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现价高于成本怎么还在赚钱
扩展阅读
好丽友是哪里的产品 2025-05-11 13:26:19
如何戒掉手机和网络工具 2025-05-11 13:18:39
黔江回收酒价格怎么样 2025-05-11 13:17:12

现价高于成本怎么还在赚钱

发布时间: 2022-05-30 16:04:10

❶ 为什么我的成本价高于盈利成本价,且成本价低于当前价,却赚钱了非常奇怪

因为送股,成本价是你买进的价格,盈亏成本价是你实际除权后的价格。

❷ 为什么价格低于成本,高于可变成本还可以继续经营

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1、价格低于成本话,有可能是前期做活动,搞促销,这个目的就不是赚钱,是赚人气,打开市场占有率。
就像淘宝上的商家一样,前期低价销售冲销量,销量起来了就提高价格销售,这样就赚钱了涩

❸ 已买入的股票,股价已经显示大于成本价,是不是就已经盈利了

不一定,要看你买入的成本有多少次,每一次的成本是多少,然后达到一个平均成本后,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持仓价格,而超过这个价格才是真正的盈利!
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例如一只股票跌至10元的时候,你买入了1000股,接着跌至5元的时候,你又一次买入了1000股!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均衡成本价格为7.5元,2000股!
也就是说,当个股涨到了6元的时候,虽然看似比你5元的1000股成本要高,但是从总资金来你并没有赚钱!而当个股涨到了7.5元的时候,才是真正达到你成本的位置,属于不亏不赢!只有当个股涨幅超过了7.5元,你才算真正的盈利,也并不一定必须超过10元!
再举个例子,例如你买入一只个股是10元的,但是除权以后这只个股可能只有5元了,而你的持仓成本也会随机砍掉一半,但是股数会多出一倍。这个时候可能股价高于5元你就是赚钱的,不需要等待涨到10元!
当然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自己的资金,看自己证券交易APP上所显示的成本价咯!因为现在的软件都非常高级,它会直接统计并且给与你一个成本价格显示,红色表明赚钱,蓝色就表明亏钱,一目了然!
而最笨的方法就是看资金,自己记住投入了多少资金,多了就是赚,少了就是亏,这个总应该明白了吧?
点赞关注我

❹ 股票成本价比当前股价要高,可是浮动盈亏显示是赚了为什么那样我出了的话到底是赚还是亏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❺ 怎么理解:产品价格只要大于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是可能亏损的。但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由于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既然价格高过边际成本,那厂商肯定会增加产能,以取得这部分利润
一,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二,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简写为MC或MPC
三,当产量很小时,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很小,随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变大,假设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是10,那么增加的第二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个会是30。
四,这对应生产函数曲线的第一个阶梯,即边际产品随着投入的增加以递增的比例增加(就是说增长率不是常数而是递增的,从生产函数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越大增长率越大),在这一阶段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成本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员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得拥挤,这时候每增加的一个员工依然会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这个利用率的提高会慢慢减慢下来(生活中我们称之为窝工),这对应 生产函数的第二个阶梯,
五,即生产函数的斜率逐渐从第一个阶梯时的最大值减少到0,当员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个员工时,这个员工对产量的贡献将会是0,即边际产量为0,在这一阶段时,产量的增加速率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个员工的费用,加上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于产量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增大

❻ 为什么股票均价大于现价,但显示还是盈利

1、均价大于现价,说明放量上涨后缩量回落
2、若是还有盈利说明低位买入,成本低于现价
3、或者是在高位卖出了部分,剩余的成本就很低,低于现价
股票均价是指几天以来价格的平均价,比如5日均价,就是连续5天股票价格的平均数,10日均价就是10日股票价格的平均数。
均价每天都在变动是因为每天都有一个新的价格,均价也随之变动,比如今天6号,昨天的均价就是过去5个交易日的平均数,即1、2、3、4、5号价格的平均数(假设他们都是交易日),今天的均价就是2、3、4、5、6号的价格平均数。10日均价、20均价等以此类推。
股票均价的计算公式为:均价=(E分时成交的量×成交价)/总成交股数。

❼ 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为什么可以增加利润

从经济学原理说,厂商利润最大点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是自由竞争企业,边际收益就等于价格,所以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如果是垄断企业,那么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对垄断企业来说,管制边界在价格(需求线)等于边际成本,这样总剩余最大,但对垄断企业来说,它个体的利润不但不是最大,而且亏损,如果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则垄断企业赚到零利润。

两部制定价就我所见,一般用在垄断公用事业如水电,但同时现在的商场自营盘很少,都出租柜台给别人,很多也用两部制配比成本,因为没有工厂企业之间半成品、产品之间的异质性,对空调啊、照明啊按不同租赁人的面积分摊固定成本,对结帐、物流人员按各柜台的销售量和使用服务量摊可变成本。

就两部制定价方式而言,其实原理有一样的地方,因为国家也罢,商场也罢,主要目的在于限止和效率化资源使用,国家至少我们国家的思维方式是号召大家勤俭用水节约用电的;而商场的空间也是稀缺的,采用两部制,由于可变成本跟量走,那么会促使租赁人压缩固定成本(面积),就可以多出租给其他人了。次要目的在于承担对象合理化,固定成本按平均摊,可变成本按量摊。

总的来说,管理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上,对“效率价格”等方面主体、行为方式、概念理解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框架没有必要融合起来,其实主流格式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凯恩斯宏观和新古典微观也都无法无缝融合起来呢。

❽ 为什么现价高于买入价我还亏钱

您好,卖出时时盈利的,到账却成了亏损;
这是因为您卖出时,盈利不多,卖出需要扣除手续费和印花税,扣除过后,盈利就是负的了,这也就是您为什么卖出还是亏了的原因。
具体来说,这个亏损的钱是你卖出的手续费和印花税来的。有些软件当你买入之后,它会提前帮你算好你卖出时候,所需要的手续费和印花税,然后显示在账面上,所以你看到你还是亏钱的,但这笔钱跟你的股票是没关系的,是手续费和印花税来的,不管你盈亏只要你卖出都是要交的。
造成成本价低于现价仍在亏损的原因总结出来有三点:
1、有些股票分析系统不考虑交易时产生的税费和佣金。
2、一些股票分析系统考虑了双向交易成本。
3、一些显示的成本价只是单向交易成本。
因此,我们首先要计算自己买卖的交易成本,一般证券交易网的‘交割单’的回报和资金明细账但回报。
股票中的成本价是指用户购买股票时发生的总成本,大陆股市规定购买时只有手续费没有印花税,然后总金额除以用户购买的股票总数就是用户目前看到的成本价。现行规定是买的时候交手续费,卖的时候交手续费和印花税,交易佣金每笔交易最低佣金为5元,一般为交易金额的0.1%-0.3%。
买入价是指投资者买入某标的物出的价格,卖出价是指投资者卖出某一标的物的价格,在股票市场上,买入价与卖出价以市场现价为参考,同一时间,买入价和卖出价相同,而外汇市场上的买入价与卖出价,不相同,存在一定的价差,其中价差一般是平台所收取的手续费用,导致买入价要比卖出价高。
如果通过银行进行外汇交易,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投资者向银行售汇时,对于银行来说是买入,叫买入价;投资者向银行换汇,银行是卖出,叫卖出价;而计算外汇中间价时,取两者的平均数即可。
最后,在了解了买入价,卖出价以及佣金等知识,相信您能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希望可以帮到您!

❾ 怎么回事,成本比现价高啊,还是盈利的

你的交易系统的问题,它计算你的成本价是按你所有买入这只股票的算术平均值计的,可是那些低价买入补仓的你在低位卖了,你的持仓成本还是高于现价,所以显示是亏损的.这种情况你应该按参考盈亏来确定,成本价是不准确的;
而有些交易系统是按实际持仓成本计算的,你成本价低于现价就是盈利,高于现价就亏损.成本和参考盈亏是对应的,都是准确的.这种系统当你的盈利额超出你持股市值时成本价会变成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