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成本怎么计算
1.人工成本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核算的。
2. 按照规定,凡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计件工资应按照规定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去。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则应采用适当方法在各产品之间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和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a.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实际(或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b.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之和
3.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应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则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4. 在实际工作中,人工费用是通过编制“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进行分配,并据以进行账务处理
2. 国房景气指数的国房景气指数的编制流程步骤
按照上述原则,“国房景气指数”的指数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参与计算用的指数指标;二是用于分析研究的指数指标。具体包括:用于计算国房景气指数的指标有(1)土地出让收入指数;(2)完成开发土地面积指数;(3)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4)资金来源指数;(5)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6)新开工面积指数;(7)房屋竣工面积指数;(8)空置面积指数。
用于分析报告用的指数指标,也是四个方面共14个指标。具体为:(1)新开工面积指数;(2)房屋施工面积指数;(3)国有单位投资指数;(4)国内贷款指数;(5)利用外资指数;(6)自筹资金指数;(7)住宅销售价格指数;(8)办公楼销售价格指数;(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指数;(10)个人商品房销售额指数;(11)竣工房屋价值指数;(12)住宅空置面积指数;(13)办公楼空置面积指数;(14)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指数。 基准对比时期是依据基准循环时期原理,结合房地产开发业投资指标特点确定的,与基准循环时期原理相比有很大不同。
基准对比时期的确定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选择房地产业发展比较平衡的时期,以便于对比分析,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景气指数对比的可信度;二是要考虑统计资料的衔接,选择的基准循环时期再好,无法取得前后可比资料也会影响对比的合理性;三是按照景气指数原理,根据经济指标的转折点来判断基准对比时期。按上述三个原则,结合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房景气指数”计算的基准循环时期应确定在1995年3月为宜。 1、季节因素调整。房地产业季节因素明显,指标数值需要进行调整。“国房景气指数”用X-11程序进行季节因素调整。
2、价格因素调整。参与“国房景气指数”计算的8个指标中,有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土地转让收入,销售价格4个指标涉及到价格调整问题。
七、国房景气指数的计算数学模型(略) 根据上述流程和确定的权数,“国房景气指数”测算了1991年至今的景气指数值,结果说明:“国房景气指数”测算出的结果符合这几年房地产业的发展实际状况,因此“国房景气指数”的实施方案是基本可行的。
3. 行业景气指数计算公式
行业景气指数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企业实力(16~25%),流动资金(8~14%),企业规模(10~15%),质量保证(15~18%),地理位置(6~10%),服务态度(12~16%),售后(14~18%),员工素质(16~20%),广告宣传(10~15%)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是反映房地产业发展景气状况的综合指数。它是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景气指数原理,采用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房地产业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的土地、资金和市场需求三个基本条件出发,选择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土地出让收入、完成土地开发面积、空置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价格这8个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进行分类指数测算,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总体指数,并以1994年12月为基期对比计算出用百分制表示的指数体系。
4. 景气指数是什么,怎么计算的~
行业景气指数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企业实力(16~25%),流动资金(8~14%),企业规模(10~15%),质量保证(15~18%),地理位置(6~10%),服务态度(12~16%),售后(14~18%),员工素质(16~20%),广告宣传(10~15%)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是反映房地产业发展景气状况的综合指数。它是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景气指数原理,采用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房地产业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的土地、资金和市场需求三个基本条件出发,选择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土地出让收入、完成土地开发面积、空置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价格这8个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进行分类指数测算,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总体指数,并以1994年12月为基期对比计算出用百分制表示的指数体系。
5. 企业的人工成本怎么算
人工成本(人事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同期人数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总成本*100%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100%
6. 企业景气指数如何计算如何做到数据权威这个指数能说明什么
企业景气指数为通过企业景气调查中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判断,综合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和预期走向的指标。企业景气指数的取值范围均在0-200之间,以100为临界值,当指数大于100时,反映企业景气状态是良好的、乐观的,越接近200乐观程度越高;当指数小于100时,反映企业景气状态是不佳的、悲观的,越接近0悲观程度越深。
企业景气指数=0.4×即期企业景气指数+0.6×预期企业景气指数
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企业负责人对本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回答良好比重-回答不佳的比重+100
预期企业景气指数=企业负责人对预计下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回答良好比重-回答不佳的比重+100
7.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怎么计算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单位负担的住房公积金)+其他人工成本费用(如发放的伙食补助、交通补助等)
人工成本总额=预期销售收入净额×收入人工成本率
根据劳动部(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
人工成本总额可以根据销售收入净额、企业增加值、盈亏平衡以及综合效益等来确定,分别称之为销售净额法、劳动分配率法、盈亏平衡法和工效挂钩法。
拓展资料:
(一)销售净额法
销售净额法是根据对市场销售收入的预测,分析企业收入人工成本率变化趋势,并参考同行业相关数据,确定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的一种方法。
人工成本总额=预期销售收入净额×收入人工成本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做薪酬预算时,收入人工成本率应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加反映在员工人数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两个方面,首先应确定新年度所需员工人数,那么上述公式可以表达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销售收入净额×收入人工成本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应该和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保持一致。
(二)劳动分配率法
劳动分配率法是根据对企业增加值的预测,分析企业劳动分配率变化趋势,并参考同行业相关数据,确定企业人工成本的一种方法。
人工成本总额=预期企业增加值×劳动分配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做薪酬预算时,劳动分配率应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加反映在员工人数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两个方面,首先应确定新年度所需员工人数,那么上述公式可以表达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企业增加值×劳动分配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应该和人均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保持一致。
人工成本总额 网络
8. 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成本怎么算
人工成本(人事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同期人数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总成本*100%;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100%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投入劳动力要素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报酬和福利性供给,是企业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8)人工成本怎么算景气指数扩展阅读
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因素有:
1、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时期内平均每一员工的产品数量。它是衡量企业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2、销货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时期内平均每一员工的销货价值。它是衡量企业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3、人工成本比率,是指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销货额的比重,也可以说是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占企业销售劳动生产率的比重。
4、劳动分配率,是指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净产值的比率。
5、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指平均每一员工生产的附加价值或净产值,是衡量企业人工成本支付能力的一般尺度。
6、单位制品费用,指平均每件货每单位制品的人工成本。
7、损益分歧点,指企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额,是企业盈亏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