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怎么理解区分
历史成本:原来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重置成本:现在再买一个需要花多少钱
可变现净值:现在把它卖了,扣除费用和交的税,剩多少钱。
现值:将它投入生产,增加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折现后的价值。
公充价值:熟悉交易信息的双方或多方自愿接受的价格
区别:
1、历史成本,一般购入资产均适用本计量方式。
2、重置成本,适用于盘盈资产的价值确定。
3、可变现净值,一般适用于存货减值的认定。
4、现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分期付款(一般大于3年)购买资产价值、分期收款(一般大于3年)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等
5、公允价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者投入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等。
(1)如何判断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扩展阅读:
以上这些名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都和价值的具体含义有关,而价值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主义尤其是亚当斯密以及大卫李嘉图的价值概念。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基本因素之一。
商品的价值表明:
①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由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形成的,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成为价值。
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有在商品交换中,通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相互对等、相互交换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参考资料:网络——价值
❷ 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疑问
你理解错了。
售价=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
可变现净值(实际就是材料成本)=售价-加工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
❸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方法三种
应该把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个概念。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价值,换句话说,市价并不是指存货的售价,而是目前重新取得相同存货所需的成本。例如,某种材料的历史成本(即购货时的进货单价)12O元,到编表日时,该种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下跌到100元。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原来用120元购进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100元,应对尚存的该种材料改按100元计价,由此而发生的跌价损失计人当期损益,与此相反,如果该种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升到150元,期末存货仍按120元计价而不作任何调整。在估计可变现净值时,还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其他因素,例如,有合同约定的存货,通常按合同价作为计算基础,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存货超出部分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算基础。
❹ 什么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如何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❺ 何为可变现净值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基本方法有几种比较其核算特点
可变现净值(Net realisable value),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补充: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3.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4、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例1]: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12,合同价15,成本10,预计税费6。A库存100个、但已定合同的有50个。
A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帐面价值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产C还要投入30。现B的市场价15,(1)C的市场价48(2)C的市场价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
(1)B可变现净值=48-30=18
(2)B可变现净值;由于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
若当期c的合同价49,定货量100,c无库存B有200
(1) B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
B的帐面价值=4000
(2) B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
B的帐面价值=4000
❻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这几个如何解释 有何区别
1、历史成本一般指发票金额,比较定向
2、重置成本:按照当前的市价购买该项资产的价值,适用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当然用当时评估出来的市价乘以盘盈资产的成新率
3、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采用可变现净值和成本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持有以备生产的存货对应的产品的市价-至完成该产品的发生的加工成本-销售产品发生的相关费用
4、现值:一般涉及到长期应收款项目时使用,按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长期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
5、公允价值:熟悉交易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交易的价格。
区别,五者的区别在于应用的情况不同。
(一)历史成本,一般购入资产均适用本计量方式。
(二)重置成本,适用于盘盈资产的价值确定。
(三)可变现净值,一般适用于存货减值的认定。
(四)现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分期付款(一般大于3年)购买资产价值、分期收款(一般大于3年)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等
(五)公允价值 ,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者投入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等。
❼ 怎么理解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
1,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
因为存货是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期末计价,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时候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时候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
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时候,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金额:
DR:资产减值损失
CR:存货跌价准备
❽ 需要加工的产品可变现净值怎么确认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公式为: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需要判断:
(1)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材料的成本)计量;
(2)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材料的成本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关注环球网校需要加工的产品可变现净值怎么确认
❾ 如何区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就是当初买的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是指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如某材料预计加工后售价100元,相关税费20,要发生加工费用20,那么可变现净值100-20-20=60(元)。
现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后的价值,如一年后流入105元,折现率是5%,那么它的现值就是100元。
公允价您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市场价,也就是马上卖那卖的价格。
1、历史成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采用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盘盈资产采用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存货期末计量采用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
4、现值;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
5、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