产生什么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5-31 16:39:07

①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 一次到期还本付息债券 计提利息么

既然已划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那就得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当期损益进行核算,所以就不会有‘应计利息’,这一科目,这是概念性理解偏差,必须要注意。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科目有两个子目,即“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其不需要计提利息的,只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计入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应科目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即可。

如果划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那其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才会有“应计利息”这个子目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直接通过“hi”继续提问!

② 公司债券如果一次还本付息,实际成本会降低吗

公司债券,如果一次还本付息实际的成本是不会降低的。

③ 8.下列可以影响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摊余成本有( ).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本期归还本金及利息-减值准备
a: 相当于计提利息,计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b: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相当于本期归还的利息
c:收到的本金当然减少摊余成本
d减值损失,减少摊余成本
e影响期初摊余成本
答案全选!

④ 计提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为什么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应付利息项目

因为应付利息是一项流动负债,是在一年内必须要支付或兑现的负债。


而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并不会在每个计息期都支付,而是到了债券到期日才一次性支付的,而应付债券一般都是在一年以上的期限,是非流动负债,那么其应计利息也是非流动负债了,所以不能反映在流动负债项目中。故应当计入到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中的。

短期借款计提的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计提的利息应当记入“应付利息”科目;计提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应当记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4)还本付息债券不会产生什么成本扩展阅读

应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科目。

2、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⑤ 债券的实际成本

债券的名义成本,一般指债券上所注明的利率。税前成本是指不抵所得税前所应付的实际成本,比税后成本要大的。实际成本,就是指债券发行时,由于手续费等原因。或发行后,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实际所承担的成本。

⑥ 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确认应收利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对分期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当期确认当期付息,不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只有到期一次付息会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⑦ 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摊余成本怎么算 是否不用再扣减本期收回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用再扣减本期收回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若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摊余成本算法: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
附注:
1.《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准则规定的摊余成本,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来说,没有疑义,但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而言,其摊余成本按上式计算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投资日与发行日不同步的情况下,偏差就更大。
2.例:A公司于2013年1月1日在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进行投资,该债券面值为1 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5年期,购买价款为99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费用。
(1)不考虑投资前期应计利息的账务处理。
投资当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贷:银行存款 9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
持有期间:990=1 250×(P/F,i,3),利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i=8.08%
(2)考虑投资前期应计利息的账务处理。
投资当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应收利息 100
贷:银行存款 9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10
持有期间:990=1 250×(P/F,i,3),利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i=8.08%

⑧ 分期还本债券怎么核算

分期还本债券核算方法如下:
1、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2、例:企业于上年12月31 发行债券(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面值20万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8%,市场利率10%,该债券每年付息1次,到期还本,则:
债券价格=20万元×O.62092+20万元×8%×3.7907
=184835元
如果按上述方法确定价格,则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债券发行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加上折价或减去溢价)和市场利息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利息就是市场利息。
2006年2月和2006年10月财政部分别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附录)(以下简称新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就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根据新准则有关规定的字面意思,除个别会计科目不同外,两种类型债券(即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⑨ 公司购买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为什么不会产生机会成本

会产生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是买了这个,不能买其他的债券了。只要做选择,就有机会成本。

⑩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