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计算完全成本
1、完全成本是会计改革前的成本计算方法,简单的说,以工厂为例,就是把现在的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都包括到产品成品中。
2、而会计改革后,摒弃了完全成本法,改为了制造成本法,把过去完全成本中含有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统统作为期间费用,直接结转本年利润,体现当期的损益,不直接参与产成品成本的费用分配了。
特此回答!
2. 如何理解2019年一建经济教材50页关于成本的公式和第117页关于利润的公式
财务费用能够直接归属到成本的进成本,还有一部分归属不到具体的成本。
3. 完全成本法计算
完全成本法下, 本年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初在产品数量+本期投产数量) =(24000+9600+2400+6000)/(0+12000) =3.5 本年销售成本总额=10000*3.5=35 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总额=2000*3.5=7 000元 本 年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10000*(4.5-3.5)-(250+750)-(4000+2000) =3000元
4. 运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的的例题和详解
某企业有关成本的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10元,单位直接人工5元,变动制造费用7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销售管理费用4元,固定销售管理费用1000元,期初库存为0,本期产量1000件,销售为600件,单价40元,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单位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成本,营业利润 最佳答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1、完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26 期间费用=4*600+1000=34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3400=5000 2、变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固定制造费用不计成本而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单位生产成本=10+5+7+4=26 期间费用=1000+4000=50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5000=3400 其他回答 工业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其耗费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在这些耗费中,按照费用与产量(销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由此,产品成本计算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 所谓的变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生产销售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不构成产品成本,而在发生当期作为期间费用从当期营业利润中扣除。则,题中: 产品生产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22 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 22 000 / 1 000 = 22元/件 销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产品销售成本(变动成本) = (22 + 4) * 600 = 15 600元 期间费用(固定成本) = 4 000 + 1 000 = 5 000元 营业利润 = 24 000 - 15 600 - 5 000 = 3 400元 2、全部成本法。 在这种成本法下,变动制造成本以及固定制造成本,均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题中: 产品生产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4 000= 26 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 26 000 / 1 000 = 26元 销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产品销售成本 = 26 * 600 = 15 600元 销售管理费用 = 4 * 600 + 1 000 = 3 400元 营业利润 = 24 000 - 15 600 - 3 400 = 5 000元 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全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 600元(5 000 - 3 400),其原因在于后者的期末库存商品400件(1 000 - 600)共负担了1 6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4 000 / 1 000 * 400),而前者未负担而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利润,由此造成了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全部成本法。 另外,上述解答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即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只包括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不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种方法,即为现行的我国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与此相对应,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即“完全成本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下,产品成本构成范围除了制造成本以外,还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种方法,我国在1993年前曾经使用。
5.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中“完全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6. 一级建造师中的 完全成本是否=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不是,现在计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额,一种是清单,清单计价方式报告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规费和税金。而定额计价,则分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7. 一级建造师考试中制造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两个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和区别 谢谢
一、采用方法不同
1、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计算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材料、人工费直接归集于产品,间接费用使用一些本用于其他目的的分配标准。
2、完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二、理论依据不同
1、制造成本法: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2、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1、制造成本法: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2、完全成本法:产品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构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
8.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
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非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
=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拓展资料:
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
一、定义不同
1、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二、理论依据不同
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2、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三、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1、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四、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
2、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五、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1、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2、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9. 完全成本核算是什么意思
成本核算是会计领域的专业术语。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完全成本核算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它的优点在按照完全成本计算法,产量愈大,则单位固定成本就愈低,从而整个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降低,超额利润也愈大。这在客观上会刺激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由于完全成本计算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于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固定成本分配具有主观随意性 。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时,固定制造费用包含在产品成本之中。如果产量上升,单位产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就会降低;如果产量下降,单位产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就会上升。由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往往是根据预定的基准水平计算的,而基准水平又包括理论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正常生产能力和预算生产能力等四种含义,因而,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基准水平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存货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利润。
10. 一级建造师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
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
二、 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
三、 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
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