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储存成本公式
看看图。。
Ⅱ 存货的储存成本 TCc=F2+Kc× Q/2 为什么除以2
经济批量计算的基本假设是:
1、存货是一次性到货;
2、存货的使用是均匀使用。所以,随着均匀使用,存货量也在均匀下降,(可理解为“呈递减的等差数列”),总的平均存货量为总进货量的1/2。例如:进货量N,每天使用1个,N天后剩余为0,平均每天存货量为:[N(0+N)/2]÷N=N/2。
(2)kc为什么是储存变动成本扩展阅读:
所示的办法是否每年作20次生产调整的最优分配法?实际上它不是的。有一种简单的数学方法可以得出订货的更好分配法。在研究这种计算法之前,首先要懂得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即经济订货量的概念。
在许多情况下EOQ概念是没有价值的。在下列情况下计算EOQ是没有理由的,当
1、客户规定了数量(即,对于订货生产物品)
2、生产运行批量受设备能力限制(例如精细化工产品)。
3、产品的货架寿命是短促的。
4、工具寿命或需要磨刀、修饰等等、限制了运行时间。
5、原料的批量限死了订货量。
经济订购批量公式又称经济批量法(简称E.O.R公式)。它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间隔时间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取得存储费用与运货费用之间的平衡,确定最佳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假设。
①缺货费用无限大;
②当存储降至零时,可以得到补充;
③需求是连续的、均衡的,设需求速度只为常数,则t时间的需求Rt;
④每次订货量不变,订货费不变;
⑤单位存储费不变。经过数学推导,最后得出公式(E.O.Q)
式中Q0表示经济订货批量;R表示需求速度;C1表示单位存储费用;C3表示订购费;t0表示间隔时间。
通过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出最佳费用公式:
C0=minC(t),即最佳费用(包括存储费用和订购费用)。
Ⅲ 请问财务管理中的变动储存成本Q/2×Kc为什么不用再乘以年订货次数呢
Q是每次的进货量,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仓库里最多会有Q的存货量,Q/2=平均存储量,不管1年订货多少次,仓库里始终的平均存储量是Q/2,因此,用平均存货量*单位存储成本就得到存货储存成本。
Ⅳ 某企业全年采材料3600吨,购买价格每吨100元,每次采购要60元,库存采购费成本是商品买价的30%
解:经济订货模型:最佳经济订货量q=(2DK/Kc)^1/2=480。
其中D为全年需求量,k为订货变动成本,Kc为变动储存成本。那么最佳订货次数=3600/480=7.5 次。
1,单品最佳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最佳存量 = 库存低限 ≤(现有存量 - 残次品)≤库存高限。
现有存量 = 现有实物存量 + 在途量。
现有实物存量 = 已登帐库存量。在途量:指“采购计划”或“采购订单”已发出,且尚未到货的在途库存。2,公式中第二个公式除以2的解析如下:因为Q是经济定货批量啊,而Q/2才是平均的库存量。
比如,你定购100件产品,10天使用完,那么你在这十天中的库存量是从100到0,所以平均的库存量是50件,即(100+0)/2件。
仓储成本就是平均库存量与单位仓储成本的乘积。3,最佳采购批量的计算公式的变形: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公式:TC=OC+SC=D/Q*K+Q/2*PI
式中OC为采购订货成本,SC为保管仓储成本,D为该存货年需求量,Q为订货量,Q为经济订货批量。</p>4,Q=(2*A*B/C)开根号
A--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
B--平均每次进货费用
C--存货的年度单位储存成本
这是一个推导出来的公式,反应的只是数学范畴,就是说原公式是几个式子的组合,在知道计划进货量和成本,费用的前提下求经济订货批量的公式,反应的是这几个之间的数学关系。
只要记住这个公式就行了,或者记住推导公式,结合看这个,就是推导公式的合成。5,在考虑R的情况下,最佳经济批量Q=(2AB/C*(C+R)/R)开2次根。如果要考虑缺货成本R,企业的存货总相关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而缺货成本是根据存货中断的概率和相应的存货中断造成的损失进行加权计算的,难以用公式表示出。所以总相关成本TC也就难以表达了。
在中级财务管理书上也没有此种情况下的TC表达式。
Ⅳ 经济订货批量公式EOQ=根号(2KD/Kc)的含义是什么
摘要 经济订货批量公式EOQ=根号(2KD/Kc)的含义是:经济订货批量=开平方根(2*年度计划进货量*平均每次订货费用/单位存货变动储存成本)
Ⅵ 最小存货成本的实际含义
EOQ是最小存货量,TC(Q)=EOQ*Kc是每期存货储存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EOQ/2)*Kc吗?不是,Q的取数不同。TC(Q)是最小量下的成本,你说的那个不是。
Ⅶ 经济订货批量公式EOQ=根号(2KD/Kc)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订货批量公式EOQ=根号(2KD/Kc)的含义是:经济订货批量=开平方根(2*年度计划进货量*平均每次订货费用/单位存货变动储存成本)
经济订货批量(EOQ),即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外购或自制)的数量。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7)kc为什么是储存变动成本扩展阅读
EOQ库存管理模型中的成本主要包括:
(1)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库存物资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表示,包括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2)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库存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使用仓库、保管货物、货物损坏变质等支出的各项费用,通常用TCc来表示。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不足造成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如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停工待料的损失以及不能履行合同而缴纳罚款等,通常用TCs来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Ⅷ 变动储存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变动储存成本=Kc×Q/2(Q/2表示存货的平均储存量)。
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成本用Kc来表示。
相关信息:
存货的储存成本分为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固定性储存成本。变动性储存成本与储存存货的数量成正比,储存的存货数量越多,变动性成本就越高。
如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费、存货的保险费、存货残损和变质损失等。固定性储存成本与存货的储存的数量无关,如仓库折旧费、仓库保管人员的固定月工资等。
Ⅸ 存货的储存成本 TCc=F2+Kc× Q/2 为什么除以2
Q为每次进货量,假设存货消耗是均匀的,每次订货都是在上次订货用完后立即购进,相当于企业只平均使用了进货量的一半,却损失了一半的存货使用时间,所以要除以2
Ⅹ 请教经济订货量中变动存储成本的公式
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在一年多次进货的情况下,一批存货不可能存放一年,而计算变动储存成本时,乘以的是“单位存货的年变动储存成本”。所以,最终计算的是“一年内所有的批次的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之和”。
举例说明如下:假设每年购入4次,每次购入10000件,年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4元/件,则:
1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3月31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4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6月30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7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9月30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10)kc为什么是储存变动成本扩展阅读:
存储成本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因为对实物的保管而发生的多种支出,如仓库的折旧费、保险费、修理费、冷暖气费、通风照明费等仓储费用,以及仓库内部的装卸搬运费、仓库管理费等;
二是因为存储的货物本身占用资金的费用,为储存物资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利息或占用费、物资陈旧变质、损坏、拆耗所发生的损失等。
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
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