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统计学关于求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题
基期:甲企业成本:600*1200=720000(元);乙企业成本:700*1800=1260000(元);总平均成本:(720000+1260000)/(1200+1800)=660(元)。
报告期:甲:600*2400=1440000(元);乙:700*1600=1120000(元);总平均成本:(1440000+1120000)/(2400+1600)=640(元)
总平均成本降低的原因:甲企业单位成本比乙企业低,报告期相对于基期而言,甲企业相对于乙企业产量上升(甲企业产量上升,乙企业产量下降)
B. 单位平均成本 怎么计算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单位平均成本(unit cost)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一般只要将总成本去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C. 西方经济学,当企业的平均产量最大时,企业的平均成本怎么算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计算公式:AC=TC/Q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拓展资料:
平均成本法是总成本除总产量的值,它可作为订定售价的依据,也可做为管制成本的参考。平均成本一般是随产量的增减而做反方向的变动,即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就降低了,此乃由于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之故。另外,大规模的生产,由于资源的充分运用及大批量订购与采购的因素,有时也可以降低平均变动成本。例如充分运用工厂的人工产能页使平均人工成本降低,大批量采购原物料,而使平均原物料成本降低等。此种利益乃由于生产规模经济所形成的。
定期买入定额的基金或证券,当价格较低时,客户用同一金额可以购买较多基金单位或股数,而当下次价格较高时,客户用同一定额的投资,则购入较少单位的证券。在长线投资上,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账户内,单位平均成本是较一般投资方法为低。且多次分开买进,可以分散单次买入点过高的风险。
平均成本法尤其在先跌后涨的市场中能得到比直接投入更好的报酬。
D. 企业成本怎么计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3000+(247000-230000)]÷(50000+230000)×100%=5%
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 235000
制造费用 12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原材料 250000
结转差异:
借:生产成本 11750(235000×5%)
制造费用 600(12000×5%)
管理费用 150(3000×5%)
贷:材料成本差异 12500(250000×5%)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超支(正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节约(负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E. 平均固定成本怎么算
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量的成本,具体地:平均总成本=总成本/总产量。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短期平均成本可分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固定成本定义:
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征在于它在一定时间范围和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维持不变,但是,相对于单位业务量而言,单位业务量所分摊(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向变动。
固定成本总额只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是固定的,这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条件的。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叫做相关范围。如业务量的变动超过这个范围,固定成本就会发生变动。
固定成本分类:
固定成本通常可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质量成本体系约束性固定成本:为维持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capacityCost)。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不能轻易加以改变,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约束性。酌量性固定成本: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由于这类成本的预算数只在预算期内有效,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确定不同预算期的预算数,所以,也称为自定性固定成本。这类成本的数额不具有约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况加以确定。
频道。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平均固定成本怎么算?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F.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怎么算公式是
公式:WACC=(E/V)×Re+(D/V)×Rd×(1-Tc)
其中,Re =股本成本,是投资者的必要收益率;Rd =债务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场价值;D =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V = E + D 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E/V =股本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资本化比率;D/V = 债务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资产负债率。
Tc = 企业税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的计算方法包含所有资金来源,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债券及所有长期债务。计算方法为每种资本的成本乘以占总资本的比重,然后将各种资本得出的数目加起来。
(6)公司平均成本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公司的WACC是利用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计算加权平均数。公司债务、优先股的资本成本率比较容易确定,而股权资本成本率则不是非常明确。
接下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某上市公司,长期债务占资本权重比例为50%,短期债务占比10%,优先股占比5%,普通股占比35%;其中长期债务资本成本率5%,短期为3.5%,优先股为6%,普通股为8%,企业税率为35%,计算改上市公司的WACC值。
那么,依据公式可得:WACC =50%*5%*(1-35%)+10%*3.5%*(1-35%)+5%*6%+35%*8% = 4.9525%。
由此可得该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为4.9525%。换一个思维方向,把公司的WACC和我们所拥有的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收益率联系起来,那么WACC就是预期投资加权平均收益率。
G. 平均成本是什么意思
平均成本分为行业平均成本和企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成本也称社会平均成本,是一个行业内,对生产同种产品的所有企业按照加权平均数方法所计算的平均成本。企业平均成本是由企业的总成本除以企业的总产量所得的商数。
等于总成本除以产出的单位数。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假设总成本为TC(total cost),总产量为Q(quantity),则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内它等于每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假如用AC(average cost)、AFC(average fixed cost)、AVC(average variable cost)分别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则:AC=AFC+AVC。
H. 如何计算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
现在一般都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很少有叫综合资本成本的了。
计算公式=权益资本成本*权益比重+税后债务资本成本*债务比重
这里1000万有4种自己来源,分别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普通股、优先股和留存收益,普通股和优先股、留存收益都是税后的直接用,但是债务的得出来的都是税前的,要换算成税后的。
K长期借款=10%*(1-40%)=6% 长期借款比重=200/1000=20%
K债券=100*12%/100*(1+10%)*(1-40%)/(1-5%)=6.89% 债券比重=110/1000=11%
K普通股=15%/(1-5%)+1%=16.79% 普通股比重=500/1000=50%
K留存收益=15%+1%=16% 留存收益比重=40/1000=4%
K优先股=20%/(1-2%)=20.4% 优先股比重=150/1000=15%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6%*20%+6.89%*11%+16.79%*50%+16%*4%+20.4%*15%=1.2%+0.76%+8.40%+0.64%+3.06%=14.06%
I. 怎么求一个季度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根据统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用加权法计算平均单位成本。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22500++12000+25500)/(1800+1200+2000)= 12(元)
单位成本=产品总成本/该产品入库数=(直接人工、材料等等直接成本+管理员工资、设备折旧摊销等等间接成本)/产品总数(不包括未完工产品)
其中属于各种规格的直接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成本,计入相关规格产品的成本;其他间接成本,比如车间主任工资、车间用低值易耗品的成本、生产设备折旧摊销等制造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各个规格的产品成本中去。确定这一比例的方法很多,例如按生产工时,或者直接按各规格产品的数量比例。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期末一般都存在没有完工的在产品,所以上述成本都应该按完工程度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最后确定出产成品的总成本,除以这种规格产品的数量,就得到单位成本。
J. 平均人工成本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单位雇用一名职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这一指标可以用于一个企业,也可以用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工成本水平。
即行业平均人工成本或社会平均人工成本。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发表的各国人工成本指标,就是按行业分类的平均人工成本额。
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通过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10)公司平均成本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分三类:一是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二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标。
1、总量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
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
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企业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2、结构性指标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3、效益指标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指标。其中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为主要指标。
(1)劳动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2)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润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各行业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